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日記觀劇特輯:聊聊公視神劇〈貓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貓的孩子〉就我看來,不只是吳曉樂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改編,同時也可以視為對村上春樹《1Q84》的改編。編劇讓父權暴力的兩端在劇中相遇:被家暴的女人與孩子,勾勒出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

〈貓的孩子〉此劇背景,設定為一個資優生輩出的大家族,主角阿衍是孫子輩中最小的、也是成績最差的孩子,大伯、二伯家的經濟環境遠優於阿衍的家,堂兄堂姊皆是第一志願高材生。而阿衍父親排行老三,面對事業成就遠高於自己的哥哥們,顯然備感壓力。

這種壓力的世襲多麼熟悉啊,否則就不會有那一句經典廣告台詞:「孩子,我要你比我強。」

父權才是你的平行世界

阿衍於是成為第一個父權結構的犧牲者,他的滿級分才不是成績單而已,那是父親在手足間、同事間證明自己的階級象徵。不過,父權世界必須要有奴才,要有人做下雜事,堂堂男子漢是不會去管孩子瑣事的,只有重要時刻父親才需出場,例如狠狠教訓學測失利的兒子,要他謹記住失敗者的痛苦。

此時,第二個犧牲者出場了──阿衍的母親,體型圓潤的小圓媽,作菜手藝絕佳,但顯然學歷、外貌、賺錢能力都不如大嫂、二嫂,只能盡力做好所有「好媳婦」、「好妻子」、「好妯娌」、「好媽媽」的本分,拚命煮好菜養兒子、整理永遠整理不乾淨的家。但是小圓媽的婚姻就跟家裡一直漏水脫屑的陰暗天花板一樣,怎麼努力都沒有用,她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兒子的好成績上,期待自己教養出品學兼優的好兒子,就能挽回丈夫的自尊和愛。

結果成績平平、走投無路的阿衍進入平行世界,變成了殺貓的怪物。

編劇在這邊巧妙地借引了《1Q84》的世界觀。村上春樹向來擅長以前場與後場兩個世界來編織寓言,而發瘋女同學口中說的、象徵平行世界的「藍色月亮」,亦正如《1Q84》出現了兩個月亮的「1Q84年」。在那個平行世界裡,規則是使用暴力來對應暴力、使用階級來對抗階級,只要你比別人更暴力、更冷血,你就可以成為王。

不好意思,那個平行世界,正是我們活著的世界啊。

我們就是活在那個看誰講話最大聲、誰學歷最好,誰就擁有發語權的恐怖規則裡頭,阿衍爸爸所說的才是真心話:「只有學歷好的人才可以說學歷不重要」。這一句也讓我回想起《挪威的森林》之中,女主角綠談到貧富差異的台詞:「你知道當個有錢人最大的好處是什麼嗎?就是你可以說『我沒錢』三個字。」

只有在父權遊戲中獲勝的人,才有資格說話,才能在這個體制裡賺錢。家教老師賺錢、以體罰與軍事管理著名的補習班賺錢,這部劇本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在告訴你,體制根本救不了孩子,解鈴還須繫鈴人。

人子與母親,無處可躲

就算有聰明溫柔又懂臨床心理學的家教老師,那又怎麼樣呢?就算學校有輔導室又怎麼樣呢?就算阿衍去看精神科,吃藥對他又有甚麼幫助呢?我們都躲在平行世界的制度後面,用專業術語、用知識的傲慢,輕巧地,把孩子狠狠推出去。連小圓媽都深陷於這個迷障之中,當阿衍自殘尋求母親的安慰時,小圓媽叫阿衍去吃藥。

我看到那邊真的是大哭,大家都可以輕巧地說一句話就走:家教老師學過臨床心理學,所以可以以局外人的態度指點出阿衍有病要去看醫生,學校教官有監視錄影器可以釐清責任避免被告,精神科醫生有藥和醫學權威可以提供解答,父親可以躲在工作應酬與外遇對象的溫柔鄉,但是人子的母親呢?她有甚麼盾牌,可以對抗那句「妳怎麼教孩子的,妳不是一個好媽媽」?

小圓媽因為看到貓生下孩子而徹底覺悟──那個丈夫可以假管教孩子不當之名對自己家暴、那個名為「鍾家國」以莫須有倫理處處壓榨弱勢女人、公公可以假失智之便對自己性騷擾的世界,那個連自己也忘記自己身為母親的恐怖世界,應該要終結了。直到幾乎被親生兒子扼死之際,幼貓的哭聲喚醒了小圓媽,讓她想起原來的自己,那個武勇與溫柔交織的母親。

因為屈服於父權的遊戲規則,她差一點把自己的孩子也葬送了。

當小圓媽覺醒的同時,她說,我們要練習第一件事,不要太常說對不起。這句話的潛台詞是:

我沒有對不起這個世界,父權的遊戲規則去死吧,都給我吃屎吧!我要保護我愛的孩子,和孩子一起活下去!

這個部分,也像是在對《1Q84》的結局致敬:《1Q84》的女主角青豆懷著孩子,翻越了平行世界的邊界,離開那個暴力殺戮才是王道的宇宙。進入平行世界很容易,不小心一腳就跨進去了,但是要出來很辛苦。小圓媽最後付出了零撫養費的離婚代價,失去房子,但保全了自己和兒子的自由,甚至還能在送便當之際,與水電工師傅調情,反撩師傅幾句。

〈貓的孩子〉原著篇名為〈人子,與貓的孩子〉,有趣的是,編劇也在最後置入了新約聖經的人子寓言。世間多少罪惡以神之名行之,偽神無處不在,而真神只有一個。同樣的,那些以愛為名的謊言,必以真愛打破。

編劇很神,鍾欣凌女神

最後補充兩點,第一,我覺得漏水天花板根本神來一筆,隱喻父權世界的無時不刻,無孔不入的侵蝕,也隱喻孩子心靈的崩壞。許多命好的女人和男人都說:小圓媽為什麼不反抗啊?為什麼不申請家暴令啊?不懂得保護孩子的女人不配做媽媽!

這種言論我會稱之為「何不食肉糜」派,這一派的人多半活在命太好的平行世界裡頭,以為女人都擁有經濟實力和高學歷和安穩的後盾(也就是娘家啦),還擁有外籍幫傭可以打掃煮飯,所以腦袋始終保持清晰的思辨能力。

看看小圓媽是怎麼在日常生活中被凌辱、被貶低的吧,丈夫罵她頭腦不好,所以兒子也頭腦不好,好的基因都是父親的。擁有話語權的男人每天這樣侮辱妳、輕賤妳、洗腦妳、先用甜言蜜語哄妳願意為了孩子犧牲工作真是好女人,然後再來罵妳不會賺錢根本廢物還好意思跟老公拿那麼多錢連個孩子也教不好,小圓媽只是萬千受難女人的一個縮影,被家務搞得焦頭爛額又被騙得團團轉,還得表現出一副甘願受騙、謝夫隆恩的樣子。鍾欣凌在本劇的表現根本煙火沖天炮大會,處處亮點,綿綿不絕,看了只想跪下大喊女神!女神!

第二,發瘋女同學最後墜樓,落在1080朵紙蓮花上,也是神來一筆。整車1080朵紙蓮花原是要燒給祖先、庇蔭給兒孫的殷殷盼望,渴望離開的女孩陰錯陽差地轉乘上另一個媽媽的祝福與愛,離開她痛恨的世界,很溫暖,幾乎浪漫。

raw-image

同場推薦閱讀兩本小說,第一本當然就是吳曉樂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原著小說和改編劇本各有各的恐怖,七月鬼門開,強力推薦閱讀,包你看完哭著叫媽媽。

第二本就是村上大的《1Q84》啦,在這本小說裡,家暴女人的可恨男人會被組織刺客以巧妙的方式暗殺掉,以正世風,爽度爆表,雖然以暴制暴不可取,但是有時候真的很想把那些可惡的父權怪物和既得利益者爆頭啊!《貓的孩子》裡面始作俑者阿衍爸沒有被懲罰,實在讓觀眾太殘念了,只好看看《1Q84》進入平行世界,享受小說帶來的虛擬正義快感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潘家欣的沙龍
425會員
70內容數
<p>對我來說,我悲傷的時候,最能平復心情的方式就兩種,吃真正的美食,以及看偉大的作品。</p>
潘家欣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1/19
好的,不知不覺我就這樣默默地超過了整個不購物計畫的期限,一年過去了,然後又過了72天。來說說執行的心得吧,當365天期限貼近時,我並沒有「好棒喔要解禁了我要大買特買」的感覺。我並不是真的「甚麼都不買」,比較像是修正我之前的購物行為,換成是「非常必要才買」。
Thumbnail
2019/11/19
好的,不知不覺我就這樣默默地超過了整個不購物計畫的期限,一年過去了,然後又過了72天。來說說執行的心得吧,當365天期限貼近時,我並沒有「好棒喔要解禁了我要大買特買」的感覺。我並不是真的「甚麼都不買」,比較像是修正我之前的購物行為,換成是「非常必要才買」。
Thumbnail
2019/08/20
蘑菇開始上幼兒園了,第一天表現極為驚人,一下車就說:「哇噢〜好多小朋友喔!」然後頭也不回地進教室玩。我心想,哇噢〜我出運啦!誰知道蘑菇竟然是這種灑脫到不行的天才兒童呢?不過,好景不常……
Thumbnail
2019/08/20
蘑菇開始上幼兒園了,第一天表現極為驚人,一下車就說:「哇噢〜好多小朋友喔!」然後頭也不回地進教室玩。我心想,哇噢〜我出運啦!誰知道蘑菇竟然是這種灑脫到不行的天才兒童呢?不過,好景不常……
Thumbnail
2019/06/25
笨蛋如我,發現了避免衝動購物的實用技巧,那就是「推遲兌現」。推遲購物行為兌現的時間,可以幫助自己好好過濾想法:「這真的是我想要的東西嗎?」「過了半年都沒買我也活得好好的,所以根本不需要吧?」
Thumbnail
2019/06/25
笨蛋如我,發現了避免衝動購物的實用技巧,那就是「推遲兌現」。推遲購物行為兌現的時間,可以幫助自己好好過濾想法:「這真的是我想要的東西嗎?」「過了半年都沒買我也活得好好的,所以根本不需要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誰先愛上他的》是第55屆金馬獎唯一一部入圍劇情長片的台灣代表,當時憑藉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長片、男女主角等佳績氣勢與實力,成功奪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剪輯。《誰先愛上他的》講述丈夫過世後,保險金卻落入先生外遇的小王身上,為家盡心盡力的劉三蓮決定要帶著兒子力抗第三者阿傑,不料兒子反
Thumbnail
《誰先愛上他的》是第55屆金馬獎唯一一部入圍劇情長片的台灣代表,當時憑藉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長片、男女主角等佳績氣勢與實力,成功奪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剪輯。《誰先愛上他的》講述丈夫過世後,保險金卻落入先生外遇的小王身上,為家盡心盡力的劉三蓮決定要帶著兒子力抗第三者阿傑,不料兒子反
Thumbnail
提醒!本書為十八禁,內容充斥色情暴力,未成年人請離開,勿觀看本書 如果喜歡本書,敬請不吝於『按愛心』、『留言鼓勵』,感恩啊! =04 正因為是這麼的喜歡= 事發之前,總共有大約一百多億人口。 那是個非常熱鬧又友善的世界,處處高喊愛與和平,兩性平等,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之類之類。 噁心巴拉。 或許就
Thumbnail
提醒!本書為十八禁,內容充斥色情暴力,未成年人請離開,勿觀看本書 如果喜歡本書,敬請不吝於『按愛心』、『留言鼓勵』,感恩啊! =04 正因為是這麼的喜歡= 事發之前,總共有大約一百多億人口。 那是個非常熱鬧又友善的世界,處處高喊愛與和平,兩性平等,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之類之類。 噁心巴拉。 或許就
Thumbnail
以前我無法理解母親的退讓,但我似乎清楚地知道,在那個時刻,在母親身分底下-那個身而為人、作為一個女人的她和她的名字,早就連同父親的叫罵聲一起遠走,而那顆年輕的、熱情的、如春光般燦爛的、對自己的人生懷抱大夢的、相信愛情的心早就死了。但作為籠中之鳥,她沒有地方能去。
Thumbnail
以前我無法理解母親的退讓,但我似乎清楚地知道,在那個時刻,在母親身分底下-那個身而為人、作為一個女人的她和她的名字,早就連同父親的叫罵聲一起遠走,而那顆年輕的、熱情的、如春光般燦爛的、對自己的人生懷抱大夢的、相信愛情的心早就死了。但作為籠中之鳥,她沒有地方能去。
Thumbnail
2018年開播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除了《茉莉的最後一天》篇章外,令筆者深有同感的還有改編自原著《人子,與貓的孩子》的《貓的孩子》,原作者吳曉樂曾經表示,這是她當家教過程中最不願回想的一個家庭,而該篇編劇簡士耕的成長經歷,也成為《貓的孩子》的創作動力及養分。 引用及參考自:
Thumbnail
2018年開播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除了《茉莉的最後一天》篇章外,令筆者深有同感的還有改編自原著《人子,與貓的孩子》的《貓的孩子》,原作者吳曉樂曾經表示,這是她當家教過程中最不願回想的一個家庭,而該篇編劇簡士耕的成長經歷,也成為《貓的孩子》的創作動力及養分。 引用及參考自:
Thumbnail
「貓的孩子」在表現上絲毫沒有討好之意,意圖呈現生命的實相,但我認為它並沒有撕裂親子關係的意思,表現更多的是渴求被了解的疾呼,即使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想要獲得所愛的人(在此處為母親)的同理。
Thumbnail
「貓的孩子」在表現上絲毫沒有討好之意,意圖呈現生命的實相,但我認為它並沒有撕裂親子關係的意思,表現更多的是渴求被了解的疾呼,即使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想要獲得所愛的人(在此處為母親)的同理。
Thumbnail
本集諷刺的是一個升學主義大家庭細微結構的無形壓力以及父權主義型塑家庭成員的階級關係。故事講述一個人才輩出的大家庭,只有其中小家庭的獨生子鐘國衍在學業上不甚理想。其父為了家庭面子,宛如精神領袖般地對小圓媽發號施令督促課業,自己卻無所作為,甚至成天在外拈花惹草,大男人主義可見一斑。
Thumbnail
本集諷刺的是一個升學主義大家庭細微結構的無形壓力以及父權主義型塑家庭成員的階級關係。故事講述一個人才輩出的大家庭,只有其中小家庭的獨生子鐘國衍在學業上不甚理想。其父為了家庭面子,宛如精神領袖般地對小圓媽發號施令督促課業,自己卻無所作為,甚至成天在外拈花惹草,大男人主義可見一斑。
Thumbnail
我最早聽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是從劉仁州老師口中聽到的,現在,我終於從原著中知道了:原來是出自紀伯倫的《先知・論孩子》。當然,第一次從劉仁州老師聽到這句話時,我第一個疑問就是:「孩子不是父母的,那是誰的」?劉老師也很快的就回答了:「孩子,是上天的,上天只是透過父母的結合,讓孩子得以誕生⋯
Thumbnail
我最早聽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是從劉仁州老師口中聽到的,現在,我終於從原著中知道了:原來是出自紀伯倫的《先知・論孩子》。當然,第一次從劉仁州老師聽到這句話時,我第一個疑問就是:「孩子不是父母的,那是誰的」?劉老師也很快的就回答了:「孩子,是上天的,上天只是透過父母的結合,讓孩子得以誕生⋯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二部作品,比起上一集媽媽的遙控器,恐怖驚悚有過之而無不及。幾乎能用字面上的「慘綠」來形容的風格,失控的家人,崩壞的價值觀,瘋癲的同學還有,見到藍色月亮就能進入的平行世界。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二部作品,比起上一集媽媽的遙控器,恐怖驚悚有過之而無不及。幾乎能用字面上的「慘綠」來形容的風格,失控的家人,崩壞的價值觀,瘋癲的同學還有,見到藍色月亮就能進入的平行世界。
Thumbnail
〈貓的孩子〉就我看來,不只是吳曉樂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改編,同時也可以視為對村上春樹《1Q84》的改編。編劇讓父權暴力的兩端在劇中相遇:被家暴的女人與孩子,勾勒出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
Thumbnail
〈貓的孩子〉就我看來,不只是吳曉樂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改編,同時也可以視為對村上春樹《1Q84》的改編。編劇讓父權暴力的兩端在劇中相遇:被家暴的女人與孩子,勾勒出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
Thumbnail
「貓的孩子」看起來似乎沒有擺脫父母對孩子的控制以及在挫折中的情緒勒索,不過,若從片尾再回頭去看整齣劇,貓的孩子已經從「控制」的主題,轉變成在這升學主義高張力的壓力之下,如何透過「救贖」來達成彼此的饒恕,而不再讓人活在「控制」以及「被控制」的傷害之中。
Thumbnail
「貓的孩子」看起來似乎沒有擺脫父母對孩子的控制以及在挫折中的情緒勒索,不過,若從片尾再回頭去看整齣劇,貓的孩子已經從「控制」的主題,轉變成在這升學主義高張力的壓力之下,如何透過「救贖」來達成彼此的饒恕,而不再讓人活在「控制」以及「被控制」的傷害之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