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生態農業轉型運動中的情感

2023/03/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很長一段時間,糧食生產和生物多樣性保育被認為是不同的領域。在西方的脈絡下討論更是如此,糧食生產追求農業工業化與「現代化」,種植大規模量產的單一作物,以符合資本主義下的全球市場的分工。而生物多樣性保育則大多建立保護「荒野」的國家公園。但卻仍然無法解決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社會不平等以及將農業勞動力「推」向城市等問題。
van den Berg, L., Teixeira, H. M., Behagel, J. H., Verschoor, G., Turnhout, E., Cardoso, I. M., & Botelho, M. I. V. (2022). From managing transitions towards building movements of affect: Advancing agroecological practices and transformation in Brazil. Geoforum, 131, 50-60 這篇文章探討的是在巴西的歷史背景脈絡下,上述這些問題讓許多農民社會運動、環境正義運動開始形成,想要對抗、要求取消過分將農業生產和自然分離的現象,創造永續的農業生產體系。
作者提到許多領域都有探討者方面的轉型運動。其中包含社會生態學(Socio-ecological)以及社會技術系統(Socio-technical system)兩個領域。前者探討的解方,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生態系統服務」,當然有批評者認為此法過分側重在經濟交易,用經濟方法來「說服」大眾重視生物多樣性,以此推動轉型。而後者則從技術與各種創新手法的實踐角度來解讀轉型運動的過程與結果。但事實上,這些過程中的情感面向是作者認為長期被忽視,甚至情感才是推動這一切運動的根源,並且能驅使轉型成功的力量。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5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非人與人 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關注人與環境的互動。目前關注的主題有中亞、蒙古這些遊牧民族組成的區域,還有臺灣的猛禽棲架形成的生態農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