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etto」這個來自義大利文「小書」之意的名字,代表了東芝在1990年代中期起推出的一系列迷你筆電,最早的型號(Libretto 20)在1996年登場,正是Windows 95風潮興起到全盛的時候。這台比十年後左右盛行一時的小筆電更小的迷你筆電,以比一捲VHS錄影帶稍大的尺寸,實現了在筆記型電腦上完全原生執行Windows 95系統的功能,在日本本地市場引起一陣風潮,大受歡迎。 我三月底在跳蚤市場找到的這台Libretto 50,已經是上述的Libretto 20登場後近一年,也就是1997年7月的產品。按照目前還保持在線上的東芝產品型錄頁面,除視窗系統之外並未預先安裝Office及地圖軟體之類的Libretto 50CT,上市時的日本官方定價是228000日圓;而在台灣也由新禾代理,同步以台幣55000元上市。不管以什麼標準來看,這都是一大筆錢,比我剛剛不幸壽終正寢的野狼機車還要貴上整整台幣一萬有餘。 來自過去的筆電 1997年,還在就讀高二的我,前一年才剛剛好不容易向家中爭取到自己的第一台電腦,那是Acer的一款Pentium桌機,雖然整套主機連螢幕的售價跟上文中的Libretto 50差不多都是五萬餘元,但內附的作業系統還是DOS 6.22與Windows 3.1,甚至也沒有音效卡與光碟機。後來我自己跑了台中電子街買了這些設備,在那之前還花紅包錢買了正版的Windows 95升級磁片版來安裝,二十餘片3.5磁片安裝一次Windows 95就要花上兩到三小時。 而這部得來不易的人生第一台電腦,無論是規格與配備,其實也都跟Libretto 50非常接近。所以對我來說,這是一部與自己電腦啟蒙時期同時代的設備,只是當時根本高不可攀,無從接近,甚至根本不知道其存在。 二十年後,在跳蚤市場以數百元在好壞不知、除了I/O擴充介面之外一無配備的情況下取得這台老古董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為它尋找合適的變壓器來測試電源。非常幸運地,在光華的綠盟,竟然就有這麼一顆東芝原廠15V變壓器,能夠供給它使用;當然這顆變壓器已經是較晚期機種的配備,但託同廠產品規格有某種延續性之福,它能順利正常地給這台古董供電,在店內測試開機時還引起店員一陣側目,直說多年沒看過跑Windows 98的筆電了。 正常開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內有哪些資料。從系統中留下的電子郵件來判斷,這台Libretto 50的上一任主人,是一位台灣某大媒體集團的員工,而且他一直使用到2003年,才將其脫手;這台電腦裡沒藏什麼A片,但是裡頭即使是沒刪乾淨的垃圾信,如今看來也很像時光膠囊:「2003年最新軟體目錄」啦、「2003年夏天消暑AV合輯」啦,還有推銷奈米口罩的,反映了那一年席捲全台灣的SARS恐慌。 不過最好玩的是,原物主的同事會用公司群組發送AV女優的三點全露寫真照給其他人,而且所有收信人都用明碼標在信件裡(還經過多次轉寄),想想這年頭大概連長輩都會用手機上XTube或PornHub,而且美竹涼子也已經結婚引退14年,就覺得這真是一種非常有時代感的「互惠」行為啊。 既然機器除了螢幕有顆亮點之外大致正常,那麼接下來要思考的是要拿它怎麼辦。關機收進盒子裡再放二十年實在沒有什麼意義,拿來聽音樂或看影片,也取代不了手上的iPhone X。許多國外玩家會將Linux之類的作業系統塞進去,但我也沒有相關的軟體知識與功力。最後我所能想到的目標,也就是此刻只有它能做到的事是: 以CF記憶卡取代原本既耗電又老態龍鍾的特規IDE硬碟,然後安裝日文Windows 98,去星巴克點一杯咖啡,用一臉正經的表情來玩我最喜愛的日文PC老遊戲《黑之劍》。 沒想到這個看起來非常單純明快的念頭,卻成了往後長達半個月苦難與奮鬥的開始。 漫長的搏鬥 將Libretto這種迷你老筆電的機械硬碟透過轉接卡,以CF記憶卡實施低成本的偽SSD化,在這類設備的愛好者當中不是什麼新技術或創舉。在網路上,有許多國外玩家都分享過他們改造這台老筆電的過程,看起來也非常簡單,就只是複製系統後加以抽換就好;因此我興致沖沖地再度跑光華、上網購,把自認為必要的設備湊齊,例如CF轉IDE轉接卡、CF轉SATA轉接卡、IDE轉SATA轉接卡⋯⋯等等,當然也少不了一塊容量為4G的CF記憶卡。 現在想想,既然沒有要複製原本IDE硬碟內的內容,其實除了CF卡與CF轉IDE轉接卡之外的東西,都是多餘的。 憑著過去在PC上換裝SSD的經驗,我很快地將原硬碟拆下裝上PC桌機,複製硬碟內容再將CF卡裝回Libretto上。開機之後,只聽到記憶體測試結束後電腦「嗶」了一聲,顯示找不到系統的錯誤訊息。 這時起,我幾乎窮盡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包括用其他設備做FDISK、用虛擬機重新安裝Windows 98到CF卡上再換裝⋯⋯但一切都沒有用,我弄了好幾天、看了許多種不同性質的錯誤訊息,不管怎麼樣,就是沒辦法以原本IDE硬碟之外的儲存設備來開啟這台筆電。 我重新上網尋找線索。這才發現,許多改造者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由於這部筆電在休眠時寫入記憶體中的資料到硬碟上的特性,必須在這台電腦上原生FDISK /mbr來修復開機磁區,同時分割硬碟並格式化,以留下大約與主記憶體相當的未分割磁區供休眠之用。白話一點說,就是必須按照老方法,製作開機磁片,以PCMCIA外接軟碟機開機後在本機上處理硬碟,才能進行下一步驟。 在2018年的台灣,即使上網拍,也幾乎不可能找到一台PCMCIA介面的軟碟機;就算有,東芝原廠是否在二十年前設下了某些限制只能以原廠軟碟機開機,也是未知的風險。而我已經不想再冒任何風險。於是我準備使出最後手段:上日本網拍以代購,直接標下一部中古東芝3.5吋PCMCIA外接軟碟機回台灣。加上手續費跟運費,跨海購買這台軟碟機的成本已經遠遠超過在跳蚤市場收購筆電本體;但我的執念已深,沒把這件事完成,我簡直難以成眠。 而且儘管機會不大,日後若有機會再度入手這台電腦,或與它時代相近的類似產品,手邊有這一類東西或許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五天漫長的等待之後,這台以3000日圓標回的軟碟機,終於出現在我的桌上。然而,此時我才發現忘了準備堪用的3.5吋磁片,於是又是一趟光華商場之行。但是,買不到磁片不說,幾乎每家店家的店員在聽到我要找的是3.5吋磁片時,都露出那種「目擊到時空旅行者出現」的表情。 看到這種狀況,我想到,其實我在做的事跟時空旅行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我要把一台被絕大部分人類認為已成為歷史的設備,硬帶回21世紀已過了18年的現實當中。或許我還該順便把「現在是民國幾年?」或「請問光華橋怎麼不見了?」、「現在的總統不是李登輝嗎?」之類的台詞掛在嘴邊,這樣就更像是時空旅行者啦。 不過,雖說磁片難找,但也不是完全絕跡,我終究找到了一盒全新的3.5吋磁片。在完成「以軟碟機製作Windows 98開機片並用筆寫下標籤貼在磁片上」這個整整20年不曾做過的儀式之後,我終於順利地以軟碟啟動Libretto 50,並透過開機片中的FDISK等工具程式處理好了CF卡使其具備開機到DOS的功能。在使用PC主機把Windows的安裝檔案複製進CF卡之後,我深呼吸了一下,鍵入 C:\>cd win98 C:\win98\>setup 接著是陌生又熟悉的Microsoft Scandisk畫面――我忘了加上 /is 參數略過這費時的步驟了。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總算突破了困擾我一週多的錯誤訊息魔咒,終於能夠在這台二十歲的迷你筆電上,以CF卡作為硬碟重新安裝Windows了。 CF化的好處顯而易見。雖然就操作時的速度而言,其實並不像現代設備改用SSD那般飛躍加快,但體感上的確有所提升;而原本就連風扇都沒有的Libretto,其最耗電、最吵雜的零件就是機械硬碟。所以原本只能維持1小時左右的電池續航力,在換成CF卡之後可以延長到2到3小時,而且極度安靜。最後,這台老機器終於可以免去因為一次無心的震動,導致硬碟資料毀損的風險了。 此後,事情就順利多了。透過PCMCIA CF讀卡機,我可以大致以使用USB隨身碟的同樣感覺,在我的主要PC與這台Libretto之間互傳檔案;沒有光碟機?在其他PC上製作ISO映像檔之後,複製回Libretto上掛載虛擬光碟機就成。在Windows 98上日文顯示有問題?那簡單,換張CF卡直接安裝日文Windows不就得了? 我如何停止憂慮並愛上東芝Libretto 50 於是,到了驗收成果的這一天,我慎重地打包好改裝完成的Libretto 50與周邊,騎上Ubike,到了台北某鬧區街角的星巴克咖啡店。 在台北的任何一家星巴克,總是會看到有人以一臉嚴肅的表情,對著筆電辛勤工作的模樣。而筆電背後若是有一顆發光蘋果標誌,那可更有一種有意無意的自我主張效果。這時,如果店內出現一台二十年前的筆電,那會是什麼樣的畫面呢? 我點完咖啡之後,找了一個角落上有插座的位置坐下。將變壓器、軟碟機,當然還有我費盡千辛萬苦改裝完成的Libretto 50在桌上排列好,然後按下開機按鈕。 在那個瞬間,我想我是全台北市――或者全台灣,唯一一個在2018年4月某日的晚上,在星巴克一臉正經地用TOSHIBA Libretto 50玩著《黑之劍》的人。 於是一切的辛勞,都有了代價。這也許沒有什麼建設性,但我畢竟在2018年,找到了不以模擬器或其他方式,在一台那個時代的設備上,以經過改善的方式,原生執行我二十年來最喜愛的電腦RPG的方法。 這就是我如何停止憂慮,並愛上我親手發掘、改裝,並獲得新生的東芝Libretto 50的故事。我想我對這類古老設備的愛,也稱得上是一種奇愛(Strangelov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