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幻小說作家,好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雖然不管哪種類型的作家都需要持續進修,但一點這對科幻作家尤其重要。

raw-image

歷史小說中的角色講多老套的古代用語都還沒關係,但如果(例如)科幻小說中的角色講的是1980年代的名詞、號稱最新的技術其實是現在上網就買得到東西(作者因為活在自己過時的科幻世界裡而不太清楚),那就令人抓頭了。

並不是說講1980年代用語、或是寫了現在已經有的技術,就一定不是好的科幻小說,但如果沒有精準的駕馭這些元素、並且附著在一個有說服力的架構上,往往就會違背了科幻小說的基本精神、也難成為令人叫好的作品。

科幻小說的基本精神

科幻小說的背景通常是架空的(所以有個「幻」字),大致上可以分成這幾個常見的類別:

  1. 描寫還沒有發生的未來;
  2. 描寫某一時間某個遙遠地方發生的事情(通常都是「很久以後」);
  3. 跟真實世界同時發生、但發生不同事件的平行時空;
  4. 扭曲過去的歷史事件因果、或是透過時間旅行影響歷史(但這類題材必須注意不能違反時空悖論,至少得提出有說服力的解釋)。

以上這幾點綜合來說,就是科幻讀者應該早已熟悉的「世界觀」這個詞。

世界觀的元素

在我所知的範圍之內,大多數成功的科幻小說都有一個具有說服力和公信力(能說服多數人、也經得起少數人的批評挑戰)的世界觀;一個成功的世界觀有自己的歷史、文化、邏輯、知識體系,比較費工一點的甚至有自己的語言和哲學信念。

而前面提到的「用語」和「最新技術」,就是作品中「世界觀」的一部分元素;如果小說作者建立了一個有說服力的背景架構,再加上適當的元素,當然就是錦上添花,例如(這是我隨手寫的範例片段,跟實際作品無關):

他乘著時光機回到1983年的台北,對於街頭很多男子的衣服胸口上都繡著一隻鱷魚感到不解:難道這是什麼特殊組織的符號嗎?

但如果描寫現在(或未來)的作品上寫的是(隨手範例):

於是他拿出超時空通訊器、拿出電磁筆點了幾下螢幕,將多達二十頁的秘密資訊傳送給在空中盤旋的火箭機。

雖然很難說用語或科技上有什麼不對、或者一定不是好作品(說不定是一部科幻成分並不重要的哲學寓言之類的),但如果從科幻世界觀的角度來說,後者恐怕在元素方面就比較沒有驚喜、而且很容易被讀者看穿作者可能已經在山裡住了一陣子的事實。

一點點(其實不只)結論

結論就是寫科幻小說還蠻累的,不僅要熟悉古今中外至今為止的各種科學、哲學、史地背景知識,多少也要讀過幾本文學經典才行(才不會興沖沖寫了一部鉅作才發現莎士比亞寫過了,而且還可以反過來在經典中找哏)。

比較狹義的說,科幻小說應該是近兩個世紀才有的作品類型;早期的比較好寫,一點點科技再加上想像力就可以成書(例如一發砲彈就打上月球)。

後來,在早期科幻小說內容陸續成為現實科技(電腦、手機、無線網路,不免要再來點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等)、而且讀者的科技知識水準也變高之後,出色的科幻作品越來越難寫、作者也越來越難當。

目前科幻作品之中支持者最多、商業體系也最完整的兩大門派:星際大戰(Star Wars)和星艦奇航(Star Trek)幸運的地方,在於它們都成名於「民智未開」的1960–1970年代。

題外話:如果以「世界觀」的標準來看,嚴格說來日本的無敵鐵金剛、或是美國的復仇者聯盟都不算是完整的科幻作品,只是加上了科幻元素的武俠片而已。但這一點就不用太計較了;包括我在內,不同年齡層的人都需要不同層次的爽片。

那段時間確實有些科技正在萌芽(例如網路),但並沒有普及、也沒有足夠的媒體空間讓鄉民吐槽,所以只要在畫面上不要嚴重穿幫就好:為什麼可以從地球軌道將人傳送到地面、為什麼絕地武士會有光劍,都是編劇和導演說了算,不需要多解釋。

到了21.1世紀末的現在,這些故事都已經經歷過近半世紀的市場考驗,各自的世界觀都已經形成,架空的背景理論(例如曲速或原力)也已經成為誰挑戰誰無聊的定案。

所以,近十年來的科幻作品,在這方面其實處於相對停滯的狀態;或許有幾部賣座不錯、也相當好看的電影,像是(個人看法)2013年的《遺落戰境》(Oblivion)、不可不提的2010年《全面啟動》(Inception),以及有點B級片感覺,但我個人還蠻喜歡背景邏輯的《鐘點戰》(In Time)等等。

但這幾部片的問題,在於劇情的基礎只有一個相對簡單的概念,但撐不起能夠繼續延伸發展的世界觀(雖然編劇可能也沒這個意圖就是)。這並不一定是編劇沒有能力,而是生不逢時:「我說了算」的時代已經過去、已經被電腦動畫養壞胃口的新一代觀眾,也沒有「民智未開」的上一代那麼寬容了。

照理來說,寫科幻小說應該比拍科幻電影容易得多;至少不用花錢請演員、也不必做電腦動畫,主角的戰鬥力數值是5萬還是500萬我說了算;但科幻世界其實是用讀者的頭腦來建立的,而不是用作者的文字來建立的。要在短短幾段話、少少的幾個形容詞之中,同時把場景、元素、角色、邏輯在讀者的腦中建立起來,其實並不見得容易。

有一個我很喜歡舉的「早期」案例,是倪匡小說中的一個片段(倪匡作品我讀得不精,只是大致記得;如果角色和用詞不對請多見諒):

為了避免被敵人聽懂……於是衛斯理和白素開始改用某種中國南方的語言快速交談。

這就是作者高明的地方了。這短短一句話中包含的意思是:

  1. 衛斯理和白素兩人都精通這種語言,所以才能夠「快速交談」;
  2. 這種語言在兩人當時的情境中,是沒有其他人能懂的;
  3. 兩人都精通當下沒有其他人懂的語言,表示他們有備而來、而且下過功夫(因為兩人出身好像不同,不會原本就都能說);
  4. 因為特別指出了「中國南方」,所以讓整句敘述的可能性變得更高(記得前面例子中的「鱷魚」元素嗎?)。

這段話如果當年是我寫,可能就會變成很親切的:

……於是衛斯理和白素開始用閩南語喇賽。

至於那究竟是什麼語,倪匡不需要跟你解釋;如果真的寫出是閩南、廣東、客家、或是擺夷語,還得大費周章花一整頁交代他們為什麼會說,麻煩死了。

基於類似的理由,Star Wars編造了「原力來自宇宙萬物」的解釋,Star Trek編造了「宇宙翻譯機」來讓外太空的所有星人都會講美式英語;這兩部電影從東西方經典文學中不知道借來了多少段子,但原力和宇宙翻譯機也幫後來的科幻作者省了不知道不少事情。

但是,這個時代的科幻作者還是很累。

如同一開始時說的,他們比其他類型的作者更需要跟上時代、更需要想像力,在從過去五十年的科幻經典中借用許多元素之餘,又必須竭盡腦力擺脫這些作品的窠臼;一旦擺脫它們之後,還必須跟更上一層的希臘羅馬中國日本武俠氣功刀劍鬩牆弒父親情背叛的段子,繼續著在突破與致敬之間循環的輪迴,才能好不容易創造出「咦,這部劇情好特別」的作品。

其實,撇開賣座和周邊產業成就不談,Star Trek和Star Wars現在都已經算是在吃過去四五十年的老本,很難再有令人意外的創新(有些最近的劇情都還是莎士比亞或武俠小說、甚至自己前幾集的段子),或者套著科幻外衣指桑罵槐講政治、講人性、講環保之類的。

講到這個,或許有人會提出中國的《三體》也是很好的科幻作品,這一點我不反對,但它的長期成就仍有待觀察;正好《三體》作者劉慈欣也有過類似的看法:〈傳統科幻小說難覓出路〉。

如果之後還會有這種「巨大世界觀」的作品出現,或許會出現在真實世界的科技發展停滯、或是出現巨大變化(不是太壞的那種,例如真的發現外星生命)之後,為人們帶來更多刺激、留出更多想像空間的時候。

至於這個空間什麼時候才會出現,我也不知道,或許可以有位作者來把它當作下一部科幻小說的題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劉天-avatar-img
2018/04/24
我目前也正在寫一部科幻小說,誠如您文章所提,現在科幻小說真的滿難寫。然而,相較於英文科幻小說作家,台灣或是華文創作世界缺乏科幻小說家交流和資源交換的平台。若無這類社群,又怎麼希冀華文世界的科幻小說能發展起來呢?
傅瑞德-avatar-img
發文者
2018/06/01
個人認為資源交換平台是加分,但並非必要條件;個人的創意、寫作能力、以及其他基本功(或許再加上一些失敗經驗)會是更重要的元素。
avatar-img
傅瑞德的沙龍
785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傅瑞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23
為簡化個人作品發表平台管理的作業,之後《F大叔的硬派行銷塾》的方格子分站(也就是這裡)將暫停更新,新文章會發表在主站 http://hardcopy.cafe 上。 如果您是這邊尚未期滿的付費讀者,請寫信到 ask@tuna.to 跟我聯繫,我會同樣提供付費會員資格給您。如果您想透過email收到最
2021/11/23
為簡化個人作品發表平台管理的作業,之後《F大叔的硬派行銷塾》的方格子分站(也就是這裡)將暫停更新,新文章會發表在主站 http://hardcopy.cafe 上。 如果您是這邊尚未期滿的付費讀者,請寫信到 ask@tuna.to 跟我聯繫,我會同樣提供付費會員資格給您。如果您想透過email收到最
2021/10/21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背後的運作和理由跟你想像的可能不一樣。
Thumbnail
2021/10/21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背後的運作和理由跟你想像的可能不一樣。
Thumbnail
2021/10/21
延續了先前幾篇相關文章的討論,我仍然認為Intel這個系列的廣告如果不是對Apple意氣用事,就只是在跟現有的幾家大客戶搏感情。如果從產品行銷的角度來看,應該還是有更好的方法。
Thumbnail
2021/10/21
延續了先前幾篇相關文章的討論,我仍然認為Intel這個系列的廣告如果不是對Apple意氣用事,就只是在跟現有的幾家大客戶搏感情。如果從產品行銷的角度來看,應該還是有更好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科幻作家的工作是什麼?工作內容和培養的歷程和其他類型的作家有差異嗎? 首先提出「科幻故事」四個字,在哪個地方提出?科幻故事的英文單字誕生於《科學怪人》出版的百年之後,是1926年美國出版的科幻雜誌《驚奇故事》(Amazing Stories),到了1929年雨果根斯巴克在雜誌中才提出科幻故事的英文
Thumbnail
科幻作家的工作是什麼?工作內容和培養的歷程和其他類型的作家有差異嗎? 首先提出「科幻故事」四個字,在哪個地方提出?科幻故事的英文單字誕生於《科學怪人》出版的百年之後,是1926年美國出版的科幻雜誌《驚奇故事》(Amazing Stories),到了1929年雨果根斯巴克在雜誌中才提出科幻故事的英文
Thumbnail
科幻故事最重要的兩元素是「科幻世界」與「人物故事」,編劇理論提到非常多人物塑造和故事結構的創作手法,但唯獨在創作科幻中的世界較少提及,主要原因在創作非科幻故事時,不需要改變現有世界的規則或創造另一個世界。 創造世界有兩個面向,包含微觀(人事時地物)以及宏觀STEEP(社會、科技、經濟、環境、政治),
Thumbnail
科幻故事最重要的兩元素是「科幻世界」與「人物故事」,編劇理論提到非常多人物塑造和故事結構的創作手法,但唯獨在創作科幻中的世界較少提及,主要原因在創作非科幻故事時,不需要改變現有世界的規則或創造另一個世界。 創造世界有兩個面向,包含微觀(人事時地物)以及宏觀STEEP(社會、科技、經濟、環境、政治),
Thumbnail
當我們身為讀者時,可以很任性的看自己想看的部分,選擇自己想要的次類型,但編劇與小說家是創作領域的專家,自然需要知道為什麼要創作,要創作出什麼作品,要借用作品傳達出什麼樣的資訊,獲得資訊的人們所做出的反應是否有達到創作所想要的效果,這都是創作者需要面對的自問自答。
Thumbnail
當我們身為讀者時,可以很任性的看自己想看的部分,選擇自己想要的次類型,但編劇與小說家是創作領域的專家,自然需要知道為什麼要創作,要創作出什麼作品,要借用作品傳達出什麼樣的資訊,獲得資訊的人們所做出的反應是否有達到創作所想要的效果,這都是創作者需要面對的自問自答。
Thumbnail
人們對科幻的著迷,等於對新事物的著迷。 人們在判斷一部電影或是小說的類型通常很快,當你在看科幻電影時不用多久便知道它是科幻片,這是什麼原因?因為讀者會發現所看到的故事世界和我們的世界不一樣,那裡有新科技、新商品、新建築,並且故事的發生時間貌似在未來,如《星際大戰》、《回到未來》、《多拉a夢》等,而且
Thumbnail
人們對科幻的著迷,等於對新事物的著迷。 人們在判斷一部電影或是小說的類型通常很快,當你在看科幻電影時不用多久便知道它是科幻片,這是什麼原因?因為讀者會發現所看到的故事世界和我們的世界不一樣,那裡有新科技、新商品、新建築,並且故事的發生時間貌似在未來,如《星際大戰》、《回到未來》、《多拉a夢》等,而且
Thumbnail
新人作者創作科幻作品時,總會面臨一個問題:在故事中,究竟應當如何應用科學要素?用到什麽程度算是合適?會不會在高手面前貽笑大方? 今天,我將為大家解開這些疑惑。 其二,讀者需要我們預測嗎? 第三,故事要收束到人性上 ——
Thumbnail
新人作者創作科幻作品時,總會面臨一個問題:在故事中,究竟應當如何應用科學要素?用到什麽程度算是合適?會不會在高手面前貽笑大方? 今天,我將為大家解開這些疑惑。 其二,讀者需要我們預測嗎? 第三,故事要收束到人性上 ——
Thumbnail
「SM」是什麼?如何創作「SM」小說?創作中需要注意什麼?沒有經驗的人,可以寫出優質的「SM」小說嗎? 這一篇將告訴你答案。 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SM」是什麼?如何創作「SM」小說?創作中需要注意什麼?沒有經驗的人,可以寫出優質的「SM」小說嗎? 這一篇將告訴你答案。 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即使你對科幻沒特別感興趣,光是讀讀怎麼定義一個內容類型的範圍、特徵、策略,也能度過有益身心的時光。
Thumbnail
即使你對科幻沒特別感興趣,光是讀讀怎麼定義一個內容類型的範圍、特徵、策略,也能度過有益身心的時光。
Thumbnail
過去在設計奇幻世界觀的時候,我最常遇到的自我懷疑叫做: 「這樣寫合理嗎?」 即便我們都知道,奇幻本身就是一個常存不合理與超脫現實的虛幻環境,但身處在「現實」的我們,總是會忍不住想要服從現實,因為「對世事常理的理解,是深受現實世界所打造」。這些都是所謂的「人類之心」。但卻也是不太必要的自我設限。
Thumbnail
過去在設計奇幻世界觀的時候,我最常遇到的自我懷疑叫做: 「這樣寫合理嗎?」 即便我們都知道,奇幻本身就是一個常存不合理與超脫現實的虛幻環境,但身處在「現實」的我們,總是會忍不住想要服從現實,因為「對世事常理的理解,是深受現實世界所打造」。這些都是所謂的「人類之心」。但卻也是不太必要的自我設限。
Thumbnail
寫故事的都知道一組條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科學之外就是作者的想像力,這部分靠的是在既有的科學常識和知識上,創意有多狂放、想像力有多豐滿。但是情理之中才是一個故事的基礎,那是為讀者鋪墊的紅毯,其上你才能花枝招展。沒了紅毯,你只是個奇裝異服的怪胎。
Thumbnail
寫故事的都知道一組條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科學之外就是作者的想像力,這部分靠的是在既有的科學常識和知識上,創意有多狂放、想像力有多豐滿。但是情理之中才是一個故事的基礎,那是為讀者鋪墊的紅毯,其上你才能花枝招展。沒了紅毯,你只是個奇裝異服的怪胎。
Thumbnail
雖然不管哪種類型的作家都需要持續進修,但一點這對科幻作家尤其重要。
Thumbnail
雖然不管哪種類型的作家都需要持續進修,但一點這對科幻作家尤其重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