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敵情資料庫」到「基因編輯大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們在電視影片裡都看過,被攻擊的生物會拼命逃走甚至奮力一戰;同樣的,當我們被病菌、病毒攻擊時,我們體內也有看不見的戰爭在進行:我們的「免疫系統」會幫助我們抵抗入侵的病菌。

病菌會入侵我們,有沒有會入侵病菌的東西呢?有的。就像那句描述食物鏈的俗話:「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吃泥。」,病菌會攻擊我們,當然也有會攻擊病菌的東西,它們是一群叫做「噬菌體」的病毒們。但是細菌也不是省油的燈,當然不會乖乖地被吃(「泥」也要求生存),為了不要讓自己任噬菌體宰割,細菌早就發展出了兩套自己的免疫系統。

第一套免疫系統我們稱為「限制-修飾」系統。這套系統出現在75%的細菌中,它的作用方式是:細菌先在自己基因體(成分是去氧核糖核酸)的特定位置上加標籤,以後任何出現在細菌體內的去氧核糖核酸,細菌便會派個酵素去檢查看看有沒有標籤;只要沒有標籤的基因體,就全部「碎屍萬段」!這套系統就像在學校規定大家都要穿制服上學一樣,因為只要是這個學校的學生,都會穿上本校的制服;所以只要有人沒穿本校制服,馬上就會被老師認出來。簡單、方便,但是並不是萬無一失的喔!

怎麼說呢?科學家們發現,因為只有特定的位置會被加標籤、也只有這些位置會被辨認,所以若是噬菌體上根本就沒有這些位置,那麼這個噬菌體就像穿了「隱形斗蓬」一樣,可以在學校裡面到處亂晃搞破壞,都不會被認出來喔!另外一種狀況是,當噬菌體已經先感染過類似的細菌,這時候它已經先得到標籤,這就像壞人已經先借了一套制服來穿一樣,因為老師們都會以為他是本校學生,於是它就可以大搖大擺的進來學校囉!

顯然只靠著辨認有沒有穿制服是不夠的,最好是能夠從其它的特徵來辨認是不是壞人!這就要靠著第二套系統:「CRISPR」系統。


raw-image

「CRISPR」有個很長很長的英文名字,縮寫以後就成了「CRISPR」。大約90%的古菌與一半的細菌都有這套系統。它怎麼作用呢?簡單來說,這套系統由一個酵素(稱為Cas9)與一個「敵情資料庫」構成:在細菌被噬菌體感染後,只要能夠大難不死,它就會留下一段那個噬菌體的基因體資料,保存在「敵情資料庫」中;接著這個酵素就會帶著這份「敵情資料」在細菌裡面巡邏,把特徵吻合「敵情資料」的東西通通消滅。這就像學校的老師們已經事先得到了一本有許多壞人長相的小手冊一樣,接下來每個老師只需要負責記得其中一張照片,這麼一來不管壞人穿不穿制服,都會被認出來的!

一開始研究「CRISPR」系統的科學家,其實只是想了解那個「敵情資料庫」究竟是怎麼回事。當時他們本來在研究其它的基因,卻發現它旁邊還有一些奇怪的東西。怎樣奇怪呢?這些奇怪的東西是由許多的「迴文序列」(「迴文」就是從前面後面讀過來都一樣的文字,如「馬歇爾歇馬」就是迴文)中間插著一些短短的片段組成。後來發現這些奇怪的東西旁邊總是還會有一個酵素跟著,於是他們就決定繼續查下去,看看這些奇怪的東西跟這個酵素到底在細菌裡面是作什麼用的?

等到發現原來這套系統原來就是細菌的免疫系統,而且這個酵素根本不在乎提供給它的「敵情資料」的內容是什麼,這就給了科學家們一個想法:如果能夠把「敵情資料」改成科學家們想修改的基因的資料,那麼是不是就可以修改基因了?

於是「基因編輯」技術就誕生了。科學家們只要把想修改的基因做成「敵情資料」的格式後提供給酵素,接著只要把帶著「敵情資料」(現在應該要改稱為「基因資料」了)的酵素送到細胞裡面以後,剩下的就交給酵素去努力了!

要怎麼把帶著「基因資料」的酵素送進細胞裡去呢?過去科學家們會利用病毒把它們送進細胞裡,但是利用病毒感染細胞不一定會成功;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開發了奈米顆粒技術,把帶著「基因資料」的酵素做成奈米顆粒後直接送進細胞裡。這麼一來,成功率就大大地提高囉!

從「基因編輯」技術在2013年正式上線以後,許許多多的科學家迫不及待地將它用在不同的生物裡,不只是動物、還有植物,甚至開始試著用來修正人類的基因缺陷;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基因編輯」技術將會使人類不再有遺傳疾病,甚至可以讓人類越變越健康呢!

聽起來「基因編輯」技術似乎一片大好,不過…現在還不能真的用在人身上喔!為什麼呢?原來科學家們發現,「基因編輯」並不是百分之一百準確的;除了預定要修正的位置以外,其它的位置也會發生改變。這麼一來,就不能用在人身上囉!為什麼會這樣呢?科學家們發現,「基因編輯」的準確度與提供的「基因資料」的品質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提供的基因資料品質不夠高,酵素就會找錯人,造成其它位置也發生改變。這被稱為「脫靶效應」,就像提供給老師們的敵人照片不夠清楚,造成老師雖然打到了壞人,但同時長得有點像壞人的路人也一起被打了。要怎麼樣避免「打錯人」呢?有些科學家們目前正在開發電腦軟體來改善這個問題,另外也有其它的科學家們想要試試看細菌與古菌的其它免疫系統,看看是否能找到更好的來運用。

「基因編輯」在植物生物科技

最早科學家們改良植物品種的方法是「育種」:挑選有想要的特徵的兩種不同品系的植物,將其中一個的花粉放在另一個雌蕊的柱頭上,等種子(第一代)成熟了再播種、再取種子(第二代),由第二代種子長出來的植物中挑選具備有想要的特徵的植物,再進一步的種植、選擇等等,一般來說從「育種」得到新品系大約需要八到十年左右。因此,當科學家們發現可以用農桿菌來直接改變植物的性質(專業的說法是「性狀」)、產生我們想要的品系時,他們立刻就將這個技術應用在植物上!從1994年的「佳味番茄」開始,有好多新品系的農作物都是以農桿菌產生的。

但是以農桿菌製作新品系的農作物有個問題:農桿菌不能只改變目標基因。事實上,農桿菌是靠著再放進去另一個基因來改變植物的性狀。除此之外,它還會把好幾個其它的基因也一起放進去!因此,許多民眾就不喜歡以農桿菌製作出來的新品系的植物(稱為「基改作物」)、不願意吃它所製造出來的產品。

在「基因編輯」系統出現後,因為它可以直接改變目標基因、完全不需要放進任何額外的基因資訊,於是科學家們便開始將它應用在新品系植物的開發上。目前已經有應用這個技術製作的不會碰撞變黑的洋菇在2016年上市,預期未來還會有更多不同品系的「基因編輯」植物出現在市場上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23會員
742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年輕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看《前進高棉》(Platoon)。當時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越戰對美國人留下多麼深的傷痕。但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越戰在越南人民身上留下的傷痕,只怕不是三五十年去得掉的。 這個傷痕,來自於橙劑(Agent Orange)。 橙劑是什麼?用來做什麼?為什麼會造成傷害呢?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5/04/30
年輕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看《前進高棉》(Platoon)。當時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越戰對美國人留下多麼深的傷痕。但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越戰在越南人民身上留下的傷痕,只怕不是三五十年去得掉的。 這個傷痕,來自於橙劑(Agent Orange)。 橙劑是什麼?用來做什麼?為什麼會造成傷害呢?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上篇文章介紹了先天免疫系統中的成員與組成,先天免疫的核心就是偵測到病源入侵時會引起發炎反應以召集白血球群聚吞噬殺滅病原體,絕大多數的感染靠表層屏障與先天免疫系統都可以解決,但如果病原毒性太強或數量太多導致第一與第二道防線無法應付時,此時便需要第三道防線—後天免疫系統幫忙了。 樹突細胞 樹突細胞(
Thumbnail
上篇文章介紹了先天免疫系統中的成員與組成,先天免疫的核心就是偵測到病源入侵時會引起發炎反應以召集白血球群聚吞噬殺滅病原體,絕大多數的感染靠表層屏障與先天免疫系統都可以解決,但如果病原毒性太強或數量太多導致第一與第二道防線無法應付時,此時便需要第三道防線—後天免疫系統幫忙了。 樹突細胞 樹突細胞(
Thumbnail
會接觸並且願意學習自然農法以及生態,有一個動機是我想搞清楚,為什麼蟲子要被區分為"益蟲"、"壞蟲",為什麼牠只是出現在那邊,就是壞蟲壞蟲一直的叫。因為蟲子吃你的菜,所以牠是"壞"。兒子拿走父母的錢去吃飯,就稱做"愛" ?為什麼差別那麼大,因為標籤,因為分別心 !! 就像在人類世界裡的網路霸凌一樣,
Thumbnail
會接觸並且願意學習自然農法以及生態,有一個動機是我想搞清楚,為什麼蟲子要被區分為"益蟲"、"壞蟲",為什麼牠只是出現在那邊,就是壞蟲壞蟲一直的叫。因為蟲子吃你的菜,所以牠是"壞"。兒子拿走父母的錢去吃飯,就稱做"愛" ?為什麼差別那麼大,因為標籤,因為分別心 !! 就像在人類世界裡的網路霸凌一樣,
Thumbnail
你,從來不只是你, 而是你,加上一大群微生物。 一本讓祖克柏放床頭、比爾.蓋茲撰文推薦 大開你我眼界的微生物解謎之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年度百大注目好書 ●一推出旋即與《自私的基因》共列科普經典 ●《經濟學人》、《史密森尼》雜誌、《科學大眾》、《科學》期刊、《衛報》、《泰晤士報》等二十餘家國際
Thumbnail
你,從來不只是你, 而是你,加上一大群微生物。 一本讓祖克柏放床頭、比爾.蓋茲撰文推薦 大開你我眼界的微生物解謎之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年度百大注目好書 ●一推出旋即與《自私的基因》共列科普經典 ●《經濟學人》、《史密森尼》雜誌、《科學大眾》、《科學》期刊、《衛報》、《泰晤士報》等二十餘家國際
Thumbnail
在如今的後疫情時代,我決定將人體對於病毒的防衛機制先來探討一下,畢竟大部分的人還是對於Covid有著一定的疑問,所以本篇將會從病毒一進入人體的第一個步驟開始剖析,也是先談到Innate Immunity才會進入到後天免疫的部分。 在我們的身體中,各式各樣的機制都有一個觸發的機制,上一篇提到的Comp
Thumbnail
在如今的後疫情時代,我決定將人體對於病毒的防衛機制先來探討一下,畢竟大部分的人還是對於Covid有著一定的疑問,所以本篇將會從病毒一進入人體的第一個步驟開始剖析,也是先談到Innate Immunity才會進入到後天免疫的部分。 在我們的身體中,各式各樣的機制都有一個觸發的機制,上一篇提到的Comp
Thumbnail
簡述病毒載體疫苗(AZD1222,AZ)、mRNA疫苗(mRNA1273 ,莫德納)、次單位疫苗(MVC-COV1901,高端)、不活化疫苗( CoronaVac ,科興)應用的生物技術。 *列舉的COVID-19疫苗,以在台灣熟悉的產品為主 *無深入探討疫苗的效果及副作用(另附於系列延伸閱讀中)
Thumbnail
簡述病毒載體疫苗(AZD1222,AZ)、mRNA疫苗(mRNA1273 ,莫德納)、次單位疫苗(MVC-COV1901,高端)、不活化疫苗( CoronaVac ,科興)應用的生物技術。 *列舉的COVID-19疫苗,以在台灣熟悉的產品為主 *無深入探討疫苗的效果及副作用(另附於系列延伸閱讀中)
Thumbnail
新冠病毒極易突變,很可能使疫苗失效。不過病毒突變開始產生「殊途同歸」現象,會不會終結這場災難?
Thumbnail
新冠病毒極易突變,很可能使疫苗失效。不過病毒突變開始產生「殊途同歸」現象,會不會終結這場災難?
Thumbnail
 因為病毒的構造太簡單了,所以一旦它們進入到我們人體,侵入細胞再進入細胞核,開始複製繁殖它自己,這一條路上是沒有藥物可以阻殺它,現在市面上所謂的抗病毒藥,頂多也只是抑制它複製的速度,沒有辦法殺死,真正要讓病毒失去活性的,只有透過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 雖然人會感染的致病原不只是病毒,還包括了細菌、真菌
Thumbnail
 因為病毒的構造太簡單了,所以一旦它們進入到我們人體,侵入細胞再進入細胞核,開始複製繁殖它自己,這一條路上是沒有藥物可以阻殺它,現在市面上所謂的抗病毒藥,頂多也只是抑制它複製的速度,沒有辦法殺死,真正要讓病毒失去活性的,只有透過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 雖然人會感染的致病原不只是病毒,還包括了細菌、真菌
Thumbnail
神氣蛙說招財是病毒,招財很生氣,要到神氣蛙家抗議。但是,招財其實不曉得病毒是什麼。 到底,招財要如何反擊神氣蛙呢?
Thumbnail
神氣蛙說招財是病毒,招財很生氣,要到神氣蛙家抗議。但是,招財其實不曉得病毒是什麼。 到底,招財要如何反擊神氣蛙呢?
Thumbnail
細菌和病毒似乎是不一樣的,所謂的「抗菌」手段 真能阻擋病毒對人體健康的傷害嗎?
Thumbnail
細菌和病毒似乎是不一樣的,所謂的「抗菌」手段 真能阻擋病毒對人體健康的傷害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