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統一如果有什麼好處,老實說,就算中國想給你,也是給不到的。香港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中國吞併香港的時候,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完全廢除民選的議會,然後委任一個臨時議會,叫作臨時立法會。把香港的法律,徹底的重新調整一次。同時委任了一個叫董建華的人當特首。 董建華是個怎樣的人?他是個富家子,曾經在美國生活十年,並在美國通用電器公司任職。後來繼承了家業,是世界七大輪船公司,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家一向都是親藍的,對,是國民黨的傳統血脈。他繼承家業四年,公司瀨臨破產,中華人民共和國派出代表的商人注資,讓其渡過難關,他就一直在這個被中國收購了的前藍營企團工作,直至九七年,出任特首。這會不會讓你們有甚麼既視感?反正我相信臺灣,這種在自己家和國際生意做不下去或者做不大,在中國某些干擾下,突然飛黃騰達,至少轉危為安的企業第二三代,大有人在。 這個人,他接手了那時候的香港,也不是完全沒有認知香港的問題……他知道香港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居住問題。他相信中國接手的香港會更好,也想讓香港廣大的民眾,也因為受到「祖國」的恩惠而愛上這個祖國。這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每個親中派,都認為自己透過中國取得權力之後,只要施以天朝的德政,即天下歸心,你跟他們說話,幾乎都會聽到類似的思考。 所以他推出了一個計劃,叫作「八萬五建屋計劃」。 高度密集的樓房,是八萬五建屋計劃的建築典型。 Source:Baycrest@Wikipedia CC by SA 2.5 他在施政報告當中,宣佈香港每年要建立八萬五千個住屋單位;除此之外,建立數碼港,投資資訊科技;建立中藥港,使香港變成中藥認證中心;教育改革,使香港人能夠得到母語──也就是廣東話教育;強制公積金,使香港人都有退休保障等等。聽起來這些計劃是不是好像個美好的藍圖? 套用臺灣的話,大概就是中國統一的一天,一切充滿希望,中國信任的總督出身良好,是個出名溫柔的好人,宣言說要讓臺灣加強臺語教育,讓大家都買得起房子,發展生物和科技,以及保證會付年金和建立退休保障。反正你們都做得到。 然後發生了甚麼事?你發覺,當中國一介入開始,整個權力架構的健康,已經摧毀了。只是你未必能察覺而已。 中國認為,只要把城中的權貴和有力量的企業家,收編進「建制」內,團結在一起,大家就會互相配合把香港搞好。同時要求他們實現中國要求的任務,包括成立國家安全法之類。這種天真(用「天真」兩個字形容中共,應該很突兀,但這是真的,中共在某些方面的確很天真)的想法,背後就是一個矛盾。一個共產黨自己一時忘了的矛盾……階級矛盾。(編按:改革開放、「先讓一部分的人富起來」的政策,使得之後中共在統一戰線的策略中對「階級鬥爭」有些避諱。) 他們把香港的上層階級都收買了,收編了,成為自己的買辦。並委以他們議員的工作和權力,要求他們去幫助統治香港。問題是,錢既不是無限也不是無中生有,他最終還是從貿易、經濟、法律、供需而來。而這些上層階級擁有的是甚麼呢?土地,房地產。 中共知道需要買辦幫助才能統治香港,如果香港的資產家,地主,前殖民地官僚都反抗中共,中共難以統治香港。所以便把他們收買了,給了他們權力,結果他們用這些權力做甚麼呢?一方面自然是執行北京委託的任務,但在北京沒有指令的部分,他們就利用同樣的權力,維持自己的利益:土地房地產利益。 簡單來說,對他們而言,他們的房子租金和價格不可以跌,否則就會損害他們的切身利益,所以他們不久就通過了取消「租務管制」,因為明顯地,有管制的租金和沒管制相比,後者比較對房價有利。他們的意向也是妨礙甚麼建屋計劃,因為增加了供應,價格就會下降,也就是人人有房子住,房子就不值錢,這些投資就會貶值甚至化為烏有……這跟董建華的計劃,正正是對立的。 香港前特首董建華。Photo source: Estonian Foreign Ministry @flickr CC by 2.0 可能中國也想董建華讓香港人都滿意,人人有房子,這是英國統治也做不到的事情,這樣香港人就愛死中國了吧?這種天真的「聽話,你愛中國,中國愛你,擁有權力的中國就會照顧得你好好」的家長想法,經不起一個現實的考驗,就是經濟與利害關係,階級的矛盾,並不如大家想像一般能輕易控制。 中國想要政治上令香港人滿意,就要給香港人房子,可是如果給香港人房子,那麼幫他們統治香港的買辦就不滿意了。更重要的是,那些正在追求階級向上的香港中產,他們借了銀行的錢買房子,房貸,正在還。 也就是說,企圖令這幾個階級都滿意,這件事根本矛盾,偏偏中國卻是透過控制少數高等階級去統治大部分香港人,坐著椅子上,是鋸不了椅子的腳的。 最終,這個基底的衝突終於爆發,觸媒是2003年的SARS,因為SARS,令香港的房價再次暴跌,買辦階級感到非常不滿。中產階級的借貸比資產價值高,變成了比基層更窮的欠債人,甚至失去自己的房子,企業失去資金,工作消失。在大量的不滿下,又因為那些買辦執行中國的任務,推行國家安全法,覺得自由受威脅的基層也不滿。 終於導致了五十萬人的遊行(編按:當時香港人口總數約670萬)……一個上中下階層都對香港政府一致不滿的遊行,那個企圖讓底層生活好,上層又滿意的嘗試,結果是兩面不是人。上層因為資產價值蒸發而感到憤怒,中層向上爬之路崩潰而憤怒,基層未受惠而且感到自由受威脅而憤怒。最後導致的是買辦階層當中有部分人突然造反,明明親中派佔多數,卻在議會中阻止了國家安全法通過,挫敗了北京在香港的計劃,同時也迫使董建華放棄了那個,用意可能是良好的建屋計劃。統治穩定,和經濟上能夠對大家好,這兩件事有基底的矛盾。 董建華也無法做完第二任期,提前滾了。結果是,一個認為平民有屋住就可以贏取民心,的中國買辦,被另一些中國買辦打倒了。自此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敢挑戰香港的房價,只要房價一受威脅,就算立甚麼法去把他捧起來都要立,因為這個房價一崩,中國對香港的統治就會不穩,可是房價不崩,底層香港人就會反抗。 那麼怎辦?結果,是保住買辦階級,鎮壓基層,不斷的收緊各種公民權利,言論自由,擴張警權,濫用已有法律去告等等。也就是說,與其同時滿足統治階級和基層,不如只滿足統治階級……再讓他們綁死中產階級成為牛馬,用強硬手段鎮壓基層就行。 可能中國一開始也是想要收安民心,而且是真心的,想國泰民安,我並不懷疑,但問題是,一個寡頭政府,先天權力來源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他本身就欠缺執行挑戰既得利益者政策的可能性……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就是倚賴長期剝削基層的話,你只能二者擇一。 自此,香港就走向貧富不斷拉開的循環,這是因為,所有政治權力,都掌握在擁有房地產的人手上,而他們又會用這些錢,去贏取更多的權力……不論是拿這些錢去拉攏中國的官僚,還是拿這些錢去從事本地的選舉。 這才是現實,通常會對中國有很大期望,以為能解決問題的人,多數都是信服了傳統家庭秩序的人。相信「聽話的孩子就會被獎勵」的人,而他們工作時,又很常是某程度上脫離市場……可能他們的公司就是靠裙帶運作的,可能是政府公職人員之類,他們習慣了這個邏輯,就以為他可以解答所有問題。 他們想像,中國和他們的關係,能夠達成父慈子孝,其實是不是中國不是重點,而是他們相信,這個世界,「乖」是一種好人有好報的事情。所以他們才會有這種幻想,中國是他們的慈父,好讓他們當孝子。你可以看到,很多這些人在政治外,都深深信奉著各種傳統中華的家庭價值。 但是,有些事情,父慈子孝也沒有好結果的。 延伸閱讀: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統一」? 否定《中英聲明》:中國的天子文明世界觀 收租也是賺錢,賺錢等於創造財富嗎? 編輯:宅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