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Elug》兒路概念音樂專輯─走回那條太魯閣的道路|用聲音留下道路痕跡|原住民當代音樂

更新於 2020/12/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1 兒路概念音樂專輯《Elug》專輯封面
如果問你「什麼是原住民音樂?」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喔嗨央」嗎?抑或是「那魯灣」?
如果是這樣,《Elug》這張由太魯閣青年協力錄製的專輯將會打破你對原住民音樂的固有印象。
兒路創作藝術工寮是由來自花蓮縣秀林鄉銅門部落的藝術家東冬・侯溫五年前創辦,帶領部落的孩子們回到家鄉,了解自身母體文化開始,用各種藝術的形式去表達已經內化的文化,展現給世人。

相見、初見、初音:那是山之音、靈之音、吾之音

當聽到第一首《相見·神話》,聽到的不是人的聲音,是自然的風聲,吹著我來到坐落於溪谷中間的銅門部落,再來才是一位婦女的聲音,之後是東冬・侯溫充滿空靈、強勁的嗓音。
Sndamat su balay wei.(懷念真實的你
Kana ita mnswayi.(我們所有的親族們
我第一個反應是:「這不是唱給我聽的。」
請別誤會,不是說這首歌不是為我而唱,是當我的靈魂、意識、感知來到了那個場域,先從聲音,東冬・侯溫的形象彷彿就在我眼前,在他唱前兩句時,浮現了銅門的景致,披著雲霧靜靜看著木瓜溪流淌的高山,而我,對,就站在唱歌者的面前,我隨著他的視線轉頭望去。
原來,我背後,他面前,站個一整群的族人。
我不曾參與那段日子,沒去了解,更無法深入,可是不妨礙我盤腿坐下,聽著風刮過樹枝的摩擦聲、溪水碰擊溪石的聲音,蟲鳴鳥叫聲,還有──人之聲。
圖2 坐落於木瓜溪旁的高山
我為何參加這場盛宴?
我甚至不知道要挑選什麼衣著參加,
啊、不用,不用,
我已經來了,
將雙手交疊捧成半月形放於胸口,
聽到了嗎?
口簧琴的聲音在那裡震動。

全母語與電子音的結合

2014年阿洛的《棒炸》電音與英文的結合就讓不少人驚豔,如今《Elug》把口簧琴、族語和電音做結合,不同於以往我對太魯閣歌謠的印象是如緩緩溪流,專輯使我看見好似煙花炸裂後的七彩炫目,耳目一新(雖然我覺得形容詞有點老套,但真的就是這樣)。
其實這幾年已經有不同的族語歌形式,舒米恩的《年輕人Kapah》到MATZKA樂團的《V-ao V-ao Ni 》使用全族語說唱方式,原住民歌曲已經不再停留過去的樣貌,越來越多的人,尤其年輕人勇於嘗試用當代各種音樂模式,用族語把屬於自己、族人的歌給唱出來。
我雖然不知道對於你們來講這種情況是不是很新鮮、很少見?畢竟我的環境很容易接收到新東西,個人看來母語歌早已不是「傳統音樂」,是融入生活中,有不同類型和表現手法的當代樂曲。
希望透過介紹《Elug》,能讓原本對原住民音樂沒有興趣又或覺得是「傳統」的人,能夠有新的了解,乃至願意去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會員
19內容數
「說你有多崇拜羊神,希望可以成為牠的奴僕,牠豢養的羊群,就如同你豢養的。」 一個與世隔絕的村莊,迎來了一位有灰藍色眼眸的獵人。 村莊最近發生村民失蹤並被殺害的事件,殘忍的手法跟傳說中的「羊神」一樣,而牧羊人侯丁平靜的生活就此被打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nay阿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Talacowa Kamo 循山》是記錄著太巴塱曾發生的往事,講述部落族人配合政府開鑿天祥古道(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由耆老Moli繪製,再由Lisoso' 你說說工作室申請政府金費,然後結合部落的力量產出這本作品。
  原始藝術(Primitive Art)是二十世紀,「西方」文明對於非洲、太平洋群島、東南亞等地所看到的原住民藝術的過時稱呼。   1972年臺灣雄獅美術的一期雜誌,竟堂而皇之的把這四個字放到標題上,一直到1991年仍使用原始藝術作為標
碩一那年,老師問我們一個問題:「什麼是原住民藝術?」 我的回答是:「藝術作品的藝術經驗是作者從自己母文化內化而出的,就是原住民藝術。」
阿美族的配飾沒有像排灣、魯凱族那般多,可是也不少,頭飾、項鍊、耳環、腕飾,都是阿美族在表現自身美感的表現⋯⋯
阿美族在兩百多年前還有使用樹皮布做衣服,有現成的棉布可以製作服飾,因此織布技巧和樹皮不的運用就慢慢推出阿美族的主舞台。
《Talacowa Kamo 循山》是記錄著太巴塱曾發生的往事,講述部落族人配合政府開鑿天祥古道(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由耆老Moli繪製,再由Lisoso' 你說說工作室申請政府金費,然後結合部落的力量產出這本作品。
  原始藝術(Primitive Art)是二十世紀,「西方」文明對於非洲、太平洋群島、東南亞等地所看到的原住民藝術的過時稱呼。   1972年臺灣雄獅美術的一期雜誌,竟堂而皇之的把這四個字放到標題上,一直到1991年仍使用原始藝術作為標
碩一那年,老師問我們一個問題:「什麼是原住民藝術?」 我的回答是:「藝術作品的藝術經驗是作者從自己母文化內化而出的,就是原住民藝術。」
阿美族的配飾沒有像排灣、魯凱族那般多,可是也不少,頭飾、項鍊、耳環、腕飾,都是阿美族在表現自身美感的表現⋯⋯
阿美族在兩百多年前還有使用樹皮布做衣服,有現成的棉布可以製作服飾,因此織布技巧和樹皮不的運用就慢慢推出阿美族的主舞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八月的第一天,也是台灣原住民族日,Apple Music 以此節日精神打造此次的企劃專題,精選多張原住民音樂人與專輯作品,其中風潮音樂發行的多張專輯更受邀於此活動做為重點作品露出,音樂人阿洛更擔任了本次重點歌單的客座編輯。請跟著我們一起戴上耳機片刻,讓熙熙攘攘的都市被大地緊緊擁抱吧!
Thumbnail
在台灣這片珍貴的土地上,有著許多不同背景的語言與文化,隨著時間不同地向前走,這些不同語言也與現代音樂產生了多元又有趣的融合與碰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音樂人如何將自身傳統文化與現代曲風交織成一首首動人樂曲吧!   ➤ 曾立馨《轉來的路》:與北管文化交匯的五年光陰 https://w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舞炯恩的音樂成就以及專輯《Vusam》的歌曲內容,他的音樂編曲中融合了西洋流行曲風和部落元素,展現臺灣音樂的獨特風貌。歌曲內容涵蓋了部落、愛情、迷失等主題,並以排灣族語歌唱,體現了部落音樂的獨特魅力。
Thumbnail
「試圖用音樂記錄阿婆(奶奶)及家族的故事。」是創作歌手柔米第二張全創作專輯的主題,也是首次嘗試用自己的母語-客語寫歌的作品。《鎮妹》取自柔米阿婆的名字,它打破了傳統客語與現代音樂的藩籬,選擇最接近「台灣人」的語境,側身記錄一段文化消失與記憶消逝的過程。
Thumbnail
žž瑋琪是屏東瑪家出生的排灣族歌手,以爵士音樂風格進行創作,融合傳統原住民歌曲和故事。她發行的專輯《siasing》不僅音樂風格多元,更深刻呈現了部落、性別和社會議題,具有豐富樂曲文化底蘊。這篇音樂評論,內容包括對每首歌曲的描述和感想,以及專輯的編曲、音樂主題等。
Thumbnail
歐開合唱團的新專輯 《最好的日常》運用了不同部落的音樂元素,呈現了原住民日常生活的故事。文章講述了專輯中各首歌曲的背後故事,深入探討了部落音樂的文化意義。
Thumbnail
「日常」,容易讓我們習以為常地忽略身邊的無形價值,尤以我開始關注耆老作為一個文化的載體,挖掘歌謠儲存在記憶裡的文化脈絡,是多麼豐富的無形文化資產。 「音樂」,究竟與我們的文化有多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我叫馬樂Madal,是一名喜歡學習文化及古調音樂的音樂人、文化人、教育人、社工人等多重身分者,阿美族的音樂是我現階段很重要的生命泉源。本篇透過分享馬樂踏入族語音樂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從古調裡能產出非常多美妙的樂章,跟大家說說我的音樂故事。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八月的第一天,也是台灣原住民族日,Apple Music 以此節日精神打造此次的企劃專題,精選多張原住民音樂人與專輯作品,其中風潮音樂發行的多張專輯更受邀於此活動做為重點作品露出,音樂人阿洛更擔任了本次重點歌單的客座編輯。請跟著我們一起戴上耳機片刻,讓熙熙攘攘的都市被大地緊緊擁抱吧!
Thumbnail
在台灣這片珍貴的土地上,有著許多不同背景的語言與文化,隨著時間不同地向前走,這些不同語言也與現代音樂產生了多元又有趣的融合與碰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音樂人如何將自身傳統文化與現代曲風交織成一首首動人樂曲吧!   ➤ 曾立馨《轉來的路》:與北管文化交匯的五年光陰 https://w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舞炯恩的音樂成就以及專輯《Vusam》的歌曲內容,他的音樂編曲中融合了西洋流行曲風和部落元素,展現臺灣音樂的獨特風貌。歌曲內容涵蓋了部落、愛情、迷失等主題,並以排灣族語歌唱,體現了部落音樂的獨特魅力。
Thumbnail
「試圖用音樂記錄阿婆(奶奶)及家族的故事。」是創作歌手柔米第二張全創作專輯的主題,也是首次嘗試用自己的母語-客語寫歌的作品。《鎮妹》取自柔米阿婆的名字,它打破了傳統客語與現代音樂的藩籬,選擇最接近「台灣人」的語境,側身記錄一段文化消失與記憶消逝的過程。
Thumbnail
žž瑋琪是屏東瑪家出生的排灣族歌手,以爵士音樂風格進行創作,融合傳統原住民歌曲和故事。她發行的專輯《siasing》不僅音樂風格多元,更深刻呈現了部落、性別和社會議題,具有豐富樂曲文化底蘊。這篇音樂評論,內容包括對每首歌曲的描述和感想,以及專輯的編曲、音樂主題等。
Thumbnail
歐開合唱團的新專輯 《最好的日常》運用了不同部落的音樂元素,呈現了原住民日常生活的故事。文章講述了專輯中各首歌曲的背後故事,深入探討了部落音樂的文化意義。
Thumbnail
「日常」,容易讓我們習以為常地忽略身邊的無形價值,尤以我開始關注耆老作為一個文化的載體,挖掘歌謠儲存在記憶裡的文化脈絡,是多麼豐富的無形文化資產。 「音樂」,究竟與我們的文化有多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我叫馬樂Madal,是一名喜歡學習文化及古調音樂的音樂人、文化人、教育人、社工人等多重身分者,阿美族的音樂是我現階段很重要的生命泉源。本篇透過分享馬樂踏入族語音樂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從古調裡能產出非常多美妙的樂章,跟大家說說我的音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