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共享空間

2018/07/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篇文章寫在母親節時等待中華電信499方案的時候,實在閒得發慌,索性藉著這段等待時間反芻前些日子對於共享空間的觀察。
近年共享經濟興起,從2016年的共享單車,到現在的共享辦公室,彷彿能共享的東西,大家全拿出來共享了,而身為一個甫出社會的新鮮人也在學弟妹們的畢業展覽裡感受到了這股全民瘋共享的風潮,不時可以在各方案的平面圖或是構想裏看到共享的字眼出現,似乎共享就是解決空間問題的萬靈丹。
談到共享,最讓我感到興趣的就是共享辦公室了,以目前全球最大的共享辦公室經營公司WeWork為例好了,他們所出租的空間不只有著設計感的裝修,並且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公共空間;餐飲空間 、會議室、娛樂空間等,而使用上以使用者才需付費的原則,讓許多小工作室可以花小錢享受到大公司的硬體及氛圍。
 
然而硬體卻不是主要能吸引使用者前來的主要原因,WeWork不像是單純的房東,他們會根據會員的需求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像是派對、比賽甚至品酒會,這也讓他會員領域非常多元,而這些活動也間接地促成許多跨界交流甚至社會資源共享的可能,而這樣讓許多個人有機會成為工作室,工作室能成長為大公司變成可能。

好了,講完那麼多國外在操作共享辦公室的案例,臺灣是怎麼進行的呢?

學設計的同學和朋友們都知道,甚至是隔壁阿伯阿桑還有里長伯都知道說一句話, 「阿風土民情又不同,你怎麼知道在臺灣會適合。」沒有錯!正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共享辦公室在臺灣還真的是另一種操作方式。光是市場的大小不同,便讓整個市場推展較為侷限在機會較多的臺北,但是還是可以看到許多人投入進這個「房地產事業」,儼然已經共享過剩。然而在很難使空間可以達到最佳收益的狀況下(滿租),竟也讓臺灣的共享辦公室從軟體發展出了另外的市場,而這個市場便是創業市場。
近幾年臺灣因為勞資大環境影響,許多人選擇自行創業,希望能在工時與薪水上的性價比能更高,於是商人們便開了許多「課程」吸引這些創業者前來,內容包含接案、議價等等你創業所需要的各種知識,整套課程動輒4000、5000不在少數,這些看似在輔導創業者成功的課程,才是臺灣許多空間的主要收益。不租空間可以,但你需要資源吧?
也因此一場龐氏騙局也默默的展開,許多自稱創業導師的人開始販賣起自己的課程,而上過幾堂課的學員也換個身分變成你的創業大學長出來開課,只要想要創業的人不變少,這個市場就不會崩垮,這聽起來有沒有很直銷呢?
轉頭看看對岸的共享單車,從百家爭鳴到泡沫化不過也才一年餘,雖說可能跟國情及內部經營方式有關,但是值得大家慢下來好好想想共享到底是什麼?而共享之後又是什麼?

最後,本文並非看衰臺灣的所以共同工作空間(甚至本人目前便在與人共享辦公室),而是對於目前所觀察到的一些怪現象做敘述。

註1:WeWork網站 https://www.wework.com
高禕騏
高禕騏
興趣繁多,閒晃成癡 在設計上沒天分的空間失業者 雖然如此工作邀約請洽 [email protected] instagram:kaoyc802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