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地方媽媽365天不購物Day 1:什麼東西可以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什麼東西可以買?
我當然不可能真的零購物,因為我沒有土地可以種田種菜,也不打算帶著兩歲的女兒蘑菇去非法入侵森林。
小時候非常喜歡的一本紐伯瑞銀獎小說《山居歲月》(好吧我現在三十好幾了還是熱愛這本書),以日記夾雜自述的方式,虛構了一個男孩單獨前往家族擁有的廢棄山林農場,展開以樹洞為家、訓練隼鷹打獵、以橡子和山楂果、鹿肉為食的野外隱居生活。
我深深為此書著迷,卻也知道那就是一個夢想而已,想像在森林中享受獨居、烤橡子當早餐……然後蘑菇就哭著掉下溪了。如果真的去操作大概就是這種慘狀吧。
身為21世紀的人類,我早就喪失了自給自足的能力,必須依賴社會而活。所以我的第一步,是設下實驗條件:
「在實驗的這一年,我只買生活必需品。」
絕對不過這種生活!(握拳)

但什麼是生活必需品?

麵包算不算生活必需品?應該算,因為我不會烤麵包,唯一烤成功的是約克夏布丁。
甜食算不算生活必需品?其實不算……好,那就不買甜食。可是我好多朋友在做自家烘焙工作室,如果不買甜食,就不能支持他們的工作了,這樣會不會很沒道義?
外食算不算生活必需品?當然不算。可是,如果是親友聚餐呢?
咖啡算不算必需品?當然算!我要靠咖啡因才能寫作賺錢啊!但是,咖啡可以在家自己泡,如果出門去咖啡店喝,算不算必需?算不算浪費?我有好多開咖啡店的朋友,去消費順便聊天、增加主婦的社交機會、有時還會不小心談到合作案子。這樣子,咖啡店消費好像又是必需品?
  • 就算是星巴克也是媽媽可以放鬆的地方(有時兼工作場所)啊!
書本算不算必需品?好像有點模糊,書本可以從圖書館借,但是如果連我都不買書,那台灣的書市又少了一個會買書的消費者支撐了啊。
檢查到這邊,就發現資本主義根本是我媽,我就是資本主義的孩子,吸著她的奶水長大成人,我的生活完全是以消費行為架構而成的,從去市場買菜、到送孩子去幼兒園上學、在咖啡店用網路寫稿,沒有消費行為,我會困死在這個城市之中,還會失去人脈資源和社交機會,甚至對自己的職業不忠不義──不買書的作者根本就是罪人
於是我設定的條件如下:
  1. 可以購買生活必需品,交通費用和醫療費也算,當然包含了女兒的尿布。
  2. 可以外食,但是要節制,以配合親友聚餐為主。
  3. 可以有買「他人創作的作品」的彈性,一個月以一千元為限,包含朋友做的糕點、新書、手工減塑袋之類的。

那這樣有很難嗎?

看到這邊,也許會想說這也太寬鬆了吧?沒關係,我們就先寬鬆地試著騎車出門看看吧。

挑戰一

經過紅豆餅攤位—本來會停下來買給蘑菇當下午茶,好現在開始不購物了,所以這種零食不買,蘑菇多吃飯更健康。

挑戰二

經過打2折的設計師品牌服飾—掰掰,連看都不用看,覺得輕鬆愉快。

挑戰三

經過童衣童鞋店──蘑菇秋冬的衣服還夠穿嗎?那件格子小外套好吸引人,還是忍住好了,回家看看她的衣櫃還有沒有沒翻出來的存貨。

挑戰四

好,到了7-11,日本沖繩黑糖麻糬架上有貨!我正在收集裡面的綠色竹籤啊好想買!!但是不行!!嗚嗚嗚再見軟綿綿的黑糖麻糬和漂亮竹籤!!

我只是騎車出去五分鐘繳個停車費,大戰就已經開打了啊啊啊啊啊啊啊

希望未來的一年幸運啊……

  • 這個生活實驗是【蘑菇日記】的新企劃,讀者可以參考專案裡的說明及上面這篇公告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26會員
70內容數
<p>對我來說,我悲傷的時候,最能平復心情的方式就兩種,吃真正的美食,以及看偉大的作品。</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潘家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是這樣的,蘑菇出生兩年來,家中雜物出現了爆炸性的成長,雖然我向來不是以整潔出名,但是連我也覺得忍受不下去了。就在此時,我讀到一本十幾年前的老書《可不可以一年都不買?:365天零購物生活日》……
從〈媽媽的遙控器〉到〈茉莉的最後一天〉,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都是重磅出擊,每一集都在談母親與兒女的愛恨交纏。但是來到《孔雀》,風向驟轉,開始談造就親子問題的背後兇手──大環境的貧富階
茉莉的最後一天,描述北一女高一生茉莉在富裕完美的家庭長大,某天卻無預警從自家陽台一躍而下。媽媽決定利用最新科技偷窺女兒的記憶,拼湊出女兒自殺的原因。這一集不是我最喜歡的,但是我還是要推薦給大家,而且我還寫了三千多字來推有沒有很煩。
〈貓的孩子〉就我看來,不只是吳曉樂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改編,同時也可以視為對村上春樹《1Q84》的改編。編劇讓父權暴力的兩端在劇中相遇:被家暴的女人與孩子,勾勒出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
蘑菇一天一天長大,需求越來越多了,要陪玩否則就不睡覺,要吃新奇好玩不落俗套的晚飯否則就翻桌,母親的空間隨之被擠壓得越來越小。六月的蘑菇日記很、憂、鬱。
在生下蘑菇之前,我幾乎是不做家事的。所以當我開始做家事之後,對家庭主婦佩服到五體投地,請告訴我,如何在兩小時以內洗好早餐後的碗盤、收拾桌子、洗菜、煮飯、洗衣服、晾衣服、收衣服,再寫一篇 1000 字的文章、回兩封電子郵件?
是這樣的,蘑菇出生兩年來,家中雜物出現了爆炸性的成長,雖然我向來不是以整潔出名,但是連我也覺得忍受不下去了。就在此時,我讀到一本十幾年前的老書《可不可以一年都不買?:365天零購物生活日》……
從〈媽媽的遙控器〉到〈茉莉的最後一天〉,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都是重磅出擊,每一集都在談母親與兒女的愛恨交纏。但是來到《孔雀》,風向驟轉,開始談造就親子問題的背後兇手──大環境的貧富階
茉莉的最後一天,描述北一女高一生茉莉在富裕完美的家庭長大,某天卻無預警從自家陽台一躍而下。媽媽決定利用最新科技偷窺女兒的記憶,拼湊出女兒自殺的原因。這一集不是我最喜歡的,但是我還是要推薦給大家,而且我還寫了三千多字來推有沒有很煩。
〈貓的孩子〉就我看來,不只是吳曉樂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改編,同時也可以視為對村上春樹《1Q84》的改編。編劇讓父權暴力的兩端在劇中相遇:被家暴的女人與孩子,勾勒出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
蘑菇一天一天長大,需求越來越多了,要陪玩否則就不睡覺,要吃新奇好玩不落俗套的晚飯否則就翻桌,母親的空間隨之被擠壓得越來越小。六月的蘑菇日記很、憂、鬱。
在生下蘑菇之前,我幾乎是不做家事的。所以當我開始做家事之後,對家庭主婦佩服到五體投地,請告訴我,如何在兩小時以內洗好早餐後的碗盤、收拾桌子、洗菜、煮飯、洗衣服、晾衣服、收衣服,再寫一篇 1000 字的文章、回兩封電子郵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自從開始下廚後,才開始有感媽媽說過的話,凱米颱風才剛離開,菜價開始蠢蠢欲動,特別是雞蛋在超市裡都買不到,蛋架上空空如也,完全看不到一盒雞蛋。所謂吃米不知道米價,煮飯後才知道新聞上所提到的民生問題,這也然怪在颱風來臨之前,大家都要先到市場或超市搶購蔬菜和雞蛋。
Thumbnail
1     「不是啊!就是因為家裡不能養動物才會想去買貓糧狗糧餵食那些流浪動物啊!牠們又不是自願成為流浪動物的!要怪就怪那些棄養的人!別人要餵是因為可憐,妳管人家幹嘛!」     星期六的上午時段,萬里無雲、天高氣爽,社區附近整條路是著名的補習班街道,自然有各類商店和美食,其中一家連鎖咖啡店
Thumbnail
這幾天身體歷經了很多很細微的對吃的渴望。 前天去全聯買菜時,我看著一包煮好的紅豆包裝,拿起來又放下去,拿起來又放下去,決心要放入購物車,又再看一眼營養標示然後放了回去。我最終並沒有把那包紅豆帶走,但我對甜澱粉的渴望已經有點難挨。走出家門放眼放去到處都是食物,我卻只能買青菜和肉度日。青菜和肉是沒什麼
「倘使你沒有一座農場,那麼你將面臨兩個精神上的危險:其一是,以為早餐來自雜貨店;其二是,以為暖氣來自暖氣爐。」 -------------------------- <沙郡年紀>是我上班之後最喜歡的一本書,如果都市人太少接觸大自然會像太陽曬不夠一樣缺乏某種維生素,本書或許能作為營養品代打一下。
蘑菇們總是悲傷,因為他沒有雙手。 蘑菇們總是悲傷,因為他只會走路。 蘑菇們總是悲傷,因為他不會思考。 蘑菇每天的例行公事就是悲傷三分鐘,三分鐘以後就可以快樂,或者也可以繼續悲傷。 蘑菇們總是悲傷,在喝到好喝的湯時。 蘑菇們總是悲傷,在跳舞的時候。 蘑菇們總是悲傷,在徹夜狂歡的時候。 蘑
Thumbnail
女兒問:周末有要出門嗎?我說:不然吃過早餐一起去菜市場買菜吧。平常一家三口都是以外食餵養為主,即便我在家有大把的時間,只是沒有廚藝的我只能選擇當老外,最多於早餐準備些煎蛋、炒蛋、蔥油餅,簡易外速出餐的我還行。今天心血來潮想讓女兒去看傳統市場的交易,也讓她認識買菜不是只有全聯、家樂福。
Thumbnail
去年年中開始養出購書的習慣,每個月固定去安利美特進補一到兩次,和人們去家樂福大潤發Costco大採購一個概念,買的都是糧食──沒了會死,或趨近死亡。 也算是我替繭居族的自己找點不必出門的樂子。城市人一旦離了水空了錢袋,通常就什麼都別想玩,除非你和你的朋友都是能坐在河邊看一下午的人。這種人已經不多,
Thumbnail
#66 如果有一天, 可以什麼都不做, 你會怎麼度過呢?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自從開始下廚後,才開始有感媽媽說過的話,凱米颱風才剛離開,菜價開始蠢蠢欲動,特別是雞蛋在超市裡都買不到,蛋架上空空如也,完全看不到一盒雞蛋。所謂吃米不知道米價,煮飯後才知道新聞上所提到的民生問題,這也然怪在颱風來臨之前,大家都要先到市場或超市搶購蔬菜和雞蛋。
Thumbnail
1     「不是啊!就是因為家裡不能養動物才會想去買貓糧狗糧餵食那些流浪動物啊!牠們又不是自願成為流浪動物的!要怪就怪那些棄養的人!別人要餵是因為可憐,妳管人家幹嘛!」     星期六的上午時段,萬里無雲、天高氣爽,社區附近整條路是著名的補習班街道,自然有各類商店和美食,其中一家連鎖咖啡店
Thumbnail
這幾天身體歷經了很多很細微的對吃的渴望。 前天去全聯買菜時,我看著一包煮好的紅豆包裝,拿起來又放下去,拿起來又放下去,決心要放入購物車,又再看一眼營養標示然後放了回去。我最終並沒有把那包紅豆帶走,但我對甜澱粉的渴望已經有點難挨。走出家門放眼放去到處都是食物,我卻只能買青菜和肉度日。青菜和肉是沒什麼
「倘使你沒有一座農場,那麼你將面臨兩個精神上的危險:其一是,以為早餐來自雜貨店;其二是,以為暖氣來自暖氣爐。」 -------------------------- <沙郡年紀>是我上班之後最喜歡的一本書,如果都市人太少接觸大自然會像太陽曬不夠一樣缺乏某種維生素,本書或許能作為營養品代打一下。
蘑菇們總是悲傷,因為他沒有雙手。 蘑菇們總是悲傷,因為他只會走路。 蘑菇們總是悲傷,因為他不會思考。 蘑菇每天的例行公事就是悲傷三分鐘,三分鐘以後就可以快樂,或者也可以繼續悲傷。 蘑菇們總是悲傷,在喝到好喝的湯時。 蘑菇們總是悲傷,在跳舞的時候。 蘑菇們總是悲傷,在徹夜狂歡的時候。 蘑
Thumbnail
女兒問:周末有要出門嗎?我說:不然吃過早餐一起去菜市場買菜吧。平常一家三口都是以外食餵養為主,即便我在家有大把的時間,只是沒有廚藝的我只能選擇當老外,最多於早餐準備些煎蛋、炒蛋、蔥油餅,簡易外速出餐的我還行。今天心血來潮想讓女兒去看傳統市場的交易,也讓她認識買菜不是只有全聯、家樂福。
Thumbnail
去年年中開始養出購書的習慣,每個月固定去安利美特進補一到兩次,和人們去家樂福大潤發Costco大採購一個概念,買的都是糧食──沒了會死,或趨近死亡。 也算是我替繭居族的自己找點不必出門的樂子。城市人一旦離了水空了錢袋,通常就什麼都別想玩,除非你和你的朋友都是能坐在河邊看一下午的人。這種人已經不多,
Thumbnail
#66 如果有一天, 可以什麼都不做, 你會怎麼度過呢?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