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結構與佈局(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孩子寫文章,尤其是記敘文,第一步通常學的就是文章的結構,也就是:
起因——經過——結果
這也是一般學校課堂要求他們寫文章時的設定。例如:
《去年暑假的回憶》
第一段: 回憶法點題(物件,場景)
第二 段 起因
第三段 經過
第四段 結果
第五段 點題+感受
課堂指定孩子要在文章的第二段至第四段包含四種描寫:心理描寫、行為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
問題是,是否依照這結構寫文章,就可以寫得好呢?用另一種角度詮釋這問題:在沒有進一步的指引下,孩子要依照這結構把文章寫得引人入勝,有多大的可能?
事實上,有不少家長跟我說,孩子不懂得怎樣才能寫出一篇好文章,似乎寫得一手好文章的孩子,本身就是有寫作的天賦。誠然,寫作本身是一種文學藝術,不可能像模具般,製作出一模一樣的作品來。可是,孩子究竟能不能在文學創作上有所發展,決不可憑年幼時的作品蓋棺定論。因此,要在一切以先,須仔細探討一個問題:
甚麼是文章的結構?
文章的結構就像棋盤,棋子怎樣放在棋盤上,都是有所規定的,文章結構亦如人體,基本上可分頭、胸、腹及四肢,結構既定,才能合道甚麼「部位」放甚麼材料。文體不同,結構亦會有所分別。然而一個棋局能夠千變萬化,一個人可以扭動身體,或運動,或跳舞,做出各種優美的姿態,重點不在於「結構」,而在於「運用」。就文章亦然,「怎樣運用」就是佈局的問題。我們需引導孩子瞭解怎樣在文章這個棋盤上學習千變萬化的佈局,才能使讀者投入其中,透過文字得著無窮的樂趣。
一般而言,最基本的佈局就是:
主角的問題/欲望 —— 衝突的情節/解難的過程 —— 大團圓結局/引發新問題
很多孩子寫文章,都會忽略文章「主角」其實有甚麼問題或欲望,假如一切如常,既沒有問題,也沒有所思所想所感,就不用把事情寫下來(當然絕大部分時候,都是為了應付學校的要求才做的啦),但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是由於問題或欲望所驅使才會發生的。因此,主角是誰以及主角有甚麼問題/欲望,就是佈局的第一點要思想的。(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183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子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家長找我教他們的孩子寫作,通常的開場白是:「我覺得他(們)沒有甚麼創意,常想不出寫甚麼。」  每當我跟孩子傾談的時候,便發覺家長們都說對了一半。這是甚麼意思呢?
   屋外雷聲震天,接著是傾盆大雨。男人從夢中驚醒。一陣噁心驅使他連跑帶滾地衝進廁所嘔吐大作起來。除了起泡的唾沫,甚麼都沒有。 只是一場夢嗎?
從兒童文學的角度,《兔之眼》儘管篇幅不短,但角色、情節都適合孩子欣賞,小谷老師和足立老師不啻是把兒童從成人桎梏裡解放開來的一個代表,而這亦是兒童文學的一種特徵,就如兒童文學評論先驅保羅.亞哲爾所言:「兒童並不會束手就擒地任人壓迫。我們雖然希望主宰一切,他們卻依然奮力爭取自由:這是一場艱難的戰爭。我們
我靠的就是一個「縮」字。上司一臉自豪,儘管男人已看不見他的臉。 現在你更不用縮,看你連頭也沒有了。男人欲嘲笑面前一隻斷頭蟑螂竟沾沾自喜,卻又覺得自己沒比蟑螂多少,旋即把隱隱上揚的嘴角低調地壓下去……
上文談到如果孩子發覺想象力或創意不利於他們在家庭、學校,甚至社會上生存,他們寧願選擇跟從常規做事,而不會直面自己靈魂裡的那個想象力的盒子。而在下文裡,我會指出孩子缺乏想象力的第三個原因:想象力的盒子被掩埋了,大家都發現不了。
頭可斷,血可流,只恨人浮於事,無工與誰謀?有工卻薄酬。 男人想了好幾天,才想到這幾句話。
   家長找我教他們的孩子寫作,通常的開場白是:「我覺得他(們)沒有甚麼創意,常想不出寫甚麼。」  每當我跟孩子傾談的時候,便發覺家長們都說對了一半。這是甚麼意思呢?
   屋外雷聲震天,接著是傾盆大雨。男人從夢中驚醒。一陣噁心驅使他連跑帶滾地衝進廁所嘔吐大作起來。除了起泡的唾沫,甚麼都沒有。 只是一場夢嗎?
從兒童文學的角度,《兔之眼》儘管篇幅不短,但角色、情節都適合孩子欣賞,小谷老師和足立老師不啻是把兒童從成人桎梏裡解放開來的一個代表,而這亦是兒童文學的一種特徵,就如兒童文學評論先驅保羅.亞哲爾所言:「兒童並不會束手就擒地任人壓迫。我們雖然希望主宰一切,他們卻依然奮力爭取自由:這是一場艱難的戰爭。我們
我靠的就是一個「縮」字。上司一臉自豪,儘管男人已看不見他的臉。 現在你更不用縮,看你連頭也沒有了。男人欲嘲笑面前一隻斷頭蟑螂竟沾沾自喜,卻又覺得自己沒比蟑螂多少,旋即把隱隱上揚的嘴角低調地壓下去……
上文談到如果孩子發覺想象力或創意不利於他們在家庭、學校,甚至社會上生存,他們寧願選擇跟從常規做事,而不會直面自己靈魂裡的那個想象力的盒子。而在下文裡,我會指出孩子缺乏想象力的第三個原因:想象力的盒子被掩埋了,大家都發現不了。
頭可斷,血可流,只恨人浮於事,無工與誰謀?有工卻薄酬。 男人想了好幾天,才想到這幾句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只寫給自己看的企畫書 關於小說的企畫書,一開始先是腦中有想法後,在開始寫企劃書與小說,接著設定故事的大綱與事件的內容,有感覺的話就先寫出來,還有小事件的思考,再來是人物角色設定的關係圖以及角色的設定,事件的時間等等,每個時間線都很清楚的話,更能知道怎麼做,怎麼去寫。
  上一篇〈寫小說的成長路徑2:創作者的新手期、中手期、老手期該做什麼?〉的最後,我談到設定這件事最好等到老手期再開始做。其實這樣說並不精準,因為我這邊的「設定」其實是指「設定集」--很多人故事還沒開始寫就先急著寫設定集,一來滿足自己的想像,二來相當有成就感,但沒經過故事的淬鍊,這些都只是紙上談兵。
貴安,這次來談談【作文】跟【小說】有什麼區別和相同處呢? ❋此篇僅講述【起、承、轉】三面,【合】將與第二篇的總結一起❋   共同處:   其實【寫作】不外乎就是【起、承、轉、合】,這四個字確實是不變的真理,作文和小說都一樣,因為有這四點的文章,先不管文筆和劇情等等的,這部作品都不會被冠上難看的
Thumbnail
 【被起承轉合框住的我們】 大部分的人認為寫作是件很難的事情, 會造成這樣的想法, 可能是從國小開始的作文課, 一直被教育一定要將「起承轉合」運用好, 才能拿到高分才是好文章, 導致對於「寫作」, 認為是件很難的事。   而經過幾年的寫作經驗, 我認為與其執著在起承轉合的框架
在講內容前... 這是我個人的方式!! 如果覺得我講的不夠專業啥的? (請去找專業老師) 第一、如何起頭? (需要有靈感!!)或是(一個事件或是各種可能觸發故事的內容)。 靈感的部分...(應該不用多解釋) 後面講的事件或是可能觸發的部分,通常需要自我體悟。 例如:今天出門,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終於又回來科普創作知識了。中間這一周經歷各種備課方面的摧殘,半死不活,但起碼還能動筆。寫寫創作方面的事情,對我來說也是充電、回血的手段,廢話不多說,讓我們稍微回憶上一周講些什麼。   上一周,我們說到篇幅至關重要,影響從選材、劇情編排和人物設計等等層面。極短篇以爆點為核心,花
Thumbnail
前一陣子班級因某些原因需改線上課,我出了一份作業,要讓孩子們學習用更高的層次來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利用這次的作業,我也來闡述我對閱讀、思考、與寫作的關聯。我找了相似主題的兩篇國語日報刊登過的文章,讓孩子們以編輯的角度思考,若兩篇只能刊登一篇,他們會選那一篇?原因為何? 後來批改時,有一個孩子好
最近跟讀友討論小說佈局,初步有以下想法⋯⋯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只寫給自己看的企畫書 關於小說的企畫書,一開始先是腦中有想法後,在開始寫企劃書與小說,接著設定故事的大綱與事件的內容,有感覺的話就先寫出來,還有小事件的思考,再來是人物角色設定的關係圖以及角色的設定,事件的時間等等,每個時間線都很清楚的話,更能知道怎麼做,怎麼去寫。
  上一篇〈寫小說的成長路徑2:創作者的新手期、中手期、老手期該做什麼?〉的最後,我談到設定這件事最好等到老手期再開始做。其實這樣說並不精準,因為我這邊的「設定」其實是指「設定集」--很多人故事還沒開始寫就先急著寫設定集,一來滿足自己的想像,二來相當有成就感,但沒經過故事的淬鍊,這些都只是紙上談兵。
貴安,這次來談談【作文】跟【小說】有什麼區別和相同處呢? ❋此篇僅講述【起、承、轉】三面,【合】將與第二篇的總結一起❋   共同處:   其實【寫作】不外乎就是【起、承、轉、合】,這四個字確實是不變的真理,作文和小說都一樣,因為有這四點的文章,先不管文筆和劇情等等的,這部作品都不會被冠上難看的
Thumbnail
 【被起承轉合框住的我們】 大部分的人認為寫作是件很難的事情, 會造成這樣的想法, 可能是從國小開始的作文課, 一直被教育一定要將「起承轉合」運用好, 才能拿到高分才是好文章, 導致對於「寫作」, 認為是件很難的事。   而經過幾年的寫作經驗, 我認為與其執著在起承轉合的框架
在講內容前... 這是我個人的方式!! 如果覺得我講的不夠專業啥的? (請去找專業老師) 第一、如何起頭? (需要有靈感!!)或是(一個事件或是各種可能觸發故事的內容)。 靈感的部分...(應該不用多解釋) 後面講的事件或是可能觸發的部分,通常需要自我體悟。 例如:今天出門,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終於又回來科普創作知識了。中間這一周經歷各種備課方面的摧殘,半死不活,但起碼還能動筆。寫寫創作方面的事情,對我來說也是充電、回血的手段,廢話不多說,讓我們稍微回憶上一周講些什麼。   上一周,我們說到篇幅至關重要,影響從選材、劇情編排和人物設計等等層面。極短篇以爆點為核心,花
Thumbnail
前一陣子班級因某些原因需改線上課,我出了一份作業,要讓孩子們學習用更高的層次來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利用這次的作業,我也來闡述我對閱讀、思考、與寫作的關聯。我找了相似主題的兩篇國語日報刊登過的文章,讓孩子們以編輯的角度思考,若兩篇只能刊登一篇,他們會選那一篇?原因為何? 後來批改時,有一個孩子好
最近跟讀友討論小說佈局,初步有以下想法⋯⋯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