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而起的沖繩八重山之旅:寫在《安雅之地》小說之後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原刊載在 Readmoo 閱讀最前線

理應熟悉卻陌生的土地

每個人開始注意「歷史」的契機略有不同,但綜觀我周圍多數人的經驗,有個極為相似的愁緒藏在每個人的生命裡:為什麼理應熟悉的事物,卻感到如此陌生?

我第一次看《海的彼端》的預告片,就被當中的一句話深深地吸引:「以前媽媽明明總是在講臺語,我們卻只是聽,但從沒想要開口講過。到底是為什麼?」

說那句話的人是沖繩八重山第二代台灣移民,而至於為什麼沒想過要開口說,紀錄片也已經給予答案。因為台灣移民普遍有被當地人歧視的經驗,便會本能性地想隱藏台灣人的一面。在那樣的氛圍下,說日語自然是比說媽媽的母語,還要更「正確」的選擇。

「八重山」是什麼山?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心裡升起這樣的疑問。其實八重山是日本沖繩縣多座小島的合稱,包含石垣島、竹富島、西表島、與那國島等,有些島距離台灣比沖繩本島還近,最極端的例子就是與那國島,離台灣東部僅111公里。

雖然八重山距離台灣頗近,但台灣對八重山卻是陌生的。

與那國島「最西端之地」背面,標示距離主要都市的距離,Photo by 班與唐

與那國島「最西端之地」背面,標示距離主要都市的距離,Photo by 班與唐

為什麼我會被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吸引?我認為《海的彼端》紀錄片裡的這一幕,深深引起我的共鳴。家族的第三代玉木慎吾,在樂團表演時對台下大喊:「我是沖繩縣石垣島出身的台灣混血。」他不想再隱藏台灣人身分,他想大聲喊出來,想更瞭解為何自己留著台灣人的血液,但為何對台灣如此陌生?

看到那幕,我想起每當好不容易鼓起勇氣,用不流轉的台語跟小吃店頭家點餐,但頭家還是會用「國語」再次確認。那種想進入卻不得而入的受挫與焦慮,我在玉木慎吾身上得到強烈共鳴。很多時候,並非是誰想拒絕他人進入,僅是歷史堆砌而起的陰錯陽差,造就了集體得承擔的罪惡感。

有趣的是,那樣的罪惡感會激起一些年輕世代(容我這樣稱呼自己)的好奇心,成為繼續探尋下去的動力。

家族的謎題是寫《安雅之地》的動力

以前我也沒想過要瞭解台灣歷史,頂多欣賞歷史建物,進去裡面的咖啡廳消費,且嚐懷舊氣氛。真正讓我念頭轉變的關鍵,是某次媽媽不經意提起,曾外祖父曾去日本留學,在二二八後回台灣,後來又回日本。那時我正在讀陳舜臣《半路上》,對媽媽說的事情極為震驚,不免一直將曾外祖父跟陳舜臣的經歷連結在一起。

對我來說,曾外祖父生命歷程的最大謎題是:為什麼要離開/回來?

曾外祖父的謎團帶我走到了圖書館書架前,我開始找在日本的台灣人資料。約莫同一個時期,我看完了《海的彼端》紀錄片,也偶然讀到松田良孝先生的《八重山的台灣人》。書中提到許多台灣移民家族的故事,我總是忍不住在讀的時候,揣想曾外祖父在日本的心情會是如何,也對沖繩的八重山群島更加好奇。每接觸到一本書、一篇資料,我都想問:他們為什麼想要離開台灣?為什麼想要去八重山?

根據上述作品的訪談紀錄,玉木家族第一代是在二二八事件後,感受在台灣生活愈趨不易,才下定決心回去戰前就經營過的石垣島,重新開始新生活。書中有另一名人物,吳蒼生先生,則跟玉木家族有完全不同的經歷,曾在農會工作過,是移民台灣人中少數會文書工作的人。他在二二八事件後,跟一些台灣人躲藏了好幾天,再偷偷搭船逃到八重山地區。或許因為牽涉了政治敏感性的緣故,所以他一生都是以無國籍的身分居住在石垣島。

我在他們的經歷裡反覆看到關鍵詞「二二八」,引起我的好奇心,繼續循著這條線索搜尋,發現早有學者提及二二八事件受難的琉球人,且2016 年也有青山惠昭跨國向台灣政府提出二二八受難賠償的勝訴案例

這些若有似無的牽連,將台灣與沖繩八重山緊密地相連在一起,而作為一名書寫小說的人,難以揮去想將這個概念延伸成一篇小說的構想。於是,我決定試著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敘述一個逃亡者與八重山移民相遇的過程,並且伴隨當時與那國島與南方澳之間盛行的走私貿易,形塑一場海上的冒險之旅。

可是,不知道該說是幸運還是不幸。我在2020年初與家人去沖繩玩,埋下想完成《安雅之地》的決心時,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緊張時刻。我在那霸的購物商場目睹口罩被遊客搶購一空,隔天準備立即飛回台灣。那刻我的內心吶喊:我有可能再來沖繩嗎?

2020 年初與家人去沖繩,懷疑是此生最後一次踏上沖繩土地,Photo by 班與唐

2020 年初與家人去沖繩,懷疑是此生最後一次踏上沖繩土地,Photo by 班與唐


疫情期間的遠距調查

2020 年我只抵達沖繩本島,也是多數人台灣人熟識的沖繩。雖然沒機會實地走訪石垣島、與那國島與其他離島,但我還是想試著將《安雅之地》完成,憑藉在台灣勉強能取得的書籍、研究資料,再輔以強大的 Google 地圖、搜尋 YouTube 的八重山旅遊 vlog,來建構我對八重山地區的想像。

然而,歷史小說畢竟描述的時空背景,與現今狀況有段差距。小說提到的石垣島名藏地區台灣村,早已跟現今的樣貌非常不同。因此,我內心升起訪問當地台灣移民的想法,便鼓起勇氣聯繫了在石垣島當導遊的謝安琪小姐,詢問她是否能幫忙引介受訪人。

很幸運地,謝小姐幫我找到願意接受訪問的一對夫妻,其中一位是吳蒼生先生的後代,從小在台灣長大,後來嫁到沖繩石垣島;另一位是台灣移民第二代,從小在石垣島長大。整個訪問過程,由謝小姐協助拿著手機鏡頭,替我問訪問的問題,我在台灣這端,盯著窄小的電腦螢幕,看受訪者說孩時在名藏地區玩水的事情、辛苦做農作的往事,偶爾會聽到熟悉的台語夾雜在日語之中,有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

另外,謝小姐跟松田良孝記者也認識,因此我有幸在撰寫小說期間,向松田良孝先生詢問一些歷史細節作為參考。

在新冠肺炎發生之前,我沒想過靠腦袋吃飯的寫作工作,會因為全球性的疾病受到阻礙。我蹲在台灣做「鍵盤田調手」,常感嘆憑資料無法得知路的坡度、田跟海的距離等。有次看新聞說沖繩的酒精不夠用,只好拿泡盛(沖繩特產烈酒)來充當,納悶我這輩子會不會不可能走訪石垣島、與那國島了?

可是誰也無法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我能做的只有努力把構想化為小說,做好一切小說家能做到的事情。

就在我將小說稿交給出版社的數月後,日本旅遊重新開放了。

我馬上研究怎麼去與那國島、石垣島,發現交通成本確實比去沖繩本島還高,難怪多數台灣人不太會去這些小島。不過歷史小說家的優點就是不嫌旅程麻煩,所以我還是咬緊牙,硬是訂好了從那霸機場轉石垣機場,再轉與那國機場的兩段機票。

旅程第一天,我就直攻與那國島,轉了兩班飛機才抵達與那國機場。接待我的 DiDi 交流館小池局長很驚訝,問我怎麼沒先在那霸或石垣島住一晚?畢竟我太想緊抓住實地走訪與那國島的機會,忍不住把行程塞得滿一些。

在我來與那國島前,對這座曾經盛行走私貿易,且有女巨人伊索巴(イソバ)統治傳說的小島,賦予難以靠近、張狂的形象。想不到我一出機場,路上車輛稀疏,幾乎都是和藹的農用小貨卡,用非常悠閒的步調過著日常生活,餵養石垣牛,或是種一些蔬菜農作。

看著曾經繁華的走私重鎮久部良,現在比我見過的任何一個漁港還要安靜,有種不可思議的反差感。我將與那國島的寧靜留給真實時空,在小說裡依舊保留張狂、多金的走私形象,也承諾小說出版後會跟與那國島的朋友們分享。

與那國島曾經的走私重鎮久部良,Photo by 班與唐

與那國島曾經的走私重鎮久部良,Photo by 班與唐


在與那國島住一晚後,我便前往石垣島,一來是跟謝小姐與受訪的夫婦見面,再來也是想親眼見證名藏的台灣移民村。

謝小姐開車載我去名藏,沿路有許多甘蔗田、石垣牛,一路朝著濃綠、高聳的於茂登岳延伸,讓我聯想到花蓮的樣子。隨道路越靠近山邊,出現越多的鳳梨田與小溪流。我看著眼前的風景,忍不住想像小說的角色廖玉芳,有可能在哪個地方玩水、做過農作,還有嘲笑男主角李燦雲是體力不好的文弱書生。

鳳梨田旁有座名藏御嶽,在紀錄片也有出現過,也是移民舉辦台灣祭祀儀式的地方。我閉上眼睛參拜,感謝這趟小說之旅牽起的奇妙緣分。

石垣島鳳梨田旁的名藏御嶽,Photo by 班與唐

石垣島鳳梨田旁的名藏御嶽,Photo by 班與唐


現在《安雅之地》已經交到讀者手上,希望我在移民後代感受到的生命力,能透過故事傳遞出去,好比小說裡的陳前輩賦予李燦雲的最後禮物,告訴他世界上有個安雅之地能棲身,讓未能實現的寄託繼續被繼承下去。




我是歷史小說作家,便當(Ben & Don,aka. 班與唐),著有日治小說《食肉的土丘》 、《安雅之地》,專寫文學、歷史、旅遊、vlog、閱讀、創作相關主題的文章與 YouTube 影片,分享在頻道「熬夜的便當(Ben & Don)」!

歡迎訂閱我的頻道「熬夜的便當」:https://www.youtube.com/@benanddon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原刊載在印刻文學生活誌 8月號/2023 第240期 我不知道哪一種行為比較讓我不安。第一種是在舊公寓改裝的咖啡廳內,穿古著、聽誕生年代比自己早的歌,享受 2020 年流行的肉桂捲。第二種是擺出一種不容質疑的姿態,用文字堆砌出 1940 年代的少男、少女,會如何在咖啡廳(那時應該叫珈琲店)談論
全文刊載在印刻文學生活誌 12月號/2023 第244期 某次跟家人去阿里山,我提議爬有鄒族聖山的塔山步道,但他們聽了直搖頭說:原住民的聖山,不可以隨便進入。 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進入高山,得想到亡靈。 高山與亡靈 後來我還是獨自爬了塔山步道,無奈時間不足,沒能成功登頂。下山後覺得空虛,轉而
大概是 2019 年,我有次趁二二八連假去一趟蘇澳,為小說創作做調查,意外發現白米橋邊放有一束花。回去查,果然,那裡是蘇澳二二八受難者遇害的重要發生地。也是從那時開始,我開始留意到,集結受難記憶的地點,其實外觀低調得難以察覺。
《波間弦話》對神話與民間故事有股敏銳的直覺,甚至可說是叛逆的野性,非得要「顛倒」著讀才能讀出另一種故事出來。而那個顛倒的故事版本,滋生出一種新的歷史:一種不屬於強者的歷史。
最近怎樣都躲不掉台北女子圖鑑的話題,不自覺也開始煩惱,什麼印象能標誌出台北?不得不承認,最先卡在腦子的念頭是「吃」。(絕不是因為台北不好吃)最近老是掉進跟吃有關的書,其中一本是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交通」很大程度決定我們對「旅行」的想像。​1908 年,臺灣出現第一條「縱貫鐵路」,能一路從基隆搭到打狗,給予人們「環臺旅遊」的概念雛形。​對於國家來說,鐵路不是只有旅行的意義,還有更重要的軍事跟經濟的運輸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治時期的鐵道會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
本文原刊載在印刻文學生活誌 8月號/2023 第240期 我不知道哪一種行為比較讓我不安。第一種是在舊公寓改裝的咖啡廳內,穿古著、聽誕生年代比自己早的歌,享受 2020 年流行的肉桂捲。第二種是擺出一種不容質疑的姿態,用文字堆砌出 1940 年代的少男、少女,會如何在咖啡廳(那時應該叫珈琲店)談論
全文刊載在印刻文學生活誌 12月號/2023 第244期 某次跟家人去阿里山,我提議爬有鄒族聖山的塔山步道,但他們聽了直搖頭說:原住民的聖山,不可以隨便進入。 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進入高山,得想到亡靈。 高山與亡靈 後來我還是獨自爬了塔山步道,無奈時間不足,沒能成功登頂。下山後覺得空虛,轉而
大概是 2019 年,我有次趁二二八連假去一趟蘇澳,為小說創作做調查,意外發現白米橋邊放有一束花。回去查,果然,那裡是蘇澳二二八受難者遇害的重要發生地。也是從那時開始,我開始留意到,集結受難記憶的地點,其實外觀低調得難以察覺。
《波間弦話》對神話與民間故事有股敏銳的直覺,甚至可說是叛逆的野性,非得要「顛倒」著讀才能讀出另一種故事出來。而那個顛倒的故事版本,滋生出一種新的歷史:一種不屬於強者的歷史。
最近怎樣都躲不掉台北女子圖鑑的話題,不自覺也開始煩惱,什麼印象能標誌出台北?不得不承認,最先卡在腦子的念頭是「吃」。(絕不是因為台北不好吃)最近老是掉進跟吃有關的書,其中一本是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交通」很大程度決定我們對「旅行」的想像。​1908 年,臺灣出現第一條「縱貫鐵路」,能一路從基隆搭到打狗,給予人們「環臺旅遊」的概念雛形。​對於國家來說,鐵路不是只有旅行的意義,還有更重要的軍事跟經濟的運輸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治時期的鐵道會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宮崎駿的紀錄片《與夢前行》中創作者的三個詛咒,一邊寫一邊掉眼淚。這是我最近這段時間寫的文章當中,自己最滿意的一篇,不是因為他寫得特別好,而是因為好像它啟動了我心裡面的一些什麼。希望也可以啟動你。
本文探討內容創作者如何有效進行流量變現,透過多元化的策略與平台,提升收入穩定性。除了依賴社群平台,創作者還應上傳作品至適合的圖文平台,並採用訂閱制、打賞、募資等方式來獲得粉絲支持。文章中還介紹了2024年31個創作者必知的平台,幫助創作者擴大曝光、累積粉絲,實現收益轉化,最終達到持續創作的目標。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前言 宇希333年 現在是第14號地球世界的火曆2309年。 病毒「無」專門吞噬「感情」、「感覺」、「愛」、「希望」,大部份被感染的人都無法呈現臉部表情,人類也越來越冷漠。 幸虧第14號地球的科技相當發達,腦細胞可以連線面具讓人可以戴著精緻的面具過活,戴面具的人只要用想的就可以呈現臉部的表情。
以為擁有的 / 其實尚未 / 以為失去的 / 或許換成了另一種獲得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宮崎駿的紀錄片《與夢前行》中創作者的三個詛咒,一邊寫一邊掉眼淚。這是我最近這段時間寫的文章當中,自己最滿意的一篇,不是因為他寫得特別好,而是因為好像它啟動了我心裡面的一些什麼。希望也可以啟動你。
本文探討內容創作者如何有效進行流量變現,透過多元化的策略與平台,提升收入穩定性。除了依賴社群平台,創作者還應上傳作品至適合的圖文平台,並採用訂閱制、打賞、募資等方式來獲得粉絲支持。文章中還介紹了2024年31個創作者必知的平台,幫助創作者擴大曝光、累積粉絲,實現收益轉化,最終達到持續創作的目標。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前言 宇希333年 現在是第14號地球世界的火曆2309年。 病毒「無」專門吞噬「感情」、「感覺」、「愛」、「希望」,大部份被感染的人都無法呈現臉部表情,人類也越來越冷漠。 幸虧第14號地球的科技相當發達,腦細胞可以連線面具讓人可以戴著精緻的面具過活,戴面具的人只要用想的就可以呈現臉部的表情。
以為擁有的 / 其實尚未 / 以為失去的 / 或許換成了另一種獲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寫小說時,情節有時像個活潑的小精靈,帶著自己亂竄,在叢林中找到出路時,也就是把各種靈感整理好,準備鋪陳下筆了。有時自己就像個軍隊指揮官,讓各種靈感有秩序的排排站,跟著自己的節奏走,等指揮官叫號時,出列喊右就好。
Thumbnail
此書作者分享了寫作在實務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並以數篇短文像是閒聊般地向讀者們訴說。雖然裡面沒有寫作的教學內容,但可以說是為踏上寫作之途的讀者的指路明燈。
Thumbnail
加註: 有一年,我看到有「跨性別研討會」的消息,想到,我要寫的這個故事,在身分上有變男變女的經歷,雖然在古時候只有裝扮和身分的改變,這樣應該是跨性別吧!想要多了解一點,所以報名參加,地點在屏東的大仁科大。 我住在高雄的女兒家,早上走路到火車站,搭火車到屏東,再轉客運到大仁科大。傍晚結束時,反向回來,
Thumbnail
我每天都有看書的習慣,剛好昨天看到這一段有個小感想,於是決定來寫一篇。 其實寫小說真的各種心理素質都要很強XD
Thumbnail
寫小說的人稱 第一人稱:我 第二人稱:你、妳 第三人稱:他、她 這三種人稱我都寫過,個人覺得第二人稱最難,第三人稱最簡單。 但三種人稱都有不同的感覺,建議大家都嘗試看看。 第一人稱 可以自始至終都是主角一個人的觀點,也可切換多個角色,讓各個角色都用第一人稱說故事。 優點是讀者更容易投入,更能營造懸疑
Thumbnail
長篇小說的啟動 今年第二季我全力寫短篇小說,是因為我計劃接下來的日子專心寫長篇小說。 休息了三個月沒有寫小說,我在10月開始正式動筆,計劃在半年內完成12萬字的長篇小說。 其實本來8月便想啟動,結果因為還沒構思好,就推說9月才開始吧,到了9月怎麼還未準備好?放輕鬆,又再拖延一個月。10月了,真的準備
Thumbnail
你是甚麼原因想寫小說呢?只是想將你腦海中的呈現出來而已嗎?所以只要自己寫開心就好呢?還是希望可以得到讀者的青睞呢?又或是想要成為小說家?
Thumbnail
發現自己這樣的口語邏輯很有趣,不知道這是不是成為我後來語言學習和理解表達溝通的障礙?包括我在「聽話」和「辨識語調」也許都不是從「國語」的邏輯在接收,我想應該也很多人都是用台語邏輯切換成國語溝通,而在轉譯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生硬的彆扭!(或者強烈的誤解。)
Thumbnail
今時今日,幾乎所有的形式不平等都被聲討,兩性平權看似走在康莊大道。但生活裡,視而不見的細節,比什麼壓力都具體。這些體感極為貼身的經驗,尤其推薦男性一讀,打開新視界。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寫小說時,情節有時像個活潑的小精靈,帶著自己亂竄,在叢林中找到出路時,也就是把各種靈感整理好,準備鋪陳下筆了。有時自己就像個軍隊指揮官,讓各種靈感有秩序的排排站,跟著自己的節奏走,等指揮官叫號時,出列喊右就好。
Thumbnail
此書作者分享了寫作在實務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並以數篇短文像是閒聊般地向讀者們訴說。雖然裡面沒有寫作的教學內容,但可以說是為踏上寫作之途的讀者的指路明燈。
Thumbnail
加註: 有一年,我看到有「跨性別研討會」的消息,想到,我要寫的這個故事,在身分上有變男變女的經歷,雖然在古時候只有裝扮和身分的改變,這樣應該是跨性別吧!想要多了解一點,所以報名參加,地點在屏東的大仁科大。 我住在高雄的女兒家,早上走路到火車站,搭火車到屏東,再轉客運到大仁科大。傍晚結束時,反向回來,
Thumbnail
我每天都有看書的習慣,剛好昨天看到這一段有個小感想,於是決定來寫一篇。 其實寫小說真的各種心理素質都要很強XD
Thumbnail
寫小說的人稱 第一人稱:我 第二人稱:你、妳 第三人稱:他、她 這三種人稱我都寫過,個人覺得第二人稱最難,第三人稱最簡單。 但三種人稱都有不同的感覺,建議大家都嘗試看看。 第一人稱 可以自始至終都是主角一個人的觀點,也可切換多個角色,讓各個角色都用第一人稱說故事。 優點是讀者更容易投入,更能營造懸疑
Thumbnail
長篇小說的啟動 今年第二季我全力寫短篇小說,是因為我計劃接下來的日子專心寫長篇小說。 休息了三個月沒有寫小說,我在10月開始正式動筆,計劃在半年內完成12萬字的長篇小說。 其實本來8月便想啟動,結果因為還沒構思好,就推說9月才開始吧,到了9月怎麼還未準備好?放輕鬆,又再拖延一個月。10月了,真的準備
Thumbnail
你是甚麼原因想寫小說呢?只是想將你腦海中的呈現出來而已嗎?所以只要自己寫開心就好呢?還是希望可以得到讀者的青睞呢?又或是想要成為小說家?
Thumbnail
發現自己這樣的口語邏輯很有趣,不知道這是不是成為我後來語言學習和理解表達溝通的障礙?包括我在「聽話」和「辨識語調」也許都不是從「國語」的邏輯在接收,我想應該也很多人都是用台語邏輯切換成國語溝通,而在轉譯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生硬的彆扭!(或者強烈的誤解。)
Thumbnail
今時今日,幾乎所有的形式不平等都被聲討,兩性平權看似走在康莊大道。但生活裡,視而不見的細節,比什麼壓力都具體。這些體感極為貼身的經驗,尤其推薦男性一讀,打開新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