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大原扁理是一位真正的低慾望隱居族,他在台灣的收入一個月不到1萬2千元,卻過得非常自由自在。他並不像這幾天在臉書河道上看到的
那位幸運兒「住在家裡,不用付房租與水電還包三餐,男友家也時常讓她回去吃好料」,相反的是,大原在台灣沒有任何親人朋友。
他兩年前為了嘗試「上班兩日、週休五日」的生活而來台灣,所以選擇住在離台北市區通勤兩小時的地方租房,房租大約4000元,且不做多餘花費,平常吃喝極為簡單。出外散步時,偶爾也會採野草回家烹煮。
他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寫書、接案的文字工作,他在台灣也有出版過兩本書,有興趣可以搜尋一下。他也說讀書是他最大的樂趣,比起書店他更熱愛去圖書館。他甚至閱讀過小林善紀的《台灣論》跟《李登輝学校の教え》從而瞭解到台灣有所謂外省、本省人的分別,以及經歷日治時期會講日文、台語但不會說普通話的人們,諸如此類專屬於台灣之人與人之間的糾葛。
其實大原扁理也不是沒有「正常」過,在日本時他做過便利商店店員、超市、工廠勞工,雖然每個月可以賺到5萬台幣以上,但每天都需要工作12小時左右,根本沒有時間進行他最愛的閱讀和書寫,
#每天只想著要辭職。關於收入的部分,因為住在離市中心較近,所以房租水電等等大量開銷扣下來,甚至不一定比隱居時存的多。
他認為工作應該是為了滿足生活,而不是每天窮忙埋首工作,將賺來的錢全都奉獻給房東,為了工作而工作並不是他所想要的。即使大原扁理他現在的收入低到可以被政府定義為「貧窮人口」,但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困乏的,這樣低慾望的生活模式,反而比先前賺比較多錢的時候心靈更加富足。
活著不靠任何人
「我的幸福就在於想要做讓自己舒服的事,不用去倚靠社會的任何人。」我想這句話就凸顯了大原和那位靠家人和男友養的幸運兒之根本差異,你以為你是在過著「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但殊不知在靠他人養活的前提下,只是在造成他人的麻煩而已。
在日本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2015年出版的《低慾望社會》這本書中就有提到這種因為人口超高齡化、少子女化、無欲無求的年輕人不斷增加的現象。
這時常常有人會說那這樣國家少子女化、勞動力減少、稅收減少、消費減少等問題該怎麼辦?
怎樣才是正常的社會和生活模式?
我們應該思考,人口爆炸、過度消費、過勞血汗的社會難道就是正常的嗎?
我認為低慾望族是一種在這種的社會環境下屬於年輕人不得已的一種頑身抵抗,也就是寧願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算薪水低一點,也不要在大企業底下當個沒有未來的社畜。
我們不需要像大原扁理一樣如此隱居,也不要學都三十幾歲了還在當啃老吸血蟲。我們每個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定義都不同,也不一定能套用在每個人身上,世界上沒有一個最好的標準,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我們可以試著透過這種極簡生活的精神,將關注力回歸到真正的自我身上,或許能夠在如此快速混亂變動的環境底下,讓我們更接近所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