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學費定價的秘密 提到,降低價位來吸引學生,是鋼琴學費低廉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這樣的削價競爭,讓很多因為維持高價位而收不到學生的老師氣得直跳腳。他們認為,自己花了許多成本學音樂,怎麼可以低價銷售 ? 因為其他的便宜老師,害他們收不到學生,破壞市場行情。
這些老師們可以思考,你們賣的東西是一樣的嗎?一樣的教學環境? 一樣的教學方式 ? 老師是一樣的性格 ? 使用一樣的教材 ? 一堂課甚至長期的幾年,內容都一樣 ?
如果不一樣,價位本來就有高低之分。
一樣的一包零食,在不同的地方販賣,全聯、便利商店、禮品店、飛機上......,都有不同的價位。
一盤炒飯,有路邊攤的60元,也有鼎泰豐的兩、三百元,吃起來各有風味。
消費者自然有權利基於各種考量來決定是否買單。
如果賣家只是生氣隔壁的店家為甚麼故意賣得比較便宜,拉走客人,還怨恨自己花了大把裝潢費、材料費、人事費等等成本。
然後還開始認真思量,自己是否也要再降價吸引客人 ? 那就真的是端不出內容的老師了。
在定價前,
首先是觀察周遭市場環境,台灣不同的鄉鎮,鋼琴學費價差很大,目前偏鄉仍有一小時500元的定價,都會區初學,則大概開價800元以上。
自己是否有本事可以拉大該區的價位差距,是最主要的考量。
如果學生表明來學興趣,回家沒有心思好好練習,你能教出不同於隔壁教室的成績嗎?
如果學生要比賽,不管學生程度如何,你能端出佳績嗎?
如果是幼兒、成人來學,你又能掌握好不同的教學類型嗎?
首先把自己的本事定位清楚,專門做比賽成績的、專攻幼兒市場的、專教成人學生的......,當你販賣的內容有別於其他商家的特色時,自然能吸引這樣的客戶族群願意買單。
有的老師說,消費者根本分不出專業跟業餘老師的差異,控訴業餘老師總總不會教。我想,那是因為你沒有讓消費者看出差異。
每次收到轉學生,我都會漲價,一來是因為轉學生不好教,二來是因為這些轉學生,最能感受我的教學與其他老師的不同 !
最後我想說的是,學音樂的成本這件事,實在不應該拿來當作教琴漲學費的理由。
首先,我們不是一直在教學生,學音樂是為了修生養性嗎?怎麼一下子是為了賺錢了 ? 其次是,學習成本花得高,說穿了那是你小時候家裡有錢找高價位的老師,跟學生有沒有錢是兩件事;而你,卻剛好是學生眼中適合低價位的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