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北韓搖滾解放日:一場身體力行的行動藝術

2018/09/1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以北韓作為拍攝題材的紀錄片其實並不罕見,例如Herzog由Netflix出資拍攝的《深入火心》、Vitaly Mansky拍攝的《太陽之下》;但深入一個封閉的專制國家儘管主題單一,卻總是能因為和平日自由生活的反差給人偌大的震撼,更何況是走反串路線因而促使國家獨立的搖滾樂團到北韓去開演唱會!
《北韓搖滾解放日》就紀錄了搖滾團體Laibach到北韓開演唱會的籌備過程,以及演唱會當天的實況。從youtube的MV可以發現他們重新編曲翻唱了許多經典名曲,例如電影《真善美》中的Do Re Mi、Beatles的Across the Universe;在曲風上Laibach或許不若由古典鋼琴家Labèque姊妹中的姐姐Katia所創立的專門改編Beatles歌曲團體B for Bang那麼精湛(該團的樂手也大多都有古典音樂的底子),音樂的影射上也太過直接,不像當初古典作曲家Shostakovich在遭遇當局批判時所創作出的名曲第五號交響曲能夠把真正的涵義藏在音樂中,但用技巧的訓練去批判不同領域的藝術創作有時其實會有失公允,因為滿漢全席就算需要的廚藝再怎麼繁複,在風味上也不能取代像是滷肉飯這樣的庶民小吃。再者,該團要的理應就是原曲歌詞和重新編曲以及影像上的反差,如果真是如此,Laibach其實是做得非常徹底而成功的。
既然如此,北韓當局為何還要邀請他們為北韓脫離日本70周年舉辦演唱會?一方面正如影片裡說到的,該團的相關人士曾經多次幫助北韓和國際交流,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北韓想藉此透過對Laibach嚴密監控向國際發聲。因此整部紀錄片就是北韓當局對Laibach的恩威並施,想盡辦法把演唱會弄成他們想要的樣子;也因此,演唱會結果如何根本就不重要,因為那根本不是Laibach真正想要呈現給北韓以及世人看到的演出(也因此當配樂播出歌詞”Nothing is gonna change my world”時真是不改Laibach的嘲諷本色),整部片的重點和精華就在北韓如何讓Laibach就範。
這樣的過程其實之前的北韓題材紀錄片拍攝過程相去不遠(但個人還是不知道偷拍的檔案究竟被工作人員藏在哪裡才能不被發現?),但這部片的賣點,在於強調北韓如何輪流使出蘿蔔和棍子,好讓Laibach不斷地處在外在的監控以及無形的個人審查之下。例如官員們總是不斷提醒團員「有同志對你們感到很不滿」,但問題是:所以到底是那些同志?而且為何這些同志可以代表所有人的意見,並且以此藉此規範他人行為?
儘管如此,Laibach還是有工作人員脫隊了。但脫隊人員的心得卻讓人感到意外:他覺得北韓人民的快樂未必是虛假的。這可能不是出於自我保護所說出的呈堂證供,因為他們也有自我意識到,在歐洲只剩下足球場和演唱會是人們展現集體崇拜之處,而北韓就某方面而言只是集體崇拜得更徹底;再者,什麼是真正的快樂?這個問題的答案本來就會因人而異;不丹的人民也覺得自己很快樂,而且他們面對那麼多登山客反而決定減少遊客數量好維護環境,所以物質上的富足未必就是快樂的必要條件。
然而真的可以就此宣稱北韓政權的合理以至於合法性嗎?其實看到片中Laibach的男性團員們對北韓的女子合唱團意有所指地稱讚時,儘管這只是一個很短小的過場,但卻是個人印象最深刻的段落之一:一來這些北韓女歌手理應都是刻意挑選過,所以無論歌藝還是外貌都在水準之上(有些團員甚至認為她們唱得比自己團裡的女主唱還好),而她們穿著制服唱歌的樣子,自然會給生理異性戀男很多遐想的空間。
但仔細思考如此的遐想究竟是怎麼形成的?或許是制服所創造出的就範以及壓抑,因而對這樣就範和壓抑有著解放的衝動。並不是所有國家的學生都有制服,更不是所有國家的女子合唱團演唱時還會穿著官方規定的制服;制服這個字在英文恰巧可以被解讀成"uni-form",亦即形式的統一。但這樣的統一是先天就有的,還是後天外在強加的?
當然有些性權團體會把這種男性先天生理上的衝動和威權政體後天外在的強制性有所聯想;這樣的聯想當然不完全是空穴來風,但所幸Laibach團員們出自嘲諷的天性進而對自己行為和立場合理性的內省,理應可以讓他們可以免於這樣的指控。而北韓當局在片中對Laibach所做的一切干預,或許在國內依然可以粉飾太平,但也成了昭然若揭的證據;也許演唱會本身不是那麼精采,但在這場一開始就無法讓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的演唱會,Laibach其實是在促使南斯拉夫瓦解之後,再次成就了一場行動藝術。
也因此儘管片中穿插了南北韓當時緊張的政治局勢的橋段,而這在邏輯上的關聯和Laibach與北韓當局的干預的主軸並不是那麼的緊密,畢竟最後的演唱會其實是北韓讓Laibach就範了;但本片作為這場行動藝術的見證,依然可看性十足,足以和Herzog的《深入火心》相提並論。
這場演唱會也再次支持了主流搖滾音樂圈把政治當作身體力行的一部分的信念;儘管個人不認為藝術需要淪為任何意識形態的附庸(因為真的存在藝術歸藝術的情況或者說是切入點,否則我們根本無從發現進而檢討到這部片並非所有橋段都環環相扣),但還是不得不推薦這部由所有團員真槍實彈賣命演出所創造出來的驚人見證了。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舊名Yvon。影評散見於週刊編集、放映週報及映畫手民。但還是會想聊些電影以外的事。更多文章詳見:https://linktr.ee/taiwanewav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