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彌補一些,心中曾經擁有過的失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時候,看著我們這輩的人育兒,會產生一種感覺。


某種層面來說,育兒也像是一種迴圈,

上一代的人,從上上一代人放養式的教養方式(部分)吸取經驗,

以至於當他們有一點能力後,投射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的期許和約束,

很多都是為了滿足他們本身的(上一代人)遺憾而成。


到現在,和我同一代的六、七年級生多數也都成為家長了,

有時候會發現,那些很像、卻又很不一樣的影子,其實一直都在。


我想我們都在彌補一些,心中曾經擁有過的失落。


小時候不停被逼迫唸書、補習、成績至上等,

熬過相對壓抑、苦悶的兒童、青少年時期,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就好。


小時候伴隨的是不可違逆、不容質疑的親子關係,

挺過打罵教育,父母的形象大多都是一堵高牆,

所以也有很多人都希望,可以跟自己的孩子當朋友。


這個想法沒有不對,也沒有不好,單純就是觀念問題。

重點可能在於,

我總覺得,這個「成為朋友」的時間點,是需要仔細斟酌。

我們,好像都,太想要跟,孩子們當朋友了。


我可以跟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但不能真的是朋友,

因為在當他的朋友之前,我有個很重要的身分,叫做家長。


今天剛看完神老師和她的弟弟妹妹合著的《追夢一家》

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因為神媽媽的關係,我好像突然想懂了些什麼。


在確定孩子離我而去後,獨自一人也能好好生活之前,都是家長>朋友

因為我有很多身為家長,需要教他、提醒他、規範他的事情。

而在確定孩子離我而去,獨自一人也能好好生活之後,必須是朋友>>家長

他有他的人生,我既無法替他過活,也無法替他負責什麼,

甚至,到了那時,說不定只需要跟孩子當朋友就可以了。


跟孩子當朋友,這是必須的,只是時機點需要斟酌。

我得先當好個好家長,日後才有機會當個好朋友。


啊~原來,好像是這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好學-avatar-img
2023/10/30
很好的思考😊
avatar-img
小本屋雜記鋪的沙龍
20會員
32內容數
養著孩子,我彷彿自己又重新活了一回似的。所有育兒時產生的體悟,都放這邊。
2024/08/12
某晚跟哥哥討論他回家後的行程時... :麻麻~剛剛不是說,可以玩20分鐘再去寫功課嗎? :對啊,怎麼了? :那我可以改成看電視嗎?一集大砲7分鐘嘛!看兩集14分鐘,這樣後面還有6分鐘可以(提前)寫作業!可以嗎? 老罷:噗疵,你數學都用在這裡了喔? 老木:呃......你......數學
Thumbnail
2024/08/12
某晚跟哥哥討論他回家後的行程時... :麻麻~剛剛不是說,可以玩20分鐘再去寫功課嗎? :對啊,怎麼了? :那我可以改成看電視嗎?一集大砲7分鐘嘛!看兩集14分鐘,這樣後面還有6分鐘可以(提前)寫作業!可以嗎? 老罷:噗疵,你數學都用在這裡了喔? 老木:呃......你......數學
Thumbnail
2024/04/12
晚上,爸爸下班回家,進門看見我在廚房煮麵(他的晚餐), 沒看見兩兄弟的蹤影,他探頭問我:「他們兩個咧?」 「在房間看書。」我下意識回道, 但頓了一秒後,隨即驚叫:「媽啊!這是什麼神仙回答?!」 雞皮疙瘩差點牙起來有沒有! 對,我獨自在廚房煮麵, 哥哥(小一)弟弟(小班)各拿一本想看的
Thumbnail
2024/04/12
晚上,爸爸下班回家,進門看見我在廚房煮麵(他的晚餐), 沒看見兩兄弟的蹤影,他探頭問我:「他們兩個咧?」 「在房間看書。」我下意識回道, 但頓了一秒後,隨即驚叫:「媽啊!這是什麼神仙回答?!」 雞皮疙瘩差點牙起來有沒有! 對,我獨自在廚房煮麵, 哥哥(小一)弟弟(小班)各拿一本想看的
Thumbnail
2024/04/03
是說,早上震最大的第一次,實在是有夠挫的! 哥哥已經去上學了,我在廚房準備爸爸跟弟弟的早餐。 起先感覺到房子上下震的時候,第一秒還以為是尋常地震, 大概第三秒開始覺得不妙, 爸爸機警地抱著弟弟,鑽到餐桌下方, 我趕緊關掉瓦斯,原地判斷了下情況, 怎麼樣也是受過921訓練的、那個年代的人,
Thumbnail
2024/04/03
是說,早上震最大的第一次,實在是有夠挫的! 哥哥已經去上學了,我在廚房準備爸爸跟弟弟的早餐。 起先感覺到房子上下震的時候,第一秒還以為是尋常地震, 大概第三秒開始覺得不妙, 爸爸機警地抱著弟弟,鑽到餐桌下方, 我趕緊關掉瓦斯,原地判斷了下情況, 怎麼樣也是受過921訓練的、那個年代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前陣子閱讀了 《21世紀的21堂課》, 書中除了提出豐富的內容與觀點外, 也對歷史中的理論與思維提出挑戰, 給予了我嶄新的思考面向。 或許我們因為過去的經驗 而形成了固定的行為和思維模式, 但經過不斷反思、不斷覺察 和不斷自我解構之後, 我們或許能夠在原有的看見裡 看見更多。
Thumbnail
前陣子閱讀了 《21世紀的21堂課》, 書中除了提出豐富的內容與觀點外, 也對歷史中的理論與思維提出挑戰, 給予了我嶄新的思考面向。 或許我們因為過去的經驗 而形成了固定的行為和思維模式, 但經過不斷反思、不斷覺察 和不斷自我解構之後, 我們或許能夠在原有的看見裡 看見更多。
Thumbnail
有時候,看著我們這輩的人育兒,會產生一種感覺。 某種層面來說,育兒也像是一種迴圈, 上一代的人,從上上一代人放養式的教養方式(部分)吸取經驗, 以至於當他們有一點能力後,投射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的期許和約束, 很多都是為了滿足他們本身的(上一代人)遺憾而成。 到現在,和我同一代的六、七
Thumbnail
有時候,看著我們這輩的人育兒,會產生一種感覺。 某種層面來說,育兒也像是一種迴圈, 上一代的人,從上上一代人放養式的教養方式(部分)吸取經驗, 以至於當他們有一點能力後,投射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的期許和約束, 很多都是為了滿足他們本身的(上一代人)遺憾而成。 到現在,和我同一代的六、七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撰寫來自觀察自己與周遭友人的養育焦慮,從覺察自己焦慮的情緒—>接納焦慮情緒—>宣洩焦慮的情緒,從閱讀與書寫中,對於教養有更多一點的體悟與自省。期許自己觀照自己,並且從"心"靠向子女,而子女也能慢慢靠向父母。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撰寫來自觀察自己與周遭友人的養育焦慮,從覺察自己焦慮的情緒—>接納焦慮情緒—>宣洩焦慮的情緒,從閱讀與書寫中,對於教養有更多一點的體悟與自省。期許自己觀照自己,並且從"心"靠向子女,而子女也能慢慢靠向父母。
Thumbnail
在與父母工作的過程中,常會聽到家有青少年子女的父母,對於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感到挫折與心累。 我們幹嘛這樣的關係怎麼辦呢?
Thumbnail
在與父母工作的過程中,常會聽到家有青少年子女的父母,對於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感到挫折與心累。 我們幹嘛這樣的關係怎麼辦呢?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我的答案是:是的!是需要努力的! 聊 這份努力,不是努力於讓對方愛上自己,而是努力於讓自己回到「愛」的狀態。我們都曾因著人際互動而受過傷,而那些沒有好好修復、療癒的傷,會讓我們在不經意的狀態下去傷害別人。
Thumbnail
我的答案是:是的!是需要努力的! 聊 這份努力,不是努力於讓對方愛上自己,而是努力於讓自己回到「愛」的狀態。我們都曾因著人際互動而受過傷,而那些沒有好好修復、療癒的傷,會讓我們在不經意的狀態下去傷害別人。
Thumbnail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Thumbnail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Thumbnail
憲福年會 親子關係講座~ 作為台下的聽眾,我也自己整理一些心得,目的讓自己日後有所回溯 #其實我們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習如何當父母的 #父母如果真的要說自己有任務的話我想應該是陪伴與探索 #給予孩子成功的捷徑不如教面對失敗的韌性 #打開手心接受自己的焦慮 #小時候被理解,才能長大後了解自己
Thumbnail
憲福年會 親子關係講座~ 作為台下的聽眾,我也自己整理一些心得,目的讓自己日後有所回溯 #其實我們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習如何當父母的 #父母如果真的要說自己有任務的話我想應該是陪伴與探索 #給予孩子成功的捷徑不如教面對失敗的韌性 #打開手心接受自己的焦慮 #小時候被理解,才能長大後了解自己
Thumbnail
在還沒準備好成為父母之前,許多家長就已經當了父母,在育兒的這條路上跌跌撞撞,為了孩子努力摸索,只因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一切。
Thumbnail
在還沒準備好成為父母之前,許多家長就已經當了父母,在育兒的這條路上跌跌撞撞,為了孩子努力摸索,只因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一切。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年代不可考),流行一種父母要和孩子作朋友的教養觀念,所以父不是父不是母、孩子不是孩子.... 這樣有什麼影響呢?許多孩子的心裡都沒有感受到可靠及值得信任的父母親,卻年紀小小就必須當父母親的閨蜜,不是聽父親說些對人生喪志的話,就是聽母親對人生的諸多失望....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年代不可考),流行一種父母要和孩子作朋友的教養觀念,所以父不是父不是母、孩子不是孩子.... 這樣有什麼影響呢?許多孩子的心裡都沒有感受到可靠及值得信任的父母親,卻年紀小小就必須當父母親的閨蜜,不是聽父親說些對人生喪志的話,就是聽母親對人生的諸多失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