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自學計畫?

更新於 2018/09/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次的心情裡面,寫了一些和小孩討論"寫字"這件事情的過程,有一段寫到:
我們討論了「一周兩次的書寫記錄」,可以是旅行走讀有關、可以是閱讀書目有關、可以是看電影心得、可以是你想要說的任何一件事情,或者是想要記錄下來的任何一個心情。


這樣的討論過程裡,有一些不是小孩要的,有一些是他想的,有一些是我的堅持---字數就是。

這段文字看起來好像最後的結果是有達成共識,接著就要執行。這過程看起來就好像是擬計畫,在計劃書還沒完成之間的討論,然後有共識並寫下來(或是說叫做約定好),然後就要開始執行。
朋友看了以後好奇和小孩之間討論的過程細節,哪一些是小孩要的,哪一些不是? 被這麼一問以後,心裡想著「對耶,好好檢視這些所謂討論的過程裡的細節,真的好重要。」如果,我真正想要的自學樣貌,是比較貼近小孩本身的自主學習,那麼在任何一次的討論過程裡面,對小孩來說就是一件很重要的練習(其實對大人也是)。檢視這些過程,然後發現自己的謬誤以及威權,然後練習更看重小孩他要的,而不是他不要的,或者就有機會更接近自學的目標。
回到討論的過程,從一開始的問題「嘿自學生,你除了玩、看漫畫,還有甚麼要做的嗎?」、「自學生沒有寒暑假吧!你那個開學以後才開始認真的想法,不是很奇怪嗎?」、「寫字是練習,也可以挑一個筆劃多一點的字一直反覆練習寫,就不用想也不用抄,但就是很無聊」、「寫些甚麼東西當作成果到時候訪視或是打分數的時候有憑據」、「另外有人就是額外再做一份統整的報告,但這個好像也不是簡單的事」、「再不然你可以用考試的?比較簡單方便」、「書看過就看過了,用抄的就覺得很不想寫啊」、「為什麼一定要寫跟自己的心情有關的內容,有心得也不一定要寫出來吧」這些問題延伸出來的討論。
小孩說:「畫畫就畫畫寫甚麼心得」

過程裡面,小孩不想要考試,想要用作品(或是作業)呈現成果;不想要指定寫的種類,可(勉強)接受一周兩篇記錄;不想要反覆抄寫,但想要寫字練習工整;想要達成自學的成果條件,但不想要被規定寫甚麼內容,特別是他的心情或感覺;想要學習文字,但不想要就得練習寫跟它有關的造句或是語詞。
這篇記錄真的完全打碎了大人對遊記的想像
回過頭仔細想,其實討論的過程好像都是假議題!其實,這些句子裡的最核心,是大人自己的擔心和拉扯。是因為沒做甚麼事情就會擔心緊張嗎? 好像也不盡然是這樣。
好像並不是因為沒有照著自學計畫的內容走,所以有甚麼擔心。反而比較像是,大人心裡很知道自學計畫裡面很多內容其實都不可能達成,包括計畫的完整性和沒有彈性(像是課表部分),但是不要照著計劃走,然後呢? 要怎麼走?
就在心裡面開始出現正反兩方的想法在拉扯:
計畫寫的落落長,不試著做看看,怎麼知道哪邊不行,哪邊可以? vs. 計畫不就是趕不上變化,要照計畫走沒有彈性的教育,真的是我們要的自學嗎?
先做了再說阿,甚麼都不做,怎麼知道怎麼改? vs. 都沒有想過就嘗試真的就是比較好嗎? 先想再做不能說是謹慎嗎?
要想清楚想做甚麼哪有這麼容易,大人自己一輩子也不見得想到,等到想清楚要甚麼才做,時間都浪費掉了,甚麼都還沒做,一年就到了! vs. 最初想自學的時候,不就是因為不想要小孩這樣聽命行事,再好那也只不過是有能力完成,並不是真心想做的事。
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想要做甚麼事,只是簡單過人生不可以嗎? vs. 不會有人真心地擺爛自己,如果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才不會簡單行事
大人自己拉拉扯扯、進進退退...一直一直一直停不下來啊~~~
反觀小孩,他在做的事情:大量地把書櫃上的書拿下來看、家裡沒有的圖書館借、看想要看的電影、紀錄片、不只看書還朗讀像是念劇本一樣、研究桌遊的邏輯性和遊戲設計的要項、拿紙描繪繪本裡的主角從中練習個體的""比例""、拿撲克牌練習自己想的魔術技巧...。
其實認真地想一想,記錄小孩在做的事情,就是很真實且有趣的自學計畫,那個計劃不是被寫出來的,而是被執行出來的,在小孩的頭腦裏面想過,然後被做、玩出來的。這些是當下的計畫,馬上地被執行,然後立刻有成果呈現。
如果這不能算是自學計畫,那送出去的那一份憑甚麼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自主學習是一個目標,那麼要怎樣才算是符合這個目標? 完全自主並且自由地主動執行某一項看起來像學習的事情,才能算嗎?如果給了一個不是自主而來的目標,但不介入走向目標的方向與過程歷時,這樣還能算是嗎?
    就像成人對所有疾病的診斷都有的害怕一樣,一個專業名詞出現在生活中的時候,我們歷經的所有擔憂與恐懼,在人開始發問的時刻,就是學習的當下......
    學習是甚麼? 這陣子一直在想這些事情。 學習某一件事情,絕對源自於好奇,這是動物的天性。
    學習最大的價值與意義,在於看見自己與不懂之間的關係,這種連結大致上可以放大到知識、常識、課業、各領域的專業、做人處事的態度,更可以放大到對世界、社會的認識...等等。對人生抱有希望與活力下,就會有源源不絕的學習力。在某些教育方式下,孩子學了好多好多大人也說不出來的知識,可卻一點一點地消逝對生命的熱情
    如果自主學習是一個目標,那麼要怎樣才算是符合這個目標? 完全自主並且自由地主動執行某一項看起來像學習的事情,才能算嗎?如果給了一個不是自主而來的目標,但不介入走向目標的方向與過程歷時,這樣還能算是嗎?
    就像成人對所有疾病的診斷都有的害怕一樣,一個專業名詞出現在生活中的時候,我們歷經的所有擔憂與恐懼,在人開始發問的時刻,就是學習的當下......
    學習是甚麼? 這陣子一直在想這些事情。 學習某一件事情,絕對源自於好奇,這是動物的天性。
    學習最大的價值與意義,在於看見自己與不懂之間的關係,這種連結大致上可以放大到知識、常識、課業、各領域的專業、做人處事的態度,更可以放大到對世界、社會的認識...等等。對人生抱有希望與活力下,就會有源源不絕的學習力。在某些教育方式下,孩子學了好多好多大人也說不出來的知識,可卻一點一點地消逝對生命的熱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你們比較喜歡的計劃形式是「我今天前要發布這篇文章」還是「今天下午三點到四點半,我要寫完這篇文章並發布」呢?我自己是更喜歡前者。雖然有時候會造成拖拖拉拉的情況,不過有彈性時間可以應付突發狀況。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你們比較喜歡的計劃形式是「我今天前要發布這篇文章」還是「今天下午三點到四點半,我要寫完這篇文章並發布」呢?我自己是更喜歡前者。雖然有時候會造成拖拖拉拉的情況,不過有彈性時間可以應付突發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