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臉書遊戲規則——觸及率與讚數、分享數、和好內容,不是正相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京築居-avatar-img
2018/08/17
感謝分享,個人舉辦講座半年以來,每次都有打自己粉絲頁的廣告,但是按讚人數卻沒有增加。或許您的猜測是有可能的。
希米露-avatar-img
發文者
2018/08/18
我也聽說一些朋友的粉絲頁都處在停頓狀態,或許真是如此。就算買廣告,也不見得增加得令人滿意。我相信真的是有被刻意遏抑且控制。 由其他地方加油吧。^^
Adric Chong KY-avatar-img
2018/08/14
有沒有想過,一開始就是一個"錯"... 先不從社交媒體或經營者的角度出發,我用第一人稱的角度窺探其中;首先,我今生從來沒當過粉絲,也不太願意當粉絲,但我卻樂意當一名讀者,尋找喜愛的讀本,也常當一名聽眾,享受能帶給我喜悅的聲音,更是無時無刻當一名觀眾,影視觀心,索性把電影視為終身事業,當然,我也經常成為一名購物者,呵,誰不是;然而,幾乎現有的社交媒體,都"硬性"般把我(的身份)和外界的關係,簡化成“粉絲、跟蹤者和朋友”這幾個我極度抗拒的概括,幹嘛我按了個讚就成了對方的粉絲,按了個追隨鍵就可以是個永遠的跟蹤者,至於社交媒體上加盟的朋友,算什麼朋友啊...嗯,這是一個既膚淺且spoon feed的年代,經營者不斷的想要“餵飽”更多的人,那些所謂的粉絲追蹤朋友者,就在“等吃”(往後成了不負責任或霸凌或濫情的假面人,那是另一個課題)... 那些沒有網絡的年代,我有追求學問的渴望,網羅資訊的欲求,願意成為讀者聽眾或觀眾所付出的代價,而如今,社會價值觀和社交媒體設立的遊戲規則,把人們的視野和視角,構成“房間裡的大象”,或“看不見的猩猩”,我心不無憂。 我記得您在早前寫了一篇關於“名字”的影論,當時確實觸動了我,有感而發的發表了自己作品的創意點,欲與您交流,或聽下您的意見;幾天後,發覺不得要領,回首檢討,又認為自己錯了,立馬把該留言給刪除了... 而這篇,是剛剛一點多時,在寫稿當兒收到的一封電郵通知,之後兩點發覺肚子餓,順便開手機看看剛才的訊息是什麼來的,才會前來報讀;讀罷,有少許悲從中來,這麼辛苦這麼難,有好內容又有何用?世界經已變了質,不由用心耕耘。
希米露-avatar-img
發文者
2018/08/15
非常贊同喔。我也很討厭使用「粉絲」這個辭彙,大部分的時候,只要我有意識到,就會使用讀者或是朋友這樣的名詞。畢竟,大家都是平行關係,沒有任何追蹤追從的從屬上下關係。(不過在這篇文章中會如此使用,是因為現在是在「臉書」思維的架構下,於是必須先使用這樣的詞彙,才能溝通解釋。) 而且,我也不覺得寫作者就是一言堂的完全正確,粉絲就該追從或「等吃」資訊。許多讀者其實都是思想非常成熟的專業者,願意一讀作者的文章,肯定是作者的榮幸,並非是作者的followers。 大家都是有自主思想與個人喜好的獨立個體,會彼此互動,都是起於互相欣賞與認同,而不是崇拜與無腦追從。我非常認同你的看法,一開始設定「粉絲 fans」或是「追隨者 followers」這樣的名詞,實在不妥,瞬間會以名詞化約讀者的智商。 至於你在「名字那篇」的留言,我沒見著耶。或許在我來不及知道之前,就已經刪除,那就太可惜了。我很尊重我的讀者,也很樂意與讀者交流唷。下次請別認為「自己錯了」,或許是我的觀點有疏忽呢?下次請先等待一下,讓我也讀一下留言,再討論如何? 世界本質還是不變,我這樣認為,只是因為網路,而讓以前大部分人看不見的世界陰影,完全顯露在透明之處。那些黑暗還是一樣多,光明亦然,只是都透明時,我們會誤以為光明變弱了,其實一直都一樣。有信心點兒吧。^^ 非常感謝你寫了這麼一篇好長的心得。:)也歡迎隨時使用 email 與我聯繫與討論:ximilu2014@gmail.com
avatar-img
希米露的沙龍
2.1K會員
233內容數
《科幻電影希米露》提供多面向與多層次的故事閱讀與思考。每個電影,都有個故事的時空,透過歷史與文化的解讀,就能找出詭異故事的金鑰、理出奇幻故事的脈絡、也能解開任何不羈電影的思路邏輯。
希米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1
一個小小的「奧術宇宙」,包含許許多多當代議題,從階級、親情(父女、母女、姊妹)、愛情(同性或異性)、友情、科學、醫學、宗教、社會的制度與結構、戰爭、欺騙、詐術、平行宇宙、回到過去等等議題。 這是一個史詩級的故事,卻不會有龐大到自圓其說,而變成令人失望的胡言亂語。
Thumbnail
2024/12/11
一個小小的「奧術宇宙」,包含許許多多當代議題,從階級、親情(父女、母女、姊妹)、愛情(同性或異性)、友情、科學、醫學、宗教、社會的制度與結構、戰爭、欺騙、詐術、平行宇宙、回到過去等等議題。 這是一個史詩級的故事,卻不會有龐大到自圓其說,而變成令人失望的胡言亂語。
Thumbnail
2024/11/08
在70年代的戲院,七歲小昆汀,正在見證荒唐痛苦卻又充滿生命力的時代,不僅社會動盪,而電影也正在轉型,這本《狂野電影史》就是部見證,由21世紀的昆汀,回憶小小孩看大人電影的瘋狂與喜悅、介紹與分析70年代的嬉皮好萊塢是如何誕生、有何獨特風格、又有哪些重要的作品與導演、並且如何顛覆與衝擊整體文化與思維。
Thumbnail
2024/11/08
在70年代的戲院,七歲小昆汀,正在見證荒唐痛苦卻又充滿生命力的時代,不僅社會動盪,而電影也正在轉型,這本《狂野電影史》就是部見證,由21世紀的昆汀,回憶小小孩看大人電影的瘋狂與喜悅、介紹與分析70年代的嬉皮好萊塢是如何誕生、有何獨特風格、又有哪些重要的作品與導演、並且如何顛覆與衝擊整體文化與思維。
Thumbnail
2024/09/27
來聊聊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 的新作《777》。看過由布萊德·彼特的《子彈列車》(Bullet Train, 2022),相信你也會喜歡《777》,與伊坂的《瓢蟲》一樣,充滿機智幽默、複雜多層次的殺手,還有其獨特的角色與讓人難以預測的荒誕劇情。
Thumbnail
2024/09/27
來聊聊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 的新作《777》。看過由布萊德·彼特的《子彈列車》(Bullet Train, 2022),相信你也會喜歡《777》,與伊坂的《瓢蟲》一樣,充滿機智幽默、複雜多層次的殺手,還有其獨特的角色與讓人難以預測的荒誕劇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怎麼都沒邀請對貼文按讚的人,來給專業按讚呢?」新加入協助粉專管理的小編這麼問我。 是的,比起按讚人數或追蹤人數的增長,我更在意的是所有追蹤粉專的朋友是否「真的是我們內容的受眾」? 這是【黃標粉專經營筆記】的第 7 集,延續上次的內容,我將談談為何「粉絲結構」如此的重要?
Thumbnail
「你怎麼都沒邀請對貼文按讚的人,來給專業按讚呢?」新加入協助粉專管理的小編這麼問我。 是的,比起按讚人數或追蹤人數的增長,我更在意的是所有追蹤粉專的朋友是否「真的是我們內容的受眾」? 這是【黃標粉專經營筆記】的第 7 集,延續上次的內容,我將談談為何「粉絲結構」如此的重要?
Thumbnail
我對於粉絲專頁推薦功能的三個想法 第一、往好處想 - 無論如何你的粉專內容都將隨著FB的政策觸及到更多人 第二、但往壞處想 - 你的內容有可能因觸及到不這麼喜歡的人被隱藏 再者、往更壞的方向想 - 你可能吸引到並非真正認同粉專「核心價值」的受眾 等等,第三點怎麼想都比第二點好呀?要回答這問題 就得
Thumbnail
我對於粉絲專頁推薦功能的三個想法 第一、往好處想 - 無論如何你的粉專內容都將隨著FB的政策觸及到更多人 第二、但往壞處想 - 你的內容有可能因觸及到不這麼喜歡的人被隱藏 再者、往更壞的方向想 - 你可能吸引到並非真正認同粉專「核心價值」的受眾 等等,第三點怎麼想都比第二點好呀?要回答這問題 就得
Thumbnail
別這麼快放棄,在這個觸及率超低的年代,還是有許多臉書專頁能在完全不投放廣告的情況下,經營的有聲有色,貼個文一呼百應,先不論轉換率或實際商業上有什麼幫助,至少貼文有人互動,品牌就自動給人一股接地氣的親民感。
Thumbnail
別這麼快放棄,在這個觸及率超低的年代,還是有許多臉書專頁能在完全不投放廣告的情況下,經營的有聲有色,貼個文一呼百應,先不論轉換率或實際商業上有什麼幫助,至少貼文有人互動,品牌就自動給人一股接地氣的親民感。
Thumbnail
Facebook 是所有品牌操作數位行銷的兵家必爭之地,「經營社群」一詞在台灣幾乎等同營運Facebook 粉絲專頁。然而隨著臉書演算法不斷調整,粉絲專業經營者也遇到前所有的挑戰,本篇提出應對來自臉書挑戰的行銷對策。
Thumbnail
Facebook 是所有品牌操作數位行銷的兵家必爭之地,「經營社群」一詞在台灣幾乎等同營運Facebook 粉絲專頁。然而隨著臉書演算法不斷調整,粉絲專業經營者也遇到前所有的挑戰,本篇提出應對來自臉書挑戰的行銷對策。
Thumbnail
我不是什麼專業公關操盤手,只是想對這陣子的觀察心得稍作紀錄整理──不過基於職務上的保密義務,我還是會避免拿出具體紀錄進行佐證,僅會提出暫時得到的「猜想」;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我並沒有IT相關背景,觀察的樣本也很有限,請不要把這當作很科學的觀察分析。
Thumbnail
我不是什麼專業公關操盤手,只是想對這陣子的觀察心得稍作紀錄整理──不過基於職務上的保密義務,我還是會避免拿出具體紀錄進行佐證,僅會提出暫時得到的「猜想」;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我並沒有IT相關背景,觀察的樣本也很有限,請不要把這當作很科學的觀察分析。
Thumbnail
每次接觸的企業老闆/創業人士,每有新項目,大家都很習慣地說:「我們要快點先開設Facebook」。 曾經,Facebook是免費的推廣渠道,也近乎變成了網上行銷的代名詞,但到了現在,還是一樣嗎?希望分享一下我的看法,能幫助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如果打算在現在社交媒體的生態裡要經營Facebook,有甚
Thumbnail
每次接觸的企業老闆/創業人士,每有新項目,大家都很習慣地說:「我們要快點先開設Facebook」。 曾經,Facebook是免費的推廣渠道,也近乎變成了網上行銷的代名詞,但到了現在,還是一樣嗎?希望分享一下我的看法,能幫助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如果打算在現在社交媒體的生態裡要經營Facebook,有甚
Thumbnail
#社群經營開始進入盤整的後社群時代 你如果有意識到的話。 你會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粉絲專頁貼文上的【觸及率】和【按讚數】開始呈斷崖式下滑,就好像是粉絲一夜之間突然拋棄你了一樣。 不管發什麼文章,都只有小貓兩三隻按讚。 你會開始想要下廣告,但又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Thumbnail
#社群經營開始進入盤整的後社群時代 你如果有意識到的話。 你會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粉絲專頁貼文上的【觸及率】和【按讚數】開始呈斷崖式下滑,就好像是粉絲一夜之間突然拋棄你了一樣。 不管發什麼文章,都只有小貓兩三隻按讚。 你會開始想要下廣告,但又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