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珮岑 Pei-Tsen Liao

廖珮岑 Pei-Tsen Liao

780 位追蹤者
森林地理雙碩士,關注人與環境的互動。曾獲雲門流浪者計畫、時報報導文學獎、鍾肇政報導文學獎。從鷹獵文化切入,在蒙古和中亞流浪一段時間後,對遊牧文化產生濃厚興趣。持續記錄圍繞台灣猛禽的各種人地互動與保育議題。文章散見轉角國際、野灣人文保育專欄、上下游副刊等。peiliao1120[@]gmail.com
關注人與環境的互動。目前關注的主題有中亞、蒙古這些遊牧民族組成的區域,還有臺灣的猛禽棲架形成的生態農業。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本文是2024 TIDF 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影評,探討了影片中的故事背景和文化涵義。
Thumbnail
4/5草原上的阿蒂庫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
Thumbnail
喜歡這篇,很有意思~~
有一次育雛期,阿鳶抓了一隻田鼠,站在棲架上,結果牠居然開始想要吃。遠方一直聽到非常響亮的哨子音,鳶夫人在遠處不停呼喚。阿鳶會回個幾聲,但還是不動於衷。不久後,你猜接下來怎麼了?接下來你就會看到鳶夫人從樹林裡筆直衝向棲架,哨子音一直很響亮,沒有斷過,接著你就會看到阿鳶低著脖子,一副很委屈的樣子。鳶夫人
Thumbnail
和帥氣的阿鳶一起工作,很夢幻
棲架與紅外線自動相機成為農友們新的眼睛,讓原本不相信田裡有猛禽的農民們「看到」猛禽的存在,甚至「目擊到」猛禽捕抓田裡的老鼠......
Thumbnail
這些梗圖超可愛的!也希望這個計畫能持續擴大實施,這樣我們就會有用不完的梗圖了…
研究人員先是晃動火龍果園旁的鐵柵欄,發現柵欄有些鬆動,便走向火龍果的棚架旁。 鐵柵欄另一頭是別家的田地,他們的農用機時常會靠到欄杆上。「(欄杆)全被他們機器頂過來了。」果農莊大哥笑著說。「棲架架這不安全啊。」 「架這裡(果園棚架),綁繩子到那邊的欄杆上,您除草會不會不方便?」研究人員接著問。 「不會
Thumbnail
謝謝你將這些記錄下來,讓我了解台灣的生態與農產品間的關係。
付費限定
農業轉型中的情感面向是作者認為長期被忽視,甚至情感才是推動這一切運動的根源,並且能驅使轉型成功的力量......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最近流浪癖大概是又發作了。前些日子,我夢到我在一片荒漠拖著帳篷行走,夜幕低垂,我摸黑走入一片灌叢中,搭起棚子睡去,隔日清晨猛地驚醒,上頭一隻巨鳥嘣嘣嘣地叫(別問我帳篷呢?總之它就是消失了)。我知道那是一種警戒音,我在一窩巢的正.......
Thumbnail
「如果在蘇聯時代,人們會直接翻過天山山脈,去吉爾吉斯。」28歲的麥蒂娜並沒有經歷過蘇聯時代,她說的是曾祖父母、祖父母那輩描述的記憶。「翻過去做什麼?」我好奇地問。「逃難。」她冷不防地說。「哈薩克在歷史上發生過多次饑荒,最嚴重的是1930年代,蘇聯開始實施集體化政策之後的那次。許多人逃到中國和蒙古,吉
Thumbnail
我個人覺得俄羅斯畢竟也是個幅員廣闊的國家,即使是現今的聯邦體制下,境內其實也有非常多不同的遊牧民族。我想不同時代下的俄羅斯,也是有各種部落、小國家等等互相對立合作組成的。俄羅斯畢竟因為地緣關係被夾在歐亞之間,是個矛盾的國家,長期想找到一個獨特的認同和定位,但我個人倒覺得這種矛盾就是俄羅斯之所以是俄羅斯,以及中央歐亞之所以迷人的地方所在,雖然有時候也是血腥殘酷的orz。
本文為 2022【第43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組二獎】作品 熊和大師兄是中國四川大學博士班的學生。每年夏天,黑頸鶴遷徙至四川北部的若爾蓋高原繁殖時,他們也跟著從成都搭乘八個多小時的公交車,來到高原工作站住上幾個月的時間,為了記錄黑頸鶴的繁殖狀況與棲地變化。
Thumbnail
avatar
鬼撞墙
乔治·夏勒专门写了几本书给鼠兔“伸冤”。这个威斯康星大学的毕业生,万里迢迢地赶到中国来,为了保护那些被人类逼上绝路的野生动物而到处奔波。而他在威斯康星大学的校友易富贤却在制造各种假数据和谎言,骗兲朝人多生孩子,进一步将各种野生动物逼上绝路,隔着太平洋都要祸害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