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沒必要為誰的新聞理念奮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幾天看囧星人與UDN吵架,覺得這就是世代差異啊XD。但我說的世代,是指媒體的世代。因為這種大眾媒體(的工作人員)和自媒體(網紅/KOL)吵架,我已經看到好幾次了。

我還記得當年剛考上新聞系,親友的反應是「以後要當主播囉~」「什麼時候要來採訪我?」那個時候,「被採訪」是一件帶著光榮味道的事,上電視大家都會很高興(所以「媽!我在這」才會在PTT流行起來)。但這幾年,大家老拿記者這行業來尋開心,抓著新聞裡的錯誤笑罵。已經不是聽到「採訪」兩字,大家就都會爽爽回答、掏心掏肺的年代了。

受訪者沒必要為你的新聞理念奮鬥

身為一個小小的KOL,偶爾也會接到來信問說可否受訪。大部份都很有禮貌,有少數還真不知在跩什麼,好像以為亮出媒體的名字,我就會巴著它不放。印象很深,有記者想找韓國媒體報導過的某間超迷你考試院,聊了一下,竟然開口要我打電話去那考試院探聽,那個受訪者是否還住在那。

Pardon?電話費呢?翻譯費呢?我幹嘛幫你跑這個腿啊?對方可能以為我還是學生,唬爛不嘴軟「這對你以後工作也會是個很好的經驗」。啊幫記者跑腿是有人會寫在履歷上ni?證明自己是個優質傻蛋工具人嗎?

還有一次是某電視台問我可否到光化門前,好像是為了倒朴事件受訪吧。「光化門好遠喔…而且上電視會顯胖XD」我內心這樣想。我如果對倒朴有何想法,在粉專/blog寫就好了,不需要透過受訪來散播。沒通告費,還得花車錢、時間以及顯胖的風險,這件事聽起來一點都不吸引我。(對方來信很有禮貌~我只是真的沒興趣)

大眾媒體需要受訪者才能做新聞,但一般人並不需要「被採訪」才能過活啊。「上新聞」這件事失去了原本的光環,愈來愈多人分享自己被斷章取義的經過,找受訪者愈來愈難。然後有些媒體工作人員還覺得「我是在為民喉舌,為新聞理念奮鬥」。你要奮鬥可以,但受訪者並不一定想要/需要參與你的奮鬥。

這也為我的工作帶來一些麻煩。我的工作之一是寫文章,常常要採訪人。有些人的工作敏感,是不能透露公司名稱/職位的,甚至連經歷都不太能提(一講產業和職位年資,馬上會被認出來),所以我常常得蓋掉公司名字,改掉學經歷。

保護消息來源並不麻煩。保護他們本來就是我的責任。文章是我想寫的,他們沒有義務要協助我完成文章。

我說的麻煩,是指要說服受訪者,遠比以前難。

「被採訪」聽起來就很麻煩

為了寫書,我想採訪一個在台灣韓企做事的人。他爸媽跟我爸媽是認識三四十年的好朋友,還曾來我第一本書的分享會。我透過爸媽去詢問可否採訪,被委婉拒絕;要來他的電話,傳簡訊跟他解釋書的大綱,沒有回音。只是再透過爸媽傳達「最近韓國總部有些新聞,所以不方便接受採訪」。我也沒再堅持,否則只是讓人為難。

是我說服能力不足,用了採訪這個字嚇到人。但也的確,我遇到很多受訪者,都怕被認出來,或是怕講出關鍵數字會為自己帶來麻煩。所以我的採訪筆記,常會出現這個三個字的註記「不要寫」。

以往我寫的都是綜合式的文章,從SOSreader這個在韓國職場打拚的台灣人專題,才開始寫人物專訪。以KKDAY韓國分社長這篇來說,我採訪怡穎時,正好是創投在考慮投資他們公司的關鍵時刻,事關上億台幣,我跟他吃飯時,他其實連公司名稱都不想被寫出來。

但跟他聊了一陣子,我覺得他的精彩人生,不講公司名字就會少了一大塊。於是他立刻幫我問老闆可否公開KKDAY的名字,而我也主動提出「稿子寫好之後,我會先給你看」,希望交換他的安心。

(老實說,我遇過的所有受訪者都會很受寵若驚地回我「不用啦,你不用給我看」,然後瞬間安心下來侃侃而談)(怡穎那篇他有請執行長陳明明看,一個字都沒說要改,還說「讓我想起剛創業時的熱血」)

先看稿子,是審稿嗎?

這次事件裡,UDN的某員工說:

今天假如是總統府說要先審稿才能刊登,那叫做總統文告不是新聞。今天如果囧星人要求審稿才能刊登,那叫業配文或廣告。

好,大眾媒體靠點閱率換現金,換來的現金支撐了這間公司,讓記者可以領固定薪水,還有假可以請。

那UDN這篇人物專訪,給囧星人帶來的是什麼?他花了時間接受訪問(他可沒「 死薪水」可領),然後文章刊出之後,換來的是粉絲對他的不理解。

UDN可能認為,我給你的是媒體曝光度,這已經很多、很值得了。我幹嘛還要給你業配文等級的服務?

但今天這篇專訪,帶給囧星人的負面影響,大過媒體露出的價值。他身為KOL,用內容吸引認同,再用認同去賺錢。這篇專訪卻讓他的某些支持者覺得被打臉。

「審稿」這個字聽起來有種上對下的階級感,但我覺得做人物專訪,又不是社會新聞在報導犯罪事件,你先讓受訪者知道稿子的呈現角度,他才不會有這種刊登之後被擺了一道的傻眼感啊。

而且我們也知道,有時候一些想法經過講出口、修正、琢磨,才會最貼近自己心中的原意。我個人覺得在這一種人物專訪上,給對方看初稿,並不會是什麼滔天大錯。

但記者跟受訪者都必須守住一條線︰改稿應該是修正,而不是修圖。

實務上怎麼執行,那就是記者和受訪者彼此的談判功力跟信賴度了。

大眾媒體&自媒體差異

我有時做著採訪寫稿的工作(久沒更新的作品集),有時當的是受訪者的角色,一邊經營小小的粉絲頁。在大眾媒體和自媒體之間來回,兩邊心情都摸到一點。我覺得,大眾媒體的工作人員,心中那份第四權、守門人的自傲,應該是拿來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而擁有大群follower的自媒體個人,則要有自己是公眾人物的認知,同溫層總是會被撞破的。

大眾媒體是大公司,有錢、有資源、分工的人多。而KOL是個人,有溫度、有人情味、讓讀者更能同心同情。

大眾媒體,幫自媒體往大眾灑。而自媒體,則幫大眾媒體往小眾鑽。應該要兩方互相理解互讓,沒有誰比誰高高在上。

我覺得最莫名的是,UDN願景工程的年度主題,是世代共好。怎麼搞到現在變世代大吵呢?

如果你對這事件有興趣,我覺得可以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沙勒-avatar-img
2018/04/07
想耍大牌,覺得自己是記者就很偉大。 然後不小心造謠了還是故意造謠了,也沒人負責。 尤其斷章取義跟隨意節錄、引用他人的言語文章,會讓人對記者這個職業,失去專業的感覺。 長年下來,這樣的錯誤,這樣的累積,也沒看到真的有人要改變。 就算真的有心、有新,的好記者,大概也無力回天吧。
avatar-img
Fion的沙龍
767會員
57內容數
<p>如果你的夢想,是來韓國工作、生活、念書。此專案,就會是你這個夢想的live版生放送!</p>
Fio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2/01
韓國這幾天的新聞頭條都是武漢肺炎,昨天的大新聞之一,就是把在武漢的韓國人給撤回來。這些人回來之後自然要隔離,我身為一個看房控,最好奇的是,這些要被隔離的人,住的是怎樣的房子?
Thumbnail
2020/02/01
韓國這幾天的新聞頭條都是武漢肺炎,昨天的大新聞之一,就是把在武漢的韓國人給撤回來。這些人回來之後自然要隔離,我身為一個看房控,最好奇的是,這些要被隔離的人,住的是怎樣的房子?
Thumbnail
2019/12/06
他是一位模特兒,也是一位網紅,同時也是一位網路服飾賣家。你如果有追蹤他的IG,會發現他的頁面,有滿滿的旅遊美景、名牌產品的派對、高級飯店的打卡。很多人羨慕他的生活,但也有不了解他的人,在網路上做惡意的揣測。他怎麼變成網紅的呢?又在走紅之後,面對哪些網路亂象甚至霸凌呢?
Thumbnail
2019/12/06
他是一位模特兒,也是一位網紅,同時也是一位網路服飾賣家。你如果有追蹤他的IG,會發現他的頁面,有滿滿的旅遊美景、名牌產品的派對、高級飯店的打卡。很多人羨慕他的生活,但也有不了解他的人,在網路上做惡意的揣測。他怎麼變成網紅的呢?又在走紅之後,面對哪些網路亂象甚至霸凌呢?
Thumbnail
2019/11/22
之前講《寄生上流》的影片有提到說,傳統韓國有人錢人愛住的是獨棟的房子。而且你去看韓劇裡面,很多什麼集團會長的兒子,有錢人家的小孩,他們家都是大門超大,有自己庭園那種。像是韓劇《繼承者們》裡面的金嘆,他的家就是直接在平倉洞拍的。
Thumbnail
2019/11/22
之前講《寄生上流》的影片有提到說,傳統韓國有人錢人愛住的是獨棟的房子。而且你去看韓劇裡面,很多什麼集團會長的兒子,有錢人家的小孩,他們家都是大門超大,有自己庭園那種。像是韓劇《繼承者們》裡面的金嘆,他的家就是直接在平倉洞拍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Ask not what the indus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the industry. 我講緊嘅係傳媒行業。
Thumbnail
Ask not what the indus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the industry. 我講緊嘅係傳媒行業。
Thumbnail
近日聽了一場線上行銷課程,講師介紹社群媒體的經營,並以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為例,說明為什麼記者只要上網把大眾爆料內容整理改寫就好,都不必跑新聞了;因為爆料公社的社員有兩百多萬,消息來源非常豐富云云。 雖然本人已經離開媒體業多年,但聽到這樣的話還是難免覺得不平,想跳出來說說幾句話。
Thumbnail
近日聽了一場線上行銷課程,講師介紹社群媒體的經營,並以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為例,說明為什麼記者只要上網把大眾爆料內容整理改寫就好,都不必跑新聞了;因為爆料公社的社員有兩百多萬,消息來源非常豐富云云。 雖然本人已經離開媒體業多年,但聽到這樣的話還是難免覺得不平,想跳出來說說幾句話。
Thumbnail
記者地位還高嗎? 以前新聞記者是很高大上的行業,近年已經淪為酸民口中的「妓者」,當然從八年前就身接觸這行的我,也感同身受,我曾經歷過某間公司的輝煌時代。但,所謂的淪陷,是某些高層指示不明就理,一條好好
Thumbnail
記者地位還高嗎? 以前新聞記者是很高大上的行業,近年已經淪為酸民口中的「妓者」,當然從八年前就身接觸這行的我,也感同身受,我曾經歷過某間公司的輝煌時代。但,所謂的淪陷,是某些高層指示不明就理,一條好好
Thumbnail
在「Fion的韓國生存筆記」滿周年的現在,我們當然要推出「Fion再專訪」。這次比較輕薄短小,不說別的,就談訪採寫作的心得撇步與未來的規劃。
Thumbnail
在「Fion的韓國生存筆記」滿周年的現在,我們當然要推出「Fion再專訪」。這次比較輕薄短小,不說別的,就談訪採寫作的心得撇步與未來的規劃。
Thumbnail
我經營自媒體,從事文字工作,也幫一些品牌寫過業配。自覺業配文非長久之計,寫作收入也有其侷限,一直都想知道自媒體能有什麼出路。8/5參加了一場場活動,有中國的網紅,也有內容產品的高手,聽了他們的分享後,我的感想是…
Thumbnail
我經營自媒體,從事文字工作,也幫一些品牌寫過業配。自覺業配文非長久之計,寫作收入也有其侷限,一直都想知道自媒體能有什麼出路。8/5參加了一場場活動,有中國的網紅,也有內容產品的高手,聽了他們的分享後,我的感想是…
Thumbnail
最近節目團隊加入了一位大學新鮮人H,某天下班前的空檔,問起他對於自加入團隊後,這幾個月的工作狀況是否還能適應,對談中,H似乎非常enjoy這個工作,H畢業於大眾傳播學系,「我原本畢業後的第一夢想工作,就是當記者或是進電視台工作」,看著他對於媒體工作充滿熱情,我也鼓勵他繼續保持下去。
Thumbnail
最近節目團隊加入了一位大學新鮮人H,某天下班前的空檔,問起他對於自加入團隊後,這幾個月的工作狀況是否還能適應,對談中,H似乎非常enjoy這個工作,H畢業於大眾傳播學系,「我原本畢業後的第一夢想工作,就是當記者或是進電視台工作」,看著他對於媒體工作充滿熱情,我也鼓勵他繼續保持下去。
Thumbnail
決定採訪台灣妞和喜娜,是我個人私心。我自己也經營粉絲頁,台灣妞算是韓國相關的內容創作者中的大前輩及領頭羊。採訪她,有種面見明星的緊張,也有能向前輩私下討教的期待。更好奇的,則是在KOL逐漸泛濫的年代,她和喜娜要怎麼維持這檔營生?而我的朋友們好奇的是…
Thumbnail
決定採訪台灣妞和喜娜,是我個人私心。我自己也經營粉絲頁,台灣妞算是韓國相關的內容創作者中的大前輩及領頭羊。採訪她,有種面見明星的緊張,也有能向前輩私下討教的期待。更好奇的,則是在KOL逐漸泛濫的年代,她和喜娜要怎麼維持這檔營生?而我的朋友們好奇的是…
Thumbnail
昨晚跟一位媒體老闆、一位群募老闆(還有些其他厲害朋友)喝酒聊天,聊到「接受採訪能不能審稿」的話題。 各人有不同的想法不在話下,但共同的經驗就是都被媒體記者「強」過。
Thumbnail
昨晚跟一位媒體老闆、一位群募老闆(還有些其他厲害朋友)喝酒聊天,聊到「接受採訪能不能審稿」的話題。 各人有不同的想法不在話下,但共同的經驗就是都被媒體記者「強」過。
Thumbnail
我還記得當年剛考上新聞系,親友的反應是「以後要當主播囉~」「什麼時候要來採訪我?」那個時候,「被採訪」是一件帶著光榮味道的事,上電視大家都會很高興。但這幾年,每每要採訪誰,我都得吃上幾次閉門羹…
Thumbnail
我還記得當年剛考上新聞系,親友的反應是「以後要當主播囉~」「什麼時候要來採訪我?」那個時候,「被採訪」是一件帶著光榮味道的事,上電視大家都會很高興。但這幾年,每每要採訪誰,我都得吃上幾次閉門羹…
Thumbnail
諷刺地是,原本希望促進世代溝通的專題,卻因為囧星人的那一句「社會很公平」反而激起了年輕世代網友以及報社新聞立場之間的筆戰,彷彿為這個專題本來希望達到的目標打了一巴掌一般。
Thumbnail
諷刺地是,原本希望促進世代溝通的專題,卻因為囧星人的那一句「社會很公平」反而激起了年輕世代網友以及報社新聞立場之間的筆戰,彷彿為這個專題本來希望達到的目標打了一巴掌一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