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自學計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一次的心情裡面,寫了一些和小孩討論"寫字"這件事情的過程,有一段寫到:

我們討論了「一周兩次的書寫記錄」,可以是旅行走讀有關、可以是閱讀書目有關、可以是看電影心得、可以是你想要說的任何一件事情,或者是想要記錄下來的任何一個心情。


這樣的討論過程裡,有一些不是小孩要的,有一些是他想的,有一些是我的堅持---字數就是。

這段文字看起來好像最後的結果是有達成共識,接著就要執行。這過程看起來就好像是擬計畫,在計劃書還沒完成之間的討論,然後有共識並寫下來(或是說叫做約定好),然後就要開始執行。

朋友看了以後好奇和小孩之間討論的過程細節,哪一些是小孩要的,哪一些不是? 被這麼一問以後,心裡想著「對耶,好好檢視這些所謂討論的過程裡的細節,真的好重要。」如果,我真正想要的自學樣貌,是比較貼近小孩本身的自主學習,那麼在任何一次的討論過程裡面,對小孩來說就是一件很重要的練習(其實對大人也是)。檢視這些過程,然後發現自己的謬誤以及威權,然後練習更看重小孩他要的,而不是他不要的,或者就有機會更接近自學的目標。

回到討論的過程,從一開始的問題「嘿自學生,你除了玩、看漫畫,還有甚麼要做的嗎?」、「自學生沒有寒暑假吧!你那個開學以後才開始認真的想法,不是很奇怪嗎?」、「寫字是練習,也可以挑一個筆劃多一點的字一直反覆練習寫,就不用想也不用抄,但就是很無聊」、「寫些甚麼東西當作成果到時候訪視或是打分數的時候有憑據」、「另外有人就是額外再做一份統整的報告,但這個好像也不是簡單的事」、「再不然你可以用考試的?比較簡單方便」、「書看過就看過了,用抄的就覺得很不想寫啊」、「為什麼一定要寫跟自己的心情有關的內容,有心得也不一定要寫出來吧」這些問題延伸出來的討論。

小孩說:「畫畫就畫畫寫甚麼心得」

小孩說:「畫畫就畫畫寫甚麼心得」


過程裡面,小孩不想要考試,想要用作品(或是作業)呈現成果;不想要指定寫的種類,可(勉強)接受一周兩篇記錄;不想要反覆抄寫,但想要寫字練習工整;想要達成自學的成果條件,但不想要被規定寫甚麼內容,特別是他的心情或感覺;想要學習文字,但不想要就得練習寫跟它有關的造句或是語詞。

這篇記錄真的完全打碎了大人對遊記的想像

這篇記錄真的完全打碎了大人對遊記的想像

回過頭仔細想,其實討論的過程好像都是假議題!其實,這些句子裡的最核心,是大人自己的擔心和拉扯。是因為沒做甚麼事情就會擔心緊張嗎? 好像也不盡然是這樣。

好像並不是因為沒有照著自學計畫的內容走,所以有甚麼擔心。反而比較像是,大人心裡很知道自學計畫裡面很多內容其實都不可能達成,包括計畫的完整性和沒有彈性(像是課表部分),但是不要照著計劃走,然後呢? 要怎麼走?

就在心裡面開始出現正反兩方的想法在拉扯:

計畫寫的落落長,不試著做看看,怎麼知道哪邊不行,哪邊可以? vs. 計畫不就是趕不上變化,要照計畫走沒有彈性的教育,真的是我們要的自學嗎?

先做了再說阿,甚麼都不做,怎麼知道怎麼改? vs. 都沒有想過就嘗試真的就是比較好嗎? 先想再做不能說是謹慎嗎?

要想清楚想做甚麼哪有這麼容易,大人自己一輩子也不見得想到,等到想清楚要甚麼才做,時間都浪費掉了,甚麼都還沒做,一年就到了! vs. 最初想自學的時候,不就是因為不想要小孩這樣聽命行事,再好那也只不過是有能力完成,並不是真心想做的事。

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想要做甚麼事,只是簡單過人生不可以嗎? vs. 不會有人真心地擺爛自己,如果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才不會簡單行事

大人自己拉拉扯扯、進進退退...一直一直一直停不下來啊~~~

反觀小孩,他在做的事情:大量地把書櫃上的書拿下來看、家裡沒有的圖書館借、看想要看的電影、紀錄片、不只看書還朗讀像是念劇本一樣、研究桌遊的邏輯性和遊戲設計的要項、拿紙描繪繪本裡的主角從中練習個體的""比例""、拿撲克牌練習自己想的魔術技巧...。

其實認真地想一想,記錄小孩在做的事情,就是很真實且有趣的自學計畫,那個計劃不是被寫出來的,而是被執行出來的,在小孩的頭腦裏面想過,然後被做、玩出來的。這些是當下的計畫,馬上地被執行,然後立刻有成果呈現。

如果這不能算是自學計畫,那送出去的那一份憑甚麼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上學好日子-avatar-img
2018/08/21
讀的時候我想到一位自學生說過, 「雖然學校的人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可是人有一種習性,就是你做的不一定要有意義,你有在做事就好像有意義,雖然是別人叫你做的。有些人覺得瞎忙就好爽。自學就不是在瞎忙,只是有時候也許會讓別人看起來/或自己感覺,沒有找到真正意義,但無論如何不是在白忙。而瞎忙至少會讓人覺得自己的人生有意義,至少自己生活好像有意義。」 也好認同你文章說的,「那個計劃不是被寫出來的,而是被執行出來的」! by the way 我們剛好也認識圖中寫的那位很愛畫畫的自學生:)
別問兒子是誰的馬麻-avatar-img
發文者
2018/08/21
如同你說的,真的是這樣,有的時候覺得瞎忙的時候好有活力...但停下來的時候,分明就是知道自己根本不想要再瞎忙。人真的好奇妙,在不同的時空下一直在改變。 這個愛畫畫的自學生,讓我好想認識她的父母.......哈哈哈
avatar-img
別問兒子是誰的馬麻的沙龍
41會員
39內容數
2021/03/31
我想著,以前只懂得欣賞一個有理念的老師,一個能堅持的老師。最近又在想,每一個老師都可能有他的堅持,對,每一個老師都有。只是,究竟他們各自在堅持什麼?他們各自的理念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3/31
我想著,以前只懂得欣賞一個有理念的老師,一個能堅持的老師。最近又在想,每一個老師都可能有他的堅持,對,每一個老師都有。只是,究竟他們各自在堅持什麼?他們各自的理念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3/29
昨天有個家長來身邊悄聲說「你兒好厲害」,將剛剛發生的事情說了一下,他說「妳兒跟我說讓我在門口等一下先不用進去,他去處理。然後我就站在門口看,看他站在兩個人中間,繼續吵架的兩個人他們各自進行的活動,然後就沒事了。怎麼這麼厲害? 可是我看不懂耶,為什麼會這樣」。過了一下子,我問自學生發生甚麼事,他一派輕
Thumbnail
2021/03/29
昨天有個家長來身邊悄聲說「你兒好厲害」,將剛剛發生的事情說了一下,他說「妳兒跟我說讓我在門口等一下先不用進去,他去處理。然後我就站在門口看,看他站在兩個人中間,繼續吵架的兩個人他們各自進行的活動,然後就沒事了。怎麼這麼厲害? 可是我看不懂耶,為什麼會這樣」。過了一下子,我問自學生發生甚麼事,他一派輕
Thumbnail
2020/05/10
幾乎要半年了,這一段時間完全沒有辦法寫文章,無法寫下任何一件關於自學的事。這一段時間的自學日子,就好像是進入了一種幾乎見不到光的暗房,雖然沒有光卻還是看得見東西在移動搖晃,雖然看不清楚卻還是能夠辨識出物體的存在。物體就是自學的樣態,搖晃著、移動著,卻看不清楚方向。
Thumbnail
2020/05/10
幾乎要半年了,這一段時間完全沒有辦法寫文章,無法寫下任何一件關於自學的事。這一段時間的自學日子,就好像是進入了一種幾乎見不到光的暗房,雖然沒有光卻還是看得見東西在移動搖晃,雖然看不清楚卻還是能夠辨識出物體的存在。物體就是自學的樣態,搖晃著、移動著,卻看不清楚方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剛開始教學的前兩年,我完全無法理解不寫功課的小孩在想什麼,畢竟回家作業是逃不了的強迫型任務,遲早都得做,早做完早收工,拖拖拉拉的就算拖到明天,到學校去還得做,並且不可能是上課寫,那就佔用他自己下課玩樂的時間了。老師絕對不可能忘記收作業的。 可是,這些逃避寫功課的孩子,絕對是能躲則躲,
Thumbnail
剛開始教學的前兩年,我完全無法理解不寫功課的小孩在想什麼,畢竟回家作業是逃不了的強迫型任務,遲早都得做,早做完早收工,拖拖拉拉的就算拖到明天,到學校去還得做,並且不可能是上課寫,那就佔用他自己下課玩樂的時間了。老師絕對不可能忘記收作業的。 可是,這些逃避寫功課的孩子,絕對是能躲則躲,
Thumbnail
自學生的學習安排究竟要怎麼開始? 從計畫自學到開始自學,每個階段的小孩都呈現不同的樣貌,也無法一言以蔽之。方法有百百種,最核心的想法呢? 如果我們相信學習動機是最重要的起始,讓小孩自主地選擇他要學習的方向,那麼除了等待、擴大小孩對這世界的視野和好奇機會,讓他有選擇權之外,我們還可以做甚麼?
Thumbnail
自學生的學習安排究竟要怎麼開始? 從計畫自學到開始自學,每個階段的小孩都呈現不同的樣貌,也無法一言以蔽之。方法有百百種,最核心的想法呢? 如果我們相信學習動機是最重要的起始,讓小孩自主地選擇他要學習的方向,那麼除了等待、擴大小孩對這世界的視野和好奇機會,讓他有選擇權之外,我們還可以做甚麼?
Thumbnail
會不會現在是因為他沒有特別想要跟別人分享自學這一件事情,自然在整理要說甚麼、自己的感受是甚麼這一件事情上,就沒有那樣的自主性,更遑論要去花時間去回想與思考,那麼,現在,這件事情能就這麼放下嗎? 老實說,大人自己也很困惑,也很猶豫。
Thumbnail
會不會現在是因為他沒有特別想要跟別人分享自學這一件事情,自然在整理要說甚麼、自己的感受是甚麼這一件事情上,就沒有那樣的自主性,更遑論要去花時間去回想與思考,那麼,現在,這件事情能就這麼放下嗎? 老實說,大人自己也很困惑,也很猶豫。
Thumbnail
每年的4、10月是自學生的大月,想要申請自學的學生需要在這個月遞交出一份計畫,在這份計畫裡面,經常被期待要看見自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的規劃,或者換句話說是”讀書”計畫。如果我們這樣想:一般體制就學的孩子他們的學習計畫,很可能是由學校班級老師撰寫,或者甚至是整個學校行政團隊的
Thumbnail
每年的4、10月是自學生的大月,想要申請自學的學生需要在這個月遞交出一份計畫,在這份計畫裡面,經常被期待要看見自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的規劃,或者換句話說是”讀書”計畫。如果我們這樣想:一般體制就學的孩子他們的學習計畫,很可能是由學校班級老師撰寫,或者甚至是整個學校行政團隊的
Thumbnail
這一個經驗也在重新讓人思考:自學生的自學生活中,父母或者教育者的角色在提供自學經驗的自主性上,是不是有夠多的自省能力,讓學習主體落在自學生上。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大人感受到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並沒有真切同理的當下,我們要怎麼進行交流,這一件事情取決於大人的自我察覺能力,以及大人是否能夠維護學生主體的
Thumbnail
這一個經驗也在重新讓人思考:自學生的自學生活中,父母或者教育者的角色在提供自學經驗的自主性上,是不是有夠多的自省能力,讓學習主體落在自學生上。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大人感受到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並沒有真切同理的當下,我們要怎麼進行交流,這一件事情取決於大人的自我察覺能力,以及大人是否能夠維護學生主體的
Thumbnail
自學進行到了第三個月,這一段時間以來大部分的時間規劃都還掌握在大人的手裡,這麼做並不是大人只想要這樣做,好像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作息時間。
Thumbnail
自學進行到了第三個月,這一段時間以來大部分的時間規劃都還掌握在大人的手裡,這麼做並不是大人只想要這樣做,好像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作息時間。
Thumbnail
孩子說「我大概知道哪裡有問題,也想了很久要怎麼做,也想要去練習但沒有時間,上課的時候老師說叫我坐在旁邊看別人。我想去那個卡住的點試試看我想的方法可不可以的時候,老師就會叫我用他建議的方式,可是他的方式我不敢嘗試,但我不想跟他說,說了他都說你就放手衝一次就一定沒問題。」
Thumbnail
孩子說「我大概知道哪裡有問題,也想了很久要怎麼做,也想要去練習但沒有時間,上課的時候老師說叫我坐在旁邊看別人。我想去那個卡住的點試試看我想的方法可不可以的時候,老師就會叫我用他建議的方式,可是他的方式我不敢嘗試,但我不想跟他說,說了他都說你就放手衝一次就一定沒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