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馬英九前總統的公開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馬總統,您好!

讀了您前日發表的「六四」事件28週年撫今思昔,心中很有感觸,決定給您寫下這封公開信。

我與您的初次見面,是一九九〇年,那是我第一次訪問台灣,台灣雖然已經走出戒嚴三年,但整個社會仍然籠罩在國民黨一黨獨大,新聞仍受管制的時代;我作為一個二十二歲的年輕人,眼中看到的台灣雖然是那麼的新鮮,既有反共的氛圍,也有國民黨上下一致的對中國民運的同情與支持,但也看到我熟悉的中國大陸黨國體制的重影處處呈現,以及對於新生的反對勢力的頑固拒絕。

那次見面,您表達出對『六四』屠殺事件感受的真摯情感,令我深受感動。我相信我是您最早認識的民運人士,我們很多次見面都是『六四』紀念活動,您是我所知參加六四紀念活動最多的台灣政治人物,對此,我絕對是銘感五內。二十多年來,即使因為您職務的日漸高升,我作為一個旅居台灣的政治評論人不再尋求與您見面的機會,但仍有過多次場合與您見面,而您也自然地稱呼我『開希』,我不敢說我們是朋友,但熟識是有的。


二〇〇八年六月四日,您在當選就職之後不久,即使不克出席在台北的紀念活動,也在當日發表了紀念感言,也開始把發表文章當作了您每年六四必作的一個行動。您在參選總統時,提出『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如果我記得沒錯,這是其它某位民運人士給您的建議,而的確,選舉期間,這一說法讓試圖給您『抹紅』的對手,無從下手;而我們也希望,這一觀點從此成為將來台灣政治格局中面對這一問題時的標準答案。因為,我們擔心,受中國大陸的勢力以及台灣內部民族主義統派影響,台灣有人會試圖幫助共產黨消除『六四』這一舉世共同的記憶。

然而,就在您任期的第二年,我們的擔心成了事實,我對您近二十年的好感,有了轉變。那一天,您在六四感言中居然稱中國在過去二十年之中,在人權領域有了相當的進步。事實簡單明瞭:中國的人權狀況在六四之後是逐年惡化,每況愈下。您在發表這篇感言的時候,劉曉波剛剛因為起草『零八憲章』而遭受中國政府逮捕,同年受到重判!

那一天,我隻身前往澳門向中國自首不果,被強制遣返回台灣,您的發言是我回到台灣在機場被記者問到的第一個問題,當然,我毫不猶豫,嚴厲批評了這種說法。今天,又過了八年,您的六四感言,我又不得不再次提出我的挑戰。

首先,您在文中對鄧小平的肯定,令我極為錯愕!鄧小平是八九六四北京屠城的元兇。任何對中國政治稍有瞭解的人——以您在感言中所提及,時任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秘書以及後來出任陸委會主委的身份,當然這是基本條件——都清楚地知道,在八九年,除了鄧小平,並無第二人有權力下這樣的命令。雖然鄧小平當初開啟了改革,但正是因為他不肯兌現他的政治改革承諾,才會有我們那場民主運動,而他又是那麼多人犧牲生命、犧牲自由的直接責任者,而且直至他死亡,也未能貫徹您在文中所說的『人權民意,最後依托』,今天,在我們這些倖存者、在天安門母親面前讚頌鄧小平,令我們深感情何以堪!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900"]天安門母親丁子霖、蔣培坤教授夫婦在兒子的遺像前[/caption]

李明哲事件的始末至今仍然無法全面釐清,但絕大多數台灣人都深信,他的所作所為在台灣絕無可能涉及任何犯罪,那麼,您在文中所寫『不論他的嫌疑有多重』這幾個字,等於無形中承認中國壓制的人權的那些法律的合理性,等於承認中國欺騙世界的『法制』的真實性。今天,李明哲仍然身陷囹圄,仍有無數台灣人可能成為下一個李明哲,您這樣的論述,不僅缺乏事實基礎、政治智慧,更對兩岸關係發展應該建立起來的基本價值觀,傷害甚深!

您在文中提到,蔣經國前總統『出身威權體制,一生活在威權體制,卻能以無比勇氣與智慧,親手終結威權體制』。您一定知道,台灣的威權體制的解體,是蔣經國這位國家領導人順應潮流,順應自下而上來自台灣社會巨大的壓力,才能得以終結的。他要順應,首先要有那個潮流和壓力的存在。面對中國今天仍在堅持的極權暴政,我們並不畏懼怯懦,並不妥協屈服,願意堅定地扮演壓力者的角色,不會將中國民主化的責任推給外人。但我真心希望您這個曾經每年參加六四紀念的台灣政治人物,今天少數仍然能夠對這個政權有效施加壓力、指出潮流方向的人,加入到正確的陣營中來,而不要自覺不自覺變成那個政權的合作者!

問候,

吾爾開希

二〇一七年六月六日  台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吾爾開希的沙龍
12會員
13內容數
<p>自由,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就時時讓人興奮、激動、熱血甚至願意為之犧牲生命的主題,也是與另一個同樣讓人難眠的名詞「愛情」一樣,最廣泛地被討論、演繹、激辯,被謳歌、讚頌的文字主題。然而,也就像「愛情」一樣,她今天仍然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即使在經過幾千年的文明發展歷史,人們在這世界上已經越來越能夠擁有她。</p>
吾爾開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7/08/16
<p>我的流亡夥伴們羨慕的,正是台灣接受了我成為完整的台灣社會一份子。而今,我從容、篤定、倍感光榮地接受這個身份,並深懷感激。</p>
Thumbnail
2017/08/16
<p>我的流亡夥伴們羨慕的,正是台灣接受了我成為完整的台灣社會一份子。而今,我從容、篤定、倍感光榮地接受這個身份,並深懷感激。</p>
Thumbnail
2017/07/27
<p>《中時電子報》所發的自稱的「三大」聲明中明確指責立委丟水球,該被法辦。立委沒被法辦,指責「孩子」不公平。說穿了,《旺旺中時》集團不認為該實習生有錯,因此更不認為自己有錯,需要道歉。</p>
Thumbnail
2017/07/27
<p>《中時電子報》所發的自稱的「三大」聲明中明確指責立委丟水球,該被法辦。立委沒被法辦,指責「孩子」不公平。說穿了,《旺旺中時》集團不認為該實習生有錯,因此更不認為自己有錯,需要道歉。</p>
Thumbnail
2017/07/26
<p>《中國時報》頭版以「孩子認錯 大人追殺」為題,並以整版漫畫批判民進黨立委指控該實習生為共諜。事實是事發之後《旺旺中時》集團至今不肯認錯道歉,引發絕大部分立委以及社會嚴厲批判,對該當事人並無「追殺」之事。</p>
Thumbnail
2017/07/26
<p>《中國時報》頭版以「孩子認錯 大人追殺」為題,並以整版漫畫批判民進黨立委指控該實習生為共諜。事實是事發之後《旺旺中時》集團至今不肯認錯道歉,引發絕大部分立委以及社會嚴厲批判,對該當事人並無「追殺」之事。</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筆者特別挑在台北時間六月五號寫,是因為時差。利用時差,即便在美東的讀者們也可以看看為什麼我們應該紀念六四。 我們紀念六四是暫時治標;解決國族主義、中華民族問題,以及一個中國問題,這三個互相糾結,堪稱三位一體的問題才是治本。 但先一邊治標,延續對中共抗戰是必須的;但治本之道,也需要持續、逐步進行。
Thumbnail
筆者特別挑在台北時間六月五號寫,是因為時差。利用時差,即便在美東的讀者們也可以看看為什麼我們應該紀念六四。 我們紀念六四是暫時治標;解決國族主義、中華民族問題,以及一個中國問題,這三個互相糾結,堪稱三位一體的問題才是治本。 但先一邊治標,延續對中共抗戰是必須的;但治本之道,也需要持續、逐步進行。
Thumbnail
1970年馬英九、趙少康、郁慕明、吳敦義等人,在美國組成「全美中國學生反共愛國聯盟」,其目標在於號招美國的右派對抗親共的左派,遭他們檢舉不愛國的人,都被剝奪了回到台灣的資格,體現了當時只要不「忠貞愛黨」,都會是「中華民國」的敵人,他們的行為可謂是踩著台灣人的血往上爬的最佳案例。 「全美中國學生反共愛
Thumbnail
1970年馬英九、趙少康、郁慕明、吳敦義等人,在美國組成「全美中國學生反共愛國聯盟」,其目標在於號招美國的右派對抗親共的左派,遭他們檢舉不愛國的人,都被剝奪了回到台灣的資格,體現了當時只要不「忠貞愛黨」,都會是「中華民國」的敵人,他們的行為可謂是踩著台灣人的血往上爬的最佳案例。 「全美中國學生反共愛
Thumbnail
解決任何政治問題都需要付出成本,通常是政治成本,但有時候經濟成本也能奏效。
Thumbnail
解決任何政治問題都需要付出成本,通常是政治成本,但有時候經濟成本也能奏效。
Thumbnail
今天很多人在緬懷六四,我也是。自從一九八九年的六月四日開始,六月四號、天安門事件變成了令中共官方感到很敏感、很難啟齒、很不好向他人交代的名詞。 生活是線性的、歷史是線性的,它不像是1989/6/3到隔日的凌晨時臺灣這邊與北京的即時對話,說斷就斷。
Thumbnail
今天很多人在緬懷六四,我也是。自從一九八九年的六月四日開始,六月四號、天安門事件變成了令中共官方感到很敏感、很難啟齒、很不好向他人交代的名詞。 生活是線性的、歷史是線性的,它不像是1989/6/3到隔日的凌晨時臺灣這邊與北京的即時對話,說斷就斷。
Thumbnail
【回顧歷史】被全面封鎖的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六月四日即將來到,節目中許律師要來談談與六四天安門事件有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回顧歷史】被全面封鎖的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六月四日即將來到,節目中許律師要來談談與六四天安門事件有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去年六四,因為疫情,集會被禁止。今年疫情稍為緩和,但集會仍不獲批,連紀念館都開不到。支聯會將被取締,維園再無燭光,標誌著香港變得不一樣,儘管這絕非剎那間的事,目睹箇中變遷,多少有點唏噓和感慨。不知司徒老先生泉下有知,對當下香港作何感想? 關於六四的詳情、細節,可以寫一部大書,《維基百科》也有不少資料
Thumbnail
去年六四,因為疫情,集會被禁止。今年疫情稍為緩和,但集會仍不獲批,連紀念館都開不到。支聯會將被取締,維園再無燭光,標誌著香港變得不一樣,儘管這絕非剎那間的事,目睹箇中變遷,多少有點唏噓和感慨。不知司徒老先生泉下有知,對當下香港作何感想? 關於六四的詳情、細節,可以寫一部大書,《維基百科》也有不少資料
Thumbnail
就算只隔著台灣海峽,我對中國從不自認稱得上真正理解了什麼,論文化論政治論歷史,閱讀許多敘述中國的書籍,我漸漸開始懷疑,倘若書中內容為真,政府該做到怎麼樣的程度,去捏造一段粗糙的「官方歷史」,使人民願意繼續被蒙蔽真相,時至今日,政權絲毫未見被挑戰的可能?
Thumbnail
就算只隔著台灣海峽,我對中國從不自認稱得上真正理解了什麼,論文化論政治論歷史,閱讀許多敘述中國的書籍,我漸漸開始懷疑,倘若書中內容為真,政府該做到怎麼樣的程度,去捏造一段粗糙的「官方歷史」,使人民願意繼續被蒙蔽真相,時至今日,政權絲毫未見被挑戰的可能?
Thumbnail
今天焦點─兩個中國和平之路~習近平時期
Thumbnail
今天焦點─兩個中國和平之路~習近平時期
Thumbnail
在30年後,重新講述當年發生的事情,並提出回顧與反思的過程中,我也遇到很多與六四有關的問題。對於外界所有的質疑和挑戰,我其實都非常歡迎。在我看來,回答這些問題不僅是很好的澄清事實的機會,對我本人也是很好的督促,讓我可以對自己當年參與的那場運動有更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在30年後,重新講述當年發生的事情,並提出回顧與反思的過程中,我也遇到很多與六四有關的問題。對於外界所有的質疑和挑戰,我其實都非常歡迎。在我看來,回答這些問題不僅是很好的澄清事實的機會,對我本人也是很好的督促,讓我可以對自己當年參與的那場運動有更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1989年中國民主運動的爆發,從遠的來說,是整個80年代逐漸積累的結果;從近的來看,在意某種程度上,是1989年上半年一系列的聯名信引發的。
Thumbnail
1989年中國民主運動的爆發,從遠的來說,是整個80年代逐漸積累的結果;從近的來看,在意某種程度上,是1989年上半年一系列的聯名信引發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