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子櫃裏抓出來的老時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醫療設備欠缺的年代,中藥鋪顯然是救命於緩急之處,多少人就在百子櫃前,抓一把藥度過一次次煎熬的時刻,留一條命等著回唐山。
天氣反復無常,加上近期比較勞累,這天早上起床時,感覺喉嚨刺痛,一開口竟發不出聲音。這可乖乖不得了,嗓子可不能在這時出狀況,不久後還得上臺講課。
趕緊到公司附近的中醫診所求助,輕聲細語的醫師先給我問診,我扯著破敗的嗓音交待情況,他又是把脈又是量血壓又是檢查我的舌頭,而後給我開了一帖藥。
等著櫃檯準備藥粉的空檔,我隨意在診所內張望,墻上幾幅大海報吸引我的視線。海報陳列了上百種草藥,以根莖、葉片、果實等作為分類,還附上專業拍攝的實物照片,是很好的中草藥科普宣傳海報。
另有一幅大海報,是一家專事生產中成藥的企業宣傳海報,展示從嚴格選材和化驗,到如何熬煮及天然加工,最後制成藥粉,便於病人服用。海報上寫著“免煎易服”四個大字,勾起了我的回憶,仿佛就有溫熱的中草藥清香,湧到鼻尖。
百子櫃上的抽屜,用行書或草書或隸書或某種很有個性的手寫字體標明各種草藥名,有時還用上行內人才懂得的簡筆。
兒時有幾次跟著家人上中藥鋪,印象特別深刻。那時的中藥鋪都是老舊的,大概因為店裏的燈光比較昏暗,而暗沈深褐色的老櫥櫃又占據了店裏的大半空間。後來才知道那有著很多小抽屜,木料很紮實的櫥櫃,原來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百子櫃”。百子櫃上的抽屜,用行書或草書或隸書或某種很有個性的手寫字體標明各種草藥名,有時還用上行內人才懂得的簡筆。
百子櫃後方,通常會待著一個發鬢霜白的中年或老者,有時家人會遞上寫滿藥材和分量的清單,有時僅憑口述,那位中年或老者就很熟練的轉身,迅速的拉開百子櫃上不同的抽屜,抓出裏頭的藥材,而後在流理臺上舉起小吊秤,再依據分量將藥材分成幾坨。有些藥材,得加以切片或研磨,最後依據病人的服用次數,將每次服用的藥材分別以黃紙包裝成一包包四方形,再以細麻繩系成十字結。
當時就覺得這抓藥的功夫很是利落,師傅在抓藥的過程中全神貫註,偶爾還念念有詞,一幅高深模樣。而那四方形的包裝,雖簡單卻漂亮得很。
家人把藥帶回家後,還得經過一番熬煮,而且依據師傅的指示小心掌握火候時間,否則就有把藥煮壞之風險。當年的我,全然不懂那些藥材的名堂和用處,只覺得煮藥的過程很有儀式感,而盈滿一室的藥材味道是芬芳的。待熬煮完畢,湯藥倒入碗中,那神秘的深黑色澤,令我一再揣摩其滋味。
還記得那光景流行武俠連續劇,劇中很常出現的畫面,就是煮藥喝藥療傷治病。每次看見劇中那些武林中人舉起碗將湯藥一仰而盡,我都覺得那湯應該是好喝的。然而,這種藥材熬煮的湯藥好像不是我們小孩該喝的藥,我們當時都看西醫吃西藥。直到後來終於有機會一品湯藥的滋味,童年的美味想像是頃刻覆滅,舌尖上的苦盡甘來原來並不好受。
這些年多讀了南洋歷史,對童年印象裏的中藥鋪,越發懷念起來。早年華人南來,面對的是險惡的環境,衛生條件也差,遇有身體不適,得靠自己解決。南來華人中很多是農人,原本就帶著草藥知識,許多中藥鋪就在這個背景下出現在街頭巷尾了。
在醫療設備欠缺的年代,中藥鋪顯然是救命於緩急之處,多少人就在百子櫃前,抓一把藥度過一次次煎熬的時刻,留一條命等著回唐山
時至今日,許多中藥鋪已經結合中醫門診服務,並提供“免煎易服”的中草藥粉。傳統的百子櫃越來越少見,熬煮中藥的味道也很難再聞到。是的,又一個年代要過去了
    蔡羽
    蔡羽
    喜歡寫作,業餘從事地方研究,推動社區文化創意,目前經營人文旅遊平台。寫作的部分,酷愛詩,喜歡散文和小说。其他嗜好——拍照、喝茶、喝咖啡、發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