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起跑線》孩童的不平等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能選擇的出生,可以選擇的價值

  印度是個即使現在有富滿神秘與保有自我傳統文化色彩,有泱泱歷史的古國,但其教育制度記載則是在近兩三百年才有完整的紀錄,於十七世紀以前貴族受教育的制度至今還未能有所全貌,如今的印度的教育是承襲英國殖民的教育模式,而朝全面義務教育整體人民識字率為目標。《人生起跑線》是一部以印度教育為主題的電影,故事以由中產階級的夫妻拉吉和米塔,雖然生意做得有聲有色,但卻自嘆自我學歷和家是不如人,而希望女兒可以跟他們不同受到更高等更好的教育而使出渾身解數。上補習班學習、進入社交圈的達官貴人打交道、最後甚至裝窮想獲取清寒補助名額。種種荒腔走板的行進,到最後他們是否如願把自己的寶貝女兒送進比別人更好的「人生的起跑線」呢?

  印度的教育問題如同中國,因為地大人口眾多貧富差距和偏鄉問題,導致有部分孩童無法接受到義務教育,尤其是貧窮的兒童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跟必須負擔部分家業,而無法完成學校義務教育的人也如同世代的詛咒般惡性循環。而其最重要的還有關於英文教育的普及,雖然因為過去英屬印度的歷史觀感,世界上的人普遍認為印度如同香港人一樣英語程度良好,但在許多方面有趣的是如同新加坡一班,印度自我風格的印度式英文,也常讓許多人帶來頭疼的趣味。

  《人生起跑線》電影以幽默的諷刺喜劇為主,雖導演不同但其風格跟《三個傻瓜》的調調很類似,都是以長篇平穩的敘事故事,慢慢帶出整個電影所要講述關於印度的社會問題和教育困境。與華人教育類似,印度對於考試與升學率有相當重視,尤其是英文成績,不會說英文基本跟高薪與高水準無緣,也導致印度學生許多以死背語文的方式記憶英文跟台灣填鴨式教育很像,在印度則稱為「機械式教育」,如今則有些學校發現這點,慢慢重視學生個人特質與發展性。

  如果是喜歡《救救菜英文》或《史丹利的便當盒》等這類幽默又講述印度語言教育的故事的觀眾,《人生起跑線》應該可以讓你看得很愉快,雖然批評教育制度但電影中卻沒有絕對的壞人,我們可以說這是電影裡對於看見傳統學習的盲點,和共同受教育的迷思,如印度令人詬病的種性制度和商業化的辦學制度等,這些其實在當今華人世界,就算是搬到日韓也有同樣的問題,父母要求孩子好,不想讓他輸在起跑點,但對於這樣的教育是否只是種社會正確而非學習的意義?

  我們可以看到電影中夫妻拉吉和米塔不管讓自己擠入上流社會;或為女兒的名校名額甘願拋家住貧民窟,甚至鋌而走險的作弊買位子,可以看出夫妻對女兒的愛和未來的期望,也了解各種人事物的不同,而影響了最後的選擇。電影的確隨著演員的演技和故事主軸都相當引人入勝,但卻有小小的缺陷,電影並未將兩人求教的女兒放入重點,但說到底不管夫妻領悟了什麼,最後決定接受何種教育的應當是他們的女兒,但電影卻大大忽略這點,算是遺憾之處。

  《人生起跑線》點出很多印度學校的問題,甚至最後對於平等受教和貧民的心聲都有很好的詮釋,但真正受教兒童的心聲卻為能在電影中由孩子自己說出,這點讓這部電影比起同樣講述貧富差距為主《心中的小星星》、《史丹利的便當盒》等以孩童主角來說故事的明顯有點說服力不足,但也因此可以帶出不同的像是學校辦學是場生意還是教育;為何學習?不會說英文只說母語何嘗變成丟臉的一件事,都值得在觀影過後好好深思「普及教育」與「學習」真正的涵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陸坡的圖像文字回收桶
708會員
874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2025/05/01
在接近面試尾聲時,面試官問:「那麼林同學,最後我有個問題,想問你在阪海工裡我們除了學科術科外,也很在乎學生的課外活動。目前我們學校的合唱部和管樂部在府內都有不錯的成績。你有加入校內社團的打算嗎?」 「野球部。」 林友達不用思考,一秒就回答。
Thumbnail
2025/05/01
在接近面試尾聲時,面試官問:「那麼林同學,最後我有個問題,想問你在阪海工裡我們除了學科術科外,也很在乎學生的課外活動。目前我們學校的合唱部和管樂部在府內都有不錯的成績。你有加入校內社團的打算嗎?」 「野球部。」 林友達不用思考,一秒就回答。
Thumbnail
2025/05/01
以台灣原民舞蹈團紀錄為出發點的紀錄片《跳進部落的孩子》,敘述關於在國際上成為傑出舞者、編舞者-布拉瑞揚,在多年後選擇回到台東故鄉,成立布拉瑞揚舞團,與非科班出身的原住民青年舞者創作原民群像的當代舞蹈。當同時面對於生活亦舞蹈的原住民舞者,舞團的未來與表演舞者的不確定性,是布拉瑞揚所擔憂與無法捉摸的。
Thumbnail
2025/05/01
以台灣原民舞蹈團紀錄為出發點的紀錄片《跳進部落的孩子》,敘述關於在國際上成為傑出舞者、編舞者-布拉瑞揚,在多年後選擇回到台東故鄉,成立布拉瑞揚舞團,與非科班出身的原住民青年舞者創作原民群像的當代舞蹈。當同時面對於生活亦舞蹈的原住民舞者,舞團的未來與表演舞者的不確定性,是布拉瑞揚所擔憂與無法捉摸的。
Thumbnail
2025/04/28
馬耀對林友達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什麼意思?」林友達族語並沒有馬耀他好,他問馬耀,馬耀摸摸他的頭,像哄小孩一樣說:「小時候,我如果害怕,我媽就會這樣跟我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不要害怕,祖靈會幫助你。
Thumbnail
2025/04/28
馬耀對林友達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什麼意思?」林友達族語並沒有馬耀他好,他問馬耀,馬耀摸摸他的頭,像哄小孩一樣說:「小時候,我如果害怕,我媽就會這樣跟我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不要害怕,祖靈會幫助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印度電影《人生起跑線》反映深怕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的父母,用盡一切手段,甚至裝窮住到貧民窟,就為了讓女兒擠進重視英語環境的私立名校(電影裡的媽媽:「如果孩子去唸公立學校,以後就會怕講英文,英文不好就會成為社會上的魯蛇,會沮喪挫折,然後去吸毒。」)......
Thumbnail
印度電影《人生起跑線》反映深怕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的父母,用盡一切手段,甚至裝窮住到貧民窟,就為了讓女兒擠進重視英語環境的私立名校(電影裡的媽媽:「如果孩子去唸公立學校,以後就會怕講英文,英文不好就會成為社會上的魯蛇,會沮喪挫折,然後去吸毒。」)......
Thumbnail
我的冠軍女兒這部片改編自印度摔角選手瑪哈維亞的傳奇感人故事。我認為這是一部非常激勵人心的電影。在男尊女卑的印度階級社會,此片意圖打破僵化的性別刻板傳統,女性也能獲得命運自主的勵志故事。
Thumbnail
我的冠軍女兒這部片改編自印度摔角選手瑪哈維亞的傳奇感人故事。我認為這是一部非常激勵人心的電影。在男尊女卑的印度階級社會,此片意圖打破僵化的性別刻板傳統,女性也能獲得命運自主的勵志故事。
Thumbnail
未看之前以為是印度電影,看沒多久又覺得不像,一查發現,原來是伊拉克電影,小女孩跟著一起看,以劇情來說,是不受花漾少女喜愛的,不過,由其中能一窺中東婦女的心情與生活。 《修行》這部電影表面上是在講婚姻的無奈與束縛,其實講的也是人生。
Thumbnail
未看之前以為是印度電影,看沒多久又覺得不像,一查發現,原來是伊拉克電影,小女孩跟著一起看,以劇情來說,是不受花漾少女喜愛的,不過,由其中能一窺中東婦女的心情與生活。 《修行》這部電影表面上是在講婚姻的無奈與束縛,其實講的也是人生。
Thumbnail
《人生起跑線》呈現印度貧富差距、教育資源落差和為了升學不擇手段的情形。為了戲劇效果,劇中呈現了二元對立的刻版印象,這是讓我覺得除了主角夫妻以外人物描寫過於單薄的可惜之處。然而故事聚焦在批評教育制度和資源不均的現象,也帶入根深蒂固的社會風氣問題,父母教育思維的轉變對孩子有何影響。
Thumbnail
《人生起跑線》呈現印度貧富差距、教育資源落差和為了升學不擇手段的情形。為了戲劇效果,劇中呈現了二元對立的刻版印象,這是讓我覺得除了主角夫妻以外人物描寫過於單薄的可惜之處。然而故事聚焦在批評教育制度和資源不均的現象,也帶入根深蒂固的社會風氣問題,父母教育思維的轉變對孩子有何影響。
Thumbnail
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韓劇“天空之城”,日劇”東大特訓班“,從幼兒園到大學,有亞洲的地方就有補習班,補習文化遍地開花,琳瑯滿目,只有家長沒想到,沒有補習班想不到。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印度電影三個傻瓜,探討教育本身,也討論教育體制,而這部人生起跑線(Hindi Mediu
Thumbnail
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韓劇“天空之城”,日劇”東大特訓班“,從幼兒園到大學,有亞洲的地方就有補習班,補習文化遍地開花,琳瑯滿目,只有家長沒想到,沒有補習班想不到。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印度電影三個傻瓜,探討教育本身,也討論教育體制,而這部人生起跑線(Hindi Mediu
Thumbnail
印度紀錄片-天命之女(Daughters of Destiny)紀錄一位企業家,阿伯拉罕·喬治,在印度創辦一所特殊學校-香堤巴望,這所學校不收學費,甚至負擔學生的吃、住,就這樣一直到學生出社會開始賺錢,然而,香堤巴望的孩子都來自貧困的家庭,特別是在印度,人們俗稱的「賤民」階級。
Thumbnail
印度紀錄片-天命之女(Daughters of Destiny)紀錄一位企業家,阿伯拉罕·喬治,在印度創辦一所特殊學校-香堤巴望,這所學校不收學費,甚至負擔學生的吃、住,就這樣一直到學生出社會開始賺錢,然而,香堤巴望的孩子都來自貧困的家庭,特別是在印度,人們俗稱的「賤民」階級。
Thumbnail
教育是否可以翻轉人的命運,尤其在一個充滿神話的國家裡。 印度,一個曾經擁有三千多年種姓制度的國家,即便這個制度已經取消了,但是觀念已經深植人心。 五個來自賤民家庭的女孩,是否可以在印度裔慈善家喬治博士創立的公益學校中學習,進而得到改變命運的力量呢?
Thumbnail
教育是否可以翻轉人的命運,尤其在一個充滿神話的國家裡。 印度,一個曾經擁有三千多年種姓制度的國家,即便這個制度已經取消了,但是觀念已經深植人心。 五個來自賤民家庭的女孩,是否可以在印度裔慈善家喬治博士創立的公益學校中學習,進而得到改變命運的力量呢?
Thumbnail
沿襲自中國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儼然成為華人現代教育必須服 膺的準則。在被升學主義框架的體制下,親子關係往往淪為可悲又無奈的犧牲品。時至今日,有多少父母假「愛」之名,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實,情緒勒索已然成為多數學齡時期的各位難以忘懷的夢魘。 「如果你考班上前三名,媽媽就買那個給
Thumbnail
沿襲自中國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儼然成為華人現代教育必須服 膺的準則。在被升學主義框架的體制下,親子關係往往淪為可悲又無奈的犧牲品。時至今日,有多少父母假「愛」之名,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實,情緒勒索已然成為多數學齡時期的各位難以忘懷的夢魘。 「如果你考班上前三名,媽媽就買那個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