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ficial Ignoranc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Google在台灣啟動了 Intelligent Taiwan 的計畫,看上了台灣完整的軟硬體環境,將持續投入大量的資源在台灣的 AI、數位轉型、雲端等等領域。

巧合的是,本人所任職的學校也在今天安排了一場名為《AI時代我們應該培養的新能力》的演講。全體行政同仁均須出席,無一倖免。

從去年的“大數據”“永續發展”、前年的“社會企業”,這些趨勢名詞開始成為各大專校院作文比賽競爭型經費補助中的熱門詞彙,然而對於這些概念的追逐與了解,卻又大多止於望文生義的水準,以至於“永續發展=環境教育=環保=回收寶特瓶”這類貽笑大方的超超臨界聯想橫空出世。

而今年的“AI”也同樣成了朗朗上口的國民口頭禪。爆紅的原因中,其一是群眾對於就業機會被取代的恐懼受到媒體反覆炒作,其二則是太過高估AI而將其視為各種發展瓶頸的萬靈丹。兩者都是出自對AI的一知半解。

這樣的演講固然不是為了把底下的同仁們全部變成AI工程師,但也不該只是一個妙語如珠逗得大家嘻嘻哈哈的場合;把能說清楚的東西說的籠統含混,只會鼓勵大家用舊概念來理解新事物,增加大家胡說八道的膽子。

具體來說,高教場域裡面可能會跟AI扯上邊的,無非三個面向。

第一是研究的部分,這個部分重視的是產官學的合作,講究的是人脈、押寶的眼光和研究的能量。臺北市政府與亞馬遜 AWS、臺灣大學、逢甲大學等 7 所大學的跨界合作是一例,桃園市政府與微軟攜手啟動AI人才培育計劃並打造青創基地則是二例。(北市府聯手亞馬遜 AWS,七所大學將開辦免費 AI 課程桃市府與微軟攜手 啟動AI人才培育計劃

第二是教學的部分,也就是學生能力的鍛造,目的是使之畢業後能夠具備直接或間接受益於AI產業發展的能力,或至少不被快速淘汰。表面上問題在課程規畫,實際上還是師資結構。(未來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很可能完全跳過大學這個角色:Google 要幫台灣養滿滿的「大。人。才」,AI、數位行銷課程不間斷

第三則是行政的部分。透過AI的導入來改善行政效率、讓人力品質精緻化、促進組織改造、提高管理效能...這部分的瓶頸則是行政部門的保守心態。

在AI最常被提及的應用中,影像辨識、聊天機器人與文本分析都在能夠在校務行政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聊天機器人(Chatbot)是我認為應該在行政部門中優先且盡速發展的項目。

第一個原因是,目前大學生普遍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印象,就是行政效能不佳、行政人員態度不佳。這樣的印象背後成因層次不一,但主因是學生無法即時的獲得正確且重要的資訊,配合上班時間親自前往了解時,又常須面對手續繁複或與個別承辦人員溝通不良的狀況;另一方面,第一線承辦人員因缺乏良好介面來提供業務資訊,使得上班時間充斥無意義的反覆問答。我想坐辦公室的人都能同意,無預警的干擾是行政效能的最大殺手。

如果導入 Chatbot 作為學生與學校互動的客服介面,而行政人員退到第二線作Chatbot 的訓練與資料優化,學生既可以24小時透過熟悉的通訊軟體來獲取資訊與申辦服務,行政人員可以專注的處理經Chatbot受理及排序過的申請,或其他無法經Chatbot 處理的案件,前述問題便可解決大半。

其次,校內國際學生越來越多,但校內行政人員中有能力以外語即時向國際生說明自身業務者不及5%,使得國際學生在享用行政資源時形同二等國民。若然導入Chatbot,外語即時對話能力的需求就變成只是翻譯文件的功夫 (翻譯也是AI的強項),固然不能全盤解決國際生在學校的需求,但也是一個相當長足的進步了。

其他AI能做的事情還很多,公文、彙整、翻譯、挑錯、寫新聞都是想像的方向,但總之這場演講本該是個很好的機會,讓校內各部門正確理解AI的能耐與發展,啟發同仁們檢視自己業務與AI的關係,不料最後掛上了羊頭賣雞湯,殊為可惜。本校高教深耕經費審查結果已然落入後段班,足見對發展趨勢失去了掌握,這樣的問題恐怕遠比導入AI甚麼的還來得更加迫切吧。


((喔對了,今天也是傅立葉大神的生日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家居士的沙龍
4會員
6內容數
在家居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3/12
韓國瑜對菲律賓人的歧視言論,坦白說該罵的都罵得差不多了,台灣人很多視野跟水準就是這種等級,也不需贅述。 但是這件事情還是有兩個值得進一步想想的地方。
Thumbnail
2019/03/12
韓國瑜對菲律賓人的歧視言論,坦白說該罵的都罵得差不多了,台灣人很多視野跟水準就是這種等級,也不需贅述。 但是這件事情還是有兩個值得進一步想想的地方。
Thumbnail
2018/11/30
電影//第5天 今天我要違規 我不但不提名下一個人,我也想要談一點點電影的內容。
Thumbnail
2018/11/30
電影//第5天 今天我要違規 我不但不提名下一個人,我也想要談一點點電影的內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DDN 2025年會〈Beyond Artificial〉接受專訪,首次公開談論Deepseek對AI產業的影響。
Thumbnail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DDN 2025年會〈Beyond Artificial〉接受專訪,首次公開談論Deepseek對AI產業的影響。
Thumbnail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
Thumbnail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
Thumbnail
問題: 如果一個人了解自己的無知,這是否使他比那些不自知的人更為智慧? 解釋: 蘇格拉底提出「我只知道我一無所知」的思想,並認為真正的智慧來自於意識到自身的無知。這個思想實驗挑戰了我們對智慧的理解:是否越是認識到自己的無知,越是接近智慧?它也涉及到自我認識和謙遜的價值,並提問是否擁有自知之明可
Thumbnail
問題: 如果一個人了解自己的無知,這是否使他比那些不自知的人更為智慧? 解釋: 蘇格拉底提出「我只知道我一無所知」的思想,並認為真正的智慧來自於意識到自身的無知。這個思想實驗挑戰了我們對智慧的理解:是否越是認識到自己的無知,越是接近智慧?它也涉及到自我認識和謙遜的價值,並提問是否擁有自知之明可
Thumbnail
Introduction In the realm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the lines between reality and artificiality blur more with each passing day. One of the most
Thumbnail
Introduction In the realm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the lines between reality and artificiality blur more with each passing day. One of the most
Thumbnail
均一AI實驗室研發了「AI狐貍貓」和「Jutor英語家教」等教育AI產品,並在暑假舉辦了AI研習課程,包括體驗Rai學習嚮導、製作小工具及客製化chatbot。課程中,老師們學習如何創建AI工具,並獲得了積極的回饋。這次活動展示了AI如何提升教學效果,並鼓勵教師們探索更創新的教學方法。
Thumbnail
均一AI實驗室研發了「AI狐貍貓」和「Jutor英語家教」等教育AI產品,並在暑假舉辦了AI研習課程,包括體驗Rai學習嚮導、製作小工具及客製化chatbot。課程中,老師們學習如何創建AI工具,並獲得了積極的回饋。這次活動展示了AI如何提升教學效果,並鼓勵教師們探索更創新的教學方法。
Thumbnail
各國其實都加緊腳步要「監管AI」,而台灣,終於在7月15日提出「第一份官方AI基本法草案」。這次我們會用生活化例子來解讀這份草案,也一併納入上週剛生效的歐盟「人工智慧法」、還有美國及英國經驗,試著用更全觀的視角和大家一起認識「AI監管/治理」。欸!連Google都對台灣政府提「AI建議」了!
Thumbnail
各國其實都加緊腳步要「監管AI」,而台灣,終於在7月15日提出「第一份官方AI基本法草案」。這次我們會用生活化例子來解讀這份草案,也一併納入上週剛生效的歐盟「人工智慧法」、還有美國及英國經驗,試著用更全觀的視角和大家一起認識「AI監管/治理」。欸!連Google都對台灣政府提「AI建議」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