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鋼琴老師時,除了車程距離、老師的學經歷、教室環境、教學理念與成績等等,價格也是很重要的決定因素之一。
但是撇除老師沒有經濟收入壓力,或是不願被迫向環境低頭的,一般鋼琴學費的價位還是以市場機制為主要決定因素。
一般來說,需要降低價位來吸引學生,是鋼琴學費低廉的最主要原因。
也就是老師的排課率不夠高,需要新生來填補空缺,提高收入。
一個老師倘若有50個學生,已經是很累人的數字了,一個學生月費平均2600元來算(城鄉差距、學生曠課請假、學生程度高低不同收費等等),不需抽成的話一個月有13萬的收入,抽成後也許近10萬。
但事實是,很多老師並沒有辦法達到這個學生量,留不住舊生,且流失的補不足、一直有空缺,只好削價競爭。
所以,一個可以維持個人定價的老師(甚至漲價),大概原因可以猜測其空檔極少且珍貴,老師寧願以價制量,篩選品質好的學生。而空檔少的老師,概因都是舊學生學了就是七、八年以上,或是交出了成績單,足以讓新學生趨之若鶩。
因此,如果比較了該區周遭的鋼琴學費,可能可以思考,為何便宜 ? 是因為cp值高還是老師教學能力不足? 為何貴 ? 是因為老師教學成績優秀還是不缺錢?
如果不想自己也成為放棄鋼琴的其中一位學生,看到價格就決定老師並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