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本書有很多的地方,我還未能了解得透徹,很佩服作者有那麼深入透徹的思維,我以我了解的⻆度去,說一說我的讀後感吧。

這個故事主要圍繞著「輕和重」、「靈與慾」用不同的情境故事,不同的故事人物來帶出這兩個觀點。

這個故事的敍事觀點,有第三視角的故事人物,還有以第一身的作者以身說法,這個「我」剛開始還以為是年老的托馬斯作回億,原來是作者本人,這樣切換的敍事手法,我還是第一次看,以前的作者,都喜歡這樣的敍事手法,但是近代小說,我倒是小見,應該是我看太多通俗小說,文學小說還是看得很小吧!(掩面)

故事發生在1960年代,蘇聯佔領捷克的前後時期,混合著革命、愛情、遊行的混亂時代,所發生的故事。

托馬斯是布拉格的一名出色的外科醫生,一次到了鄉間醫治一名病人,而邂逅了特麗莎,之後給了特麗莎名片,叫她如果到布拉格玩,可以來找他。特麗莎當時已經喜歡上托馬斯,加上想擺脫母親的操控,她來了找托馬斯,然後她病倒了,她的軟弱讓托馬斯憐惜,從同情心漸變成愛情,成為托馬斯在靈性上唯一愛上的女人。

托馬斯雖然愛特麗莎,但是無阻他與其他女人的情事,肉慾上他仍然擁有著很多的女人,但是在靈魂上,他只愛特麗莎。

這是不是很像渣男的藉口,剛開始,我覺得他很渣,他自己擁有很多的情婦,卻要求特麗莎對他忠誠。

他愛特麗莎,卻不願承受她沉重的愛,他是一個怕承擔的人,他的生命中,連前妻兒子,父母也可以完全割斷關係,他害怕承受沉重的感情,所以他不會放棄自己的原來的生活,完全承受特麗莎的愛。後來,蘇聯佔領了捷克,他和特麗莎去了蘇黎世,但是特麗莎因為完全不適應這裡的生活,最後不告而別的回去布拉格。

托馬斯第一次享受到沒有特麗莎的日子,是如此之輕。

「他跟特麗莎在一起生活七年,特麗莎的目光跟隨著他的每一個腳步,彷彿在他的兩個腳踝都鏈上了鐵球。現在,他的步伐突然輕盈了許多。他幾乎要飄起來了。他置身於日門尼德的神奇空間裡:他品味著甜美的生命之輕。」

可是輕是否就代表著好?當托馬斯品味了兩天的甜美之輕後,他憂鬱了,他滿腦子都是特麗莎,最後,他放棄了在在蘇黎世的醫生工作,回到了被佔領的布拉格,這次的回去,亦代表永遠不能再出國,這是沉重的決定,他決定承受特麗莎沉重的愛情了嗎?

在托馬斯的觀念裡,愛情和肉慾是完全分開的,他仍然擁有其他的情婦,即使他為特麗莎作了如此大的抉擇,他仍然擺脫不了佔領其他女人的慾望,但是,只有慾望,卻沒有愛情,他的靈魂中記得的女人只有特麗莎。其他的情婦,他一個都不記得。

托馬斯能將靈與慾完全分開,但是特麗莎不能,她日日夜夜都被妒忌啃噬著,她無法宣洩,她每晚都做著奇怪而且恐怖的夢,這些夢中托馬斯都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著特麗莎的生與死。

因為這段關係,從一開始就建立在極端的不平等上,特麗莎是一名酒吧待女,而托馬斯是一名著名的外科醫生,特麗莎為了逃脫母親的情感勒索,而必須緊緊的抓住托馬斯,她需要他,她只有他,她無從選擇,這是她唯一自救的繩索,她究竟是需要托馬斯還是愛托馬斯,哪個佔的比重較多,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吧。

「特麗莎被迫對其他的村民們有禮貌,否則她就沒辦法在那裡生活,即使跟托馬斯在一起,她也不得不表現出深情妻子的樣子,因為她需要托馬斯,我們永遠無法確定,我們跟他人的關係有多大程度是出自我們的感情,是出自我們的愛情或是我們的恨意。也無法確定這些關係有多大程度是被人與人之間的權力關係預先決定的。」

後來,托馬斯因為投稿一篇文章,被貶為洗窗工人,可是他卻覺得輕鬆,像放一個長假,沒有醫生的光環,沒有特麗莎的目光,(特麗莎在晚間工作,他在日間,兩人只有星期天才能在一起),他輕盈的渡過了三年的長假,又一次,輕是否就是好,這時的托馬斯終於覺得厭惡了,他最後與特麗莎一起到了鄉間,過著兩人相對的日子,他終於承擔了生命中的重,特麗莎的愛,他一直被特麗莎沉重的愛拖著,從蘇黎世來到布拉格,從布拉格來到鄉郊。終於,當他真正承受這份愛時,他感到快樂。

特麗莎說:「你這一輩子一切痛苦的原因就是我。就是因為我,你才會淪落到這裡,是我害你淪落到這麼低下的地步,低到不能再低了。」
「對你來說,你的工作比任何事都重要,至於我,我做什麼都可以,我根本無所謂。對我來說,我什麼也沒損失,可是你卻失去了一切。」
「特麗莎,」托馬斯說:「你沒發現我在這裡很快樂嗎?」
「可是開刀是你的使命啊!」
「使命,」托馬斯說:「特麗莎,那些都是小事。我沒有使命,沒有人有使命。發現自己自由自在,沒有使命,那是最大的解脫。」

作者另外,有一個與托馬斯的對照人物,她是托馬斯的情婦薩賓娜,她在離開托馬斯後,與另外一名有婦之年弗蘭茨一起,後來弗蘭茨決定離開太太與她一起,這個決定讓她無法承受,她選擇逃離,她的一生是不停的背叛與離開,她背叛弗蘭茨後,只覺得一片空無包圍著她,她離開自己的家鄉,越走越遠,她沒有根,沒有值得回憶思念的人,沒有過去的牽絆,她輕得快飄起來了,這種輕得什麼也沒有的感覺,是一種悲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還有很多的哲理,有些我還未能完全了解,但是,這本書會讓人一邊看一看有所啟發,作者對情感的深度的剖析,讓我有很多的省思,是值得細閱的一本著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七里浮香
87會員
120內容數
分享我的閱讀心得。閱讀類型大多是:小說、育兒、自我成長、經濟、歷史、成功學、寫作教學、身心靈等等。不過閱讀速度緩慢,也不一定每一本都寫讀後心得,這裏只分享讀過覺得好的才寫下來。
七里浮香的其他內容
2023/05/18
中年之路是指一敞心靈的成長之路,大多數初發於三十歲,然而因為生活的壓力,已然習慣的生活模式、道德責任,很多人會將這種感覺忽略或壓抑。不過,這種感覺並不會消失,它會繼續累積,直至爆發,這種爆發也是常道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2023/05/18
中年之路是指一敞心靈的成長之路,大多數初發於三十歲,然而因為生活的壓力,已然習慣的生活模式、道德責任,很多人會將這種感覺忽略或壓抑。不過,這種感覺並不會消失,它會繼續累積,直至爆發,這種爆發也是常道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2023/05/08
人類活了幾千萬年,一直都被自己的念頭綁架,困在自己的念相之中,從來沒有一天過得真正的自由。 我們思考。我們回憶。我們展望。「我」由過去所形成,我們以為那就是我們的全部。 越去累積越多的回憶,越多的牽絆,「我」的形相更加緊實無法分開。
Thumbnail
2023/05/08
人類活了幾千萬年,一直都被自己的念頭綁架,困在自己的念相之中,從來沒有一天過得真正的自由。 我們思考。我們回憶。我們展望。「我」由過去所形成,我們以為那就是我們的全部。 越去累積越多的回憶,越多的牽絆,「我」的形相更加緊實無法分開。
Thumbnail
2023/05/04
還沒有閱讀這本書時,以為是一本身心靈的書藉,在看完後才了解,這是一位森林僧人的自傳。 比約恩是出生於瑞典,於瑞典著名的大學畢業,在還沒有畢業時已經受聘於國際企業,畢業後成為一名經濟學家,高薪厚職,過著令人欣羨的生活。
Thumbnail
2023/05/04
還沒有閱讀這本書時,以為是一本身心靈的書藉,在看完後才了解,這是一位森林僧人的自傳。 比約恩是出生於瑞典,於瑞典著名的大學畢業,在還沒有畢業時已經受聘於國際企業,畢業後成為一名經濟學家,高薪厚職,過著令人欣羨的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於1984年以法文所寫的小說(L'Insoutenable Légèreté de l'être),繼而有多種語言譯本出版,自己看的是英文版(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於1984年以法文所寫的小說(L'Insoutenable Légèreté de l'être),繼而有多種語言譯本出版,自己看的是英文版(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昆德拉在《笑忘書》之後的作品。不同於《笑忘書》分散書寫笑、忘、輕、不朽等概念,《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輕與重為主軸來展開敘事,並提及媚俗的概念。這篇文章聚焦在這些概念,並從幾個角度來評論這部小說,包含法國學者弗朗索瓦.希加關於田園詩的評論,以及這部作品是不是哲學小說的問題。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昆德拉在《笑忘書》之後的作品。不同於《笑忘書》分散書寫笑、忘、輕、不朽等概念,《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輕與重為主軸來展開敘事,並提及媚俗的概念。這篇文章聚焦在這些概念,並從幾個角度來評論這部小說,包含法國學者弗朗索瓦.希加關於田園詩的評論,以及這部作品是不是哲學小說的問題。
Thumbnail
(一)「布拉格之春」為時代背景 跟《笑忘書》一樣,《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也是以「布拉格之春」為敘事背景的長篇小說。 「布拉格之春」是捷克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一九四八年捷克共產政府成立,民眾以為這是全新理想的開端,曾幾何時,政府當局一連串的鬥爭、整肅與高壓統治,使得捷克人民大失所望
Thumbnail
(一)「布拉格之春」為時代背景 跟《笑忘書》一樣,《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也是以「布拉格之春」為敘事背景的長篇小說。 「布拉格之春」是捷克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一九四八年捷克共產政府成立,民眾以為這是全新理想的開端,曾幾何時,政府當局一連串的鬥爭、整肅與高壓統治,使得捷克人民大失所望
Thumbnail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Thumbnail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Thumbnail
托馬斯•曼說「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偉大」。 老作家《魂斷威尼斯》之前,發現了「那喀索斯的微笑」,此生足矣。
Thumbnail
托馬斯•曼說「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偉大」。 老作家《魂斷威尼斯》之前,發現了「那喀索斯的微笑」,此生足矣。
Thumbnail
這本書有很多的地方,我還未能了解得透徹,很佩服作者有那麼深入透徹的思維,我以我了解的⻆度去,說一說我的讀後感吧。 這個故事主要圍繞著「輕和重」、「靈與慾」用不同的情境故事,不同的故事人物來帶出這兩個觀點。 這是不是很像渣男的藉口,剛開始,我覺得他很渣,他自己擁有很多的情婦,卻要求特麗莎對他忠誠。
Thumbnail
這本書有很多的地方,我還未能了解得透徹,很佩服作者有那麼深入透徹的思維,我以我了解的⻆度去,說一說我的讀後感吧。 這個故事主要圍繞著「輕和重」、「靈與慾」用不同的情境故事,不同的故事人物來帶出這兩個觀點。 這是不是很像渣男的藉口,剛開始,我覺得他很渣,他自己擁有很多的情婦,卻要求特麗莎對他忠誠。
Thumbnail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的全名,三分散在三個地方,帶點分身的味道。 索菲亞·別爾斯:托爾斯泰太太的名字,用來代表人物與星球。 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的作品名稱 安娜·卡列尼娜:托爾斯泰的作品名稱 凍死:托爾斯泰是凍死的。 星環與衛星:托爾斯泰跟索非亞有十三個孩子,但有五名夭折。
Thumbnail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的全名,三分散在三個地方,帶點分身的味道。 索菲亞·別爾斯:托爾斯泰太太的名字,用來代表人物與星球。 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的作品名稱 安娜·卡列尼娜:托爾斯泰的作品名稱 凍死:托爾斯泰是凍死的。 星環與衛星:托爾斯泰跟索非亞有十三個孩子,但有五名夭折。
Thumbnail
分享記錄這本,時隔7年又重新讀一次的懸疑驚悚小說《完美殺機》,讀起來就像新的一樣,卻又有更深刻的感動,目前是我的最愛(〃∀〃) 作者是知名的美國驚悚小說家,麗莎 嘉德納(Lisa Gardner),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是在大學時期(2013),它就放在新暢銷書的架上,EK可是利用課餘時間將它讀完呢!(
Thumbnail
分享記錄這本,時隔7年又重新讀一次的懸疑驚悚小說《完美殺機》,讀起來就像新的一樣,卻又有更深刻的感動,目前是我的最愛(〃∀〃) 作者是知名的美國驚悚小說家,麗莎 嘉德納(Lisa Gardner),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是在大學時期(2013),它就放在新暢銷書的架上,EK可是利用課餘時間將它讀完呢!(
Thumbnail
《貴族之家》是一部精緻優美的愛情小說。屠格涅夫無愧為俄國文學黃金時代的文豪,整部書在寫作技法上幾乎無可挑剔。我在閲讀過程中格外注意到的兩點是: 第一,屠格涅夫有敏鋭的洞察力,很明顯對他所書寫的人物、社會環境有深刻的認識。這本書篇幅不長,人物卻很多。即便是無關緊要的小配角,屠格涅夫也將其塑造的生動、
Thumbnail
《貴族之家》是一部精緻優美的愛情小說。屠格涅夫無愧為俄國文學黃金時代的文豪,整部書在寫作技法上幾乎無可挑剔。我在閲讀過程中格外注意到的兩點是: 第一,屠格涅夫有敏鋭的洞察力,很明顯對他所書寫的人物、社會環境有深刻的認識。這本書篇幅不長,人物卻很多。即便是無關緊要的小配角,屠格涅夫也將其塑造的生動、
Thumbnail
用單純二元對立的角度觀察事情,是簡單很多,卻常常碰不到問題的核心。人性是複雜的,靈與肉不需要對立,自由與承諾不用是單選題,「命定」不一定較有意義,「隨機發生」的相遇與巧合也不會只是無謂,道德更沒有絕對的對錯——翻開歷史,道德是流動的,是相對的標準,不同時期、不同人,會有不一樣的觀念與想法。
Thumbnail
用單純二元對立的角度觀察事情,是簡單很多,卻常常碰不到問題的核心。人性是複雜的,靈與肉不需要對立,自由與承諾不用是單選題,「命定」不一定較有意義,「隨機發生」的相遇與巧合也不會只是無謂,道德更沒有絕對的對錯——翻開歷史,道德是流動的,是相對的標準,不同時期、不同人,會有不一樣的觀念與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