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做了全身健康檢查。
原本我跟大部分人一樣,覺得身體似乎還好好地,即便有些小病痛也一下就好了,從來沒有自覺到要去做健康檢查。
過了五十歲以後,太太每隔幾個月就開始催促我排出時間,拖了好幾年,在三、四年前,某次連續多天拉肚子之後,老婆大人押著我到醫院,而且還特別指定要做腸胃鏡的檢查。幸好檢查結果一切都還算正常,尤其老婆特別擔心的大腸直腸,檢查結果也是非常完美而漂亮(這可是醫師的評語),看來我多年來說我常跑廁所,每天排便都在二、三次以上,不只沒問題,還算是「排毒」狀況良好呢!
那麼這次為什麼會去做這麼昂貴的全套檢查呢?因為健康遠見雜誌將做「長照」的特刊,其中一篇文章將報導五十至六十歲的中年人對健檢與長照的看法,我被選定為採訪對象,雜誌社與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合作,我就有了這一次的健檢機會。
北投醫旅最大特色是高階的醫學影像檢查,也就是MRI,核磁共振。我從頭到腳,除了沒有放射線顧慮的MRI之外,超音波、驗血,乃至於局部區域的電腦斷層(這就有相當的輻射線了)都在一天之內搞定。
檢查後,用完老爺飯店提供的精緻午餐,等待院長跟我解釋檢查結果時,還真有點緊張。
MRI掃描器。Photo source : wikipedia CC BY SA 3.0
因為核磁共振可以非常非常清楚地看透身體內每個器官,每條大血管,對於身體器官初期病變的檢查是最有效的工具。尤其這些年台灣人罹患率節節攀升的肺腺癌,或者素有國病之稱的肝病,乃至於最險惡的胰臟癌,往往一有症狀就是末期,這些不太說話的器官,是全身健檢的重點。
心裡七上八下的從電腦螢幕中從頭到腳看著自己的內臟寫真圖,結果我擔心的都沒什麼問題;反倒是我不覺得有問題的,一般驗血與基礎檢查就可發現的血壓血糖與血脂都超過標準。雖然超過的不多,但還是算是進入了中年「三高」的族群,連帶著大腦的MRI也看到幾顆小白點。雖然醫師安慰說,三高族群會有一半(即便血壓血脂血糖正常,但中年過後,也會有十分之一)的人出現這種現象,也就是局部小小的出血或小堵塞的情況。
哇!我居然有三高?
這可嚇了我一跳,因為至今我的BMI(身體質量指數)都很標準,正常是18到23,25以上才算進入肥胖警戒地帶,而多年來我都在20到21左右,這麼標準,怎麼會有三高?
其實我早該知道五十歲之後,我仍對飲食沒有節制,喜歡吃的東西不是全部吃光光就是放膽地吃到吃不下為止,(通常是吃光光的情況比較多,怎麼可能還會讓它剩下呢!)特別是從小喜歡吃甜食,只要看到甜的點心,就完全失控,如此習慣的人怎麼會不胖?原來是我太懶,不會花時間自己去買東西,只吃伸手牌或是親朋友好送的排隊店點心。
檢查完,老婆大人馬上去買了一台血糖機,開始幫我驗血糖,我也正式進入「有意識」的健康生活型態。除了飲食的注意之外,也要開始運動。
多年來朋友都說我身材沒變,其實仔細瞧,就可發現小腹還是開始凸起來,雖然大家以為我常跑戶外,但是那是去「參加活動」,並不是去「運動」。這輩子至今,基本上除了正常的走路之外,沒有做任何運動,不像朋友會固定上健身房或騎腳踏車,跑步或游泳……等等。
健檢後也給了我改變生活的動力!
Photo source : Pixabay
有人說,減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每天(或每餐後)量體重。第二有效的方法是假如你生活周遭的好朋友全都是瘦子的話,你也很容易變瘦。
我想,原因就像健檢一樣,本身對身體的健康改善沒有直接幫助,但是它們卻影響我們每一個時刻生活的選擇。
今天記者來採訪我,問了我許多問題,其中最簡單的一題是:你認為應該幾歲開始做全身健康檢查?
我的答案是五十歲以後就應該做,不見得每年都做一樣的項目,倒是可以每二、三年除了一般性地檢查之外,每次選擇不同方式檢查不同器官與部位。
至於五十歲以前,若是因為生活習慣或生活環境,屬於高危險族群時,應該針對特定器官做篩檢。比如說,三餐都是外食的人,是不是該考慮做大腸直腸的檢查?住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再加上工作環境粉塵很多的話,也許該考慮肺部的檢查……諸如此類,當我們所處整個環境愈來愈不健康時,身體也會愈來愈不健康。
麻煩的是,醫療科技的進步,又可以讓我們死不了。身體不健康,處在病痛折磨中,好不了又死不掉,這大概是現代人的夢魘。
為什麼要在年輕時做高危險族群的篩檢?年紀大了要做全身各個器官的健檢?無非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除了可以確保生命品質,也可以避免拖累家人,更可以減輕國家的醫療與財政負擔。
尤其器官的病變形成的慢性病或癌症,若是能及早發現及早控制,那真的是個人、家庭與社會的三贏。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