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題|給生者的安魂曲——是枝裕和的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其實,我一開始不喜歡是枝裕和。很長一段時間,在他的電影當中我一直找不到一個明確的主題。盛名之下的《橫山家之味》,一開始幾次觀看,總覺得良多好像從兩天一夜的返鄉之旅當中領悟了什麼、改變了什麼,但其實與父母的關係、對原生家庭的種種缺憾和矛盾,實際上沒有真正化解,讓我初次看完,其實感受到不小的失望。

何止是《橫山家之味》?《奇蹟》的航一,最終依然沒有離開鹿兒島,和家人分居兩地;《比海還深》的良多,最後依然是個失敗的父親、沒用的男人;《花之武者》的左衛門從頭到尾都是那個鱉腳的三流武士。《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這些孩子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似乎,顯而易見的衝突、強烈而明確的主題,在他的故事中總是缺席。所以《幻之光》當中,我們找不到那束能夠解答死亡的奇異之光,可能也不用驚訝了。

但等到自己真的面臨到無法理解的課題時,才會猛然領悟,是枝裕和電影當中真實的力量。我總會想起史蒂芬.褚威格談論蒙田的動人句子:「為了能真正讀懂蒙田,人們不可以太年輕,不可以沒有閱歷,不可以沒有種種失望。」;總會想起大學課堂上讀契軻夫時,老師說的:「真實的人不會衝突,他們會逃避。真實生活中沒有和解,而是不斷遮掩。」

在父親過世之後,或許某種理解世界的鑰匙被放置到我的手中。於是,我開始看懂是枝裕和了。很多年之後我重看《橫山家之味》,我終於知道結尾回程的公車上,良多淡漠的意義了。那個總是慢半拍、總是來不及的良多,在返鄉的兩天,似乎感受到了父母的老去、似乎感受到了與過去創傷和解的契機,也終於想起,那個相撲力士的名字。然後,他還是決定,下次不要過夜了。所以,這兩天間的種種,最後還是讓他錯過了和解的機會,為什麼呢?

在我與父親疏離的漫長時間裡,我一直以為,會有一個和解的儀式、會有一個最終的坦誠、會有一個彼此的道歉與傾訴,但其實沒有,離別的時刻不是任何人所能決定的,而「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也是一句空話。實際上,人之將死,會被種種超越一切理性、記憶所能承載的,純粹的肉體痛苦所折磨,在病榻前我才理解,病痛的苦難巨大到,親情、記憶、語言相較之下都微不足道。我為此,曾經心懷怨懟。

但隨著時間過去,才慢慢理解,其實離別的時刻,一直都是我與父親決定的。我們在漫長的時間裡,決定背對彼此,任何時刻我們都可以去談那些藏在內心的話語,但我們決定沉默、決定疏遠、決定逃避,因為我們沒有勇氣。所以,這才是真正的真相。人生中沒有真正的錯過,從來沒有缺少和解與包容的時刻,少的,一直是勇氣。

因為沒有勇氣,我們一直選擇逃避。這樣的真相,我在是枝裕和的電影當中看到。那些藏在日常生活底下的不願去面對,逃避與質疑,錯愕與痛楚,那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戲劇。是枝裕和的故事之所以乍看平淡,是因為比起戲劇衝突,他選擇的是衝突之後的生活、生命狀態。傷害造成的那一瞬間,總是張力最強的時刻,但是生命真正難以承受的是創傷之後。留下來的人,要花很多很多的時間與遺憾朝夕相處,要抱持著傷口活著。所以我們看是枝裕和的電影,看到的是傷害早已在時光當中結痂,但內裡還藏著瘀血汙濁的不清爽的尷尬狀況——那才是他關注的人性之常,而非人性之變。

這樣的敏銳視角,早在他第一部電影《幻之光》當中,就已經展露無遺了。《幻之光》主角由美抱持著對奶奶失蹤、丈夫自殺的不解,改嫁到了北邊的貧困漁村奧能登。雖然改嫁後的生活相當幸福,但自殺之謎像詛咒一樣讓她無法平靜,最後,卻在海濱找到了答案。丈夫說:「爸爸過去常常出海。他說當他出海感到孤單的時候,常常會看到一束美麗的光在遠處閃呀閃,召喚著他。我想這也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於是,由美接受了前夫的死,開始了她的生活。

其實,故事一直到最後,我們還是沒有看見那束魅惑的幻之光,同時,由美還是不知道為什麼丈夫會自殺。她前往海濱時,跟著一隊毫無關聯的送葬隊伍走了一路,這些疑問,沒有一個獲得解答。

是枝裕和的故事,像是一個個巨大的問號,《幻之光》問的是:為什麼丈夫自殺?《橫山家之味》問的是:為什麼離開的,是不該離開的那個?《奇蹟》問的是:為什麼有人願意世代生活在火山下,而航一夢想的團圓不可能實現?《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問的是:怎麼會有母親殘忍至此,社會冷漠至此,讓四個孩子面對死亡?《這麼…遠,那麼近》問的是:為什麼會有人加入奧姆真理教這麼可怕的邪教?《我的意外爸爸》問的是:為什麼父親不愛我?《比海還深》問的是:我的生命到底在哪裡出了錯?

但隨著是枝裕和抽絲剝繭,我們才會漸漸理解,問著「為什麼」的人們,實際上真正想說的並不是為什麼,而是「我不接受」。質疑的本身不是為了追求原因,而是抗拒接受答案。人會死,人會因為寂寞做出殘忍的事情,這是極其簡單又巨大的答案,因為它太過簡單,所以那麼難以接受。

所以,是枝裕和著迷於死亡,但是他故事中描寫的,永遠是生者。因為,逝者逝矣,靈魂躁動不安,無法平靜的是被拋擲下來無處尋索答案的生者。於是,隨著是枝裕和,我們走上了一段段旅程,參與了祭奠死者,撫慰生者的盛大弔唁。在他的溫柔與痛楚當中,我們學會停止問為什麼,學會接受,學會就這樣子活下去。是枝裕和奏響的,是一首首給生者的安魂曲。


【釀電影】2018年 6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一直在等回家的人》——是枝裕和專題
〈是枝裕和:死亡與重生的日本美學〉by 馬欣
〈是枝裕和:日常生活的魔術師〉by 吳曉樂
〈《比海還深》:在一切仍願意相信的時候,拚命相信〉by 施彥如
〈《小偷家族》:回歸舒適圈?或再一次昇華?——談是枝裕和的「變」與「不變」〉by Pony
〈給生者的安魂曲——是枝裕和的電影〉by 乃賴

《釀影評》專欄
〈《犬之島》:我聽得見你。〉by 香功堂主
〈《瞞天過海:八面玲瓏》——女孩說:「看起來好好玩,我也想玩⋯⋯」〉by Lizzy
〈《超人特攻隊2》:繼《神力女超人》後最深埋弱勢人權梗的超級英雄電影〉by 雀雀

【釀酒師】人物專訪系列
〈釀酒師 3 號|只要為電影而活——專訪【台北文學.閱影展】策展人楊元鈴〉by 張硯拓
〈釀酒師 4 號|「顏色是有魔法的!」——專訪影像漫遊者 Zoe〉by 張硯拓

高雄市電影館【電影歌舞伎:鈴木清順の鏡像迷宮】影展專題
〈《肉體之門》:愛情與戰爭〉by 香功堂主
〈【大正浪漫三部曲】:鈴木清順的劇場幻象〉by 牛頭犬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的日文片名「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直譯《一直走 一直走》,筆者認為原版的片名,才符合導演是枝裕和想透過鏡頭傳達的訊息。好似人生步履不停,不論是喜或悲,皆無須駐足,但人是不可能一直負傷前行。苦楚只會慢慢積攢成溪流,往往就在半推半就的情形下,等待一場情緒的潰堤。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的日文片名「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直譯《一直走 一直走》,筆者認為原版的片名,才符合導演是枝裕和想透過鏡頭傳達的訊息。好似人生步履不停,不論是喜或悲,皆無須駐足,但人是不可能一直負傷前行。苦楚只會慢慢積攢成溪流,往往就在半推半就的情形下,等待一場情緒的潰堤。
Thumbnail
但是台風是短暫的,一到早上就沒有了。 然後我們忽然知道,是枝裕和想說甚麼。
Thumbnail
但是台風是短暫的,一到早上就沒有了。 然後我們忽然知道,是枝裕和想說甚麼。
Thumbnail
面對至親的逝去,要如何止痛療傷?對擅長家庭倫理劇的是枝裕和導演而言,拍電影是屬於他的面對方式。《橫山家之味》是是枝裕和導演遭逢母親過世時,寫下的電影。他將懊悔變成了電影的文宣「人生,總是有點來不及(人生は、いつもちょっとだけ間に合わない)」,寫在筆記本第一頁,開始了這齣電影的劇本創作。
Thumbnail
面對至親的逝去,要如何止痛療傷?對擅長家庭倫理劇的是枝裕和導演而言,拍電影是屬於他的面對方式。《橫山家之味》是是枝裕和導演遭逢母親過世時,寫下的電影。他將懊悔變成了電影的文宣「人生,總是有點來不及(人生は、いつもちょっとだけ間に合わない)」,寫在筆記本第一頁,開始了這齣電影的劇本創作。
Thumbnail
辯護之餘 影評 ------------------------------------------------- . 是枝裕和的電影在我的記憶中都較難留下記憶點,因為較為著重細節的表現以及手法較為平淡而無起伏,或許是對於被各種衝突與轉折寵壞的觀賞者如我來說一種霎時
Thumbnail
辯護之餘 影評 ------------------------------------------------- . 是枝裕和的電影在我的記憶中都較難留下記憶點,因為較為著重細節的表現以及手法較為平淡而無起伏,或許是對於被各種衝突與轉折寵壞的觀賞者如我來說一種霎時
Thumbnail
刊於2016年8月1日誠品提案,是我寫作生涯最珍貴的一篇文章,感謝劉揚銘。 「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跟鄰居的小朋友一起去千葉縣的海水浴場玩。玩完去淋浴間沖澡。沖完澡出來原本應該要往右邊的巴士停車場集合,但我出來以後不知道為什麼搞不清楚方向,就往左邊沿著海岸線一直往前走。大家都在巴士等我回去,想
Thumbnail
刊於2016年8月1日誠品提案,是我寫作生涯最珍貴的一篇文章,感謝劉揚銘。 「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跟鄰居的小朋友一起去千葉縣的海水浴場玩。玩完去淋浴間沖澡。沖完澡出來原本應該要往右邊的巴士停車場集合,但我出來以後不知道為什麼搞不清楚方向,就往左邊沿著海岸線一直往前走。大家都在巴士等我回去,想
Thumbnail
在我們的日常裡,我們看到的家人,真的是我們以為的他嗎?還是,只是冰山一角,他所顯露的他?在生命裡,看似已經復原的傷,是真的已經康復,還是只是刻意遺忘?會不會,這些刻意遺忘的傷,只是潛藏的火藥,在某個無法預期的火花裡,將自己炸個粉碎?
Thumbnail
在我們的日常裡,我們看到的家人,真的是我們以為的他嗎?還是,只是冰山一角,他所顯露的他?在生命裡,看似已經復原的傷,是真的已經康復,還是只是刻意遺忘?會不會,這些刻意遺忘的傷,只是潛藏的火藥,在某個無法預期的火花裡,將自己炸個粉碎?
Thumbnail
是枝裕和曾經說拍攝〈橫山家之味〉是對他母親逝世的一個療傷止痛的作業。「療傷」這兩個字,確實是可以稱之為是整部片最深層的基調,但〈橫山家之味〉中呈現出的療傷,並不是傳達出一種雨過天青式的豁達,也不是盡釋前嫌的溫馨,相對地,這部片中的療傷意涵,更像是日文片名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一樣,是一種過程,是一種儀式
Thumbnail
是枝裕和曾經說拍攝〈橫山家之味〉是對他母親逝世的一個療傷止痛的作業。「療傷」這兩個字,確實是可以稱之為是整部片最深層的基調,但〈橫山家之味〉中呈現出的療傷,並不是傳達出一種雨過天青式的豁達,也不是盡釋前嫌的溫馨,相對地,這部片中的療傷意涵,更像是日文片名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一樣,是一種過程,是一種儀式
Thumbnail
隨著是枝裕和抽絲剝繭,我們才會漸漸理解,問著「為什麼」的人們,實際上真正想說的並不是為什麼,而是「我不接受」。質疑的本身不是為了追求原因,而是抗拒接受答案。人會死,人會因為寂寞做出殘忍的事情,這是極其簡單又巨大的答案,因為它太過簡單,所以那麼難以接受。
Thumbnail
隨著是枝裕和抽絲剝繭,我們才會漸漸理解,問著「為什麼」的人們,實際上真正想說的並不是為什麼,而是「我不接受」。質疑的本身不是為了追求原因,而是抗拒接受答案。人會死,人會因為寂寞做出殘忍的事情,這是極其簡單又巨大的答案,因為它太過簡單,所以那麼難以接受。
Thumbnail
我猜,導演想說的是:並不會因為是家人,所以相知相惜、無話不談,或相互撫慰;很多時候,正因為是家人,所以彼此拖累、互相傷害,正因為是家人,一出言便擊中軟肋,令對方心底微微滲血,正因為是家人,所以有些話,千萬不能託付,只得拼命埋藏。
Thumbnail
我猜,導演想說的是:並不會因為是家人,所以相知相惜、無話不談,或相互撫慰;很多時候,正因為是家人,所以彼此拖累、互相傷害,正因為是家人,一出言便擊中軟肋,令對方心底微微滲血,正因為是家人,所以有些話,千萬不能託付,只得拼命埋藏。
Thumbnail
兩年過後的如今,我漸漸理解在兩人生活之中、共有的生命之外,除了純粹的戀愛,仍有更重要的諾言:關於願不願意後退一點點自我,願不願意在風雨狂盛的有時,建造一座無人拜訪的章魚滑梯洞穴,安穩其中,看看內心的風暴,兩人的爭執,總有雨過天晴的一時。
Thumbnail
兩年過後的如今,我漸漸理解在兩人生活之中、共有的生命之外,除了純粹的戀愛,仍有更重要的諾言:關於願不願意後退一點點自我,願不願意在風雨狂盛的有時,建造一座無人拜訪的章魚滑梯洞穴,安穩其中,看看內心的風暴,兩人的爭執,總有雨過天晴的一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