2023年下半年,我正式開始接手家裡的方向盤。
不是因為我特別想開車,而是因為我爸真的開不動了。那時候,他的身體狀況起起伏伏,慢性病讓他晚上視線不穩,長途更是吃力。
於是我自然成了主要駕駛。週末時,無論是菜市場、醫院,還是開去媽媽在宜蘭的老家,幾乎都是由我開車。

老Nissan是我家的買菜車
我家的老Nissan,跑不快但很努力
起初開的,是家裡那台二十多年的老Nissan。
年紀大、零件鬆、氣味很「有歷史」,還是能跑,但跑起來是另一回事。
方向盤略沉,轉起來會累;起步慢一拍,踩油門得等它反應;避震老化,高速時連細碎的路感都會傳進椅背;還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塑膠與歲月混合的味道。
這一台Nissan先生,也是我重新熟悉駕駛時的好朋友。在許多個週末,我都和他一起在幾乎沒有車的陸橋下,反覆練習路邊停車。

當時,偶爾也開他出門去找朋友玩~
當然,也曾經在載著爸媽到南方澳時,從那個漁港邊的停車場倒車時,為了閃避後車,不小心撞凹了他的板金。
我曾經開著他,從台北跑去宜蘭、去桃園、去家人約診的醫院,還有父親的雲林老家……每一次,都是我們一起,用力撐起來的家庭行程。
記得第一次開長途,是2024年4月。
我載著爸媽一路往南,先回雲林老家,再繞去台中玩兩天。

這是我爸爸的雲林老家,在他的國小同學開的「詩人厝」外面。
我們去市區走走、吃點東西、晃晃老街。那台車雖然撐得住,但開起來晃,方向盤跟油門像是「不跟人講話」,一路上我必須非常專注,身體不累,精神卻很緊繃。
雖然累,但能開著車、照顧爸媽、帶他們去吃想吃的東西,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後來,這樣的日子變得越來越頻繁。

從雲林回程的途中,我們住在台中的飯店,這是飯店停車場,倒車的時候還不小心碰到了他的屁股。
新來的Mondeo,有點年紀但很有力
2024年8月,我決定把那台朋友的Mondeo買下來。那是台柴油的大房車,有點年紀,但底子硬、動力夠。
從那天開始,我的駕車日子,也換了一種節奏。
這台車大、重、穩,柴油的動力輸出沉穩又省油,跑起來安靜舒適。最重要的是,後車廂超大。對於會突然大量購物的我家人來說,簡直像移動倉庫。

嗨,我的車屁股也好漂亮!
第一趟開著他長途旅行,是2024年11月的南投行。
我們先去中興新村,吃簡餐、逛眷村改建的小店,然後一路往山裡開。
那幾段南投的山路又窄又彎,但鯰魚車車穩穩走、輕輕過彎,開起來讓人安心。爸媽坐得舒服,甚至還能在副駕小睡一下。

帶爸媽到中興新村,天氣很好,陽光很美,但是沒有拍到我的車!
那趟我們買了很多東西,有中興新村的大餅小餅各種餅,還有各種農產品、山上的點心跟茶葉。滿滿塞進後車廂,一樣都沒浪費空間。
那次旅行,鯰魚車車穩得像個老司機,讓我爸媽坐得心安、也讓我開得輕鬆。

在南投的埔里酒廠
2025年5月,我們又跑了台南一趟。
這次是為了帶爸媽去奇美博物館。
從台北南下,我一個人開了快五個小時,中途沒換手。南部的太陽很烈,但鯰魚車車的冷氣恆溫舒適,整台車像是行進中的避暑小世界。

奇美博物館,不管看什麼,都要看似看得懂XD
爸媽在後座睡得很熟,我放著音樂、慢慢開,一邊想著:這台車,真的太棒了!
我們在台南市區閒逛、在博物館前拍照、吃冰、買紀念品,又去附近老街晃了晃,然後沿著海線開到台江、鹿港天后宮,回程途中還順路去了嘉義。家人很開心。
和車車一起去的地方,還不只這些。

小車車在停車場等著,乖乖的(但天氣真的好熱)
上山、下海,都是我的練習場
除了這些家庭旅行,今年出,我們還去過宜蘭的福山植物園。
那段路,綿延山巒、霧氣氤氳,開起來像進入森林的懷抱。雖然山路又窄又彎,但鯰魚車車很穩,不會亂晃,也不會太重手,讓我可以專注看風景、掌握路感。

一月初,天氣還冷著。
在冬日的微雨中,我們穿過一整片霧氣,陽光從山谷透出來,像電影。
我也曾獨自帶著他跑過北部的山路。
像是五指山,那幾次沒有目的地,就是想開出去走走。
車裡沒人說話,副駕也不空著,坐著兩隻小熊維尼,靜靜陪著我繞山爬坡、慢慢下山。車窗外是風,車裡是我自己給自己的安靜吉光片羽。
穩重的夥伴,安靜的朋友
爸媽在的時候,鯰魚車車像個穩重的夥伴;
自己一個人時,他就像是願意陪你安靜旅行的朋友。
他只是靜靜地、穩穩地,陪我往前開❤

穩重的夥伴,安靜的朋友❤
🔜 下篇預告:
從老Nissan到Mondeo,從「載爸媽旅行」到「自己獨行」,隨著鯰魚車車的到來,老Nissan不再跑長途,大部分的時候,都在車庫裡,是爸媽短程移動的代步工具。
也許,很快就要面臨告別了。
只是,要真的說再見,好像……也沒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