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地圖上的古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走一條泰雅之路,和那年一同撤退的舊友,與改團的友。

『這裡,真的不該封啊!』

『但是不封,可能就沒這麼安靜吵鬧了。』

路況沒預期壞,賴著數日未雨的乾,水量好小,小得本來要補照片的群桶點幾近乾涸,不過也幸以如此,那時的未完輕鬆通過。

行走著看見生態、舊時道路,與一路相伴的源頭溪水,這裡是我跟弟,分別會來的境地,他看蟲鳥,我看人文,目的不同,人員不同,想法是否也不同?除了他是半封山派的,我不知道。看到這麼少人的地方仍有垃圾,想著Tony網誌當時說著支持此處施行人員管制,喜歡包山,但不滿部分路線封山的我,頭一次動搖,雖然這樣的動搖有部分是自私的。

『這一段,季節對了可以看見一大群藍鵲,晚上還有成群螢火蟲。』又一次,五年前曾來過此處的他,說了同樣的話。懷念嗎?悵惘嗎?或只是發於內心的習慣帶點介紹,在跟團的時候?無論如何,這條路很神奇地喚起清晰回憶,他找著曾經合照的柳杉、望著溪畔ㄇ型木出神,我看著群石桶路,以及舊派出所而激起無比熟悉--明明才來過一次,怎麼好像,這裡就是我家,一點點改變,不用比對照片就能識別指認?

『本來這裡是片可以露營的大空地,現在卻剩條窄路了。』但終究,它是條還有人走的徑路,低語呢喃著邀請,邀請人們再訪,邀請人們好好記得,有條這樣的溪、這樣的路,橫跨兩個北部泰雅之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山與心交會之處
29會員
44內容數
回到山林,走入家庭,穿越小說、電影、動漫與各式創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驗,在這裡我將引入臨床人文療癒作筆記,捕捉生命中的殘影,歡迎跟我一起從不同角度去觀看,生出任何想法也歡迎留言分享,一起成長 :)
山與心交會之處的其他內容
2022/05/21
「嘔!為什麼連掃地機器人都要干擾我們!」 「雖然我們努力地撐出談話時光,還是很難忽略這家子的東西齁!」 在個案家中做治療,不似傳統諮商室的無塵空間,個案以外的人事物也會進來成為結構的一部分,個案以外的人事物也會進來成為結構的一部分,最初我很困擾,但現在,這也是日常,也是值得被傾聽的語言。
Thumbnail
2022/05/21
「嘔!為什麼連掃地機器人都要干擾我們!」 「雖然我們努力地撐出談話時光,還是很難忽略這家子的東西齁!」 在個案家中做治療,不似傳統諮商室的無塵空間,個案以外的人事物也會進來成為結構的一部分,個案以外的人事物也會進來成為結構的一部分,最初我很困擾,但現在,這也是日常,也是值得被傾聽的語言。
Thumbnail
2021/06/15
晚上七點半,轉往新營交流道的公車還要十分鐘,卻見那神秘的鹽水天主堂竟然有開,便溜進去晃晃。 鹽水天主堂有傳統禮拜堂的木長椅數排,也有寺廟一般刻著對聯的大紅柱子,後頭還有金字紅木匾額,理論上該感到違和,但一切又是那麼的合理安詳,要說中西合壁反而太化約,因為,這就是這裡最初的模樣。
Thumbnail
2021/06/15
晚上七點半,轉往新營交流道的公車還要十分鐘,卻見那神秘的鹽水天主堂竟然有開,便溜進去晃晃。 鹽水天主堂有傳統禮拜堂的木長椅數排,也有寺廟一般刻著對聯的大紅柱子,後頭還有金字紅木匾額,理論上該感到違和,但一切又是那麼的合理安詳,要說中西合壁反而太化約,因為,這就是這裡最初的模樣。
Thumbnail
2021/04/29
山腰駁坎間,忽然我們來到一個開闊平台,這裡,是舊古樓社舉辦五年祭(Maljeveq)的所在,而五年祭的背後,藏著一段承諾與愛的故事。
Thumbnail
2021/04/29
山腰駁坎間,忽然我們來到一個開闊平台,這裡,是舊古樓社舉辦五年祭(Maljeveq)的所在,而五年祭的背後,藏著一段承諾與愛的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那是兒時熱鬧繽紛的記憶。 在我回憶裡的老地方觀機平台。
Thumbnail
那是兒時熱鬧繽紛的記憶。 在我回憶裡的老地方觀機平台。
Thumbnail
平行於大鹿林道的高嶺古道,屬於北坑溪古道的一部分,作為泰雅族曾經的交通要道,日治時期則在日本政府的建設下成為理番道路。為了有效管控山區,古道上每5公里就設有一處駐在所,如今被人遺忘的古道已殘破不堪,做好探勘的準備,踏上處處崩塌的舊路,我們循向那先人的無數遺蹟而去。
Thumbnail
平行於大鹿林道的高嶺古道,屬於北坑溪古道的一部分,作為泰雅族曾經的交通要道,日治時期則在日本政府的建設下成為理番道路。為了有效管控山區,古道上每5公里就設有一處駐在所,如今被人遺忘的古道已殘破不堪,做好探勘的準備,踏上處處崩塌的舊路,我們循向那先人的無數遺蹟而去。
Thumbnail
「山或許會包容你,但絕不會放縱。」我想,這大概可以算是對本次行程與意外的最佳註腳。這並非將事件歸咎給山,而是在平安回來後,珍心感受到山這位老師扎扎實實給我們上了非常重要的一刻,或者,更像是一次當頭棒喝。石門東稜的那個夜晚,依仗著頭燈的光輝,我們來回奔波了近3小時,險些迷失在寒風四起的晦暗林間...
Thumbnail
「山或許會包容你,但絕不會放縱。」我想,這大概可以算是對本次行程與意外的最佳註腳。這並非將事件歸咎給山,而是在平安回來後,珍心感受到山這位老師扎扎實實給我們上了非常重要的一刻,或者,更像是一次當頭棒喝。石門東稜的那個夜晚,依仗著頭燈的光輝,我們來回奔波了近3小時,險些迷失在寒風四起的晦暗林間...
Thumbnail
[晝夜溪頭] 2008~2018,大自然真奇妙系列之一。大自然不需要我......///無主題拙劣照片集、圖片旁白自由亂聊。
Thumbnail
[晝夜溪頭] 2008~2018,大自然真奇妙系列之一。大自然不需要我......///無主題拙劣照片集、圖片旁白自由亂聊。
Thumbnail
郭熊在他的書中寫道,布農獵人對於地形地貌有一種詩意的判讀,那是長期沈浸在森林裡的五感直覺;即便我再心嚮往之,充其量也只是漫遊於其上的匆匆過客。然而這一次的旅程,則是讓我抽離於自我的思緒、腳下的觸感,笨拙地用頭腦與雙眼去解讀這座山的形貌,以及它與其他稜線的連結。
Thumbnail
郭熊在他的書中寫道,布農獵人對於地形地貌有一種詩意的判讀,那是長期沈浸在森林裡的五感直覺;即便我再心嚮往之,充其量也只是漫遊於其上的匆匆過客。然而這一次的旅程,則是讓我抽離於自我的思緒、腳下的觸感,笨拙地用頭腦與雙眼去解讀這座山的形貌,以及它與其他稜線的連結。
Thumbnail
(聽說有連續高密箭竹林的)#閂山東北稜 行程概述 D0:台北→台中C0。 D1:730林道11.7K→退回上稜處→連續密箭竹→茶岩山稜線→茶岩山→閂山茶岩山岔→閂山登山口→公園營地C1。 D2:C1→金明真路岔→單攻閂山→23.2K閂山登山口→17.5K耳無溪岔→11.7K柵欄。
Thumbnail
(聽說有連續高密箭竹林的)#閂山東北稜 行程概述 D0:台北→台中C0。 D1:730林道11.7K→退回上稜處→連續密箭竹→茶岩山稜線→茶岩山→閂山茶岩山岔→閂山登山口→公園營地C1。 D2:C1→金明真路岔→單攻閂山→23.2K閂山登山口→17.5K耳無溪岔→11.7K柵欄。
Thumbnail
驚覺中才發現,在我生命的角落裡,竟然有太平山這一個色彩繽紛的回憶正漸漸隱沒在我的腦海裡。 才剛上山我就被那壯麗的景色迷住了,山路迂迴,每一轉折,不是矗立的山就是雲霧繚繞,一整座山從山腳到山頂,從茂密的樹林到稀疏的針葉林,自成一種有深有淺的層次。
Thumbnail
驚覺中才發現,在我生命的角落裡,竟然有太平山這一個色彩繽紛的回憶正漸漸隱沒在我的腦海裡。 才剛上山我就被那壯麗的景色迷住了,山路迂迴,每一轉折,不是矗立的山就是雲霧繚繞,一整座山從山腳到山頂,從茂密的樹林到稀疏的針葉林,自成一種有深有淺的層次。
Thumbnail
在那個林業興盛的年代,一個依附林木而生的聚落生根於大元山區,大元國小也因而建立。此行在經過大元國小的跨時空參訪、南澳北溪的探勘上切、與銅山林道那不可逾越的岩壁後,終於迎來了終章。高繞向隅的一行人,再度回到光影交錯的南澳北溪,坦然迎向泰雅族古道亞普拉塞的陡峻稜線,與那蔚藍明媚的翠峰湖間,僅一步之遙。
Thumbnail
在那個林業興盛的年代,一個依附林木而生的聚落生根於大元山區,大元國小也因而建立。此行在經過大元國小的跨時空參訪、南澳北溪的探勘上切、與銅山林道那不可逾越的岩壁後,終於迎來了終章。高繞向隅的一行人,再度回到光影交錯的南澳北溪,坦然迎向泰雅族古道亞普拉塞的陡峻稜線,與那蔚藍明媚的翠峰湖間,僅一步之遙。
Thumbnail
南湖大山被譽為最美百岳,而在山上待五天的日子,是什麼樣子呢? 這篇談南湖大山的回程,有霧的森林,無法拍照的當下。 山林像是過濾器,將雜音濾掉後,讓心思回歸於自己,然後感受當下與身邊的人,才是重要的。
Thumbnail
南湖大山被譽為最美百岳,而在山上待五天的日子,是什麼樣子呢? 這篇談南湖大山的回程,有霧的森林,無法拍照的當下。 山林像是過濾器,將雜音濾掉後,讓心思回歸於自己,然後感受當下與身邊的人,才是重要的。
Thumbnail
時速5-17的單車旅行 那山 那綠 黃紅秋芒 是秋天給我們今天探索的禮物 路上的泥濘 碎石礫  是大雪山脈山道的特色 我在 驚呼聲中擠出平衡感享受它😅 大樹 竹林 工寮 泰雅部落 國小 還有類似薄荷的香  迷人的爺亨玉峰溪谷 對面是爺亨 蘇樂 石磊部落   遙望群山 是濃綠
Thumbnail
時速5-17的單車旅行 那山 那綠 黃紅秋芒 是秋天給我們今天探索的禮物 路上的泥濘 碎石礫  是大雪山脈山道的特色 我在 驚呼聲中擠出平衡感享受它😅 大樹 竹林 工寮 泰雅部落 國小 還有類似薄荷的香  迷人的爺亨玉峰溪谷 對面是爺亨 蘇樂 石磊部落   遙望群山 是濃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