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cockroach)

2018/09/0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常見的家屋蟑螂。A:德國蟑螂。B:美國蟑螂。C:澳洲蟑螂。D、E:東方蟑螂。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世界上不怕或不討厭蟑螂的人應該很少吧,據說美國女演員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1984-)有一次從睡夢中醒來,發現臉上有隻蟑螂!從此以後,她就有了「蟑螂恐懼症」(Katsaridaphobia)[1]。如果我告訴你,世界上大約有五千種蟑螂,另外可能還有五千種等著我們去發現的時候,大部分人的反應應該會是:「謝了,不想知道!」
蟑螂其實是一群蜚蠊目(Blattodea)昆蟲的總稱,在石炭紀(3.55億年前到2.9億年前)便已出現在地球上的熱帶區域,而牠們從當初到現在,除了體型大小有改變之外,其它的型態沒有太多變化;所以蟑螂有時也被稱為「活化石」…只是這種活化石不大珍貴也沒有人懷念罷了。
沒有人懷念當然是因為蟑螂惹人討厭。蜚蠊目的英文Blattodea在希臘文是「家屋害蟲」的意思,而蟑螂的英文名稱cockroach則來自於曾於十七世紀初擔任英屬百慕達總督的巴特勒(1577-?)。他在總督任上記錄了「…印地安甲蟲,牠的西班牙名字叫caca-roche,會爬進櫃子與箱子裡,碰到什麼就吃什麼,並且留下糞便…」[2]。caca在西班牙語中是「糞便」的意思,據說是因為蟑螂到哪裡都會留下很臭的糞便,所以才得到這個名字。至於中文為何叫做蟑螂並不清楚,只知道在1765年的《本草綱目拾遺》中提到「贓郎,又做蟑螂」[3],或許是因為常出現在髒的地方吧?!至於台語為何把蟑螂叫做「咬紙」呢?有人說是因為蟑螂喜歡吃紙(其實是裝訂書本的糨糊與黏膠[4]),這就不得而知了。有意思的是,印尼文把蟑螂寫作「kecoak」,念起來跟台語的「蟑螂」(ㄍㄚ ㄗㄨㄚ)一模一樣,不知道是否是福建移民帶過去的稱呼呢?
在台灣我們最熟悉的蟑螂大概就屬美洲蜚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了,另外在國外還有德國蜚蠊(Blattella germanica)。美洲蜚蠊體長大約四公分,是最大型的家屋蟑螂;德國蜚蠊體長大約為一至一點六公分,是最小型的家屋蟑螂(網友意見:另有棕帶姬蠊[Supella longipalpa],平均體長1.3-1.4公分,比德國蜚蠊略小。請參考「台灣生命大百科」)。德國蜚蠊大多不會飛,但在台灣最常看到的家屋蟑螂還是會飛的美洲蜚蠊。蟑螂是不完全變態的的昆蟲,牠們沒有蛹期,卵孵化以後的若蟲經過若干次蛻皮才會形成成蟲。若蟲的型態與成蟲很像,唯一的不同是沒有翅膀。
是否注意到上面用了「家屋蟑螂」這個詞呢?那是因為雖然所有已發現的五千種蜚蠊目昆蟲中,絕大部分都是戶外生活的愛好者;只有大約三十種跟我們共同生活,在這三十種裡面只有四種成為有名的害蟲:美洲蜚蠊、德國蜚蠊、澳洲蜚蠊與東方蜚蠊。
雖然叫做「美洲」蜚蠊與「德國」蜚蠊,但是牠們其實並不是美洲與德國原產喔!美洲蜚蠊源自北非,隨著地中海船隻航行到中東、俄羅斯,入侵歐洲後再擴散到世界各地;而德國蜚蠊則原產自東南亞,透過香料貿易等先到印度、中東、非洲,再分散到世界其他地區[5]。但因為蟑螂發源自熱帶區域,所以在寒帶就不見蟑螂的蹤跡囉!如日本北海道的居民就沒看過蟑螂,曾有日本節目訪問當地居民,他們很多人從來沒見過蟑螂、有些還以為蟑螂是「都市傳說」呢!甚至還有人看到活生生的蟑螂時,還要求合照的[6]
由於蟑螂適應力強、繁殖力旺盛,在與我們共同生活後,很快就造成嚴重的危害。有名的冒險家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1728-1779)在他第三次大航海(1776〜1779)行經南太平洋海域時,曾經被成群的蟑螂弄得無法入睡。由於當時缺乏有效的殺蟲劑,丹麥海軍甚至曾在一八六一年在船上開出捉到了一千隻蟑螂可得一瓶白蘭地的獎勵,結果發出了三十二瓶!因為蟑螂善於躲藏(德國蜚蠊可以擠進一點三到一點五公釐的縫隙中)又是動物界的短跑冠軍(依體長比例計算,美洲蜚蠊短跑的速度是獵豹的三倍),加上超強的感應力(蟑螂除了有大腦,各體節還有神經球,尾角上的感覺毛會直接把信息送到體節的神經球直接反應,使牠們可以在二十分之一秒內立刻拔腿就跑),使得「打蟑螂」這件事成為人類生活中極大的挑戰,甚至曾有人願意出兩千五百元請人代打呢[7]
我們都知道蟑螂是許多疾病的媒介(蟑螂身上大約可發現四十種病原菌[8]),現在還知道蟑螂的屍體、舊皮、糞便產生的灰塵都會使人過敏、造成氣喘。但是,蟑螂並非完全無用的生物。在自然界,蟑螂是重要的分解者,動植物屍體、落葉、碎木,透過牠的咀嚼型口器咬碎以後,其他昆蟲就能進行進一步的分解。有些蟑螂也可以幫植物傳遞花粉,如灰頭蜚蠊(Latiblatta lucifrons)就是絲蘭(yucca)的授粉媒介[9]。由於蟑螂總是在黃昏的時候出現,使科學家對蟑螂的生物時鐘發生了興趣,進而開始研究起蟑螂的神經生理學,甚至還因此而開啟了「神經內分泌學」這個新的學門[10]
你相信世界上有人會把蟑螂拿來當藥吃、或是把蟑螂當食物嗎?老普林尼是史上第一個將蟑螂用於醫療的人,他認為蟑螂可以壓碎製成敷料治療癤瘡;在《本草綱目拾遺》中也提到蟑螂可以用來治療疔瘡[11]。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初的美國人也會使用蟑螂來治療膿瘡、潰瘍與腫瘤[12]。中南半島的居民會把蟑螂的卵鞘炸來吃、也會吃炒或炸的蟑螂[13]
最後要提醒大家:因為居家蟑螂都是夜行動物[14]、而且需要比較多的水分[15],所以多半會在夜間出現在廁所、廚房、浴室等地;如果白天在家裡出現蟑螂,或是發現蟑螂在客廳散步,那可能表示家裡的蟑螂已經太多,要展開「除蟑行動」囉!

(本文經編輯後

參考文獻:
[1] Online Psychology Degree Guide. 25 Celebrities With Animal Phobias. (https://www.onlinepsychologydegree.info/25-celebrities-with-animal-phobias/)

[2] 理查‧舒懷德。2017。當蟑螂不再是敵人-從科學、歷史與文化,解讀演化常勝軍的生存策略。ISBN 9789867885869。P.58。

[3] 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卷十‧蟲部。

[4] 理查‧舒懷德。2017。當蟑螂不再是敵人-從科學、歷史與文化,解讀演化常勝軍的生存策略。ISBN 9789867885869。P.129。

[5] Xavier Bonnefoy; Helge Kampen; Kevin Sweeney (2008). Public Health Significance of Urban Pest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p. 35–. ISBN 978-92-890-7188-8.

[6] 日本北海道沒蟑螂 當地人看見好新奇「求合照」。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8EG94g-oU)

[7] 2017/7/19。史上最高時薪? 打1隻蟑螂領2500元!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36821)

[8] 理查‧舒懷德。2017。當蟑螂不再是敵人-從科學、歷史與文化,解讀演化常勝軍的生存策略。ISBN 9789867885869。P.157。

[9] 朱耀沂。2009。朱耀沂之蟑螂博物學。ISBN 9789862162651。p.99

[10] 理查‧舒懷德。2017。當蟑螂不再是敵人-從科學、歷史與文化,解讀演化常勝軍的生存策略。ISBN 9789867885869。P.70。

[11] 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卷十‧蟲部。

[12] 理查‧舒懷德。2017。當蟑螂不再是敵人-從科學、歷史與文化,解讀演化常勝軍的生存策略。ISBN 9789867885869。P.164。

[13] 朱耀沂。2009。朱耀沂之蟑螂博物學。ISBN 9789862162651。p.93

[14] 理查‧舒懷德。2017。當蟑螂不再是敵人-從科學、歷史與文化,解讀演化常勝軍的生存策略。ISBN 9789867885869。P.132。

[15] 朱耀沂。2009。朱耀沂之蟑螂博物學。ISBN 9789862162651。p.7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葉綠舒
葉綠舒
大學教師。 由寫科普開始,近年來轉到動物與植物的科學史。 專欄: 國語日報「原來作物有故事」(https://susan-plant-kingdom.blogspot.tw/) 幼獅少年「動物書房」(https://misc999.blogspot.tw/) CASE報科學「老葉的植物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