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先賢祠內,那些曾經促成改變的奇女子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源起

1744年,法王路易十五生了一場重病,他向當時守護巴黎的聖女Sainte Geneviève祈禱— 若順利痊癒,他將會蓋一座教堂來感念她。
1790年,教堂竣工時正逢法國大革命(1789-1794),傳統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巴黎市民瘋狂摧毀有關帝制及跟宗教有關的資產文物。然而,教堂很幸運地在戰火當中倖存 ,並由國民公會下令將教堂改為放置對國家有重要影響力人物遺體的「先賢祠」。在最終被用作「先賢祠」之前,這建築被歸還教會、改回教堂之用兩次,直到法國第三共和國時期(1870-1940年),從安放雨果骨灰開始,才真正成為專門放置法國偉人遺體的殿堂。

先賢祠內的奇女子們

先賢祠中有近80位偉人,其中包括盧梭、伏爾泰、居禮夫婦、雨果、大仲馬等耳熟能詳的名人,但其中只有五位女性。
1907年,Sophie Bertehlot成為第一個進入先賢祠的女性,但她得以進入是因為她的丈夫Marcellin Berthelot要求即便死後也要與妻子永不分離。
1995年,居里夫人成為第二位進入先賢祠的女性,但她卻是第一位憑自身成就進入先賢祠的女性。居里夫人是第一位得到諾貝爾的女性,也是首位得到兩次諾貝爾獎的人,她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也發現了兩種新元素,釙(Polonium)和鐳(Radium)。可以這麼說— 如果沒有她的研究成果,就不會有目前用來治療癌症的放射性療法。
2015年5月27號,Geneviève de Gaulle-Anthonioz與Germaine Tillion成為第三、四位進入先賢祠的女性。
Geneviève de Gaulle-Anthonioz是法國戴高樂將軍的姪女,也是一位反納粹運動者,曾在二戰期間,與Germaine Tillion一同經歷了德軍集中營裡的剝削。1944年因參與抵抗活動被納粹德國逮捕,被押送至Ravensbrück集中營集中營,直至1945年解放後重獲自由。她同時也是抗貧組織ATD Quart-Monde的創始人。
Germaine Tillion是一位人類學家,二戰時在巴黎人類博物館工作,在聽到貝當(1) 向納粹投降的演講後,建立了巴黎第一個反納粹地下組織,於1942年被德軍送進Ravensbrück集中營,在那裡與Geneviève de Gaulle-Anthonioz相遇,並記錄下了納粹在集中營的剝削情形。戰爭結束後她研究當代歷史,尤其是納粹與蘇聯的軍事罪行。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期間,她前往當地,致力於消除貧窮、興辦教育,協助當地社會成長,同時也是最早抗議法軍對阿爾及利亞戰犯施以酷刑的人權鬥士之一。Germaine Tillion的一生皆為人權發聲,直至過世為止。
2018年7月,西蒙娜-韋依成為第五位進入先賢祠的女性。韋依是位德高望重的政治家和女權捍衛者。她在1974年出任德斯坦的政府衛生部長時,頂住巨大壓力,推動立法,允許婦女墮胎,成為法國歷史上重大的一頁。對於許多法國人來說,韋伊代表從納粹統治中倖存的象徵記憶,加上她基於良知做出諸多勇敢的政治選擇,又是法國女性成功從政的典範,深深受到人民的愛戴和推崇。

結語

比起先賢祠中的70多位男性,這5位女性顯得少數。不過,這些奇女子證明了:女性也可以是偉人,也可以為社會產生貢獻,博得萬世的尊重。從17世紀天賦人權說種下的女權思想種子,到18 世紀,在工業革命與啟蒙運動的影響下,開啟的婦女運動扉頁,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偉人出現。女權運動走到現在,法國社會比起以前,已改變了非常多,但從一個象徵貢獻至高榮譽的「先賢祠」來看,這段男女平等之路,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備註:

  1. 貝當: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帶領法國與德國對戰,被認為是民族英雄,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任法國總理時,向入侵法國的納粹德國投降,並擔任法國維琪政府(納粹德國控制下的法國政府)的元首,至今在法國仍被視為叛國者,戰後被判死刑,後改判終身監禁。
責任編輯:邱麗庭 核稿編輯:徐亞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1會員
574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隨著中東兩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投入,競逐世界最高天際線的比賽可說是一天比一天激烈。杜拜河港區綜合計劃中的杜拜河港塔,預計在2020世界博覽會前開幕。
當生命走向了盡頭,可曾想過有什麼方法可以遺愛人間,讓生命得以延續精彩?不論是重病的孩子們,還是有著美好青春的學生們,甚至是慈祥的爺爺奶奶們,他們都渴望能精彩的活下去,器官捐贈或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了。
艾莫西巴尼於12月19日在推特(Twitter)以獨眼嬰兒的照片,發起標記#SolidarityWithKarim(#與卡林同在)的運動,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發聲力挺,紛紛以推文串連貼出自己蒙眼的照片。當我們坐在安理會提出警告,袖手旁觀將會造成更多人死亡。卻仍有更多學校受到轟炸、更多孩童留下傷疤。
隨著中東兩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投入,競逐世界最高天際線的比賽可說是一天比一天激烈。杜拜河港區綜合計劃中的杜拜河港塔,預計在2020世界博覽會前開幕。
當生命走向了盡頭,可曾想過有什麼方法可以遺愛人間,讓生命得以延續精彩?不論是重病的孩子們,還是有著美好青春的學生們,甚至是慈祥的爺爺奶奶們,他們都渴望能精彩的活下去,器官捐贈或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了。
艾莫西巴尼於12月19日在推特(Twitter)以獨眼嬰兒的照片,發起標記#SolidarityWithKarim(#與卡林同在)的運動,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發聲力挺,紛紛以推文串連貼出自己蒙眼的照片。當我們坐在安理會提出警告,袖手旁觀將會造成更多人死亡。卻仍有更多學校受到轟炸、更多孩童留下傷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巴黎奧運的開幕式有人喜歡有人嫌,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幾天細想開幕式時,一直想到以前修法國社會文化史的指定閱讀書目《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 》,覺得女神和女人從過去到現在的對應很有趣,在這邊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這次巴黎奧運開幕式的演出地點是在塞納河邊的巴士底獄。我第一次知道巴士底獄是在日本漫畫家池田理代子老師的作品『凡爾賽玫瑰』看到的。情節背景就是法國大革命的時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法國聖女貞德與大公爵的戰役交叉的康比聶之戰,介紹了他們各自的故事與其背後的歷史背景,以及遊戲中的相關內容。聖女貞德與大公爵兩個角色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價值觀和歷史事件,他們的故事以及互相交織的戰役都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深刻的影響。
Thumbnail
美第奇家族權力的遊戲 義大利的佛羅倫薩,那個推動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美第奇家族 掌控著權利,財富,名聲的強大家族, 在義大利大喊恢復羅馬榮光後陸續展開爭奪較勁 凱薩琳·德·麥地奇就在這時誕生了,說不知她讓整個宗教中充滿血腥的殺戮   悲慘的童年 凱薩琳父親洛倫佐二世·德·麥地奇,
Thumbnail
法國已經財務亮起紅燈了 在十七、十八世紀,法國路易十四的大量對歐洲列強宣戰,法荷戰爭(1672年-1678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擴張法國版圖興建凡爾賽宮眷養那些貴族(乖乖吃喝,別來搗亂)雖然有大師爾貝爾在經濟上的加持,但是財務稅收仍是要從中產階級百姓收取,貴族與教士不用繳稅
Thumbnail
巴黎攻城戰是一個關於聖女貞德的歷史事件,描述了她救援巴黎難民並護送至康白尼的過程。遊戲中的設計改編歷史中的事件。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聖女貞德帶領法國軍隊解放奧爾良的歷史事件。文章內容包括遊戲簡述、主要任務、遊戲快攻、歷史背景以及解放後續。文章描述了貞德的勇氣和指揮能力,以及如何在關鍵時刻振奮士氣,取得重要勝利。
Thumbnail
法國是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湧現了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他們相信理性和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存在的問題和推動人類進步。 但早在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法國就產生了一位傑出的啟蒙思想家拉波埃西。他的著述《自願奴役論》中的思想深刻影響了與他同時代的法國思想家蒙田和法國啟蒙時代的思想大家。
Thumbnail
聖經中的女子,見諸記載的,近兩百名(非正式統計為168名)。其中以斯帖和路得最有名氣,大概也是基督徒姊妹弟兄印象中最深刻。現在就來談談這兩位「聖經奇女子」,她們的故事在今天究竟有什麼意義?對於我們有什麼啟示?
Thumbnail
瑪蒂達終於和母親團聚,然而在法律和傳統都不支持的情況下,兩個女人如何服眾?如何治理廣大的領土?熱衷於宗教生活的瑪蒂達,敘任權之爭的衝突升溫將讓她陷入何種困境?又實現何種為人稱道的事蹟?
Thumbnail
巴黎奧運的開幕式有人喜歡有人嫌,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幾天細想開幕式時,一直想到以前修法國社會文化史的指定閱讀書目《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 》,覺得女神和女人從過去到現在的對應很有趣,在這邊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這次巴黎奧運開幕式的演出地點是在塞納河邊的巴士底獄。我第一次知道巴士底獄是在日本漫畫家池田理代子老師的作品『凡爾賽玫瑰』看到的。情節背景就是法國大革命的時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法國聖女貞德與大公爵的戰役交叉的康比聶之戰,介紹了他們各自的故事與其背後的歷史背景,以及遊戲中的相關內容。聖女貞德與大公爵兩個角色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價值觀和歷史事件,他們的故事以及互相交織的戰役都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深刻的影響。
Thumbnail
美第奇家族權力的遊戲 義大利的佛羅倫薩,那個推動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美第奇家族 掌控著權利,財富,名聲的強大家族, 在義大利大喊恢復羅馬榮光後陸續展開爭奪較勁 凱薩琳·德·麥地奇就在這時誕生了,說不知她讓整個宗教中充滿血腥的殺戮   悲慘的童年 凱薩琳父親洛倫佐二世·德·麥地奇,
Thumbnail
法國已經財務亮起紅燈了 在十七、十八世紀,法國路易十四的大量對歐洲列強宣戰,法荷戰爭(1672年-1678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擴張法國版圖興建凡爾賽宮眷養那些貴族(乖乖吃喝,別來搗亂)雖然有大師爾貝爾在經濟上的加持,但是財務稅收仍是要從中產階級百姓收取,貴族與教士不用繳稅
Thumbnail
巴黎攻城戰是一個關於聖女貞德的歷史事件,描述了她救援巴黎難民並護送至康白尼的過程。遊戲中的設計改編歷史中的事件。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聖女貞德帶領法國軍隊解放奧爾良的歷史事件。文章內容包括遊戲簡述、主要任務、遊戲快攻、歷史背景以及解放後續。文章描述了貞德的勇氣和指揮能力,以及如何在關鍵時刻振奮士氣,取得重要勝利。
Thumbnail
法國是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湧現了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他們相信理性和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存在的問題和推動人類進步。 但早在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法國就產生了一位傑出的啟蒙思想家拉波埃西。他的著述《自願奴役論》中的思想深刻影響了與他同時代的法國思想家蒙田和法國啟蒙時代的思想大家。
Thumbnail
聖經中的女子,見諸記載的,近兩百名(非正式統計為168名)。其中以斯帖和路得最有名氣,大概也是基督徒姊妹弟兄印象中最深刻。現在就來談談這兩位「聖經奇女子」,她們的故事在今天究竟有什麼意義?對於我們有什麼啟示?
Thumbnail
瑪蒂達終於和母親團聚,然而在法律和傳統都不支持的情況下,兩個女人如何服眾?如何治理廣大的領土?熱衷於宗教生活的瑪蒂達,敘任權之爭的衝突升溫將讓她陷入何種困境?又實現何種為人稱道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