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續‧下流老人》如何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過藤田孝典2015年很夯的《下流老人》,不過時光流轉詳細內容已忘,只記得人生有很多意外(自己生病、照顧父母等),不是你做好準備就不會變成下流老人。
看到作者還有續集就借回家看,這不是教你如何賺錢、存錢或要有被動收入才不會讓自己變成下流老人的書,而是探討深入這個社會議題和作者提出他建議的解決策略。
我想擔心成為下流老人,大多數人是擔心自己退休金準備不夠(焦慮感),而在台灣正式進入死亡率高於出生率的少子高齡化社會,作者提出日本下流老人社會問題值得我們借鏡。
這本書的主題是「高齡者的勞動和貧困」,作者其實是想提出一個如何改造社會,才可輕鬆活著,靠著自己的力量找出自己解決之道並不能真正消除高齡者的貧困。
日本的下流老人問題日益嚴重,因為年金制度不夠健全,很多人無法領取足夠的年金而陷入貧困。財富差距越來越大,有些高齡者害怕自己陷入貧困的事曝光而隱瞞,而日益嚴重的關係疏離,「收入」、「存款」、「人際關係」讓很多高齡者陷入不工作就沒飯吃的情況,種種不安讓人們過度勞動。
在作者提出的個案有為了父母的看護費,也有為了養育孫子而工作的高齡者,就算有收入也非常辛苦,讓高齡者一直到臨死前都感到不安。
隱藏在終身勞動社會背後的現實讓高齡者不工作自由受到剝奪,高齡者二次就業大多是勞力密集產業,有可能讓服務和品質無法確保、意外增加。
自費老人安養院收費價格高,很多高齡者想入住也沒辦法,所得低的人難支付服務費用,而無法入住,結果造成龐大的家庭負擔和責任。
作者在第五章提到拯救下流老人的財源從何而來?加稅。作者也知道這會造成反對的聲音「稅金加重,低所得應該會非常痛苦!」。作者認為只是把稅金變成「公共的負擔」,讓發生「萬一」時有社會支援可援助。但加稅不是個簡單的議題,作者也對如何徵稅提出建議,希望能縮小貧富差距,打造所有人都是受益者的社會。真有辦法打造出這樣的社會?作者沒有太大信心(我也是XD)
作者在《續‧下流老人》訴求的是改變社會制度,大家應該爭取安心生活的權利,權利不是任何人給予的,需要自己持續爭取。
年金改革法後台灣面臨的是年金領取年紀延後、金額變少的情況,但如果不增稅,勞健保和各類年金破產年限依然一直提前的現況,而政治狀況比起日本更複雜,加稅難度更高(?)要政治人物握有權利後大力改革是件很困難的事,政府、家人養不起你、你也養不起你自己,除非,我們能夠轉變,但真的能轉變嗎?短期內,很難令人有信心 XD
歐盟各國福利佳但稅金高是現在進行式,台灣不敢加稅的政治氛圍,健保、各種年金制度,加上少子高齡化,如果各種年金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到最後大家只能落入跟日本一樣,無法消除精神和生活上的不安,犧牲健康也要辛苦工作,自行多賺取一些所得和財產。(結論:看完本書後對照台灣的現況:大家自求多福 QQ)
延伸資料:可參考王伯達觀點》#36 |保破產倒數計時,半數台灣年輕人可能淪為下流老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61內容數
112/12/12離開公職,開始了第三人生,對於這一刻,我做了大量的準備。 然而,當真正開始時,發現自己仍在探索人生的方向。 在第三人生所經歷的事情比25年公職遇到的事還精彩(更多的挑戰與機會) 希望這個實驗紀錄能成為想轉職或退休的人參考。 每個人都的第三人生都是獨一無二,你想要怎樣的第三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第三人生實驗室 的其他內容
讀完這本書就能做出爆紅Podcast?I don't think so.不過作者Eric Nuzum主持和製作過很多受歡迎的podcast,確實這本書可以讓新手少走很多彎路。 作者從前言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很多人告訴我不要放太多心力在前言上,因為沒有人讀,但謝謝你證明了他們的假設是謬誤,而且事實通常
看到書名會讓人想到五星級飯店的廚餘或是頂級豪宅家的廚餘,雖然也多少有關,但這是一本作者追夢的紀錄,讀起來卻像小說一樣精彩,因為Anna追夢成為好萊塢食物造型師的特殊過程,比起小說一點都不遜色,至於書名為何為五星級廚餘,像小說一般的佈局,讀到最後也會明瞭。
Sheryl Sandberg是現任Facebook營運長和第一位女性董事會成員(猶太人),用她親身體驗少數族裔的女性在美國努力工作遇到的問題,她提出了她的想法與做法,是女人需讀,男人也該了解的一本書,我是先聽完雪柔在TED上的演講才開始看這本書。
書名就很明確的說明這是一本有關本世紀最多人討論和關注的世紀病毒COVID-19專書,作者Debora MacKenziea是一個三十幾年的科學記者,這是一本調查文學,也為COVID-19這個世紀病毒留下紀錄。
作者在前言就先重點提示「每天吃進肚子裏的東西,決定人們的健康」,日常飲食遠比想像地更大幅左右了健康、更嚴重地影響工作表現。 身體狀況不佳,有九成都源自於「血糖值」,本書介紹如何控制血糖值和健康長壽的準則。
作者剽悍一隻貓使用過樊登讀書APP的人應該都知道,他是樊登讀書的首席社群顧問,這本是他2020年出的書,2021年采實文化出版繁體書。因為我對剽悍一隻貓從中學英文補習班老師在短短幾年就成為網路社群的名人挺有興趣,所以就買了電子書來看。作者所言這本書是他近幾年「學習、實踐、教學」的精華筆記。
讀完這本書就能做出爆紅Podcast?I don't think so.不過作者Eric Nuzum主持和製作過很多受歡迎的podcast,確實這本書可以讓新手少走很多彎路。 作者從前言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很多人告訴我不要放太多心力在前言上,因為沒有人讀,但謝謝你證明了他們的假設是謬誤,而且事實通常
看到書名會讓人想到五星級飯店的廚餘或是頂級豪宅家的廚餘,雖然也多少有關,但這是一本作者追夢的紀錄,讀起來卻像小說一樣精彩,因為Anna追夢成為好萊塢食物造型師的特殊過程,比起小說一點都不遜色,至於書名為何為五星級廚餘,像小說一般的佈局,讀到最後也會明瞭。
Sheryl Sandberg是現任Facebook營運長和第一位女性董事會成員(猶太人),用她親身體驗少數族裔的女性在美國努力工作遇到的問題,她提出了她的想法與做法,是女人需讀,男人也該了解的一本書,我是先聽完雪柔在TED上的演講才開始看這本書。
書名就很明確的說明這是一本有關本世紀最多人討論和關注的世紀病毒COVID-19專書,作者Debora MacKenziea是一個三十幾年的科學記者,這是一本調查文學,也為COVID-19這個世紀病毒留下紀錄。
作者在前言就先重點提示「每天吃進肚子裏的東西,決定人們的健康」,日常飲食遠比想像地更大幅左右了健康、更嚴重地影響工作表現。 身體狀況不佳,有九成都源自於「血糖值」,本書介紹如何控制血糖值和健康長壽的準則。
作者剽悍一隻貓使用過樊登讀書APP的人應該都知道,他是樊登讀書的首席社群顧問,這本是他2020年出的書,2021年采實文化出版繁體書。因為我對剽悍一隻貓從中學英文補習班老師在短短幾年就成為網路社群的名人挺有興趣,所以就買了電子書來看。作者所言這本書是他近幾年「學習、實踐、教學」的精華筆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老人不知從哪得到「小道消息」: 如果能不領年金、自費醫藥費、證明自己還有價值,就可以領到免死金牌。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終身俸在老年生活及社會負擔上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案例。從臺灣的醫療保險制度,到中國大陸的身分詐騙案,最後到日本老年經濟支柱現象,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就是活死人權益。作者也呼籲讀者反思家庭觀念以及教育、法制,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社會現象與對應的解決方案,提醒人們應該如何思考未來的退路。書中呈現了一位中年失業男子的案例,並以這個案例探討了下流老人的成因與解決之道。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人們更加重視人生規劃與被動收入。建議讀者閱讀並思考如何預防成為下流老人。(by AI)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老人不知從哪得到「小道消息」: 如果能不領年金、自費醫藥費、證明自己還有價值,就可以領到免死金牌。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終身俸在老年生活及社會負擔上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案例。從臺灣的醫療保險制度,到中國大陸的身分詐騙案,最後到日本老年經濟支柱現象,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就是活死人權益。作者也呼籲讀者反思家庭觀念以及教育、法制,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社會現象與對應的解決方案,提醒人們應該如何思考未來的退路。書中呈現了一位中年失業男子的案例,並以這個案例探討了下流老人的成因與解決之道。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人們更加重視人生規劃與被動收入。建議讀者閱讀並思考如何預防成為下流老人。(by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