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數學的天賦插上翅膀

2018/12/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很早就陸續從孩子的興趣(圍棋、電動、魔術方塊、閱讀、樂高、桌遊⋯等)發現,弟弟可能是喜歡數學的孩子,但是爸爸阿傑卻堅定的讓小孩放下數學,引導他先走向人文科學的遊樂場。為什麼爸爸要這麼做?這樣做,好嗎?

算數不等於數學
小一開始自學時,雖然弟弟很喜歡算數,一開始就是自己讀數學自修、寫例題,家長準備教的數學想想,反而沒有派上用場。一年內自行累積的進度也有成就感(一~三年級數學自修),但是這樣反覆練習的題型和深度,讓他除了手痠,也感到不耐:難道數學就只有這樣?所以我們也找了一些網路教學給他看,例如:巧算,或是乾脆玩撲克牌、大富翁這類益智桌遊。

但阿傑爸爸不打算配合弟弟對數學的渴求,堅持先將文字和書法的根基打好,每天固定少量但是持續的書寫,讓作息變成慣性。

當然,說到寫字,孩子還是會厭倦而表示抗議,家長間就必須橫向溝通,並且有折衝空間,讓媽媽接手其他的藝術欣賞、戶外參觀、手作美勞、生活家事⋯等課程,順勢轉換僵化的氣氛。也幸而我們有兩人可以隨時換手支援,不論在情緒和體力上,都可以得到時間和空間的彈性,所以儘管教學常有瓶頸期,孩子也不至於被擱置了學習,或是承受太多壓力。

數學是思辨能力,不只是計算能力
爸爸介入干預孩子學數學的用意,主要是希望孩子有精確的文字掌控力,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避免經過第三人介入,過度解釋或消化學理。讓孩子自己透過文字直接理解定義,除了進度可自行調節,產生疑問自行上網搜尋,理解的能力也是水到渠成。

學到卡關過不去時孩子會自己停頓,當他豁然開朗時,除了「我知道了!」帶來的成就感會超開心,而且這種屬於自己長出來的啟示,具有知識種子的生命,未來朝各面向的觸發性高,又比外承的知識包裹,更具發展格局。

所以文字奠基的時間雖然漫長(其實也才兩年左右),還是必須堅持孩子要持續做,孩子的態度,在自己體驗和比較其他孩子的學習狀況後,也漸漸能掌握和理解書寫的意義了。

讓天賦自由
人文社會科學的培育,非經長時間孕育薰陶,是絕對不可能進入小孩的生命歷程。過早擷取小孩的成就感,固然可以開啟天賦,也很可能意味著關閉了更多更豐厚精神的泉源,去灌溉小孩生命的種籽。

許多天才、專家,終其一生都在狹小的領域和社交網絡中鑽研,人們除了享用他們搾取出來的心血,並不會去多加思考,天才也有人的平凡和需要。我們不能把這些「歷史刺繡人」(露薏絲.勞瑞2000年出版的小說,天生殘疾卻具有刺繡天賦的主人翁綺拉,如何在冷漠的環境中為生存爭扎)一般的孩子,當作是滋養社會進步的乳牛,他們的天賦也絕對不僅於此。

跨領域的理解與統合,在現今與未來,都是可看見的被強烈需要著,我們卻自以為發掘人才,去進行一個阻止小孩跨領域融合學習與創新的動作,這才是對孩子的學習最大的貽誤。

跳躍前,先蹲下
到了弟弟小二時,因為玩I-pad平板電腦近視,接著開始戴眼鏡,有半年多的時間都嚴格控制使用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的時間,只有偶爾寫四上、四下數學自修。同時期申請均一教育平台帳號,也因限制上網時間,並沒有真正使用。
小三偶然閱讀了神奇酷數學系列,他超愛的!常常一面讀、一面笑,還因此學會插畫家的畫風,加入每天的日記搞笑,至於計算練習的部分只有寫少量的評量。
小四前的暑假,我們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宜蘭之旅,把功課都完全拋在腦後。回到台南,在短短的九月開學至十月底之間,小孩自行密集上均一教育平台,好奇什麼是微積分。直到不能理解之處,自己又放下數學,去玩程式設計(就是又沒碰數學的意思),同時湧現的是想寫書法的感覺。
後來弟弟去參加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ssessments for schools《國際中小學生數學能力檢測》小學中年級組第一輪檢測,得到優等獎,證實孩子的確是可以快樂學習數學的。

是鑽石就會發光
有很多爸媽會跟我們討論,這樣是不是壓抑著孩子的興趣和發展,甚至媽媽也是這麼質疑過爸爸。爸爸的回答是:「蟬的蛻變需要七年的蟄伏,這時的他,需要的是沉潛在泥土中,安心安定的蘊蓄積能量,等到對的時間破繭而出,振翅高飛。」

天賦不是外求的皇冠,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使命,自會驅策ㄧ個人的自我追尋、自我完成。

我們很能同理到各位爸媽的焦慮,因為我們夫妻兩也是在許多深夜對話中,相互扶持到現在。只是我們的孩子跟您們的孩子,必定有所不同;我們的生活跟您們的生活,想來也各有不同的難處。

說出我們的故事,是想提供各位親子一條不同的道路,讓您們從中擷取適合之處,再多多參考各家教育學說、實驗學生的經驗分享,相信大家一定能為孩子融合成一個獨一無二,最適性發展的家庭教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王翠儷
    王翠儷
    我們家是申請自學之後才學習如何自學,我試著去捕捉和孩子互動曾經的剎那,就像汲取儲思盆中的回憶,點點滴滴形塑成文字,慢慢的為您說一個,生命長河的故事,也許才會比較完整呈現我們不是最好,但可以更好的自學生活點滴,希望能夠鼓勵像我們一樣在學習中迷惘的親子,一起勇敢樂觀地面對這場成長戰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