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利文祺
政府通過開脫貪污的新法案,羅馬尼亞人以示威表達不滿。從一月三十一日起,原本約一萬人在首都布加勒斯特(București)示威,第二天延燒到五十個城市,估計約二點五萬人走上街頭,至今抗議規模已突破五十萬人,許多羈旅在外的羅馬尼亞人也正關注這次的行動。這場示威被認為是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至今最大的抗議活動,也可說是人民從當年起,對貪污政府的不滿終於潰堤。二月五日,在布加勒斯特的維多利亞廣場前,群眾以手機點亮夜空,向政府宣告不妥協的意志,向世界求救。(這裡觀看影片)
到了二月六日,羅馬尼亞人的下一個抗議花招是跳舞,這個影片被放在Euronews(歐洲新聞台)臉書專頁,有人在下面回應:「甘地提倡非暴力抗爭時,別人說他瘋了。隨便你怎麼鄙視怎麼看,跳舞就是我們的方式,對抗腐敗官員如何以規範和威制來壓迫我們。跳舞是美麗,是愛,抵禦謊言和仇恨。是有感染力的!」(這裡觀看影片)
二月五日晚間的維多利亞廣場。截自Euronews影片
該法令於三十一日緊急通過,將不追究任何貪污金額在二十萬列伊(約台幣一百五十萬元)以內的不法官員,使其逃脫制裁,也就是說,法律將默許任何形式的貪污。人民認為新法令是為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 簡稱PSD)的主席身兼眾議院議長的利維烏.德拉戈尼亞(Liviu Dragnea)開脫,其身陷約八十萬台幣的稅務詐欺醜聞。雖然因抗議情勢上升,羅馬尼亞政府在二月五日撤銷了貪腐除罪的法令,群眾已認為政府不再具有合法性,繼續示威行動。
歐盟委員會的主席與副主席尚-克勞德.榮克(Jean-Claude Juncker) 和佛蘭斯.堤孟斯(Frans Timmermans)支持這次的抗議,提到這次反貪腐行動應將「更深入,而非被消解」。然而,占議會多數的社會民主黨政府依然譴責這些民眾缺乏溝通,被有心人士煽動,或受到反對黨出身的總統克勞斯.約翰尼斯(Klaus Iohannis)所支持。
根據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新近發布的2016年度世界各國清廉印象指數,羅馬尼亞和鄰國匈牙利同列五十七名,和其他東歐鄰國相比也似乎不算「突出」;我們較熟悉的東亞民主國家如日本排名二十,台灣三十一,陷入干政醜聞的南韓則由前一年的三十七名倒退至五十二名(2016年度的詳細資料見此)。對這次事件,國際透明組織也發出聲明譴責。
抗議民眾認為通過貪汙除罪法案的政府,已不再是「我的政府」。截自Euronews影片
然而,羅馬尼亞政府的腐敗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在1989年蘇聯垮台、羅馬尼亞革命後,一度組成臨時政府的救國陣線(National Salvation Front)獲得大多數者支持,也讓當時的救國陣線主席楊.伊利埃斯庫(Ion Iliescu)在隔年的選舉勝選,成為總統。但這是一場政治騙局,包含伊利埃斯庫在內,救陣的許多成員都曾是蘇聯時期的羅馬尼亞共產黨黨員及政府官員,貪污和腐敗仍然盛行。而後救國陣線屢經改組,於2001年轉為社會民主黨,雖為羅馬尼亞最大黨並多次執政,卻也因腐敗問題長期未解而引起民怨。
有趣的是,2015年布加勒斯特發生一起酒吧火災事故,造成六十四人死亡(中文維基資料未更新),追究原因可能是當初火檢人員的貪污放行,此事件造成社會民主黨的重挫,以及所屬該黨的羅馬尼亞總理蓬塔(Victor Ponta)辭職。即便如此,2016年十二月的大選,人民仍舊選出社會民主黨這個老牌的邪惡政黨。
回顧1990年,前總統伊利埃斯庫和社民黨前身救國陣線的作為,就揭示了該黨的邪惡本質。當時,救國陣線一反先前不會提名參選的承諾,轉型為政黨投入選舉,而後,能掌控報紙及國家電視台的救陣也不意外地贏得大選。在救陣宣布參選乃至選舉結束之後,自由派的聯盟和民眾多次以非暴力行動表達不滿,然而每次都引來數千人以上的礦工到場「反抗議」,引起暴力事件(是不是有種既視感?)。反對黨及獨立媒體質疑是救陣及政府操作這些事件,祕密警察或政府人員滲透在礦工之中。
影片來源:TVR @YouTube
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在選舉後的六月,伊利埃斯庫總統放任警察攻擊抗議人士,並號召了一萬名礦工進入首都,造成暴力衝突及血腥鎮壓,許多人受傷、死亡。官方統計的死亡人數為個位數,但民間的受害者協會及反對派媒體認為死亡人數高達上百人,美國政府當時則批評這場鎮壓打擊了羅馬尼亞的民主成長。
羅馬尼亞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不斷面對腐敗、貪污的打擊,經濟上也陷入低薪、高失業率等問題。羅馬尼亞的歷史類同於台灣,社會民主黨的血腥和腐敗也如同我們想要擺脫的國民黨,兩個國家該如何走向自由、民主、並且公義的未來,都是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本文作者利文祺為愛丁堡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蘇黎世大學漢學博士生,著有《划向天疆》、《哲學騎士》、《文學騎士》,並曾翻譯《哈姆雷特》等莎翁名劇。目前在臉書「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專頁與香港《聲韻詩刊》擔任專欄作家。
編輯:宅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