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不花錢也能過生活!|《一整年不用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書的副標:免費+自由,一個經濟系畢業生的不用錢生活實驗,書名很吸睛,翻了幾頁,作者打算在不花一毛錢的情況下,渡過一整年,他的偶像應該是魯賓遜。作者不只在腦袋裡想想、用嘴巴說說,而是真的去做。不花錢,要如何解決「住」、「吃」、「交通」這些人類生存所需的事物?作者告訴讀者,沒錢也可以生存。這違反了很多人的「直覺」,沒錢怎麽交房租、買東西吃?還真的可以!
首先作者為自己立下條件:
一年內不用錢(書名的由來),包括現金、信用卡、支票或等同替代品;
如果朋友請客,而且不是出於擔心的話可接受;
不用公共電力;
自行處理廢物;
開展不花錢生活以先,作者用了六個月時間準備,他先列出生活需要用錢的東西,再一個一個準備。「食物」、「能源」、「保暖」、「交通」、「娛樂」、「燈光」、「通訊」、「閱讀」、「藝術」是作者生活需要用錢的東西。(你也可以看看有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需要花錢),然後排次序,首先要解決的是「居住」問題。
「居住」不只是房子,還有水電、廁所、煮食等需求。作者考慮過帳篷、蒙古包、宿營車等棲身之所。在一個資源回數網站上,他貼了徵求「帳篷、蒙古包、宿營車」的帖文,然後神奇的事發生了,有人送他一輛拖車,不收分文,沒有任何附帶條件把車送了給作者。車主一直把車放在車庫裡,每個月要花二十五英鎊,車主不願花心力賣,看到作者的貼文就把車送了。有了車,還要解決停車的地方,市區很難找到免放泊車的地方。作者找到了一個經營農場的團體,為他們做義工,換來車可以停放的位置。解決了停放問題,還有所有動物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排便。作者弄了一個「堆肥馬桶」(compost toilet),不用沖水,應該說不需沖水,把大便變為土地的肥料。如廁地方弄好了,還有水、電、生火。停放車的地方附有河流,可以取水,電力作者劍指太陽能發電,由於在二手市場上找不到太陽能板,於是買了個新的。還有用手搖充電手電筒照明,電筒是之前朋友送的禮物。而生火就弄了個「火箭柴爐」,這裡不多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Google。
「住」大致安排好,就到「吃」。作者有四種方法可以把食物弄到手。
第一種:採集,就是採集野生食物,不過需要比較多的知識量,不一直學習的話比較維,作者在書裡了介紹了「無所不吃的廚師」(Roadkill Chef) Fergus Drenan。他做菜的原料就是採集的。
第二種:都市採集,就是城市別人不要的食物,其實很多食物狀態還好,因各種原因,比如賣相、過了最佳賞味期限等不能賣給人,就被丟棄了,其實很多還能吃的。
第三種:小規模種植場,作者推崇「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模仿大自然,創造人類生活環境和食物生產體系的方法。這裡推一本有關樸門設計的書—《向大自然學設計》
第四種:交換,直接用勞力換食物,作者工作九小時換到五十五磅燕麥,有人覺得不划算,作者認為要弄到燕麥,需要裁種、除草、澆水、收成、再製成麥片,所需的的工時就超過九小時了。這裡又推另一本書叫《未來食堂》,其中就有工作換食物的真實故事。
從弄食物的方法思考思考食物的製造過程,想要麵包需要先取得穀類,還有麵包爐,再烘焙麵包。一個麵包所需的原料還有製造過程是很花時間的,從這也看到了食物的「價值」,還有看見人與土地、社區的關係。
「住」、「吃」基本上沒問題,還有「交通」。作者用車胎、碎布、二手腳踏車內胎製作夾腳拖,還有預備了一輛腳踏車,自行車會壞,朋友就幫得上忙。這裡點出朋友比金錢重要。
以上只是預備一年不用錢的過程,還沒展開正式的生活,正式不用錢的生活會出現計劃裡沒顯示的問題,比如冬天時會有老鼠到宿營車裡跟作者作伴,牠也只是求個可以溫暖過冬的地方,還有如何不用錢遠渡重洋到老家過聖誕節等等,全都是作者真實的經歷。
看完這本書的當下,個人反思蠻多的。作者說到生產和輸送電力的過程已經用了電力的三分二,還有很驚覺現代人對電的依賴程度之高,沒了電,現代人還能否生存?這裡推一部電影《生存家族》講述沒了電力的城市人如何求生,蠻發人深省。很多人過著日常生活,彷彿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實情當然不是,房屋、食物、電力、水、都是經過一連串的工序才到我們手裡,把垃圾丟到垃圾車之後,垃圾又會到哪去?這些都是我們這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下一代、還有下下下一代都需要面對和處理的問題。
要像作者那樣不用錢過生活,對很多人來講不是易事,但我們可以小小的改變開始。早睡早起就能用少一點電力,也能省一點電費;每個星期吃一天素,對身體有益又能做減少碳排放,能長期吃素的朋友,熱烈歡迎你加入素食者行列;交通上多坐交通公具,既省油錢又能省停車費,最近個人開始用滑板車代步,既能帶上交通工具,又可以在提高行走速度,一舉兩得;直接約朋友出來見面,既省電訊費又省電費。
還有一點很重要,減少不必要的消費,人生存所需要的東西沒有很多,更多的物質不見得會帶來更多的快樂,但好朋友與輕鬆的生活能使人活得更愉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12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眾讀PopRea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臉書、IG、Netflix(對用戶)做著跟書店老闆同樣的事。決定哪些資料會被哪些人看見,又有哪些資料會被哪些人優先看見。當中的篩選與排序原則又是什麽?抱歉,這些大公司沒有說,大概也不會說。用戶只能靠猜和小程度的的測試來嘗試逆推演算法。
少,但是更好,剛說的幾件事情不是必要,就是我喜歡的,沒彈性有什麽關係,這世界本來就是魚與熊掌,難以兼得,人總得要取捨。
人皆有一死,想過自己會死的人不多,想到自己會怎麽死的更少。從溫暖的身驅變成僵硬的遺體,有時間長的,也有短的。有人睡一覺,在睡夢中就嚥氣了;有人在開刀過程中,因併發症而失去意識;有人被捅了幾刀,不久就去見閻王了,有人……總的來說,人會死亡有六個原因:兇殺、自殺、意外、自然疾病、醫療併發、死因不明
如果它又跌了呢?不要只看其中一個可能性,還要考慮其他可能。在這檔股票賠錢,不一定要從這邊賺回。A檔股票沒錢賺,就應放手,把剩下的錢轉向其他有機會賺錢的股票。
你跟那些迷妹都不知道,你們已在不知不覺間中了無色無味,令人防不勝防的「月暈效應」:看到別人一個優點,就會腦補他/她有很多優點。除了品牌、帥哥、美女會讓人中招,墮入愛河的情侶更的狀況更是嚴重,總覺得對方一切都完美,連放個屁都是香的。
世界緊密相連,一人中招,人人受害。肺炎疫情還沒過去,還不能排除會再出現新一波感染風潮。人口流動越強,病毒的傳播就越快。以前大航海時代不只帶動各地貨物貿易,也帶動了病毒交換,原本只流行在某一區的傳染病,可以傳得更遠。天花、鼠疫、霍亂基本就是隨著人口流動進攻更多的地區。
臉書、IG、Netflix(對用戶)做著跟書店老闆同樣的事。決定哪些資料會被哪些人看見,又有哪些資料會被哪些人優先看見。當中的篩選與排序原則又是什麽?抱歉,這些大公司沒有說,大概也不會說。用戶只能靠猜和小程度的的測試來嘗試逆推演算法。
少,但是更好,剛說的幾件事情不是必要,就是我喜歡的,沒彈性有什麽關係,這世界本來就是魚與熊掌,難以兼得,人總得要取捨。
人皆有一死,想過自己會死的人不多,想到自己會怎麽死的更少。從溫暖的身驅變成僵硬的遺體,有時間長的,也有短的。有人睡一覺,在睡夢中就嚥氣了;有人在開刀過程中,因併發症而失去意識;有人被捅了幾刀,不久就去見閻王了,有人……總的來說,人會死亡有六個原因:兇殺、自殺、意外、自然疾病、醫療併發、死因不明
如果它又跌了呢?不要只看其中一個可能性,還要考慮其他可能。在這檔股票賠錢,不一定要從這邊賺回。A檔股票沒錢賺,就應放手,把剩下的錢轉向其他有機會賺錢的股票。
你跟那些迷妹都不知道,你們已在不知不覺間中了無色無味,令人防不勝防的「月暈效應」:看到別人一個優點,就會腦補他/她有很多優點。除了品牌、帥哥、美女會讓人中招,墮入愛河的情侶更的狀況更是嚴重,總覺得對方一切都完美,連放個屁都是香的。
世界緊密相連,一人中招,人人受害。肺炎疫情還沒過去,還不能排除會再出現新一波感染風潮。人口流動越強,病毒的傳播就越快。以前大航海時代不只帶動各地貨物貿易,也帶動了病毒交換,原本只流行在某一區的傳染病,可以傳得更遠。天花、鼠疫、霍亂基本就是隨著人口流動進攻更多的地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共享廚房的概念,尤其適合租屋族與不常下廚的群體。共享廚房提供各種廚房設備與食材,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煮食、學習烹飪技術或交友。而且此模式不僅有利於個人需求,還能成為商業宣傳的平臺。文中介紹了收費方式、預約流程、使用標準,並思考共享廚房的未來發展。這是一個結合創意與實用功能的理想選擇。
Thumbnail
在我們家,每天只吃兩餐,這不僅簡化了生活,也讓我們找到了意想不到的健康和幸福。我們已經這樣生活了半年多。 我們的家庭成員每天輪流煮飯,每次煮飯都要經過劈柴、燒柴、顧火等繁複的過程,用傳統灶台烹煮出美味的飯菜。這樣下來,煮一餐要花上一兩個小時,實在太麻煩了。於是父親提議,既然煮飯這麼費時費力,不如乾
Thumbnail
裸辭後面對金錢焦慮,我分享了如何克服財務困境的實用方法。從記帳習慣到重新分配開支,這篇文章將幫助你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穩定生活並探索未來方向,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所以說,以為自己沒吃什麼,但熱量卻已超標;以為自己沒花什麼,但預算卻已超過。那些多餘的熱量和多餘的開銷,真是自己的人生所需要的嗎?就算知道道理就擺在那,還是要逐一去確認才行。也知道是要少吃而不是不吃,但到底要吃哪些食物好,總得要先列出來才是。也正因為食物和開銷皆有限量,
「倘使你沒有一座農場,那麼你將面臨兩個精神上的危險:其一是,以為早餐來自雜貨店;其二是,以為暖氣來自暖氣爐。」 -------------------------- <沙郡年紀>是我上班之後最喜歡的一本書,如果都市人太少接觸大自然會像太陽曬不夠一樣缺乏某種維生素,本書或許能作為營養品代打一下。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重點不會是得到了什麼,而是去思考獲得後能給予什麼?給予的幸福要比得到要多得多。為何要捨去眼前能獲得的享受?因為前方有目標要達成,少了這些獲得,就可以把這些零錢拿去幫助多一個人,那也是好的,而且也不會讓自己挨餓受凍。有了這樣的目標,就會更有意識的使用支配金錢而不是想著少買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低生活成本的心得分享,詳述作者一年間在省錢的生活體驗。包含住宿成本、自己料理飲食、健身房等項目的成本分析以及作者對於消費觀唸的看法。文章中提到了許多關鍵字如住宿成本、自己料理、外食成本、健身房等,是一篇關於個人感受和觀點的分享。
Thumbnail
過減速生活的人會選擇較小的住所,不當屋奴;降低外食頻率,關心吃進肚子的東西;在消費時精打細算,好好用錢;追求品質,但不為虛榮或慾望而買;經常享受與親友共度的悠閒時光,而非老是加班。 說到底,排除生命中不需要的人、事、物,正是為人生簡中和減速的關鍵所在。
Thumbnail
在世界的一個角落,有一個不會自己煮飯的人。他每餐基本上就是到外面吃飯。基本上來說一個月的餐飲費其實不到一萬元,特別是他非常省錢。午餐基本上不會花超過一百元,就是附近麵店吃一碗麵或是滷肉飯的價格,最多就是跟同事訂一百元內的便當。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共享廚房的概念,尤其適合租屋族與不常下廚的群體。共享廚房提供各種廚房設備與食材,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煮食、學習烹飪技術或交友。而且此模式不僅有利於個人需求,還能成為商業宣傳的平臺。文中介紹了收費方式、預約流程、使用標準,並思考共享廚房的未來發展。這是一個結合創意與實用功能的理想選擇。
Thumbnail
在我們家,每天只吃兩餐,這不僅簡化了生活,也讓我們找到了意想不到的健康和幸福。我們已經這樣生活了半年多。 我們的家庭成員每天輪流煮飯,每次煮飯都要經過劈柴、燒柴、顧火等繁複的過程,用傳統灶台烹煮出美味的飯菜。這樣下來,煮一餐要花上一兩個小時,實在太麻煩了。於是父親提議,既然煮飯這麼費時費力,不如乾
Thumbnail
裸辭後面對金錢焦慮,我分享了如何克服財務困境的實用方法。從記帳習慣到重新分配開支,這篇文章將幫助你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穩定生活並探索未來方向,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所以說,以為自己沒吃什麼,但熱量卻已超標;以為自己沒花什麼,但預算卻已超過。那些多餘的熱量和多餘的開銷,真是自己的人生所需要的嗎?就算知道道理就擺在那,還是要逐一去確認才行。也知道是要少吃而不是不吃,但到底要吃哪些食物好,總得要先列出來才是。也正因為食物和開銷皆有限量,
「倘使你沒有一座農場,那麼你將面臨兩個精神上的危險:其一是,以為早餐來自雜貨店;其二是,以為暖氣來自暖氣爐。」 -------------------------- <沙郡年紀>是我上班之後最喜歡的一本書,如果都市人太少接觸大自然會像太陽曬不夠一樣缺乏某種維生素,本書或許能作為營養品代打一下。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重點不會是得到了什麼,而是去思考獲得後能給予什麼?給予的幸福要比得到要多得多。為何要捨去眼前能獲得的享受?因為前方有目標要達成,少了這些獲得,就可以把這些零錢拿去幫助多一個人,那也是好的,而且也不會讓自己挨餓受凍。有了這樣的目標,就會更有意識的使用支配金錢而不是想著少買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低生活成本的心得分享,詳述作者一年間在省錢的生活體驗。包含住宿成本、自己料理飲食、健身房等項目的成本分析以及作者對於消費觀唸的看法。文章中提到了許多關鍵字如住宿成本、自己料理、外食成本、健身房等,是一篇關於個人感受和觀點的分享。
Thumbnail
過減速生活的人會選擇較小的住所,不當屋奴;降低外食頻率,關心吃進肚子的東西;在消費時精打細算,好好用錢;追求品質,但不為虛榮或慾望而買;經常享受與親友共度的悠閒時光,而非老是加班。 說到底,排除生命中不需要的人、事、物,正是為人生簡中和減速的關鍵所在。
Thumbnail
在世界的一個角落,有一個不會自己煮飯的人。他每餐基本上就是到外面吃飯。基本上來說一個月的餐飲費其實不到一萬元,特別是他非常省錢。午餐基本上不會花超過一百元,就是附近麵店吃一碗麵或是滷肉飯的價格,最多就是跟同事訂一百元內的便當。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