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各自作夢──讀阮慶岳《城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城愁」──這是相對於「鄉愁」,對當代人思維狀態的描述,也是對逐漸被忽視的個人記憶,有些相關的思索。
  剛拿到這本書,還在為何以名為「城愁」困惑的我,馬上被書底作者所寫的這段話吸引了。看似解答,我卻又反而陷入了以何與「鄉愁」相對的疑惑,直至隨著閱讀作者的篇篇隨筆,漸漸了然。
  並非止於那個「愁」字,我讀到的是同樣存於長期記憶區中的片段,從兒時、求學、當兵時期到此時此刻,《城愁》一書像是將記憶提取出來後,用文字定格在頁面上的總輯。雖然,我並不識作者,與他也並不是同個世代的人(讀著輯一,尤有藉此看著自己未出生時臺灣樣貌的感嘆),但有些情感記憶是會跨越世代的隔閡持續留存的──一如作者懷念的Roxy酒吧、擅唱的〈一支小雨傘〉,在不同的世代也會有屬於他們自己懷念著(已不再)的地方,以及誰都能哼上幾句的歌。
  這一解了我原先閱讀《城愁》時的忐忑,甚至在過程中樂於與作者隔空對話。他分享著他的旅程、敬畏的山林,我便隨著他的文字也跟著走了趟,儘管我是個進山就會暈的人;偶爾,又會因為作者所述的一些「不再」而有所觸動,想著自己若長到了同樣的歲數,是否所熟悉的又會再有了一輪轉變,而那個時候興起的會是什麼樣的情感?會是惆悵嗎?抑或我能夠抱持著寬柔的態度懷抱新的、陌生的事物,再在未遺忘之前用筆寫下佔據回憶的那些?
書寫,是為了在未遺忘之時記下。
  作者在〈分水嶺〉、〈年輕人〉中展露的態度更令我嚮往,全然不帶有上對下的口吻,反倒是像站在曾為年輕世代的位置上,向同個年紀、不同時空的我們揮手說:「年輕人,你們也有之於這個社會獨特的價值及意義。」
  直白點說,對於網路上或生活中常常聽聞的那些「你們還看得不夠遠、想得不夠透徹」,是膩了、煩了的,甚至偶爾會因為一逕砸在身上的訓斥而有深刻的毫無價值感。說來有趣,這些「大人」在長成現在的高度之前,不也曾是「年輕人」嗎?既然曾走過同樣的道路,青少年期再到成年期這段時間所需的,想必也曾迷惘過,甚至覺得生活中是缺乏這些能量的吧?那些協助自己找到自我認同、增進友愛親密感的能量。
  時代是不同的。同樣是年輕人,作者年輕時的社會樣貌,與我所處的已是不同的風景。
我們都在變老,朝同個方向走去,但不同世代的路旁風景仍不同。
  如作者所述:「時代就像分水嶺,翻過去這一道山嶺,必然會是另外的風景。」身為人,有同樣的發展課題,卻也因為又翻過了一個山嶺,有了不同的社會樣貌,也進而有了不同的迷惘及困頓(專屬於那個時代的)。在削弱年輕一代的力量之前,何不試著以自己既有的,拉才剛啟程不久的後輩一把呢?
  我們走在同個方向上,走著走著,卻也不能忽略身邊風景有多麼不同。我想,《城愁》一書帶給我的除了是作者所處時代的樣貌、他的所見所聞所感之外,其實也提醒了我,有些事情是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變的,有些則不──像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掛念(可能在表達上略顯笨拙)、離城之時的那抹不捨,還有被妥妥地留在腦海中的曾經。
avatar-img
4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晨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若問我從事這行的信仰是什麼,我會說是『愛』。」還記得剛開學時,老師曾說過這句話,當時的我聽到只覺得說愛是「信仰」也太誇張了吧,就算愛真的是一股很強的力量,把人們牽繫在一起。
  「若問我從事這行的信仰是什麼,我會說是『愛』。」還記得剛開學時,老師曾說過這句話,當時的我聽到只覺得說愛是「信仰」也太誇張了吧,就算愛真的是一股很強的力量,把人們牽繫在一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午陪著娘來鬆筋,我喜歡東園街的氛圍,沒有進步的街容,長相符合期待中的平實,平庸無華才愈接近我慣用的平常。 這條老舊的街有95%的店家都不年輕,店內的商品與人的流動,以及不修邊幅的言語,就像是民國70幾年的況味。我一直不喜歡待在巿中心及人多的熱區,這會帶來心頭莫名的淒涼。 一直想去墾
Thumbnail
我並不是長在廬山的光榮時代 它是我小時候在電視裡、在大人嘴裡聽見的地方 我長大後,第一次去到這個地方,已經沒落 但印象深刻得是,無損它的美 這裡曾是很多人的家園、回憶 或許這裡不屬於人們,大自然才要用這樣的方法收回 或許我不懂,只看表面總覺得不捨 明明就是河道,卻被土石堆疊出像是新闢道路
Thumbnail
喝完烏梅汁,兩人又步出懷舊商店,在校園裡四處看看逛逛,很多的回憶,湧了上來,可沿路走來,卻是一個熟人也沒遇到,還真不如偶像劇的劇情,回憶的....也只剩下老舊的建築物還有這些不變的景色,雖然..有幾棟新大樓沒見過,而熟悉的林蔭大道,秘密基地,又再次打進兩人懷舊的心裡。 「你....要帶我去哪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結合華文、日文與台文的短篇小說集。小說情節涉及台灣的鄉土與人情世故,描繪小鄉的遲緩日常,與庶民的生活小景。九篇故事就像是自家與鄰居的生活縮影:村里長競選、漁民日常、返鄉回老家的那些未婚與離婚的中年人。一小片,再接著一小片,彷彿是曾經口耳相傳過的隻字片語,散落在晚飯的閒談間。
Thumbnail
談起新的剎那,會不自覺聯想舊得不好。但事實是必需有舊的犧牲,才有新的到來。
鄉愁 自從余光中寫了那首《鄉愁》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Thumbnail
與年輕的一代相處總能帶給我許多感觸,眼眸取下塵封的舊書,看見許多章節,原本以為那些回憶字句都是不變的,但卻驚覺感觸落差極大,更多神采奕奕的眼神中的反射能再次檢視自己與許多人的過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午陪著娘來鬆筋,我喜歡東園街的氛圍,沒有進步的街容,長相符合期待中的平實,平庸無華才愈接近我慣用的平常。 這條老舊的街有95%的店家都不年輕,店內的商品與人的流動,以及不修邊幅的言語,就像是民國70幾年的況味。我一直不喜歡待在巿中心及人多的熱區,這會帶來心頭莫名的淒涼。 一直想去墾
Thumbnail
我並不是長在廬山的光榮時代 它是我小時候在電視裡、在大人嘴裡聽見的地方 我長大後,第一次去到這個地方,已經沒落 但印象深刻得是,無損它的美 這裡曾是很多人的家園、回憶 或許這裡不屬於人們,大自然才要用這樣的方法收回 或許我不懂,只看表面總覺得不捨 明明就是河道,卻被土石堆疊出像是新闢道路
Thumbnail
喝完烏梅汁,兩人又步出懷舊商店,在校園裡四處看看逛逛,很多的回憶,湧了上來,可沿路走來,卻是一個熟人也沒遇到,還真不如偶像劇的劇情,回憶的....也只剩下老舊的建築物還有這些不變的景色,雖然..有幾棟新大樓沒見過,而熟悉的林蔭大道,秘密基地,又再次打進兩人懷舊的心裡。 「你....要帶我去哪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結合華文、日文與台文的短篇小說集。小說情節涉及台灣的鄉土與人情世故,描繪小鄉的遲緩日常,與庶民的生活小景。九篇故事就像是自家與鄰居的生活縮影:村里長競選、漁民日常、返鄉回老家的那些未婚與離婚的中年人。一小片,再接著一小片,彷彿是曾經口耳相傳過的隻字片語,散落在晚飯的閒談間。
Thumbnail
談起新的剎那,會不自覺聯想舊得不好。但事實是必需有舊的犧牲,才有新的到來。
鄉愁 自從余光中寫了那首《鄉愁》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Thumbnail
與年輕的一代相處總能帶給我許多感觸,眼眸取下塵封的舊書,看見許多章節,原本以為那些回憶字句都是不變的,但卻驚覺感觸落差極大,更多神采奕奕的眼神中的反射能再次檢視自己與許多人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