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各自作夢──讀阮慶岳《城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城愁」──這是相對於「鄉愁」,對當代人思維狀態的描述,也是對逐漸被忽視的個人記憶,有些相關的思索。


  剛拿到這本書,還在為何以名為「城愁」困惑的我,馬上被書底作者所寫的這段話吸引了。看似解答,我卻又反而陷入了以何與「鄉愁」相對的疑惑,直至隨著閱讀作者的篇篇隨筆,漸漸了然。

  並非止於那個「愁」字,我讀到的是同樣存於長期記憶區中的片段,從兒時、求學、當兵時期到此時此刻,《城愁》一書像是將記憶提取出來後,用文字定格在頁面上的總輯。雖然,我並不識作者,與他也並不是同個世代的人(讀著輯一,尤有藉此看著自己未出生時臺灣樣貌的感嘆),但有些情感記憶是會跨越世代的隔閡持續留存的──一如作者懷念的Roxy酒吧、擅唱的〈一支小雨傘〉,在不同的世代也會有屬於他們自己懷念著(已不再)的地方,以及誰都能哼上幾句的歌。

  這一解了我原先閱讀《城愁》時的忐忑,甚至在過程中樂於與作者隔空對話。他分享著他的旅程、敬畏的山林,我便隨著他的文字也跟著走了趟,儘管我是個進山就會暈的人;偶爾,又會因為作者所述的一些「不再」而有所觸動,想著自己若長到了同樣的歲數,是否所熟悉的又會再有了一輪轉變,而那個時候興起的會是什麼樣的情感?會是惆悵嗎?抑或我能夠抱持著寬柔的態度懷抱新的、陌生的事物,再在未遺忘之前用筆寫下佔據回憶的那些?


raw-image


  作者在〈分水嶺〉、〈年輕人〉中展露的態度更令我嚮往,全然不帶有上對下的口吻,反倒是像站在曾為年輕世代的位置上,向同個年紀、不同時空的我們揮手說:「年輕人,你們也有之於這個社會獨特的價值及意義。」

  直白點說,對於網路上或生活中常常聽聞的那些「你們還看得不夠遠、想得不夠透徹」,是膩了、煩了的,甚至偶爾會因為一逕砸在身上的訓斥而有深刻的毫無價值感。說來有趣,這些「大人」在長成現在的高度之前,不也曾是「年輕人」嗎?既然曾走過同樣的道路,青少年期再到成年期這段時間所需的,想必也曾迷惘過,甚至覺得生活中是缺乏這些能量的吧?那些協助自己找到自我認同、增進友愛親密感的能量。

  時代是不同的。同樣是年輕人,作者年輕時的社會樣貌,與我所處的已是不同的風景。

raw-image


  如作者所述:「時代就像分水嶺,翻過去這一道山嶺,必然會是另外的風景。」身為人,有同樣的發展課題,卻也因為又翻過了一個山嶺,有了不同的社會樣貌,也進而有了不同的迷惘及困頓(專屬於那個時代的)。在削弱年輕一代的力量之前,何不試著以自己既有的,拉才剛啟程不久的後輩一把呢?

  我們走在同個方向上,走著走著,卻也不能忽略身邊風景有多麼不同。我想,《城愁》一書帶給我的除了是作者所處時代的樣貌、他的所見所聞所感之外,其實也提醒了我,有些事情是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變的,有些則不──像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掛念(可能在表達上略顯笨拙)、離城之時的那抹不捨,還有被妥妥地留在腦海中的曾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晨心的沙龍
4會員
6內容數
晨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11/24
二十多歲,與書中的小王子一般年紀,我同樣也在人生中流浪著,不確定自己想走向何方。
Thumbnail
2018/11/24
二十多歲,與書中的小王子一般年紀,我同樣也在人生中流浪著,不確定自己想走向何方。
Thumbnail
2018/11/07
讀到這則偷偷說,非常難過。雖然這則偷偷說底下的大家目前留言都好溫暖,但看見越多人訴說自己的經驗,就又更加難受。 碩士論文題目恰巧與性侵倖存者有關,聚焦在約會關係性侵害上。
Thumbnail
2018/11/07
讀到這則偷偷說,非常難過。雖然這則偷偷說底下的大家目前留言都好溫暖,但看見越多人訴說自己的經驗,就又更加難受。 碩士論文題目恰巧與性侵倖存者有關,聚焦在約會關係性侵害上。
Thumbnail
2018/11/05
這本書是章緣二十年來創作的短篇精選。我喜歡這樣的霸道。或許也是作者對於自已所寫的故事、角色抱有一定信心,甚至在書寫時足夠地融入其中,才有辦法做到的事情吧。
Thumbnail
2018/11/05
這本書是章緣二十年來創作的短篇精選。我喜歡這樣的霸道。或許也是作者對於自已所寫的故事、角色抱有一定信心,甚至在書寫時足夠地融入其中,才有辦法做到的事情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往事己成空,還如一夢中 《人與土地》第184頁,標題是:<走回童年之路>。在《人與土地》展覽前阮義忠特別返回家鄉,想再去看看童年時工作的那片菜園,當時使盡吃奶力氣推拉著板車的鏡頭是他念茲在茲無時或忘的場景吧?當時他心中應該充滿憤恨和不滿吧?他之所以離開家鄉不再回頭,這是原因之一吧?也因此菜園的不間斷
Thumbnail
往事己成空,還如一夢中 《人與土地》第184頁,標題是:<走回童年之路>。在《人與土地》展覽前阮義忠特別返回家鄉,想再去看看童年時工作的那片菜園,當時使盡吃奶力氣推拉著板車的鏡頭是他念茲在茲無時或忘的場景吧?當時他心中應該充滿憤恨和不滿吧?他之所以離開家鄉不再回頭,這是原因之一吧?也因此菜園的不間斷
Thumbnail
可能的話,每個人都該嘗試留給身邊親愛的人一張親手製作的地圖,上便標記出這一生行進的方向,並非倉皇混亂而是清楚堅定的路線。這樣的離去,是否會讓思念的人因此得到撫慰與平靜?
Thumbnail
可能的話,每個人都該嘗試留給身邊親愛的人一張親手製作的地圖,上便標記出這一生行進的方向,並非倉皇混亂而是清楚堅定的路線。這樣的離去,是否會讓思念的人因此得到撫慰與平靜?
Thumbnail
讀古人的作品最令我感動的就是不論我們相隔三千年、一千年,還是五百年,他們的喜怒哀樂與愛恨情仇,我都能體會;也許我們經歷的客觀環境南轅北轍,但我們興發的感受卻如出一轍,真正展現了「人同此心,情同此理」。不過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很難避免因為時間的長河所造成的些許差異性,例如:鄉愁。
Thumbnail
讀古人的作品最令我感動的就是不論我們相隔三千年、一千年,還是五百年,他們的喜怒哀樂與愛恨情仇,我都能體會;也許我們經歷的客觀環境南轅北轍,但我們興發的感受卻如出一轍,真正展現了「人同此心,情同此理」。不過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很難避免因為時間的長河所造成的些許差異性,例如:鄉愁。
Thumbnail
生命的光景如何丈量?記憶的曲徑怎樣聆聽倒帶的語音?王家衛的《2046》尤言在耳:「所有記憶的存在都是為了忘卻。」當然,我們不見得認同這種說法,但無以否認,「記憶」始終都是生命書寫裡不能被捨棄的一環。
Thumbnail
生命的光景如何丈量?記憶的曲徑怎樣聆聽倒帶的語音?王家衛的《2046》尤言在耳:「所有記憶的存在都是為了忘卻。」當然,我們不見得認同這種說法,但無以否認,「記憶」始終都是生命書寫裡不能被捨棄的一環。
Thumbnail
原以為,自己以旁觀者的角度,去閱讀生活的整個城市,直到現在才驚覺...........不知何時,已被書寫入街頭巷弄的扉頁間..........。 信步走過那些來首過往,綠葉間撒下細細碎碎的陽光,是我流逝的時光歲月。然,在某個街口轉角,不經意與來人擦肩而過的,竟是昔日年少輕狂的自己.......
Thumbnail
原以為,自己以旁觀者的角度,去閱讀生活的整個城市,直到現在才驚覺...........不知何時,已被書寫入街頭巷弄的扉頁間..........。 信步走過那些來首過往,綠葉間撒下細細碎碎的陽光,是我流逝的時光歲月。然,在某個街口轉角,不經意與來人擦肩而過的,竟是昔日年少輕狂的自己.......
Thumbnail
人生一段,感觸寸斷。 有的人,見第一面,似曾相識,有地方,第一次來,好似來過。 於是,我們忍不住,悄悄回頭,再多看那人,那地一眼。「這人,我見過?」「這地方,我來過?」有迷惘,有懷疑。
Thumbnail
人生一段,感觸寸斷。 有的人,見第一面,似曾相識,有地方,第一次來,好似來過。 於是,我們忍不住,悄悄回頭,再多看那人,那地一眼。「這人,我見過?」「這地方,我來過?」有迷惘,有懷疑。
Thumbnail
一、割裂 我會不斷地一直想起悲傷 是因為遺忘 無論笑得多麼燦爛 黑晶的瞳孔始終閃著 遺忘 在你們的眼眸 我期盼 無論上演過多少荒謬 丑角是我 我會不斷地一直想起悲傷 你曾迷戀過什麼?在你年輕的時候。 Freud談論人的記憶與遺忘,提出童年失憶症。童年?模糊的概念,界限曖昧,你真能確實告訴我,你
Thumbnail
一、割裂 我會不斷地一直想起悲傷 是因為遺忘 無論笑得多麼燦爛 黑晶的瞳孔始終閃著 遺忘 在你們的眼眸 我期盼 無論上演過多少荒謬 丑角是我 我會不斷地一直想起悲傷 你曾迷戀過什麼?在你年輕的時候。 Freud談論人的記憶與遺忘,提出童年失憶症。童年?模糊的概念,界限曖昧,你真能確實告訴我,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