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年輕的一代相處總能帶給我許多感觸,眼眸取下塵封的舊書,看見許多章節,原本以為那些回憶字句都是不變的,但卻驚覺感觸落差極大,更多神采奕奕的眼神中的反射能再次檢視自己與許多人的過往。
為什麼許多人跌跌撞撞年少荒唐,但最後還是能找回自己?那個關鍵因素是甚麼?只是機緣嗎?不,絕非那麼依靠天運,因關鍵轉折的促成也取決於當事人的選擇,造成能做出不同選擇的理由或是感知究竟是什麼?讓我充滿好奇。
差距二十年的對比反思,讓我感到人生能做出非理性選擇的次數越少,或是能察覺到犯了錯與不適合而懂得收手,這不能說是全貌但至少是重要因素之一,因為一股衝勁帶來的快樂掩飾了微微的遲疑與懷疑,將時間帶領到某個不自在的處境,情愫感的狂熱掩蓋了過於喧囂的孤獨,於是慣以為常,一次一次耗下去。
的確有許多時候想要有所突破就勢必要作出夠有勇氣的決斷,但不應該是讓迷離的情緒去領導決定,好的合作夥伴也會懂得給你時間想想,不論是工作、事業、學業與人生伴侶都應該是如此。
受困在懊悔與氣憤的時間越少,就越是有足夠多的時間與專注力帶領我們去完成想要達成的事情,因此挫折與被傷害後的失落與痛苦是很珍貴的,那都是自己要耗費許多時間才能知道走出來並且學習到是有多麼困難,許多成就者都不吝嗇地願意提及許多成功過程有多艱辛,但願意真誠的講出如何走出挫敗的陰霾反而屈指可數也就不難理解。
我想成功學的基礎正是在於撿拾挫敗,善戰者眾,唯善敗者寡矣,聽著年少人說出的挫折與許多難以言表的事,卻在回憶中看見過往的失誤與體會到非理性選擇的代價,在這些小屁孩揚起的哀愁中自己反而是受益最多的那個人。
珍惜你的記憶,珍惜你的挫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