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am | 品牌 Bago 塑膠袋回收再製所 | 零廢棄時尚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透過日常生活用品和塑膠袋的結合將永續的觀念帶給大眾。
—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

嘿親愛的,或許設計不只是解決問題,也是一個尋找可能性的過程,那麼廢棄的物品除了走向焚燒和掩埋之外,是否還能創造別的可能性,成為活在日常的美好。

 

raw-image


三位來自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的學生,擷取 plastic bag 的 bag 結合 go,成立了品牌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音譯bagel貝果) bag是「塑膠袋」,go有「繼續」的涵義,所以bago名字的意味著:希望塑膠袋的生命能夠延續下去,同時能讓塑膠袋貼近生活並且帶著走。

(左圖「珠光紙」的主原料也是塑膠,符合bago的理念而特別選用。)


bago 的創辦人一開始給了我們四個數字:180、782、2.14、7

想想是什麼意思,來來猜一猜吧。

那麼先來談一下bago 這個永續品牌創立的契機,影片中有提到是來自畢業專題,但告訴你們,更早是始於外帶小李子的蛋花湯(不要問我在哪裡),老闆直接裝了塑膠袋,那麼閒聊中發現,恩我早餐也帶了一個塑膠袋欸那還是我們題目做塑膠袋。
沒錯。一切就是這麼開始的。

來來,你說說,你今天用到幾個塑膠袋。我先說,我今天用了一個。是午餐。因為我沒吃早餐哈哈

好的~2.14就是這樣來的。我來說說那四個數字吧。
台灣一年會用掉180億個塑膠袋,平均一人用782個,一天2.14個,但回收率只有7%
我想說的是這些塑膠袋慢慢殺死我們的海洋生物,塞滿海龜與鯨豚的胃部,無法進食痛苦至死。我們索取的一次方便就是一刀, 然後我們一刀一刀的慢慢殺死這些海洋生物。然後是的,我也是共犯。 我知道,但我還是為了方便索取了塑膠袋。

當bago 的創辦人提到說:現代便利的生活,讓我們時常忘記要去珍惜身邊的事物。
我想所以我們必須常常有意識地提醒且督促自己。有意識是不舒服的,因為謀殺了一直以來舒適的習慣,但也正是這樣的不舒服的意識,才能提醒我們更重要的選擇。

raw-image

以塑膠袋為主要素材,運用塑膠遇熱融化的特性去做熨燙加熱技術,透過清洗、裁剪與整燙的方式,討論版型打樣後,製作成包包、零錢包、鑰匙圈,甚至是鞋子和衣服。而每個商品獨特的圖案花紋與質感,都是源自不同材質與軟硬度與顏色的塑膠袋熨燙後的模樣。即使商品破損,只要送回bago,都能透過重新剪裁與熨燙,賦予又一個獨特的樣貌。直到塑膠袋本身脆化,無法再熨燙修補,bago才把它丟棄,以此扭轉塑膠袋「一次性」的使用習慣。

抱持理想之餘,不要忘記把現實考慮進去,堅持下去。
—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

bago的創辦人坦言最初很想要台灣設計,當然也要台灣生產,但現實上的事實是,第一批的商品因為量小台灣廠商大多是不接單,好不容易找了一家小型代工廠來製作,當時某款商品不斷強調要將背帶多車幾次才穩固,但客人買後沒多久即反應斷掉,才發現品質不如預期,但價格卻是非常昂貴,後來透過親戚的介紹,換了一家中國大陸的廠商,結果製作的品質和價錢都比第一批在台灣出產的產品好很多。

raw-image

初期的瓶頸在於蒐集塑膠袋的困難, 因為沒有願意合作的回收廠,所以bago使用的回收塑膠袋只能透過親友和網路去募集,且要排除沾有油漬及其他雜質,還有過於厚的塑膠袋,然後時間耗費的熨燙過程,所以手工製作的成本其實不小。(過厚的塑膠袋在熨燙過程有臭味讓bago很害怕有毒物質,但後來研究證實是沒有的。)受限於塑膠袋材質的特性,商品的透氣度以及韌性相對低,但也保留了抗汙與耐用的優勢。

raw-image


鞋子所運用的塑膠袋材質與包包所選用製作的材質與厚度是不同的,所以研發初期,代工合作的廠商說無法車因為線會斷掉,才讓她們重新研究同時更加認識塑膠袋這個素材。不斷嘗試後,最後選用薄的皮革作為內層,加上塑膠袋材質的外層,完成了這雙手工「塑膠」紳士鞋。
(這讓人不禁聯想以100%來自海洋垃圾的addidas跑鞋,來自台灣遠東的技術將回收寶特瓶再製紗線用在鞋面上。)


bago的創辦人提到很多人質疑明明就是隨處丟棄零成本的塑膠袋,為什麼單價卻那麼高時,那個表情很受傷。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是很了解一件商品背後可以看到的層面,我們看不到一件便宜T桖的背後是勞工被剝削對待所換來的,也看不到偏貴的塑膠包背後是過濾多少汙染的現實才得來的。而沒有相關背景的他們,第一批的訂價沒能衡量成本,也沒有車縫或是材質相關專業,很多都靠摸索。而其中一位創辦人甚至去報名了實踐大學服裝的課程。

而當面對校內與校外的質疑與批評,憑著一股想爭口氣,bago報名了德國的紅點設計,同時也獲得了得獎肯定。但最大的驚訝不在於獲獎,而在於遠赴德國領獎時,發現德國很少人在用塑膠袋,大部分的人都會自備購物袋。或許這跟消費者與生活型態有所關聯,所以bago希望能讓台灣丟掉一個塑膠袋前,想一下我們還可以再多做些什麼?延續塑膠袋生命之外,也延續永續生活的型態。

然而並沒有延續到bago品牌的生命,面對提問未來品牌是否繼續做時,bago創辦人眼神堅定的表示肯定,但迫於現實無奈bago一直處於虧本的狀態,她也表示,但bago的三個創辦人目前其實都各自有正職工作,其餘時間則是繼續經營bago品牌,bago坦言不在乎品牌生命週期能持續多久,但在乎的是拆下塑膠袋「一次性」的標籤,扭轉台灣的消費意識。

raw-image

當店員問「要紙袋還是塑膠袋?」
基於環保考量,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我們會看到「紙袋其實不比塑膠袋」又或是「環保袋真的環保嗎?」這類標題的文章,這讓我們感到困惑。

紙袋不耐用,材料產出的廢水與砍樹問題對環境傷害。
布質購物袋需要使用131次才能抵銷使用一次性塑膠袋造成的環境衝擊。

好的。答案是不一定。所以不論是使用塑膠袋、紙袋或是環保袋,唯一肯定的是:重覆的使用率才是最環保的答案。

(BBC 中文網 紙袋不比塑膠袋環保?
從台灣「限塑令」回答塑膠四大問。)


最後,送上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的可愛教學DIY餐墊影片。

 


#願我們能以一種溫柔的方式進行一場時尚革命。


分享心得 2018.4.10 王國媚新浪潮運動 零廢棄時尚之二 END

後記
今天早上看到BBC新聞說6月5日是聯合國"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塑戰速決"(Beat Plastic Pollution),提出的一個口號是:不能再次用,那就拒絶用。
覺得剛好很符合這篇文章介紹的品牌想傳達的理念。
(BBC 知識篇:有關塑料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

同時我在查相關資料時,關於店員問要紙袋還是塑膠袋,來自《環保一年不會死!不用衛生紙的紐約客減碳生活日記》這本書裡面的一段內容,有興趣可以去看。

很多的時候我也沒有做到環保,買了環保吸管與餐具,但還是常常忘記帶,可能很多消費者會覺得這麼貴,我不如買便宜的塑膠袋。但不買也罷,因為我也沒做到,只是希望有一天若有個契機,一則報導的震撼,或一次環境破壞的意識,還是bago品牌的理念也好,我們都能有意識的去練習思考怎麼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oam裡有光
112會員
42內容數
療癒跟改變不是某個瞬間或事件的產生,而是累積了一段路自然而然的發生,在這裡我們一起好好記錄,慢慢成長,在生命的黑暗中找到Noam(那)裡有光。
Noam裡有光的其他內容
2024/03/04
我有段時間在家會練習「自由書寫」,但這次李崇建老師帶領的故事書寫,打開了我新的體驗,所以想記錄下來! 寫完後,我有點震驚,像是在寫小說般,是我從來沒有寫過的呈現。而且畫面過於清晰,而我只是記錄下來。寫完的瞬間,我總感覺碰觸到內心的什麼,一種深沉的孤單,卻又彷彿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來自內在的書寫。
Thumbnail
2024/03/04
我有段時間在家會練習「自由書寫」,但這次李崇建老師帶領的故事書寫,打開了我新的體驗,所以想記錄下來! 寫完後,我有點震驚,像是在寫小說般,是我從來沒有寫過的呈現。而且畫面過於清晰,而我只是記錄下來。寫完的瞬間,我總感覺碰觸到內心的什麼,一種深沉的孤單,卻又彷彿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來自內在的書寫。
Thumbnail
2023/11/29
俐雅真的經歷很多事情,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俐雅跟我們說她兒子一直到處亂尿尿,她要一直跪著擦地,真的要崩潰了!然後俐雅就想說既然要當『跪婦』,那不如就真的來當「『貴婦』吧!」於是俐雅就買了華麗的禮服,從樓梯上走下來,走到兒子旁邊,拉起裙擺轉了一圈說:『你看媽媽漂不漂亮?你又尿尿了!』接著就跪下來擦地。
Thumbnail
2023/11/29
俐雅真的經歷很多事情,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俐雅跟我們說她兒子一直到處亂尿尿,她要一直跪著擦地,真的要崩潰了!然後俐雅就想說既然要當『跪婦』,那不如就真的來當「『貴婦』吧!」於是俐雅就買了華麗的禮服,從樓梯上走下來,走到兒子旁邊,拉起裙擺轉了一圈說:『你看媽媽漂不漂亮?你又尿尿了!』接著就跪下來擦地。
Thumbnail
2021/05/21
某次臉書的推薦機制,剛好看到盧美妏心理師的粉專,點進去看到了心理牌卡工作方的資訊,對主題「找到熱愛的職業方向」有點興趣,於是就索性報名,好奇會是怎麼樣的牌卡探索,真的會找到方向嗎?
Thumbnail
2021/05/21
某次臉書的推薦機制,剛好看到盧美妏心理師的粉專,點進去看到了心理牌卡工作方的資訊,對主題「找到熱愛的職業方向」有點興趣,於是就索性報名,好奇會是怎麼樣的牌卡探索,真的會找到方向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前言: 現在不管是在夜市吃東西,還是在商場買任何商品,都會需要塑膠包裝,8550億個塑膠小包裝,這些很難回收的材料,會對地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現在有一種趨勢很多店家會開始拒絕提供包裝服務,接下來我會帶著你們看看兩個店家推出了哪些減塑方案。 舉例 德國漢堡無包裝商店 UNVERPACKT EI
Thumbnail
前言: 現在不管是在夜市吃東西,還是在商場買任何商品,都會需要塑膠包裝,8550億個塑膠小包裝,這些很難回收的材料,會對地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現在有一種趨勢很多店家會開始拒絕提供包裝服務,接下來我會帶著你們看看兩個店家推出了哪些減塑方案。 舉例 德國漢堡無包裝商店 UNVERPACKT EI
Thumbnail
|引言:從海洋到餐桌,別當摧毀地球的加害者 一次性塑膠用品已成為全球環境面臨的重大威脅之一。據估計,全球每年使用和製造的塑料量已經高達4億噸,其中約有50%用於生產一次性塑膠產品。而這些產品的使用壽命極短,一般只有幾分鐘甚至幾秒鐘。
Thumbnail
|引言:從海洋到餐桌,別當摧毀地球的加害者 一次性塑膠用品已成為全球環境面臨的重大威脅之一。據估計,全球每年使用和製造的塑料量已經高達4億噸,其中約有50%用於生產一次性塑膠產品。而這些產品的使用壽命極短,一般只有幾分鐘甚至幾秒鐘。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重複使用環保袋的重要性,但背後的意義是什麼,你瞭解的夠清楚嗎?一個產品是否環保,除了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更要注意它的 #產品生命週期。以紙袋與布袋為例...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重複使用環保袋的重要性,但背後的意義是什麼,你瞭解的夠清楚嗎?一個產品是否環保,除了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更要注意它的 #產品生命週期。以紙袋與布袋為例...
Thumbnail
在這個塑化時代下,要完全避免使用塑膠真的很困難🤯 那我們該如何在塑膠與環保之間取得平衡呢❓其實塑膠也可以回收再利用成為PCR再生塑膠喔‼️ 那PCR再生塑膠又是怎麼達到環保的呢💚快來看看吧🔍
Thumbnail
在這個塑化時代下,要完全避免使用塑膠真的很困難🤯 那我們該如何在塑膠與環保之間取得平衡呢❓其實塑膠也可以回收再利用成為PCR再生塑膠喔‼️ 那PCR再生塑膠又是怎麼達到環保的呢💚快來看看吧🔍
Thumbnail
為環保袋進行創意印刷 公司禮品對綠色公益貢獻 流行的環保袋種類 憑藉巧妙而富有創意的印花,訂製環保袋可以帶來好處和吸引力: 無紡布袋印刷 帆布袋印刷 專色印刷: 適用於單色設計上,令飾面顏色更明快和充滿活力。這種方法能延長顏色的持續性。 氣候變化是什麼?保護我們的環境用環保袋就可以?
Thumbnail
為環保袋進行創意印刷 公司禮品對綠色公益貢獻 流行的環保袋種類 憑藉巧妙而富有創意的印花,訂製環保袋可以帶來好處和吸引力: 無紡布袋印刷 帆布袋印刷 專色印刷: 適用於單色設計上,令飾面顏色更明快和充滿活力。這種方法能延長顏色的持續性。 氣候變化是什麼?保護我們的環境用環保袋就可以?
Thumbnail
別鬧了,就算你淨了100次海攤,假若平時的心態與生活習慣不環保,那你也只是付諸勞力去購買破壞環境後的贖罪券,還有那自我安慰以及自以為的環保認證。
Thumbnail
別鬧了,就算你淨了100次海攤,假若平時的心態與生活習慣不環保,那你也只是付諸勞力去購買破壞環境後的贖罪券,還有那自我安慰以及自以為的環保認證。
Thumbnail
2015,台灣全國廢棄物回收率高達55%,傲視世界其他各國。在2016的《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中,台灣因此被讚譽為「全球垃圾處理的天才」。如此高的回收率,象徵著台灣人對於垃圾回收的意識,確實值得嘉獎,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回收後,然後呢?」
Thumbnail
2015,台灣全國廢棄物回收率高達55%,傲視世界其他各國。在2016的《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中,台灣因此被讚譽為「全球垃圾處理的天才」。如此高的回收率,象徵著台灣人對於垃圾回收的意識,確實值得嘉獎,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回收後,然後呢?」
Thumbnail
最近BBC的一篇訪問報導透露塑膠袋原先的發明動機,其實是為了替代造成大量森林砍伐、材質脆弱的傳統紙袋。然而人們的消費思維與習慣調適錯誤,而沒有將資源使用效率極高、方便耐用的塑膠製品循環利用,遂累積成如今的環境、生態危機。但,如果我們把這些塑膠,導入循環經濟的模型呢?
Thumbnail
最近BBC的一篇訪問報導透露塑膠袋原先的發明動機,其實是為了替代造成大量森林砍伐、材質脆弱的傳統紙袋。然而人們的消費思維與習慣調適錯誤,而沒有將資源使用效率極高、方便耐用的塑膠製品循環利用,遂累積成如今的環境、生態危機。但,如果我們把這些塑膠,導入循環經濟的模型呢?
Thumbnail
一個人回收是榜樣,一群人回收是力量。筆者認為在這個減塑時代,回收不僅僅是一個動作,在整個過程中的意義更是對環境的一種保護和尊重,而再生的力量又是對原先產品重新賦予一個生命。大豐環保科技將回收和科技結合的創新,不僅增加便利性,更讓居民對於環保回收多了分執行的意願感及主動性。
Thumbnail
一個人回收是榜樣,一群人回收是力量。筆者認為在這個減塑時代,回收不僅僅是一個動作,在整個過程中的意義更是對環境的一種保護和尊重,而再生的力量又是對原先產品重新賦予一個生命。大豐環保科技將回收和科技結合的創新,不僅增加便利性,更讓居民對於環保回收多了分執行的意願感及主動性。
Thumbnail
隨著環保意識的高漲,手搖杯儼然成了地球的罪人,一次次地遭到衝擊與挑戰。杯子、封膜、吸管,都是一次性的容器使用,在幾分鐘的親密交織後,便分道揚鑣。讓塑膠循環更加平民化的,是這台機器。電子平台結合實體通路,在店面設置了自動回收機,結合線上消費點數的機制,盼能讓消費者更加清楚循環經濟的過程。
Thumbnail
隨著環保意識的高漲,手搖杯儼然成了地球的罪人,一次次地遭到衝擊與挑戰。杯子、封膜、吸管,都是一次性的容器使用,在幾分鐘的親密交織後,便分道揚鑣。讓塑膠循環更加平民化的,是這台機器。電子平台結合實體通路,在店面設置了自動回收機,結合線上消費點數的機制,盼能讓消費者更加清楚循環經濟的過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