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as Schiff大師說:「不鼓勵學生使用節拍器」,我想那是指曲子已經純熟,需要彈出自己思想意識的時候,自然不需要靠節拍器來限制音樂的流動。但是"練琴"的時候,一定要用節拍器!!!!!
即使是一首"瑪莉的小羊",曲子就包含了一拍、兩拍以及最後的四拍,在初學還不覺得辛苦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練習跟著節拍器數拍子,以及漸漸地跟著加快速度。幼稚園的學生也可以自己學習調節拍器,看著數字一直增加,曲子一直彈快,他們其實覺得很有趣也有成就感。
整首曲子卡住某一個地方時,孩子很喜歡重頭再來一次,但是這樣不熟的地方練習次數還是少於熟練的地方。因此可以先抓出整首曲子的速度,然後把困難片段降慢,再一點一點練到速度,甚至更快一些,最後再重頭練一次,看看是不是能全曲通順!如果把某個速度當成練習目標,比起聽老師說"再一次、再一次、再十次"時的心情會好一些。
當曲子出現比較複雜的節奏,例如附點音符、三連音、或是長串的多連音、不對等節奏等等,學生有時會抓不到拍點、雙手沒辦法協調,就可以使用節拍器幫忙劃分拍子。當然,這屬於更專業的部分,常需要老師協助。
練習音階、哈農等等基本功時,速度是很重要的技巧之一,此時除了一味地把速度往上加,也可以練習兩個音一拍、三個音一拍、四個音一拍等等不同的練習方法,讓彈奏感不是只有"一音一下",而是"多音一下",速度便能無形中提升。
總之,練習使用節拍器是學琴的重要技能之一。但,何時不能用節拍器 ? 還練不熟時!!!!! 根本還在找音、雙手還要想很久才能彈下去,整首曲子還在視譜階段,那就千萬別用,實在太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