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題|《布拉格的春天》:沒有永恆,只有此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人總羨慕與自己不同的人。守著家庭的男女,欣羨他人說走就走的輕盈自在;到處停泊的浪子,久了卻希望有個熟悉的角落、親密的伴侶一同休憩,互相依靠。自由與承諾,誰是輕誰是重?原以為的自在輕盈,為何一時變得承受不起?

60 年代末的布拉格,有位風流醫師托馬斯(丹尼爾.戴.路易斯飾演),正在思索同一類問題:該和認識不久的單純小鎮女孩特麗莎(茱麗葉.畢諾許飾演)定下來嗎?還是繼續一個人自在生活就好?

托馬斯除了各段風流韻事以外,還有個固定的情婦薩賓娜(蓮娜.歐琳飾演)。《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故事開始之時,托馬斯與薩賓娜是絕對的同類,彼此了解並有共識:保持肉慾關係,排除愛情,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與快樂。他倆可以享受親密、熱情的性愛,同時又能帶著疏離,不過問、不約束,見面時很開心,離開時不傷心。與薩賓娜在一起,托馬斯可以保有自己,不需要擔心明天對方開不開心,或是得握著她的手睡覺。

但遇上特麗莎後,托馬斯竟一再違背自己的原則,破例讓她過夜,破例認真交往結婚、給予承諾,開始願意承擔對她的責任。然而托馬斯堅持他的性與愛是可以分開的,即使愛上特麗莎,願意定下來,並不代表他需要放棄「性」的樂子。

這段磨合期雖然有愛的滋潤,但兩人天差地遠的愛情觀卻給雙方痛苦,尤其是特麗莎。與托馬斯在一起後,有天她游泳時,看見池畔邊幾位女性在做體操,但特麗莎腦海中卻浮現了托馬斯指導這些女孩全裸伸展身體的景象。丹尼爾.戴.路易斯飾演的托馬斯,態度輕挑,不以為意,特麗莎意識到對性愛分離的托馬斯而言,這些女孩不過是身體,是可交換的、可拋棄的,只是娛樂。但她卻無法力行同樣的價值觀,無法想像跟這麼多女性分享愛人的身體。

後來,兩人關係越來越惡化之時,恰巧遇上俄共入侵,一同目睹幾樁殘酷事蹟後,他們搬去瑞士,以攝影為業的特麗莎以拍照為由,提起勇氣邀請也移居瑞士的薩賓娜讓她拍攝裸照,或許她也好奇:讓丈夫那麼迷戀的身體到底是什麼樣子?這段戲有著強烈的性暗示與慾望暗流,後來薩賓娜甚至要求特麗莎也解下羅衫,特麗莎從一開始的害羞惶恐,到後來越放鬆,能夠輕鬆面對兩人的裸體,打鬧嬉笑——在這一刻,特麗莎直視不再是愛情附屬品的肉體,去接受並欣賞。這些過程都是她為了更了解、更接受托馬斯所做的努力。

但是,特麗莎終究受限於本性,明白她無法如托馬斯那樣享受自由自在、毫無重量的魚水之歡,也難以承受托馬斯可以將她如此重視的事情看得如此輕鬆。更關鍵的一點,是她明白自己成了托馬斯的重荷,於是決定放過彼此,離開托馬斯以及在瑞士相對安全的生活,獨自回到俄共掌控下的布拉格。即使知道那兒已經壟罩在俄共陰影下,也經歷過先前坦克入城的動盪不安,特麗莎還是決定回到祖國。鐵幕之下布拉格的生活是沉重的,但既然要獨自生活,熟悉的環境反替特麗莎帶來穩定感。

然而托馬斯卻變了。妻子離開的頭一陣子,托馬斯先是重享自由時光,但這段時間,他看見的女人,多多少少擁有特麗莎的部分特質,導演利用某些前後對照的畫面,強調了托馬斯雖覺輕鬆自在,仍處處看見與特麗莎的回憶。走到這階段,托馬斯漸漸與薩賓娜成為不同的人,體會到特麗莎信中所指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他決定回布拉格找她,薩賓娜則將繼續奔逃,逃離的對象包括想定下來的愛人,或是想控制她的政權。

薩賓娜有個已婚的情夫弗蘭茨,他無法在與老婆處於同一城市的狀況下與薩賓娜上床,非要飛到其他城市不可,好像那樣可以降低「背叛」的感受似的。對弗蘭茨與特麗莎,性是沉重的,它是承諾,是負荷,是罪惡感的來源。弗蘭茨自覺是在婚姻中「犯錯」的人,因此想要改正這件事,向老婆坦承、離婚,向薩賓娜求婚,如此他的「性」才不用與罪惡感相連。但這樣的穩定婚姻生活,以及雙手捧上的忠誠,反而嚇壞了薩賓娜,讓她主動逃離了。對國家也一樣,薩賓娜離祖國捷克越來越遠,後來甚至離開歐洲搬到美國。

相反地,托馬斯已經開始選擇面對與承受。他愛上了特麗莎,當愛人因為他的行為而受傷,托馬斯享受的自由漸漸變重,不再輕盈。他做出選擇回到鐵幕下的布拉格之後,原本沉重的承諾,竟多出一股輕盈感。因為這是托馬斯的自由選擇、心之所向,特麗莎並未逼他。

之後的兩人關係裏頭,輕與重被模糊了。他們漸漸成為共同體,而不是輕重之間不同個性的對立面。托馬斯因為過去寫的文章被當局盯上,他決定真誠面對自己,不表達悔過,甚至因此丟了醫生的工作。這一次,如同上一回紅軍坦克佔領布拉格,外界龐大的壓力來襲,再度凝聚了兩人情感,讓他們更為珍惜彼此的陪伴。當托馬斯只能找到擦窗工作,又開始與女客人展開風流豔遇,特麗莎備感痛苦,要求移居鄉村,托馬斯也就答應了。他們雖仍有差異,但已經理解到不能離開彼此,必須作出一致的決定。

對一個過去舉足輕重、風流史不斷的醫生而言,跑到鄉下做工,乍聽之下似乎應該要很不適應,但托馬斯甘之如飴。在這兒生活簡單,不需要擔心旁人,回歸了托馬斯想要的「輕」,並可以在安全的狀況下擺脫他最討厭的媚俗(kitsch)。不用假裝自己懷抱甚麼虛構或濫情的偉大情感,不用去努力些什麼以沉浸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感動中,也不用忍受他人將庸俗的情懷硬加到他身上。同時,特麗莎也安心地多,鄉下生活是托馬斯與特麗莎最好的平衡,也是解脫。在這終點站,兩人是互相陪伴、輕鬆滿足的。

《布拉格的春天》是根據米蘭.昆德拉的經典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改編,如果讀過原著,一定明白要梳理出電影劇本相當不容易,這部經典小說最難改編的點在於:原著的靈魂來自那位不知名的敘事者,而非書中角色,這些角色都只是傀儡或工具,重點是讓敘事者/作者分析他的故事給讀者聽,內容包山包海,舉凡政治、歷史、哲學、心理學、神學等等全都找得著,必然要經過大幅刪減才能拍成電影。

於是,關於特麗莎與母親的問題,薩賓娜那頂帽子的意義,托馬斯的前妻與兒子,以及幾個更突顯托馬斯堅持「非政治」(apolitical)特質的支線,電影都刪去。此外,原著透過打散時序,在不同段落回顧某一場事件,給予新的細節、角度與觀點,增添不同哲學思考的做法,轉換為電影恐怕會混亂不已,因此導演兼共同編劇菲力普.考夫曼將小說內容簡化為最基本的三人關係,將書中某些上帝視角的觀察融進對話裡,大致採用線性敘事,唯獨結尾做了點特別的剪接,拋開線性時序,先呈現了在鄉村小酒吧兩人共舞享受的美好夜晚,再跳轉至未來某件悲傷的揭示,最後則平衡在酒吧之夜的第二天,托馬斯與特麗莎苦樂交織、餘韻深遠的收尾。

這段美麗畫面,讓觀眾深刻體會兩人生命的意義,在人生盡頭那一刻,他們在彼此的情深義重中感受幸福,感受到許多人包括薩賓娜終其一生追尋不著的感覺:滿足。

夫復何求呢?

雖然經過對原著大量的刪減與調整,主題也稍有差異,但電影版依舊帶出了最重要的概念:輕與重是模糊、有彈性、會變化的。用單純二元對立的角度觀察事情,是簡單很多,卻常常碰不到問題的核心。人性是複雜的,靈與肉不需要對立,自由與承諾不用是單選題,「命定」不一定較有意義,「隨機發生」的相遇與巧合也不會只是無謂,道德更沒有絕對的對錯——翻開歷史,道德是流動的,是相對的標準,不同時期、不同人,會有不一樣的觀念與想法。

既然人生只有一次,生命經歷也只能自己體驗、自行負責,能在所處的環境下找到最適合的輕與重,度過可稱滿足、對自己意義非凡的一生,就是渺小人類所能求的最佳人生路了吧。


全文劇照:台北文學.閱影展提供
《布拉格的春天》場次時間:6.1(五)14:00|6.3(日)15:15|6.7(四)19:00


【釀電影】2018年 5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在戲院裡閱讀一生》專題 x 2018 台北文學.閱影展
〈《搖滾啟示錄》:巴布.迪倫的斜槓人生與文學傳承〉by 希米露
〈關於三島由紀夫的不道德電影隨筆〉by 鄧九雲
〈《布拉格的春天》:沒有永恆,只有此生〉by Lizzy
〈重讀《一九八四》:走向老大哥的最後一段路〉by 橘貓

《釀影評》專欄
〈《厭世媽咪日記》:媽咪最大的犧牲,是世界還是自己?〉by 雀雀
〈《厭世媽咪日記》:美人魚的藍色夢想與現實的身心崩裂〉by 希米露
〈《尋愛偵探阿洛伊斯》:孤獨是一種必要的等待〉by 艾莫西

《釀一場完美的視覺饗宴》專欄
〈《尋愛偵探阿洛伊斯》與《廣島之戀》,知覺與記憶的迷宮〉by 于念平

【釀酒師】人物專訪系列
〈釀酒師 2 號|離開時空膠囊——專訪《尋愛偵探阿洛伊斯》導演托比亞斯.諾雷〉by 張硯拓

【在故事裡投影美好的光】講座側記
〈動畫:超越電影的巨大宇宙〉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於1984年以法文所寫的小說(L'Insoutenable Légèreté de l'être),繼而有多種語言譯本出版,自己看的是英文版(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於1984年以法文所寫的小說(L'Insoutenable Légèreté de l'être),繼而有多種語言譯本出版,自己看的是英文版(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昆德拉在《笑忘書》之後的作品。不同於《笑忘書》分散書寫笑、忘、輕、不朽等概念,《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輕與重為主軸來展開敘事,並提及媚俗的概念。這篇文章聚焦在這些概念,並從幾個角度來評論這部小說,包含法國學者弗朗索瓦.希加關於田園詩的評論,以及這部作品是不是哲學小說的問題。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昆德拉在《笑忘書》之後的作品。不同於《笑忘書》分散書寫笑、忘、輕、不朽等概念,《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輕與重為主軸來展開敘事,並提及媚俗的概念。這篇文章聚焦在這些概念,並從幾個角度來評論這部小說,包含法國學者弗朗索瓦.希加關於田園詩的評論,以及這部作品是不是哲學小說的問題。
Thumbnail
(一)「布拉格之春」為時代背景 跟《笑忘書》一樣,《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也是以「布拉格之春」為敘事背景的長篇小說。 「布拉格之春」是捷克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一九四八年捷克共產政府成立,民眾以為這是全新理想的開端,曾幾何時,政府當局一連串的鬥爭、整肅與高壓統治,使得捷克人民大失所望
Thumbnail
(一)「布拉格之春」為時代背景 跟《笑忘書》一樣,《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也是以「布拉格之春」為敘事背景的長篇小說。 「布拉格之春」是捷克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一九四八年捷克共產政府成立,民眾以為這是全新理想的開端,曾幾何時,政府當局一連串的鬥爭、整肅與高壓統治,使得捷克人民大失所望
Thumbnail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Thumbnail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Thumbnail
托馬斯•曼說「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偉大」。 老作家《魂斷威尼斯》之前,發現了「那喀索斯的微笑」,此生足矣。
Thumbnail
托馬斯•曼說「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偉大」。 老作家《魂斷威尼斯》之前,發現了「那喀索斯的微笑」,此生足矣。
Thumbnail
這本書有很多的地方,我還未能了解得透徹,很佩服作者有那麼深入透徹的思維,我以我了解的⻆度去,說一說我的讀後感吧。 這個故事主要圍繞著「輕和重」、「靈與慾」用不同的情境故事,不同的故事人物來帶出這兩個觀點。 這是不是很像渣男的藉口,剛開始,我覺得他很渣,他自己擁有很多的情婦,卻要求特麗莎對他忠誠。
Thumbnail
這本書有很多的地方,我還未能了解得透徹,很佩服作者有那麼深入透徹的思維,我以我了解的⻆度去,說一說我的讀後感吧。 這個故事主要圍繞著「輕和重」、「靈與慾」用不同的情境故事,不同的故事人物來帶出這兩個觀點。 這是不是很像渣男的藉口,剛開始,我覺得他很渣,他自己擁有很多的情婦,卻要求特麗莎對他忠誠。
Thumbnail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的全名,三分散在三個地方,帶點分身的味道。 索菲亞·別爾斯:托爾斯泰太太的名字,用來代表人物與星球。 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的作品名稱 安娜·卡列尼娜:托爾斯泰的作品名稱 凍死:托爾斯泰是凍死的。 星環與衛星:托爾斯泰跟索非亞有十三個孩子,但有五名夭折。
Thumbnail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的全名,三分散在三個地方,帶點分身的味道。 索菲亞·別爾斯:托爾斯泰太太的名字,用來代表人物與星球。 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的作品名稱 安娜·卡列尼娜:托爾斯泰的作品名稱 凍死:托爾斯泰是凍死的。 星環與衛星:托爾斯泰跟索非亞有十三個孩子,但有五名夭折。
Thumbnail
作為一部短片來看,片長84分鐘的《情陷斯卡布羅》似乎太長,而作為一部長片來看《情陷斯卡布羅》又太短,然就其核心概念與劇情結構設計而言其實有出色之處,可惜的是電影終究沒有完全的發揮其蘊含的潛能,關於我們如何陷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名為愛慾實為執著的地獄,這是一個具備自我意識卻早夭的畸胎。  
Thumbnail
作為一部短片來看,片長84分鐘的《情陷斯卡布羅》似乎太長,而作為一部長片來看《情陷斯卡布羅》又太短,然就其核心概念與劇情結構設計而言其實有出色之處,可惜的是電影終究沒有完全的發揮其蘊含的潛能,關於我們如何陷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名為愛慾實為執著的地獄,這是一個具備自我意識卻早夭的畸胎。  
Thumbnail
《分裂的天空》是克里斯塔‧沃爾夫(1929-2011)於1963年以意識流寫成的作品,她的故事靈感來自於鐵路工廠短暫工作過的六個月,並以此書獲得巨大的回響。
Thumbnail
《分裂的天空》是克里斯塔‧沃爾夫(1929-2011)於1963年以意識流寫成的作品,她的故事靈感來自於鐵路工廠短暫工作過的六個月,並以此書獲得巨大的回響。
Thumbnail
用單純二元對立的角度觀察事情,是簡單很多,卻常常碰不到問題的核心。人性是複雜的,靈與肉不需要對立,自由與承諾不用是單選題,「命定」不一定較有意義,「隨機發生」的相遇與巧合也不會只是無謂,道德更沒有絕對的對錯——翻開歷史,道德是流動的,是相對的標準,不同時期、不同人,會有不一樣的觀念與想法。
Thumbnail
用單純二元對立的角度觀察事情,是簡單很多,卻常常碰不到問題的核心。人性是複雜的,靈與肉不需要對立,自由與承諾不用是單選題,「命定」不一定較有意義,「隨機發生」的相遇與巧合也不會只是無謂,道德更沒有絕對的對錯——翻開歷史,道德是流動的,是相對的標準,不同時期、不同人,會有不一樣的觀念與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