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寫了,仍不見心就得了甚麼

更新於 2019/01/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幾個月來參與了親子一起走讀的活動,並不是針對某個地點的文化走讀,也不是以人事物為主軸的方式,主要以閱讀作為一個開啟,在文本中延展,在生活環境中連結閱讀的感受,並且活動的互動比較多的是成員彼此間的想法交流。
一開始想要參加這樣的活動,作為自學的一個課程環節,主要還是在拓展閱讀的延伸性。如果只是關起門來閱讀,那個樣貌的閱讀只會琢磨在字句、意辭上,對生活的連結或者是想像力的開展,都可能因為獨自自學產生的緊縮造成限制。參與這樣的活動,也為了增加孩子看見不同的學習樣貌,不只是聚焦在閱讀,也可以延展成一個活動,或者是在不同的想像裡將文本裡的世界創造出來。
尋找符合書裡情節的秘密基地
一個月一次,四個月的經驗中,雖然孩子在參加活動的過程裡面,仍舊比較多是放在與同儕的互動中,並且經常性地讓主持活動的大人感到些微場面失控,不過,仍舊在不同的面向,看見這項活動對孩子的影響以及幫助。
前些天帶著孩子回顧這個活動的感受以及經驗時,一開始孩子總是說「就還不錯」、「可以再繼續參加」、「對他沒甚麼感覺」...
好像話題就要結束了,只好用提問的方式試圖地想多了解一點他自己內心的感受。
「你想繼續的原因是因為還算喜歡,那可以說看看喜歡的部分有哪些,我才會比較清楚啊」
「你喜歡的這些事情,只有在這個團才能夠有嗎?如果我們在台東也找一些人來試著做,會不一樣嗎?不一樣的地方或原因會是甚麼?」
「是因為這些人? 是因為帶領的人不同,所以感覺會不同嗎? 如果換成是CC和DD來帶,你覺得呢?」
「一個月一次跟一個星期一次的感覺也不同嗎?」
「因為討論的文本不同,才會有不同的感受嗎? 或是因為討論的方式不同?」
從這樣的問題中,嘗試讓孩子一一地去想著這個活動帶來的內涵,對他而言更重要的部分是甚麼,試著能夠陪著他梳理這些。
當然,我仍舊很不確定,做這些梳理對於孩子來說,究竟是為什麼?究竟是不是只是為了要交一份所謂的成果報告?
如果沒有要交,我是不是仍舊需要這樣的""試圖""介入,或者是其實不需要這樣的""梳理""過程對於自學來說,才是更好的等待。
在想並且討論這些的過程中,不斷地浮現出""寫作這件事情究竟要出於甚麼樣的自主""的問題,而且同一時間的心情是:""是不是只是要為了讓孩子去寫一份心得""這件事情變得很心虛。
當然很希望孩子在每一種不同的嘗試後,都能夠有些不同的感受並且能夠清楚地說出來,但是一方面也很清楚地瞭解這不是一件這麼容易就達成的能力。我們究竟在學習一件事情多久以後,才能夠很有信心(或甚至就算沒有)地將自己的心得說得很清楚?這裡寫的說得很清楚,並不是指能夠選用一個適合的語詞來表達心境,比較多的是指真正地符合內心中的感受這件事。
如果,在每一次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都能夠盡可能地去梳理清楚內心的感受這一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就能將自己在學習的樣貌越理越清楚?還是說,很可能因為現在與未來的一致性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混亂? 即使,到了現在,仍舊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就單從自學這一件事情想來,在現在自學的樣貌不停地變化的同時,與最初想要自學的狀態是有許多的不同,這個時候的狀態,無論是父母或者是自學生,都已經有很大的不同,這些不同如果說不清楚,會不會就真的表示不太好? 還是說,即使說不清楚仍舊有很重要的意義存在,就像學習的過程、就像混亂的人生。(咦)
陪著從不同的方向去重新回顧這些走讀過程的經驗,在對話之間也看見了許多的不同。像是有一回,走讀團裡的一個大人對孩子說:「人類與黑猩猩的不同,在於人類有文字,可以記錄並且傳承」。他這麼說的當時,是試圖想藉此激將出孩子書寫的動機。
我不知道那個當下聽見的家長們,是不是只有我覺得不對勁兒,但我沒有作聲,我想著「只是我自己的偏見」。
過了幾天,在長途開車的路上,問起小孩關於這件事情的感受,他說:「聽起來就是知道他就是想要我們寫點東西,沒有其他的。」
我問:「那你有寫嗎?」回:「沒有,我沒有想寫甚麼。而且就算沒寫我也不會變成黑猩猩吧~」話題就這樣結束了,孩子並沒有感受到我想的那些事。
這一個經驗也在重新讓人思考:自學生的自學生活中,父母或者教育者的角色在提供自學經驗的自主性上,是不是有夠多的自省能力,讓學習主體落在自學生上。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大人感受到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並沒有真切同理的當下,我們要怎麼進行交流,這一件事情取決於大人的自我察覺能力,以及大人是否能夠維護學生主體的堅定。
經過了討論、回憶和紀錄,孩子寫出了走讀團的心得:
一篇寫了十幾天的心得真是好不容易
沒參加也寫得出東西真是不容易
小孩好不容易寫完了以後,在這個過程裡的大人卻很快地陷入一種被各式不同的思緒衝腦、為各式不同的可能擔憂的窘境;頓時間好像覺得自己成了體制內那種教育者,好像覺得這一整篇東西根本不真正自主地屬於小孩,雖然所有的話都是小孩自己說出口的,但被說出來的話,有多少是真正的自主意識又如何得知? 頓時間,引導與教導的界線被放大一百倍以供自我檢視,頓時間大人沉淪在究竟在搞甚麼? 把小孩的自學,弄成這樣莫名其妙沒有自主。
是不是可以簡單地歸咎"成果報告"就能讓人感到放鬆,事實上並沒有。當成果報告可以當作是一個回顧自學過程的歷程省察的方式時,做這些似乎並沒有削減自學的主動性,但是為什麼做起來就好像變了樣?! 這值得好好地想一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學進行到了第三個月,這一段時間以來大部分的時間規劃都還掌握在大人的手裡,這麼做並不是大人只想要這樣做,好像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作息時間。
    前陣子看著新聞中的畫面以及節目的討論,孩子問起甚麼是選舉、甚麼是公投、甚麼是同性婚姻、甚麼是人權。即使在幾年前就已經反覆地讀了關於兒童人權的繪本,那樣的概念依舊抽象。前兩年正好小孩有過一個同學,這個同學來自同性婚姻家庭。因此談起同性戀、同性婚姻家庭對他來說並不困難。
    聽朋友說:「我跟小孩說,如果你做完了這件事情,那我們就去吃大餐,作為獎賞,你覺得如何? 可是你知道嗎?這種方法有的時候有效,可是有的時候他就還是賴在那邊不想動。就只能一直想其他辦法」
    刻板印象並不是來自於男女分別,而是來自於分別男女。不是在繞口令,是真的這樣想。不是因為被動地分出男女,而是主動地想要去區分男女,這或者是我們在談論這件事情時最核心的重點。不是因為男女有別所以要分,而是因為我想要去分所以才一直在男女議題上去談論。
    這些對話當然不是一次就到位,經常需要來來回回,說一說後過一段時間,孩子才能夠提出整理過後的疑問。從自己身體的性教育開始,到人際關係間的尊重教育,最後延伸到性平教育。這些當然不太可能是幾堂課就能夠在課堂裏面教夠的,但是如果課堂裏面沒有這些機會討論這樣的事,孩子能夠在甚麼訊息來源裡獲得?
    同一堂課程裡面對不同的孩子,總是有太多不同的細節要照顧,而一個在學習過程中好的陪伴者(無論是家長或是老師),很難從哪個方向確定知道自己的做法是最好的,甚至是不是好的,從結果看嗎? 那個結果是課程前設定的目標嗎? 還沒有開始上課設定的就是好的嗎? 開始上了以後發現原先的設定走偏了,就不是一件好事嗎?
    自學進行到了第三個月,這一段時間以來大部分的時間規劃都還掌握在大人的手裡,這麼做並不是大人只想要這樣做,好像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作息時間。
    前陣子看著新聞中的畫面以及節目的討論,孩子問起甚麼是選舉、甚麼是公投、甚麼是同性婚姻、甚麼是人權。即使在幾年前就已經反覆地讀了關於兒童人權的繪本,那樣的概念依舊抽象。前兩年正好小孩有過一個同學,這個同學來自同性婚姻家庭。因此談起同性戀、同性婚姻家庭對他來說並不困難。
    聽朋友說:「我跟小孩說,如果你做完了這件事情,那我們就去吃大餐,作為獎賞,你覺得如何? 可是你知道嗎?這種方法有的時候有效,可是有的時候他就還是賴在那邊不想動。就只能一直想其他辦法」
    刻板印象並不是來自於男女分別,而是來自於分別男女。不是在繞口令,是真的這樣想。不是因為被動地分出男女,而是主動地想要去區分男女,這或者是我們在談論這件事情時最核心的重點。不是因為男女有別所以要分,而是因為我想要去分所以才一直在男女議題上去談論。
    這些對話當然不是一次就到位,經常需要來來回回,說一說後過一段時間,孩子才能夠提出整理過後的疑問。從自己身體的性教育開始,到人際關係間的尊重教育,最後延伸到性平教育。這些當然不太可能是幾堂課就能夠在課堂裏面教夠的,但是如果課堂裏面沒有這些機會討論這樣的事,孩子能夠在甚麼訊息來源裡獲得?
    同一堂課程裡面對不同的孩子,總是有太多不同的細節要照顧,而一個在學習過程中好的陪伴者(無論是家長或是老師),很難從哪個方向確定知道自己的做法是最好的,甚至是不是好的,從結果看嗎? 那個結果是課程前設定的目標嗎? 還沒有開始上課設定的就是好的嗎? 開始上了以後發現原先的設定走偏了,就不是一件好事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鼓勵孩子去研究、去探索,需要時間。 當我感受了現場的聆聽, 我也感受著老師正在報告的課程, 更感受著家長在聽的時候的感覺。 這些感受對我來講重要, 因為我必須確認這件事情是對的。 為什麼能夠確認這些事情是對的? 因為我看到孩子的熱度、看見孩子的喜愛與渴望。 最重要的是
    Thumbnail
    【你看到什麼】 自然課,老師在帶著孩子檢討著上禮拜的自然總測驗,孩子們用自學和討論的方式,逐題檢視自己的錯誤,老師則在一旁確認孩子的狀態,整個過程的互動性和學習性是高的,但我覺得好像有哪裡怪怪的。   經過觀察和詢問,才發現原來有些狀況是容易被忽略的,例如:答對題目的孩子並沒有意識到檢討和自身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01/03/2012 三件事   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對自己沒有保留。 在學校遇到了任何事,都要告訴父母。   最近有些狀況,讓我發現了其實孩子在學校有些事回來都沒有講。 直覺的想法,是孩子有所隱瞞。   但我却發現這只是想法上有落差的問題。 在我們認為重要的事,而孩子卻覺得沒什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真的放手讓孩子自主決定,這種主動性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尤其孩子中學到大學這個階段,真的是成長學習最迅速的時候,只要有動機,在各個方面進步的速度是令人吃驚的,從一次次的旅行中,看到孩子的成長,我們也就放心讓孩子單飛了!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鼓勵孩子去研究、去探索,需要時間。 當我感受了現場的聆聽, 我也感受著老師正在報告的課程, 更感受著家長在聽的時候的感覺。 這些感受對我來講重要, 因為我必須確認這件事情是對的。 為什麼能夠確認這些事情是對的? 因為我看到孩子的熱度、看見孩子的喜愛與渴望。 最重要的是
    Thumbnail
    【你看到什麼】 自然課,老師在帶著孩子檢討著上禮拜的自然總測驗,孩子們用自學和討論的方式,逐題檢視自己的錯誤,老師則在一旁確認孩子的狀態,整個過程的互動性和學習性是高的,但我覺得好像有哪裡怪怪的。   經過觀察和詢問,才發現原來有些狀況是容易被忽略的,例如:答對題目的孩子並沒有意識到檢討和自身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01/03/2012 三件事   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對自己沒有保留。 在學校遇到了任何事,都要告訴父母。   最近有些狀況,讓我發現了其實孩子在學校有些事回來都沒有講。 直覺的想法,是孩子有所隱瞞。   但我却發現這只是想法上有落差的問題。 在我們認為重要的事,而孩子卻覺得沒什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真的放手讓孩子自主決定,這種主動性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尤其孩子中學到大學這個階段,真的是成長學習最迅速的時候,只要有動機,在各個方面進步的速度是令人吃驚的,從一次次的旅行中,看到孩子的成長,我們也就放心讓孩子單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