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畫的未來:專訪《小貓巴克里》導演邱立偉

2017/11/2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隨著科技應用環境的發展,電影的表現形式不斷改變,臺灣電影產業環境及相關輔導近年開始重新重視動畫電影的發展,動畫長片也重回金馬獎的懷抱。因此,本期邀請以動畫長片《小貓巴克里》入圍2016年金馬獎的邱立偉導演,以自身在國內外從事動畫創作的經驗,分享臺灣動畫電影的發展課題與未來機會。

 

 

臺灣動畫電影的體質與現況

 

動畫產業分成兩種非常明確但很多人不明瞭的領域,一種是動畫服務業,包括海內外的代工、特效、MV、片頭等,為一次性的商業模式,關鍵是「速度、品質、價格」,掌握好就可以提高獲利空間;另一種是動畫內容業,如同其他內容產業,成品要找通路上架,可能會進行國際版權的銷售,主要關注「創新、市場(目標客群)、內容」,此模式從國際動畫大廠製作的內容便可窺知一二。動畫產業是勞力密集型產業,在這兩種模式中,大概有九成的動畫師平常每日的主要工作內容可能很像,但是根本的邏輯不同。

 

臺灣過去曾是動畫代工大國,當臺灣要發展原創動畫的時候,從產業發展到政府補助,思維仍然停在製造業,談的還是技術。臺灣的技術沒有問題,然而,儘管做過國際動畫電影的代工,不代表可以自己做出類似題材的動畫電影,如同寫了一手好字不代表可以寫出好文章。

 

邱導演畢業於藝術院校,他發現作品到海外參展之後,回來沒有任何事情發生,頂多是幾天或15分鐘的成名。他認為全球動畫短片的發展趨勢差不多,目前缺乏清楚的商業模式,較屬於獨立創作。

 

與此同時,臺灣動畫長片的產品化能力不足,前期研發的階段不確實,後端到發行的連結也非常薄弱。在臺灣,動畫跟電影之間有非常大的鴻溝,電影人要製作動畫片是完全陌生,製片也不知道怎麼運作,動畫長片做完也不知道要找誰發行,兩邊的人大部分互不認識。

 

以產業鏈來看,影視內容產業完整的產業鏈包含研發、製作、發行、映演,但是臺灣業者現在談的只是在「製作」環節裡的產業鏈,討論內容製作的前期、中期、後期,忽略前期的市場研發,以及做完之後要怎麼發行操作,這些都不夠瞭解。整體而言,臺灣缺乏上下游的連結。

 

臺灣動畫教育開始於民國87年,臺南藝術大學成立了臺灣第一所動畫研究所,這些動畫碩士成為2000年之後,數位多媒體動畫系、傳播媒體設計系等校系的師資。藝術大學談的是創作、形式、實驗、開創性等,從藝術大學出身的老師,教學上自然是創作導向,難免缺乏產品性以及對目標觀眾的思考。在師資來源的背景脈絡之下,全臺灣「動畫」這20幾年來的本質都在創作,包括技職教育體系。

 

另一方面,臺灣的教育制度從以技術為導向的美工科、商業設計科,發展到視覺傳達設計系,開始談有計畫性的行為、有目的性的產出,邱導演不諱言,臺灣動畫設計現階段可能還停留在美工科的狀態。現在產學之間的關係是學界問產業界需要什麼人才,然後開課協助學生銜接就業,因此有所謂的業師進入校園教學,或是產學合作,但其背景多為動畫服務業,學的是技術層面,仍缺乏完整產業鏈的概念。

 

當產業界不斷提出技術人才需求,卻忽略發行、映演的時候,學校自然以培訓技術人才為重,最後可能會把學生們推向跟泰國、印度競爭的窘境,而這些國家的競爭有資本支撐,當國際競爭的利潤變少,我國動畫師的薪資更加難以提升。因此,動畫教育應該分兩支,藝術院校討論創作,讓學生放手去尋找開創性跟實驗性,但技職科系、科技大學仍應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瞭解自己的目標觀眾是誰,可惜這在臺灣的動畫教育裡普遍沒有受到重視。

 

邱導演認為,臺灣動畫電影環境現在最缺乏的是編、導人才。因為動畫的產業模式非常獨特,內容很多種形式的可能性,產業鏈細節很繁雜,所以編、導人才需瞭解動畫製程,同時專注於有目的性地製作具有市場性的創作。同時,動畫製片也非常稀少,如何管理調度跨國際的案件、溝通協調,甚至是財務、法務,以及對於市場的掌握度等,目前從大學到研究所都缺乏這些整合型人才的培育課程。

 

借助他國經驗思考臺灣未來發展

 

動畫電影在任何一個時代其實都是科技藝術,隨著虛實整合相關的科技發展,動畫的創作過程反而較為單純,也可能是未來的主流。國際發展來看,大量使用動畫的電影愈來愈受到歡迎,原本靜態的影像敘事也陸續加入時間序,這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

 

邱導演認為,大家對動畫電影是有期待的,因為電影角色可以有多元的開發合作、授權,所以大家相信動畫電影是可以帶動整體文化創意內容發展的火車頭。但是,目前臺灣培育出來的人才在商品化的能力不夠成熟,因此還不能撐起大家的期待。

 

邱導演以國際案例說明產業轉型。韓國早期是代工日本,星馬是代工中國大陸,這些國家開始發展原創時,都是用政策來驅動產業發展。這些亞洲國家的第一個階段都是學習階段,大多會鼓勵跨國合拍,向國際公司學習整體產業鏈的專業經驗,且可降低投資風險、擴大市場。學習階段以後便要走出國際,不僅跨國性的合作案量增加,國際人才的整合也將會愈來愈變成常態。

 

不過,目前動畫產業的主管機關分散,經濟部工業局主管技術、商業模式、延伸性商品等面向,而動畫是內容的一種形式,自然也歸文化部,教育部配合培養人才,科技部也有一些計畫在推動,然而這些單位受限於業務範疇,在溝通上仍有待加強,整體邏輯也缺乏策略性的輔導。邱導演以日本跟韓國為借鏡,也許成立專案辦公室將有助於短、中、長期的發展。綜合而言,可能需要有階段性的戰略來提升產業化。

 

有人會說,只要內容做得夠好,大家就會支持。邱導演以動畫電影在臺灣的票房說明,《神隱少女》的票房是四千多萬,《怪獸電力公司》有一億多,假設真的有人用三千萬做出這些動畫電影,回收頂多是打平,因此以臺灣作為單一市場可能是錯誤的計畫。畢竟,不是每部片都會成為少數破例的個案。

 

臺灣面對中國大陸市場,現在是非常關鍵的時間點,中國大陸一年製作近30萬分鐘的動畫,近年內也將提升動畫電影的品質。邱導演從當地動畫電影的票房及內容多樣性來看,中國大陸的市場目前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因此,現階段若想擴大市場,可以跟其他國家合作,包裹一起進入中國市場進行合製。中國大陸是全球都想進入的市場,若臺灣可以掌握架接各國與中國大陸的戰略性角色,將使我們不被國際邊緣化。

 


原文載自國內外文化產業訊息及趨勢分析雙月報 2017年第5期(10月號)

更多內容請點入「國內外文化產業訊息及趨勢分析雙月報

封面照片:「Barkley 小貓巴克里」臉書專頁

文化部
文化部
文化部是中華民國有關文化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負責國家各項文化振興、藝術發展、出版相關業務,以及廣播影視產業的推廣輔導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