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文章數
1,438
追蹤數
1,982
已付費
825
追蹤專題
付費閱讀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影迷這種生物
#怦然心動的改編力
編輯室
會員限定
釀影評
釀劇評
人物專訪
讀者專欄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影迷這種生物
#怦然心動的改編力
編輯室
會員限定
釀影評
釀劇評
人物專訪
讀者專欄
人物專訪
釀專訪|他們浪漫得很克制──專訪王師與 Ivy 陳怡樺談為台片牽猴子的十二年
從《翻滾吧阿信》、《看見台灣》、《總舖師》到《返校》,再到《咒》與《流麻溝十五號》,從行銷發行開始,與本土影視同舟共濟,逐漸掌握資源參與製作,整合台灣影視上下游能力的同時,見證電影產業在現代消費娛樂爆炸與後疫情時代的變化。這,是牽猴子的十二年。
粉紅色的百香果
2023-05-07
13
釀人物|來自山海,棲居溪源──專訪創作樂團 Cicada
作為創作者的他們,終於在疫年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不見形體,但只要音樂響起,我總能認得他們面對創作的慎重,面對土地的真誠。 最後,誠懇地邀請讀到這裡的各位,在這個週末為自己留下一個夜晚的時間,親自走進 Cicada 的專場,聆聽真正令人心神顫動的音樂,感受一個晚上的寧靜。
黃曦好夢
2023-04-25
11
釀專訪|在雙倍荒謬的時代,上一堂剛好的歷史課──與楊元鈴、卓男談王童導演
「我每次看他的作品都覺得,要先放下自己的理所當然,去看裡頭的歷史情境,跟著劇中人去發現那是怎樣的時代。我們過往對台灣歷史都只有從教科書上得到朦朧的認知,透過他的電影,這個朦朧的概念才逐漸具象化,關於我們身處的這塊土地真實過往是什麼,必須經過這樣的過程,及其他各種補充,才能真的飽滿,然後保存下來。」
釀電影
2023-04-12
11
釀專訪|白日不到處,青春洽自來──專訪《白日青春》導演劉國瑞、主演黃秋生
《白日青春》由新銳導演劉國瑞執導,找來影帝黃秋生與巴基斯坦裔素人男孩林諾一同出演,以香港居民與難民的視角,透過沒有血緣卻仿若親人的互動,講述一個在香港的場域裡,才可能成立的「家」的故事。在中英文片名裡,隱隱藏著劉國瑞對香港難民群體的寄望——不見陽光、不宜生長的環境裡,苔蘚也能綻放出細小而旺盛的花。
Levy
2023-04-12
10
釀專訪|與《悲情城市》的魔幻時刻──專訪國片重映推手褚明仁
從《少年吔,安啦!》做到《悲情城市》,褚明仁不知哭了幾回,「這樣做才有意義,電影是有生命的。」這也呼應侯孝賢在第 57 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時,在台上所說的「對電影的一種堅持,感動別人,先感動自己。」
SuSu
2023-03-16
11
釀專訪|他的成年禮是一座金馬獎──專訪《黑的教育》朱軒洋
電影《黑的教育》講的是台灣高中男生之間、友誼與精神價值悉數被砍掉重練的殘酷成人式。意外地,這竟也成了演員朱軒洋的真實人生成年禮。老天爺不知道是愛他還是玩他?總之,他闖蕩台灣演藝圈的成年禮物是一座金馬獎。
雀雀
2023-03-09
11
釀人物|小生求一丑,導演求共創!──專訪《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導演程偉豪
《關於我和鬼》宣傳期間,程偉豪不但被演員爆出「是許光漢的內褲替身」也被調侃「很愛演」,就像很多導演一樣、常常會演給演員看。對此程偉豪苦笑:「因為喜劇的節奏、反差和能量什麼的,真的太難用言語表達給演員知道我想要的東西,所以有時候直接用肢體和表情來示意最快。」
雀雀
2023-02-16
12
釀專訪|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鋼鐵臭直男──專訪《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許光漢,談演員的十項全能
難得這次接演到一部好電影,而且還騰出足夠的篇幅、任他在片裡洋洋灑灑,許光漢這還不裸奔歡慶?(並不是這樣) 《我和鬼》根本是演員的十項全能考驗戰。許光漢在《我和鬼》裡頭嘗試挑戰了各種表演。除了程偉豪一次蒐齊的三大動作戲「飛車追逐、肉搏戰、槍戰」許光漢全都有份之外,還有裸奔跳鋼管。
雀雀
2023-02-06
27
釀人物|人類電影物理學──專訪《那個男人》導演石川慶
從貫井德郎的推理懸疑、恩田陸的古典音樂、劉宇昆的近未來科幻,再到平野啟一郎的純文學,詢問導演對於自己四部長片為何皆改編自不同類型的小說,他說,自己不會因為故事類型而決定拍不拍,而是一個更簡單的理由:「故事有趣最重要,但若只有有趣是不夠的,所以透過電影的主題與類型,來表現這個故事的有趣之處。」
括號君
2023-01-14
16
釀人物|「太相信科學也是一種迷信」──專訪《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沙之書》林予晞
林予晞進一步聊到:「我覺得理性跟感性是必須一起交織的,像天文和占星。我是抱著這樣的心情去面對占星的,會有一點想要替它撕標籤。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身在其中,要夠了解它,自己要懂算。」小孩才做選擇,林予晞理性與感性全都要,而原來她真的略懂占星學。
雀雀
2023-01-09
11
釀人物|守候與辦案之間,戲中戲更過癮!──專訪《她和她的她》李程彬,問候家明
或許是追求女神成功的戲劇故事已經很多,加上社會風氣與婚戀市場對於女生的高度要求,已讓世人見怪不怪,影響與建構了觀眾對於「男生跟女神在一起」有更高的接受度、也比較不會有壓力。這也說明了為何李程彬演繹皓明的珍稀性與該被鼓吹的原因:不論是戲劇、或是真實的世界,都應該有更多這樣特質的男性存在
雀雀
2022-12-05
11
釀人物|「我從來都不是在處理議題,而是我自己。」──專訪《神人之家》導演盧盈良
不同於許多紀錄片導演總是以「議題」為先,盧盈良導演認為「自我認同」是他的拍片動力。「我很怕哪一天沒有自我認同的問題,我就沒有動力拍片了。」緊接著導演又笑著補一句:「但以我的個性,可能到死都不可能。」他拍攝的對象與自己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那是對自我存在的疑問。
15噸的書
2022-11-18
13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