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Uber 為何被打壓? 創新其實從來不是顆無敵星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Uber 嚴重威脅計程車產業

Uber 嚴重威脅計程車產業

過去兩天,在所謂的科技圈有一個蠻受矚目的新聞,就是交通部擬規範 Uber 不能夠如計程車一般來巡迴攬客,並且單趟行程必須超過一個小時,不能有短程載客。當然,此新聞一出,網路上一如往常,有許多人出來抗議 Uber 這樣的創新被打壓有害台灣的新創環境。所以,本期的M觀點數位經濟觀察,就來與大家一同探討到底Uber 的問題本質在哪裡,以及政府到底該怎麼樣來監管如同 Uber 這樣破壞既定產業規則的新創。

Uber 的本質

首先,我們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理解 Uber 商業模式核心的本質。簡單來說,Uber 的核心商業模式,就是一種新型態的計程車服務。本質上,Uber 就是賺把你從 A 地運送到 B 地的錢,只是在這過程中,負責運送的車輛,並不是計程車,媒合的平台,是一個完善的叫車APP,而在這中間的過程,還產生了大數據與平台用戶,讓整個商業模式有更多可能的觸角。

最早 Uber 在台灣,是負責媒合任何有車想要打工賺點零用錢的業餘駕駛人與乘客,但是這個模式的問題太大,加上 Uber 在整個與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也問題多多,所以最後在政府的要求與介入之下,Uber 轉型成以租賃車為服務主力的模式,以有職業駕照的司機,來取代業餘駕駛人,似乎 Uber 在台灣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當然真相絕對是,並沒有。

對於計程車業者來說,Uber 的模式轉型,只是稍微減低了競爭壓力,畢竟租賃車的數量總比一般私家車少得多。根據計程車業者自己的表示,Uber 在目前的營運模式之下,讓他們少了足足三成的生意。這數字或許可能有誇大之嫌,但即使只少了 20% 的收入,對任何人來說也都是難以承受的,不信的話,問問你自己,你願意現在立刻少領 20% 的薪水嗎? 如果你不願意,那又為什麼要逼計程車司機願意呢?

所以,Uber 的問題,最終還是回歸到利益分配這個關鍵上。短程交通運輸的大餅,原本只有計程車能吃,現在 Uber 帶著租賃車業者一起來搶,自然原本計程車業者能夠分到的大餅就變少了。在這樣的狀況下,除非 Uber 完全被禁止,或者是被層層限制剩下不到 10% 的市占率,否則計程車業者對於 Uber 的抗爭,基本上是不可能停的。而對於民選政府來說,計程車業者的龐大從業人員的選票,絕對是不能輕忽的,所以即使 Uber 解決了繳稅的問題,解決了職業駕照的問題,為什麼還是不能高枕無憂,其實關鍵就在此。

只是分餅、沒有創造出新的大餅

絕大多數共享經濟商業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並非創造出一塊新的大餅,而是去跟舊的大餅搶生意。如果該行業是屬於比較少管制的行業,原本的業者只能自求多福進行轉型。但如果行業是屬於一個政府高度管制的行業,如計程車業或者是金融業,那自然而然,政府不可能不介入干預,因為對於理論上要做公正仲裁者的政府,是不能夠有所偏袒的,如果既有業者需要受到這些管制,憑什麼新進場者明明做的是同樣的生意,只因為模式稍有不同,就可以說不要受到管制?

要知道,任何的管制法規,即使看起來再蠢,背後一定都有被立法的原因。為什麼台灣對於 P2P 的金融借貸管制甚嚴,你只要回頭去看看當年的鴻源案,你就知道不管制會發生什麼下場了。看看中國現在 P2P 金融借貸平台倒的倒關的關,當初批評台灣政府不開放 P2P 就是阻礙金融創新的人真的該出來公開道歉。

對於有些人來說,創新這兩個字,就好像是顆無敵星星,不管你做的是什麼行業,做的是什麼模式,只要有點新意,就可以冠上創新之名,要求政府與民間社會支持。但是這種做法,總有一天會踢到鐵板,因為這顆無敵星星,在真正的利益分配之前,是會被嚴苛檢視的。要知道,要求政府跟社會支持新創最合理的理由,其實是創新可以替社會帶來更大的利益。但如果今天這個利益只是並非把大餅變大時,只是搶同塊餅的分配,甚至是創造負面利益時,自然而然,這顆無敵星星就不再無敵。

當然,嚴格來說,Uber 除了搶生意以外,並非沒有創造任何價值。為什麼很多乘客喜歡 Uber,是因為 Uber 提供了一個更高品質版本的計程車。Uber 的很多作法,如浮動費率、客戶評分等,其實是更先進的模式,也有其在商業上創造出的價值。如果我是計程車業者,我一定會很認真地想要把這些模式 COPY 進來。

可惜的是,政府的法規不一定允許,如浮動費率。

政府該怎麼做

所以,政府在面對 Uber 這件事,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 Miula 我個人覺得最好的方法,是必須大幅修改計程車的法規,把這個行業適度 de-regulation,讓原有的計程車業者,以及 Uber,站在同樣的立場上,在同樣的規則下競爭。政府該仔細衡量當初計程車業的所有管制手段存在的意義,並且取消掉不合時宜的部分,讓科技與商業機制,取代大政府的監管。

捫心自問,即使你認為有些問題一定需要被檢視,但你真的信任政府的檢視嗎? 科技與商業模式的進步,在很多問題上,其實透過科技處理,很可能已經會比政府來執行更有成效。政府硬要管,其實很難管好,結果就是兩邊都不滿意都不討好。唯一的有效解方,就是讓市場來處理。

透過去管制化,讓計程車行業有更彈性更符合新世代科技的法規。在那之後,就讓各家計程車業者與 Uber 之間,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勝出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yle Hsia-avatar-img
2018/11/14
認為不管怎麼改,只要Uber分了計程車的餅,他們就會不爽,就會出來喊
avatar-img
科技巨頭解碼
13.9K會員
286內容數
科技巨頭解碼,是一個討論科技產業趨勢與解析科技巨頭動向的付費電子報。我們將以專業的角度,來讓讀者理解,科技與商業的力量將如何改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又該做些什麼,來跟上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
科技巨頭解碼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串流影音巨頭網飛 Netflix,正式於 4/18 發表了 2025 年第一季的財報,無論是在營收、獲利,甚至是營業利益率的表現上,都再次超越了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這份優於預期的成績單,也讓 Netflix 的股價在盤後交易中應聲上漲,再次印證市場對其營運動能的信心....
Thumbnail
2025/04/21
串流影音巨頭網飛 Netflix,正式於 4/18 發表了 2025 年第一季的財報,無論是在營收、獲利,甚至是營業利益率的表現上,都再次超越了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這份優於預期的成績單,也讓 Netflix 的股價在盤後交易中應聲上漲,再次印證市場對其營運動能的信心....
Thumbnail
2025/04/16
如果說,五年前最受期待與爭議的科技新創公司,是 Peter Thiel 創立的 Palantir 的話,那在現在 2025 這個時間點,這個寶座則是屬於由前 Oculus 創辦人 Palmer Luckey,在被趕出 Meta 之後,所創立的國防新創 Anduril
Thumbnail
2025/04/16
如果說,五年前最受期待與爭議的科技新創公司,是 Peter Thiel 創立的 Palantir 的話,那在現在 2025 這個時間點,這個寶座則是屬於由前 Oculus 創辦人 Palmer Luckey,在被趕出 Meta 之後,所創立的國防新創 Anduril
Thumbnail
2025/03/26
東南亞科技大廠 SEA 冬海集團,在上月發布了去年第四季的財報,成績相當亮眼。營收創下歷史新高,而營業利益也連續四季轉正。在經歷過 2022 低谷以及 2023 年的新一輪補貼戰後,SEA 明顯又重新站穩了腳步。接下來,就讓科技巨頭解碼,帶領大家來進一步解讀本次 SEA 冬海集團的財報。
Thumbnail
2025/03/26
東南亞科技大廠 SEA 冬海集團,在上月發布了去年第四季的財報,成績相當亮眼。營收創下歷史新高,而營業利益也連續四季轉正。在經歷過 2022 低谷以及 2023 年的新一輪補貼戰後,SEA 明顯又重新站穩了腳步。接下來,就讓科技巨頭解碼,帶領大家來進一步解讀本次 SEA 冬海集團的財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最近時常使用的ubike、gogoro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嗎?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共享經濟」的起源及魅力吧~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最近時常使用的ubike、gogoro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嗎?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共享經濟」的起源及魅力吧~
Thumbnail
大多數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手機,各種平台更是我們聯絡他人與接收資訊的管道,然而看似便利的生活,背後有那些被忽略的問題?
Thumbnail
大多數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手機,各種平台更是我們聯絡他人與接收資訊的管道,然而看似便利的生活,背後有那些被忽略的問題?
Thumbnail
我一直對平台類的創業題目相當的有興趣,畢竟如果能打造一個把人與人連在一起的地方,那該有多夢幻。 就這樣一頭栽入這個坑就做了四年,來有結構的分享一下我的淺見,以下包含一些自己創造的名詞,所以google不到是正常的。
Thumbnail
我一直對平台類的創業題目相當的有興趣,畢竟如果能打造一個把人與人連在一起的地方,那該有多夢幻。 就這樣一頭栽入這個坑就做了四年,來有結構的分享一下我的淺見,以下包含一些自己創造的名詞,所以google不到是正常的。
Thumbnail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曾一度成為熱門的商業創新模式,但近幾年來,不乏看到其存在的缺陷與瓶頸。倒不是說利潤不如預期,剛好相反,他的營收隨著網路經濟的快速發展,平均成本隨著入網人數的增加而明顯遞減,逐漸走向壟斷與暴利。 以 Uber 為例,作為平台,他向提供駕駛服務的用戶收取高達
Thumbnail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曾一度成為熱門的商業創新模式,但近幾年來,不乏看到其存在的缺陷與瓶頸。倒不是說利潤不如預期,剛好相反,他的營收隨著網路經濟的快速發展,平均成本隨著入網人數的增加而明顯遞減,逐漸走向壟斷與暴利。 以 Uber 為例,作為平台,他向提供駕駛服務的用戶收取高達
Thumbnail
Uber前幾年真的掀起宣然大波,在全球各地造成共享經濟的大震盪。 當然,像Airbnb之類的更早就出現,也造成一些問題,但基本上影響還沒那樣強烈,真正對生活與交通產業造成影響的,是從Uber開始的。 其實最早注意到Uber,正如本書所述,就是從他們極具爭議性的行銷方式開始的,簡單說,是從媒體上看見他
Thumbnail
Uber前幾年真的掀起宣然大波,在全球各地造成共享經濟的大震盪。 當然,像Airbnb之類的更早就出現,也造成一些問題,但基本上影響還沒那樣強烈,真正對生活與交通產業造成影響的,是從Uber開始的。 其實最早注意到Uber,正如本書所述,就是從他們極具爭議性的行銷方式開始的,簡單說,是從媒體上看見他
Thumbnail
當一方每天在打破規則,而另一方則是每天拿著法條在抓違規時,科技公司與主管機關的正面對決,也無意外地成為了新創跟主管機關的日常。如果新創與政府雙方都是在為了促進城市升級而努力,哪個missing piece 是那通往最終成功的關鍵呢?
Thumbnail
當一方每天在打破規則,而另一方則是每天拿著法條在抓違規時,科技公司與主管機關的正面對決,也無意外地成為了新創跟主管機關的日常。如果新創與政府雙方都是在為了促進城市升級而努力,哪個missing piece 是那通往最終成功的關鍵呢?
Thumbnail
在台灣,許多人將過去20年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歸咎於「代工製造」思維,認為製造業只會降低成本(cost down),而不會創造價值(value up)。其實,降低成本是競爭所導致的,而無論製造或服務業,價值的創造都同樣源自創新,從百年前至今都是如此。
Thumbnail
在台灣,許多人將過去20年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歸咎於「代工製造」思維,認為製造業只會降低成本(cost down),而不會創造價值(value up)。其實,降低成本是競爭所導致的,而無論製造或服務業,價值的創造都同樣源自創新,從百年前至今都是如此。
Thumbnail
AI人工智慧、雲端資料,這類的專有名詞越來越常出現,這些科技技術已經滲入我們的生活,而且進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心中隱約擔心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機器人取代,卻又覺得應該不會那麼快,我們都沒辦法預知未來,只能比照歷史的脈絡,就像當初網際網路出現,誰也沒想到它會影響現今成千上億人的生活
Thumbnail
AI人工智慧、雲端資料,這類的專有名詞越來越常出現,這些科技技術已經滲入我們的生活,而且進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心中隱約擔心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機器人取代,卻又覺得應該不會那麼快,我們都沒辦法預知未來,只能比照歷史的脈絡,就像當初網際網路出現,誰也沒想到它會影響現今成千上億人的生活
Thumbnail
前文有提到會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共享經濟與循環經濟的共通點是它也陷入陳舊法規所製造的窘境。而與循環經濟不同的是,共享經濟遇到的最主要困難是來自外界對它的質疑。有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目前許多自稱在實踐共享經濟的企業與共享經濟「分享」的理念並不符合...
Thumbnail
前文有提到會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共享經濟與循環經濟的共通點是它也陷入陳舊法規所製造的窘境。而與循環經濟不同的是,共享經濟遇到的最主要困難是來自外界對它的質疑。有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目前許多自稱在實踐共享經濟的企業與共享經濟「分享」的理念並不符合...
Thumbnail
Uber 的商業模式為何不斷的受到政府的干涉? 因為這背後的關鍵,是利益的分配,而不是科技。
Thumbnail
Uber 的商業模式為何不斷的受到政府的干涉? 因為這背後的關鍵,是利益的分配,而不是科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