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需要時間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早晨醒來的時候已經是8點,昨天晚睡是因為已經很久沒有熬夜,這兩天為了10月中的期中訪視,整理了一些資料,一晃眼就超過了1點才睡。
小孩說六點左右就醒了,但因見我熟睡就繼續躺著休息,7點半覺得躺夠了就自己起床,梳洗後開始他每天的自學日子。
許多人對自學生的作息安排很好奇,跟他以前同學相約聚餐的時候,也會互相聊到彼此近況的改變,和其他同學的近況。
「大家都想知道你怎麼自學的?」
「也有人說不知道要不要寫功課」
不只小孩想知道,許多同班的家長也都很好奇。
偶爾遇上的時候,除了問作息,還會問課程的安排,再問課後的評量或者是作業。
聽見我們對課綱中的課業不看重,很多人都很詫異。
觀察到的是:會這樣問的朋友,多半對孩子的擔心都比較多,也多半對孩子的信心比較少。
「你不擔心嗎?」
「萬一他以後想念大學,那還能考上嗎?」
「他會不會就這樣一直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然後就過了一生?」
「他會不會覺得很無聊想找同學玩?」
聽了以後會想:這樣的擔心真的只是源自於社會價值嗎? 或者是朋友自己的價值? (雖然,可能多數人的價值可能就是社會價值(吧))
類似這樣的問題其實也不是第一次聽到了,小孩3歲左右,知道孩子沒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每天都會被不同的人問。
「他都不學個什麼嗎?」、「不上個運動類的訓練嗎?」、「都沒有去試怎麼會知道他是不是適合或者是喜歡?」、「打擊樂也很好玩ㄟ」
就算到了小學階段,也進了學校,雖然是實驗性質的小學,班上許多同學也仍都在放學後上鋼琴、上直排輪、上英文、上游泳……。
經常也被同班的家長問及「甚麼都沒有上?」、「那他不會無聊嗎?」、「下課就一個人玩不會想找朋友嗎?」、「你都不會擔心他以後程度跟不上別人喔」...
說實話,這些句子並不是沒有在腦海裡問過自己,也從來不是因為有了甚麼確定的答案,所以能這麼堅持著不上。
記得有一個學期,因為經常一起玩的好朋友在學羽球,小孩因為跟著爸爸開始接觸羽球,一開始跟著在球場上跑跑接接球。
爸爸看見小孩有時候會自己在場外練習,很是認真,也認為他瘦瘦的有機會可以多運動,至少能強健體魄。
爸爸提過很多次,覺得讓小孩去學一項運動很重要。
他說「打球是一項能夠讓孩子拓展人際關係的機會,在球場上大家不會一定要等認識的人,有球就會喊打,這樣他就有一個很基本的方式認識不同的人」。
這個論點當然也認同,以往求學階段瘋迷打球的年代,揹著球到球場上,隨便喊就有球打。跟不同的人打球,學不同的球技,學不同的應對,學不同的人生經驗...。
也陸續跟小孩提了好幾次去觀摩同學在練的球隊,有一次正好幫忙對方家長接送孩子去球場,順勢陪小孩去現場看看。
小孩看了許久,認真地看著每一區不同的小孩在做的事情,看著每一區教練、助教說的話,然後下了決定說「想跟著爸爸練習就好,慢慢練習就會進步,而且不想要給同學知道自己在練」。
不想給同學知道自已在練
這句話實在太令人好奇了,問了許久後知道,他認為學習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想不想練、要怎麼練都不需要跟同學一起,最好他們也不要知道,免得會問來問去,而且會比來比去。弄清楚孩子的想法後,這件事情就又擱著了。
當沒有需要成績作為"驗證"或者是"成果發表"的時候,學習要用多積極的方式被動安排進行,這真的很值得討論。
去年底開始接觸一項少見的運動,在場地裡認識的人不多,孩子也對這項活動感到好奇,並不常見於一般的運動類別,因此上了一陣子的課。
一年來每次課程後的討論,多半著重在課程學習中的自我覺察,孩子在無法進步與維持狀態之間感到挫折、在穩住自己跟與他人競爭之間躊躇、在嘗試突破與克服恐懼之間拉扯。
這一些看似課程的瓶頸,其實都蘊含著人生的困境,都好重要,也好困難,甚是大人自己都還在混沌著。
有一陣子小孩上課時看起來很隨性、很玩樂,很多堂課看起來一堆小孩在搗蛋耍寶,但真正運動的時間和狀態都不好。
有一天課後聊,說起無法突破的問題卡在哪裡?
孩子說「我大概知道哪裡有問題,也想了很久要怎麼做,也想要去練習但沒有時間,上課的時候老師說叫我坐在旁邊看別人。我想去那個卡住的點試試看我想的方法可不可以的時候,老師就會叫我用他建議的方式,可是他的方式我不敢嘗試,但我不想跟他說,說了他都說你就放手衝一次就一定沒問題。」
問起這些話讓他感覺到甚麼? 以為他會說出情緒類別的回應,但他回「我覺得他(指老師)想要人家聽他的,不要小孩自己想,因為他(指老師)覺得他講的就是最好的方式」。
小孩邊說邊覺得委屈,又說「可是我又覺得上課才有機會練,可能這次他不想我做,我可以等看看他可以的時候再去試」。聽完後真心認為,如果孩子連這都想過,也願意等,也就夠了!
和小孩討論了接下來的幾堂課怎麼嘗試,接著正好遇上長假,就順勢將課停下來了。
停下來後,健走、腳踏車成了比較常見的運動項目,直到自學開始後,爸爸每回去球場打羽球的時候,便帶著孩子去,練著練著帶他去看不同的球隊訓練方式。小孩突然說「好啊,不然就試試看,先繳一個月的錢,可以嗎?」
於是開始了球隊的訓練,從很基本的跑位、基本動作、持拍姿勢、身體柔軟度...,一項一項慢慢地練。帶著孩子們練習的助教,笑容可掬,說話親切有耐心,雖然年輕但陪著這些國小階段的孩子一起練,行了。
至今練了8次共16小時,雖然看不太懂是不是有進步,不過小孩有時候走在人行磚道上,突然走路墊步或是開合側走練腳步;偶爾會自己跳跳繩;還因為家裡沒有買球,也知道好羽球的價錢貴(沒提過要買給他),自己拿了白報紙揉成圓球貼膠帶,然後每天自主對牆練習,還自己拿紙紀錄不掉球次數。
可以連續擊球幾下和計時兩分鐘能擊球幾下兩種
之前小孩也聽同學說過同學會被教練處罰或是很多規定,雖然不是同一個球隊,但也有一些看起來是廣義的罰或規定,像是:與球友對打若輸了要去旁邊跳跳繩300下或是要趴在地上做「棒式」動作訓練核心肌群...。
說起這些看似罰則和規定的方式,小孩回應了「是很討厭啦,但我球技輸了,練體力也是不錯啦」!看看,這孩子是不是好正面思考!
對於小孩能夠這樣想事情,和這樣應對眼前面對的狀態,深深地覺得佩服以及安慰。這一些重要的學習,並不是早一點就能學會、更不是某一種訓練就能夠體驗,而是在他自主地為自己選擇一項活動時,大人陪著練習選擇過程中,他的一致性帶出來的自我價值。
害怕時躊躇不前、挫折時無助生氣,這些都被好好地看見並且接納了他的一致性,就能在他為自己儲備好挑戰的能量時,為自己堅持、為自己修持、為自己的想望努力。
多好啊~這孩子!多好啊~這自學的孩子!多好啊~
所有的學習都取決於時間,但不是學得早、學得長就好,有時更重要的是等得夠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完一本書,如何能把它與生活連結在一起,或者說如何在現實的生活中連結看過的書本,這一些都可能是增強孩子對於閱讀的感受以及用不同眼光去看這世界的方式。走讀,就是一種很真實的例子。
    一個空間的運用與感受,大人和小人(孩)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大人對於環境的需求,好多時候不只是功能取向,會參雜著視覺感受,收納整理不只是要找得到東西在哪裡,還包含了要看起來整齊、乾淨。這些都是學習來的嗎?
    那陣子的對話,總是繞著台灣的山、台灣黑熊、水鹿、山羌、石虎...。在台灣,黑熊和石虎的話題,只在新聞裡被討論,有多少關於牠們的故事沒有被聽見,因此這些珍貴的影片,強化了孩子對於野生動物的連結。當他知道動物們的過去、動物們的家、動物們吃的食物、動物們曾經被如何捕捉和野放、動物們如何在這樣人擠人的社會中
    孩子要融入甚麼樣的團體,這絕對是需要學習的一件事,在他為自己選擇了重要的團體時,他自然就能長出能力。大人能做的,不就是把所有眼睛看得見的團體,篩選過一輪。好的團體是要能看見團體的每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團體裡的威權、暴力與異化、歧視。
    自學以來,小孩一直卡住的一點就是「寫」。不只是重複抄寫的寫,還包括閱讀、觀影心得一類的寫,甚至是生活有感或毫無主題的寫。卡住的意思,並不完全是寫不出來,比較多的成分是來自「為什麼」要寫?  雖然是這樣
    一周了,改變了許多的習慣和做法,以前孩子上學,早餐以他吃飽了上學,偶爾自己在家做,大部分因應小孩想吃的就外出吃。
    看完一本書,如何能把它與生活連結在一起,或者說如何在現實的生活中連結看過的書本,這一些都可能是增強孩子對於閱讀的感受以及用不同眼光去看這世界的方式。走讀,就是一種很真實的例子。
    一個空間的運用與感受,大人和小人(孩)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大人對於環境的需求,好多時候不只是功能取向,會參雜著視覺感受,收納整理不只是要找得到東西在哪裡,還包含了要看起來整齊、乾淨。這些都是學習來的嗎?
    那陣子的對話,總是繞著台灣的山、台灣黑熊、水鹿、山羌、石虎...。在台灣,黑熊和石虎的話題,只在新聞裡被討論,有多少關於牠們的故事沒有被聽見,因此這些珍貴的影片,強化了孩子對於野生動物的連結。當他知道動物們的過去、動物們的家、動物們吃的食物、動物們曾經被如何捕捉和野放、動物們如何在這樣人擠人的社會中
    孩子要融入甚麼樣的團體,這絕對是需要學習的一件事,在他為自己選擇了重要的團體時,他自然就能長出能力。大人能做的,不就是把所有眼睛看得見的團體,篩選過一輪。好的團體是要能看見團體的每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團體裡的威權、暴力與異化、歧視。
    自學以來,小孩一直卡住的一點就是「寫」。不只是重複抄寫的寫,還包括閱讀、觀影心得一類的寫,甚至是生活有感或毫無主題的寫。卡住的意思,並不完全是寫不出來,比較多的成分是來自「為什麼」要寫?  雖然是這樣
    一周了,改變了許多的習慣和做法,以前孩子上學,早餐以他吃飽了上學,偶爾自己在家做,大部分因應小孩想吃的就外出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小孩放暑假了,我也為他安排了課表。 說實話,我不喜歡讓孩子整天埋頭讀書,大部分的時間我更希望他能運動和休息。 人不是電腦,生命中還有許多事物需要去體驗。 藉由運動,可以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抗壓能力,也希望他能在未來面對不如意或壓力時,能靠運動度過低潮期。 畢竟,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
    暑假期間接了一所國小的營隊課程,要趁暑假期間利用幾堂課的時間,帶他們體驗看看圍棋這項遊戲。 事發當天是該班級的第一天課程,從午休時間開始掌管班級的帶班事務,進教室後不久,看到一個看起來要吃飯不吃飯,在對隔壁桌搗亂的小朋友,很自然而然的就出言制止他的行為,於此同時同班的好幾個小朋友也開始告該名小朋友
    Thumbnail
    國小生:"不愛讀書,那你去體育班吧!" 國中生:"不去練球,你要去打架鬧事?" 高中生:"你不繼續練,又不讀書,你還能做甚麼?" 大學生:"我不知道做甚麼,只好繼續打球,反正我也不會唸書" 出社會後:"學體育賺不到錢,只好去做不用腦的工作" 這些你是否也似曾相識 但你知道嗎?學體育的小孩其實更聰明!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幼齡的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有些是為人父母想教的,有些是孩子不知哪來的靈感,就喜歡做什麼事。至於,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當時,我們家才三歲多一點的小弟,經常陪著去接唸小學的哥哥下課,有很多機會在校園溜達。那麼多學校裏哥哥姐姐玩的東西,他就是看上了籃球。很不巧,那剛好是最不適合三歲小孩玩的球
    Thumbnail
    《排球少年》心得感想:我發現作者在多個橋段,花了很多時間,在處理團體運動裡的「內部競合」上。包括上場時間、得分效率、領導能力等等。超過10小時的內容,大概有7成都在講團隊,跟《強風吹拂》一樣,成長、受挫、氣餒、放棄、重啟、面對….等等。我覺得...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小孩放暑假了,我也為他安排了課表。 說實話,我不喜歡讓孩子整天埋頭讀書,大部分的時間我更希望他能運動和休息。 人不是電腦,生命中還有許多事物需要去體驗。 藉由運動,可以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抗壓能力,也希望他能在未來面對不如意或壓力時,能靠運動度過低潮期。 畢竟,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
    暑假期間接了一所國小的營隊課程,要趁暑假期間利用幾堂課的時間,帶他們體驗看看圍棋這項遊戲。 事發當天是該班級的第一天課程,從午休時間開始掌管班級的帶班事務,進教室後不久,看到一個看起來要吃飯不吃飯,在對隔壁桌搗亂的小朋友,很自然而然的就出言制止他的行為,於此同時同班的好幾個小朋友也開始告該名小朋友
    Thumbnail
    國小生:"不愛讀書,那你去體育班吧!" 國中生:"不去練球,你要去打架鬧事?" 高中生:"你不繼續練,又不讀書,你還能做甚麼?" 大學生:"我不知道做甚麼,只好繼續打球,反正我也不會唸書" 出社會後:"學體育賺不到錢,只好去做不用腦的工作" 這些你是否也似曾相識 但你知道嗎?學體育的小孩其實更聰明!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幼齡的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有些是為人父母想教的,有些是孩子不知哪來的靈感,就喜歡做什麼事。至於,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當時,我們家才三歲多一點的小弟,經常陪著去接唸小學的哥哥下課,有很多機會在校園溜達。那麼多學校裏哥哥姐姐玩的東西,他就是看上了籃球。很不巧,那剛好是最不適合三歲小孩玩的球
    Thumbnail
    《排球少年》心得感想:我發現作者在多個橋段,花了很多時間,在處理團體運動裡的「內部競合」上。包括上場時間、得分效率、領導能力等等。超過10小時的內容,大概有7成都在講團隊,跟《強風吹拂》一樣,成長、受挫、氣餒、放棄、重啟、面對….等等。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