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作者」─ 自創的組合名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avatar-img
29會員
296內容數
三年來,網上寫故事的一個記錄,為第四年的開始作反思及小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有冇試過上網 撐粵文? 有冇發現同一個網站有好多唔同 撐粵文 嘅方法? Facebook 即時幫你轉發所有會 支持粵文 嘅用戶 佢地會選擇copy and paste嚟 支持粵文
關於「叛神軍團」的綜合內容,以下是每章的簡短介紹。 首要目的當然是吸引大家去看,可是一直在修訂的關係,因此沒有再本平台更新,實在不想改改改改改改... ...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改一次便好了!
在2018年4月新番的作品中,其實沒有什麼特別驚喜,但卻有一個不顯眼的作品 ─ 《實驗品家庭》 還沒有看PV,盡管試試開來看。
4月4日兒童節,應該是趕稿的好日子,但為了平衡處理長期沉淪於自己的世界,今天還是要抽空一下自己,反思一下自己在幹什麼?為什麼?想什麼?
http://aizhuizhui.com/new/67949 不好意思,應該Youtube無法播放,只會被block,所以post link自己去聽。
其實每一次我開新平台寫作,我也很擔心瀏覽數字,這是最直接給我資訊,有沒有人在看我寫的文字。 或多或少,已經走過不下十數個(不是數十個)平台,宏觀情況都是, 除非是你名作者,帶著自己的讀者來到新平台開始
你有冇試過上網 撐粵文? 有冇發現同一個網站有好多唔同 撐粵文 嘅方法? Facebook 即時幫你轉發所有會 支持粵文 嘅用戶 佢地會選擇copy and paste嚟 支持粵文
關於「叛神軍團」的綜合內容,以下是每章的簡短介紹。 首要目的當然是吸引大家去看,可是一直在修訂的關係,因此沒有再本平台更新,實在不想改改改改改改... ...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改一次便好了!
在2018年4月新番的作品中,其實沒有什麼特別驚喜,但卻有一個不顯眼的作品 ─ 《實驗品家庭》 還沒有看PV,盡管試試開來看。
4月4日兒童節,應該是趕稿的好日子,但為了平衡處理長期沉淪於自己的世界,今天還是要抽空一下自己,反思一下自己在幹什麼?為什麼?想什麼?
http://aizhuizhui.com/new/67949 不好意思,應該Youtube無法播放,只會被block,所以post link自己去聽。
其實每一次我開新平台寫作,我也很擔心瀏覽數字,這是最直接給我資訊,有沒有人在看我寫的文字。 或多或少,已經走過不下十數個(不是數十個)平台,宏觀情況都是, 除非是你名作者,帶著自己的讀者來到新平台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在查閱日本網路新聞上,我屬於後知後覺的受眾,例如,若有我心儀的名人作家逝世,我總要遲個幾天才知道。不過,這並不妨礙我的求知熱情,因為深居台北的陋巷裡,我仍然享有與國家通訊社日文編譯組同等機會,只要我綜合細讀該報導,確定敘事的構架,就可以正式開工了。今天,日本雅虎新聞刊載暢銷書作家宗田理(1928年5
Thumbnail
《夕暮人生》是一部以中老年群體的短篇漫畫故事集,在日本高度老齡化的社會,邁入70多歲的作者-齋藤なずな,以現今老年人生活為主,有獨居於住宅區公寓之中的老人、在安養院的老年人、或是老人孤獨死與中年人對於生活與過往年少回憶等,慢慢變老的歲月是不留情,但有些事也才放得下、看過去,與想起那不痛不癢的曾經。
Thumbnail
人生的際遇真的很奇妙,回頭看這段人生路,最大的感想是: 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一件事物只要你充滿熱情,不為任何現實理由而持續做好,就有可能是你新的能力,甚至是另一個高峰。 透過這個故事,想跟大家說,每個人都應該嘗試寫下你的人生思考與生命故事,不管是透過部落格或是社群媒體,或跟我一樣嘗試寫一本書。
Thumbnail
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江育誠 作者調查五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近四成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驟然脫離職場,生活失去重心,生命也會漸漸失去活力,自然容易出現所謂退休症候群,甚至憂鬱症上身。 退休之前,我們靠職業維生,退休之後,必須靠興趣維生,就是作者的體悟。 退休是人生下半場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社會現象與對應的解決方案,提醒人們應該如何思考未來的退路。書中呈現了一位中年失業男子的案例,並以這個案例探討了下流老人的成因與解決之道。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人們更加重視人生規劃與被動收入。建議讀者閱讀並思考如何預防成為下流老人。(by AI)
大家好,初來方格子,我是一個晨間一書蟲。 我雖然不敢自詡為一位多認真又有天份的小說創作者,劣作當前也陷入一個創作瓶頸,加上長輩的接連過世,內心時刻深陷一個悔恨之中。 最近反覆思量,莫名想起了這一路走來的小說創作之路。 猶記在2000年時,當時台灣小說出租店蓬勃而發,當時的鮮網、說頻、冒天可謂三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在查閱日本網路新聞上,我屬於後知後覺的受眾,例如,若有我心儀的名人作家逝世,我總要遲個幾天才知道。不過,這並不妨礙我的求知熱情,因為深居台北的陋巷裡,我仍然享有與國家通訊社日文編譯組同等機會,只要我綜合細讀該報導,確定敘事的構架,就可以正式開工了。今天,日本雅虎新聞刊載暢銷書作家宗田理(1928年5
Thumbnail
《夕暮人生》是一部以中老年群體的短篇漫畫故事集,在日本高度老齡化的社會,邁入70多歲的作者-齋藤なずな,以現今老年人生活為主,有獨居於住宅區公寓之中的老人、在安養院的老年人、或是老人孤獨死與中年人對於生活與過往年少回憶等,慢慢變老的歲月是不留情,但有些事也才放得下、看過去,與想起那不痛不癢的曾經。
Thumbnail
人生的際遇真的很奇妙,回頭看這段人生路,最大的感想是: 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一件事物只要你充滿熱情,不為任何現實理由而持續做好,就有可能是你新的能力,甚至是另一個高峰。 透過這個故事,想跟大家說,每個人都應該嘗試寫下你的人生思考與生命故事,不管是透過部落格或是社群媒體,或跟我一樣嘗試寫一本書。
Thumbnail
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江育誠 作者調查五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近四成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驟然脫離職場,生活失去重心,生命也會漸漸失去活力,自然容易出現所謂退休症候群,甚至憂鬱症上身。 退休之前,我們靠職業維生,退休之後,必須靠興趣維生,就是作者的體悟。 退休是人生下半場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社會現象與對應的解決方案,提醒人們應該如何思考未來的退路。書中呈現了一位中年失業男子的案例,並以這個案例探討了下流老人的成因與解決之道。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人們更加重視人生規劃與被動收入。建議讀者閱讀並思考如何預防成為下流老人。(by AI)
大家好,初來方格子,我是一個晨間一書蟲。 我雖然不敢自詡為一位多認真又有天份的小說創作者,劣作當前也陷入一個創作瓶頸,加上長輩的接連過世,內心時刻深陷一個悔恨之中。 最近反覆思量,莫名想起了這一路走來的小說創作之路。 猶記在2000年時,當時台灣小說出租店蓬勃而發,當時的鮮網、說頻、冒天可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