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那些年】記者都抄新聞嗎?

2020/05/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日聽了一場線上行銷課程,講師介紹社群媒體的經營,並以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為例,說明為什麼記者只要上網把大眾爆料內容整理改寫就好,都不必跑新聞了;因為爆料公社的社員有兩百多萬,消息來源非常豐富云云。
雖然本人已經離開媒體業多年,但聽到這樣的話還是難免覺得不平,想跳出來說說幾句話。
我知道現在社會對記者的印象很差,覺得記者動輒抄PTT不然就是爆料公社什麼的,這樣的新聞一出來就是一面倒的「記者真輕鬆」、「抄新聞就飽了」之類的留言。其實我也不大喜歡這樣的新聞,不過我猜,一是這些新聞點閱應該不低;二是媒體大環境使然──電視新聞一天二十四小時輪播,記者每天有沉重的截稿壓力,除了跑新聞跑得死去活來之外,還得想辦法東拼西湊。
順帶一提,我非常討厭的電視新聞類型,其中一項就是拿網路的高人氣影片來加上OS就剪成一則新聞;另外一種就是大家也很討厭的行車紀錄器新聞,以及誰誰誰當街爭執、車禍等等之類的,十分沒營養。
回到正題,人總會放大所看到的局部事實,以為這就是整件事的全貌。其實除了這些沒營養的新聞之外,每天許多社會議題、文教議題、政治和政策新聞、財經新聞、深度報導、分析評論等等,難道數量有比較少嗎?網民們在批評記者抄新聞的同時,曾想過這許許多多的新聞,是怎麼來的嗎?
做過報社記者的我,必須強調的一點是:
記者絕對不是抄新聞這麼簡單!
跑新聞根本就是斑斑血淚堆疊而成的啊!
身為記者,每天睜開眼來就是壓力的開始。當天事多會很崩潰,一天內不斷有突發狀況衝現場+寫五六篇以上的稿+發即時新聞+拍攝和剪接影音新聞,這種情況是常有的事;然而沒事也很崩潰,因為下午會交不出稿子來,不可能有開天窗這種事,上班日就是必須生出新聞來。
跑警政新聞更是容易讓精神耗弱。每天都必須去警局問候一下,關心有沒有特殊案件。有些記者還會弄一支無線電,隨時監聽警方的動態,以備隨時衝現場。社會案件不一定好掌握,萬一漏了新聞,當天各家報紙寫了就你沒寫,就等著被長官叮得滿頭包。
突發狀況、沒有上下班時間是最惱人的。我經歷過很多次到了晚上十點甚至半夜,已經下班回到家洗完澡做好休息的準備後,接到一通電話又立刻衝出門採訪的慘況。我也曾經凌晨四點起床去魚市場,就為了採訪某市長候選人拜票的行程。有重大新聞時,待在警局寫稿寫到三更半夜也完全不稀奇。
說到這,不禁想起當我剛進報社第一週、還是個小菜鳥時,跟著前輩一起去跑線,他就帶我去消防局找官員聊天,一聊就聊到半夜十二點,我的內心都在偷偷啜泣。
其他還包括溺水案發生時蹲在溪邊癡癡等著消防隊搜救、對岸高官來台時在其可能經過的路線上守株待兔、奉命大老遠殺去社會案件當事人家採訪等等,各種疲於奔命說都說不完。做記者的那段時間,只要聽到路上有救護車或消防車經過,就會開始神經緊繃;直到離開報社很多年後,我還是不時會做噩夢,夢見自己又回去當記者,可見壓力有多大。
啊,別以為地方記者就是這麼噬血只會跑社會新聞。當年我只要有空還會跑去各國中小,找校長泡茶聊天。我個人滿喜歡經營文教線的,因為校園裡常常會有有趣的新聞可寫。
除此之外,地方民代、鄉鎮市公所、民間團體等等,也都是地方記者需要經營的人脈。消息來源對記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獨家和稿債壓力下,每天勤跑新聞是至高無上的守則。
地方之外,我也跑過財經線,雖然性質不同,卻有不同的壓力;這個就下次有機會再聊了。
因此,記者絕對不是只有抄新聞這麼簡單啊!(再次強調)
關於報導網友或鄉民的言論這件事,我認為不是完全不行。報導完某個新聞事件之後,可以在同一則新聞裡引用一些網友針對此事的看法;又或者是新聞來源是網路,但報導中要根據這個消息去做實際的訪查和延伸。只要做出來的成果是個言之有物、有省思或有意義的報導,那就是可接受的。
至於那些從頭到尾都是抄來的新聞,我也只能建議大家不要看,讓它們點閱低一些,而不要一邊罵又一邊看,媒體老闆也許就不會再讓小記者們這麼做了吧。
追蹤作者
►Facebook:沐謙
►Instagram:@muchienz_ig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102內容數
這裡書評最多,推薦參觀「嗑書小劇場」。「影劇馬鈴薯」、「走走吃吃」和「碎碎念有益身心健康」也歡迎來坐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