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在意臺灣的反感,更別說反省

中國不在意臺灣的反感,更別說反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李明哲公開「被認罪」之後,臺北市長柯文哲對外表示,這件事引起臺灣人反感,北京政府應該對此反省

不,北京很清楚自己在做甚麼。

柯文哲,或者臺灣人該要明白一件事:北京已經沒打算在自律,或者道德,或者信用上贏取臺灣人的歡心了。他們也很清楚,他們並不是因為這件事而失去臺灣人的心,在這十年間,他們早就失去了大部分臺灣人的心,而且已沒甚麼方法找回來,因為他們自己做不到。

中國無意建立民主與法治

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過了差不多四十年,別說甚麼民主化了,連遵守自己的憲法、建立有意義的違憲審裁,都做不到了。四十年還不算很長的時間嗎?那已經足夠一個三十歲的壯年,活到七十歲了。這個國家別說「民主」,他連「法治」,甚至「憲制國家」都未達到。

而只是孟德斯鳩口中,以恐懼為基礎的統治

說事情需要順序漸進,像愚公移山一樣,一代傳一代,那他們有在下一代中,給予他們去讓國家走向那方向的目標嗎?

沒有,你看中國的新一代就明白,他們並不是「繼承」上一代去令國家走向憲制或自由,相反,他們只怕比之前的世代更不想達成這一點,他們既不理解甚麼是法治、民主與自由,也沒興趣去建立這些。他們認為中國很強,而且做的事情一直是對的,他們並不打算將中國改變成像西方的國家,相反,他們希望的是外面世界各國改變他們的觀點,認為中國的制度比西方更好。既然中國比香港、臺灣、西方好,那就只有後者向前者學習之理吧?

而他們被灌輸的意志,最巨大的是怎樣擴張這個帝國。他們並不像臺灣人一樣安於活在自己已有的疆域,也就是臺灣島。他們會認為這是沒有志氣的。而他們認為中國必須統治更多的地方,擁有更大的疆域,這也是強大的證明,而且能為所有人帶來更好的未來。

在我們所有人小時候,都受過大中華主義的教育,那是否記得一件事:在那種教育中,我們怎樣判斷一個王朝強弱的?為何南宋明明科技與經濟發達,卻被說成是積弱?因為我們是以「中原王朝」能統治的疆域大小,作為強弱的根據,而且還會把餅畫大,將影響範圍寫得誇張。你看所謂的唐朝,他一定強調自己是天可汗,這就是注入所有人腦海裡的「中國強弱」標準,而他們追求的就是這樣的標準。

只想讓你屈服的「帝國主義」思維

我們這些香港人和臺灣人,如果不是長年故鄉受軍事等威脅,醒覺到中國的軍事擴張是來攻擊我們,可能也會像他們一樣(當然我們社會也有很多人迷戀這種宗教),而他們就是把我們小時候曾被教育的想法,帶到今天。

然後,今天看起來那種想法有很大的可能實現了,今天中國有很多的GDP、戰車、戰機、航空母艦、核武。他們心裡想的,是證明自己是個強大的帝國,絕不滿足於現在的情況。

帝國主義的思想是甚麼?他根本就不需要你喜歡他。他既然有這想法,就是覺得,雖然你最好喜歡他,但是如果你討厭他,他也有力量讓你覺得不能反抗、要服從他……也就是屈服。甚麼大家都是中國人,其實只是說,我給你一個機會當中國人,你想當中國人就要模仿我、學習我、支援我,老子爽的時候就會承認你多一點,不爽的時候就罵你不夠中國,但最終你也是加入我的帝國擴張計劃的。

你們也會希望你喜歡他,但不是尊敬他們的善良或人格,而是敬畏他們壓倒性的政治、經濟與軍事力量。而自己承認沒辦法得到夠多談判籌碼的人,對他們講再多的道德和道理,都只是無能的表現,他們也不會尊重你。因為他們尊敬的是力量,而你沒有,他們相信你最終也只會因為崇拜力量而喜歡他,有必要在信用或禮儀上向你示好嗎?強者有必要講這些東西嗎?

在臺灣,大體上不分陣營,在這個溫良謙斂的社會裡,都認為如果對方想要讓你向他示好,就應該以德服人。獨派一向抱怨中共鴨霸失德,不能服我,統派則常說中共得道多助,已經對臺灣釋出很多善意,是以德服己。但很可能兩者都是錯的,就是他們根本就不是以德服人,而是以力服人,這樣的話,又何反省之有呢?

如果你不服他,他只會看成是他的力量不夠,或者教訓得你不夠深,他會再壓迫你多一點,直至你服為止:不是心悅誠服,是屈服。

所以,反感?他在意你的反感?

「兩岸一家親」為何引人批評

柯文哲今天希望北京反省,和他說過「兩岸一家親」的思路是一致的,就是認為兩岸理想上要像家人,應該彼此親近友好。但「兩岸一家親」這句話,已經引起很多人的批評。

為何會這樣,是有很簡單的答案的。那就是「家族」在中國的語境裡,代表的並不見得是溫暖,而是另一種地獄。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也好,或者看看電視劇,基本上大部分講家族這種鬼東西的劇集,「家人」不僅不是甚麼支援者,更是製造不幸和壓迫甚至暴力和謀殺的來源。

也就是說,在中華文化的影響圈裡,當某人家人未必是甚麼可喜的事,家族裡充滿的並不是愛,而是一堆無意義的責任和儀式,只會讓人惹麻煩,令人不快甚至毀人一生。天天說別人是家人,明明一堆所謂家庭,只是生產倫常悲劇的工廠,還有一堆思想僵化過時愚蠢橫蠻無理控制狂的大家長,寵溺一些性格惡劣但比較受疼愛的廢物。

這種家人,別說「不要也罷」,根本是「沒有」遠比「有」更好。哪怕是家人,離家出走才是最優解。

換轉成政治也一樣吧?

但還是有些人,會像美國電影《ID4》裡演的一樣。外星人侵略過來,擺明是來消滅人類的,還是有些人類跑去天臺歡迎外星人,以為外星人是來拯救自己的。


  • 原發表於PTT八卦板(原文12),經SOSreader重新編輯。

【這些都只是常識】

raw-image

編輯:宅編


avatar-img
鄭立的沙龍
4.8K會員
209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鄭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太陽花和雨傘革命之後這幾年,中國的態度已明顯改變。銅鑼灣書店事件和李明哲的事件,都是源自中國對港臺兩地的戰略,對臺灣人將會發生的事情,在香港就會先發生。
<p>在1948年的香港,廖文毅、廖文奎等人組成了第一個海外臺獨團體,叫作「臺灣再解放聯盟」。這批人可謂臺獨運動的始祖,所以臺獨的海外團體,就是從香港開始的。時隔七十年,今天的香港也有人流亡到臺灣去,某程度上也是一種必然。</p>
<p>如果移民來臺灣的,都是一些避秦心態的人,也就是說,因為香港社會動亂,面對巨大的壓迫者,不想反抗……那麼,這些人對於臺灣的影響,肯定是壞的。</p>
有些人認為,有壓迫就會有反抗,不過當事情真的變壞後,大家期望的革命、大反抗有出現嗎?他們漸漸會發覺,當壓迫來到的時候,得到的不僅不是反抗,而是習慣。
<p>可能中國對香港,一開始也是想要收安民心,而且是真心的,想國泰民安,我並不懷疑。但問題是,一個寡頭政府,先天權力來源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他本身就欠缺執行挑戰既得利益者政策的可能性……</p>
<p>香港政府在北京政府利用「釋法」,也就是扭曲憲法解釋的支持下,不斷打壓所有他們認為的政敵。這並不會只是反抗北京、主張港獨或民主化的議員會出問題,而是北京可以辭退任何一個議員。「不偷不搶不犯法的孩子,就不會有事」的觀念,完全是錯誤的。</p>
在太陽花和雨傘革命之後這幾年,中國的態度已明顯改變。銅鑼灣書店事件和李明哲的事件,都是源自中國對港臺兩地的戰略,對臺灣人將會發生的事情,在香港就會先發生。
<p>在1948年的香港,廖文毅、廖文奎等人組成了第一個海外臺獨團體,叫作「臺灣再解放聯盟」。這批人可謂臺獨運動的始祖,所以臺獨的海外團體,就是從香港開始的。時隔七十年,今天的香港也有人流亡到臺灣去,某程度上也是一種必然。</p>
<p>如果移民來臺灣的,都是一些避秦心態的人,也就是說,因為香港社會動亂,面對巨大的壓迫者,不想反抗……那麼,這些人對於臺灣的影響,肯定是壞的。</p>
有些人認為,有壓迫就會有反抗,不過當事情真的變壞後,大家期望的革命、大反抗有出現嗎?他們漸漸會發覺,當壓迫來到的時候,得到的不僅不是反抗,而是習慣。
<p>可能中國對香港,一開始也是想要收安民心,而且是真心的,想國泰民安,我並不懷疑。但問題是,一個寡頭政府,先天權力來源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他本身就欠缺執行挑戰既得利益者政策的可能性……</p>
<p>香港政府在北京政府利用「釋法」,也就是扭曲憲法解釋的支持下,不斷打壓所有他們認為的政敵。這並不會只是反抗北京、主張港獨或民主化的議員會出問題,而是北京可以辭退任何一個議員。「不偷不搶不犯法的孩子,就不會有事」的觀念,完全是錯誤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