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金剛之歌

2018/12/20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我們那個時代的爸媽都很被「快樂學習」的口號打動,可是中文是出了名的難學,小孩子又正在愛玩的年紀,到底該怎麼學才會快樂?難道是用遊戲來包裝學習?那,一旦包裝遊戲的糖衣溶解後,學習還會是甜美的嗎?這種過於強調直觀的學習,容易到手的快樂,小孩真的能一邊玩一邊學嗎?我們甚至不能確定孩子真的是快樂的⋯教改啊、教改,你搞得我的心好亂啊~
我們若是真的相信孩子跟大人一樣,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我們就不應該假鼓勵之名,行哄騙之實,來造成孩子對學習的誤會。這是我們夫妻倆對快樂學習的覺醒。
學習是有層次的問題,快樂也是。
這是我家弟弟小學低年級時跟我去上台文課,對老師的回答,更加強我們對小孩自我覺察的信心。我們相信當大人問小孩「好不好玩?」「學會了嗎?」「有沒有問題?」時,小孩是在迎合著大人的臉色回答,而不是說出實情。小孩在學會知識的邏輯之前,先學會了社會化的應對,這比什麼都實際、更重要,卻也是阻礙他們學習的源頭⋯究竟該怎麼解決學習問題?這是說不出口的秘密。
假如大人只餵養小孩重口味的速食餐點,他們很容易就會對此上癮,從此失去味蕾的冒險精神,甚至自我限縮了食物的定義。更不用說自學這種主動狩獵知識的學習行為了。
這麼說,好像快樂跟學習勢不兩立,站在絕對的兩面?難道實驗教育還是短暫的快樂,終究還是要向痛苦的學習投降?
我們嚮往的西方教育分明不是這樣,他們又是怎麼做到的呢?難道國情不同,教育就不可能快樂與學習兩者兼得嗎?
將小孩帶回家自己教,除了要安撫自己不安的心,還要推翻從小受過的教育訓練,跟上時代的思維,實在是錯亂得很。
但我們終究發現快樂學習是一種誤解。我們應該捍衛小孩無憂無慮成長的童年,保障孩子滿足遊戲快樂的人權,但不是意味著要將學習夾帶在遊戲中完成。
相反的,因為遊戲對孩子是如此的重要,我們要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在遊戲中完成自己,學習就要有方法、有效率的完成,這樣小孩才會有時間去玩啊!自主學習就是可以解決這個難題的一種強大學習加速器。
自主自發性有方法、有效率的學習,我想這是為什麼現在不管是學校型態或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都在講自學能力的原因。然而,不管我們怎麼解說,似乎很難讓人接受我家小孩很普通的自學日常。
一號自學生14歲的生日剛過不久,由於弟弟大班上學期沒讀完就回家開始自學,反而變成姊姊的學長,申請自學算來已經有七年多的資歷,我們親子都很習慣彼此的陪伴,卻又因為各自進入青春期和更年期,有著荷爾蒙的身心激盪,彼此在熟悉的清晰中又不斷有迷惘的困惑。
是啊,也許人的智商有高低,但是像他這樣從小被爸爸冷處理,要他先不要‘算’數學,而是先去下圍棋、打電動的小孩,為什麼可以在ㄧ、兩年的時間內跳過國高中數學,直接學習大學微積分呢?高中以下的小孩不喜歡數學,也許這是國民教育一直以來對數學教學的誤會,但中小學生能夠自行閱讀教科書,這樣的自學能力是不是也有前導的過程?
我們一直都認為自己的小孩很普通,小孩自己也是這麼認為,所以我們在小學階段曾找朋友一起漢字共學,這個課程的特色就是從沒有圍牆的學校,直接來到沒有老師上課的教室,完全是靠小孩自己在家準備上課的發表內容,一起來學習漢字演變的源流。
這個課程的自主和自由程度,各位家長可想而知,和我們一起努力的家庭也各有得失。能夠潛心研究的家庭固然有所收穫,要將小孩的精力聚攏於文字研究,卻可能造成媽媽們很大的挫敗感⋯趴趴走的小孩根本就不想學文字嘛!
是啊(柯式搔頭)⋯小孩哪個不是在玩?玩了以後,除了強迫,要怎麼做才可能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學習呢?如果我家自學生可以,是我們有意無意中強迫了他,還是這個小孩就是例外、單一事件無可複製?我們一直也為此感到困惑⋯假若我們的分享沒有辦法給予家長們有建設性的經驗,反而製造更多生而不平等的焦慮,寫這種討拍文有什麼意義呢?
這天,自學生照舊邊查資料邊讀數學,媽媽則是一樣邊放開電音,邊搖頭晃腦的做菜,聽到Linkin Park唱的變形金剛主題曲,就像熬煮的香菇雞湯一樣,越來越蒸騰出香味和畫面⋯是啊,在開始和小孩解析文字之前,我們是有跟小孩玩一些玩具,而這些玩的過程,也許就是為進入文字介面的自主學習的前導準備。
這個前導準備就是看說明書玩變形金剛玩具。
除了寫出這個過程的故事,我想邀請有興趣參考這個教育實驗的爸媽一起來共筆寫下您們在家的實作觀察記錄,也許,我們可以為孩子找到一條實用又有思考的中文學習路徑⋯專題式的中文學習法

從遊戲到學科能力的變形

這個故事要從電影《變形金剛》開始說起。他是一部基於「變形金剛」玩具產品改編的美國科幻動作片,2007年暑假在全球各地上映後,掀起一波新的視聽震撼,我們全家則是到隔年DVD上市才被圈粉,尤其是弟弟,當時姊姊去上學,媽媽做家事,只有爸爸有時間陪他說話,他們倆就一起再看了好幾遍,直到爸爸也投降了,變成弟弟自己操作機器,反覆把每個細節都深深印入腦海。這年,弟弟4歲。
很正常啊,當時的小男孩,應該都被變形金剛玩具擄獲了吧?我們也買了一個Bumblebee當成小孩的生日禮物,他果然愛不釋手,試圖自行將玩具變形。但這種精密的玩具,說起來並不真的是為小孩設計,他需要正確操作複雜的程序,而且要有相當氣力的靈活手指,才能將零件轉折於狹小的空間,而不至於將玩具折斷,影響玩具的變形功能。所以製造廠商一定會附上詳細的圖文,說明操作變形金剛的步驟。
我想說的,就是從閱讀說明書這個部分來觀察兒童的自主學習行為模式。大家可能會好奇,從閱讀說明書來練習自主學習,有那麼神奇嗎?那我們要先從說製作明書的用意開始想想。
凡是大大小小的商品都有使用說明書,它們的使用難度或簡或繁,要將使用步驟和注意事項用簡短的文字和圖案表達清楚,使消費者完全理解產品的使用方式和功能設計,釐清消費者和製造者的責任歸屬,這就考驗著說明書製作團隊的圖文功力。
說明書這種敘事手法不同於自由書寫的創作,又不是下標題的競技式作文,光是想把一個簡單的動作解構成文字講清楚說明白,而不至於讓消費者越看越霧沙沙,可能就是自認精熟文字表達的人所意想不到的困難。
變形玩具的說明書又更不同於一般生活用品,它是出自於想像力與美感、趣味的產品,不存在於生活中的使用經驗,更因為許多空間和體積轉換的設計,必須有許多精密的小零件和巧思設計,才能完成變形,如果消費者不能從說明書的解說自行操作,這個玩具的價值就無法發揮到極致,甚至會因為不當的操作而損壞。
像「孩之寶」這麼大的公司在製作說明書有著大量的實戰經驗,靠著編號精密對接的圖片,配上手把手的文字說明,來幫助玩家順利完成變形。由於目標明確(例如由汽車變形為機器人),圖形精確,就算是不識字的小孩,也可以依樣按圖施作,並漸漸揣測出重複出現的文字意涵,在享受到成功操作玩具的成就感時,不知不覺間也練習了接收文字載具「有目的導向敘事」的傳輸模式,是一種動手又動腦的學科能力前導訓練。
但即使說明書的製作方式是這麼縝密,我想大家不見得會有耐心詳細閱讀。有些人會詳細的閱讀,按照步驟操作使用,並將保固卡收藏好;有些人則是大略瞄一下重點,直覺性的可以使用主要功能、避免重大錯誤就夠了;甚至有人根本就不看說明書,東西拿來就可以摸索出使用方法,說明書是留給其他家人保固服務用的。
我猜,不同的開箱習慣跟閱讀的習慣有關。有些人只要是遇到白紙黑字,眼睛就會開始滑行,默默地將任何枯燥乏味的敘事吞下去;有些人會捨棄文字說明,偏好以身體的直覺反應操作商品,創造獨特的使用方式;至於像我先生那樣患有輕微眼球內斜角度的人,要將視線聚焦在豆芽般密密麻麻的字陣上,是非常辛苦的折磨,自然會對一堆文字說明感到不耐煩,在他的指揮下,開箱變成家人的團隊分工,他負責動手操作的部分,其他的人來讀說明書。
那我們是怎麼讓4歲的小孩閱讀說明書的呢?前提是他們父子倆本來就是在玩遊戲上的搭檔,玩起來總是特別合拍,根本就是一大一小哥倆好啊⋯加上我們觀察到弟弟跟媽媽一樣,是偏向視覺學習的小孩,光是用口語交代他如何操作家事或運動打球是有困難的,必須讓他有圖像顯示,加上實際操作才能理解大人在說什麼。所以即使字彙還認識不多,一邊看圖、一邊問爸爸生字,總算拼拼湊湊慢慢地讀完解說,平面的文字說明就得以具象化成為可以看到的東西。
為了玩,懷著極大的熱情,這是一個小孩和自己的相處體驗,也是和文字初識的開始,弟弟遇到不懂的字就問爸爸,忘了又再問一遍,沒有什麼好怕的,也不會有超前進度的問題。他並不知道這是在為自己破除文盲無知做開天闢地的偉大工作,也不知道這是將科學步驟解構的實作演練。大人看他是在玩玩具,一次又一次的順向逆向變來變去,卻又分明是專注的在做一件工作,將一張說明紙翻來翻去的讀了又讀,直到記得滾瓜爛熟,變形得迅速流暢。
或許有些大人會稱小孩這樣的行為是專注力、恆毅力的訓練,在小孩自己的認知實在沒有那麼複雜⋯他只是在玩哪!
爸爸後來在弟弟學習數學時,也堅持他要保持這樣的習慣。不但他自己要能閱讀文字敘述的基本定義,也必須將計算公式與函數圖形結合在一起理解,這樣他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算什麼。
建立這樣的概念對弟弟是非常大的幫忙,只要使用圖形計算機就可以看見虛擬的完美數學世界,讓他驚艷不已,往後類推至微積分領域的理解,也是非常有幫助。
我們不妨想想,也許對孩子來說,這個世界的運行就是各式各樣的遊戲規則,有些是以文字或符號來書寫說明手冊,有些則是朦朦朧朧,還沒有辦法用文字加以整理或定義。如果大人可以從這個角度來將學科介紹給孩子,讓他們自己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去閱讀、去使用、去發現問題,那麼由教師傳遞訊息的中介錯誤將會因而大為減少,並將學習這件事情落實在學習者身上,孩子們的學習效率與成就感才會提升,並讓學習脈絡有根有據、有創新和發展的生命力。
做為對照,我們則是常看到一些孩子回家逼著爸媽幫忙讀說明書變形,真的做到大粒汗小粒汗的,搞到爸媽心好累啊⋯
不僅僅是變型的過程累人,變好之後還要再三叮嚀小孩,不可以‘亂動’玩具,「要是你變回機器人我可沒時間再幫你變成飛機了哦!」「弄壞了就不再給你買新的哦!」「你就這樣玩就可以了,知不知道?」
呃,總之,家長們總是希望花錢買的玩具能長壽一點,我們也毫不例外,最好還能保持完好,以後才能實現收藏價值⋯這麼做,卻在不知不覺間抵觸了玩具就是要被‘小孩’把玩才能發揮最大價值的道理,背離了「希望小孩玩得開心」的初衷⋯越是在乎,玩具真的很快就壞了,小孩禁不住傷心的哭了,大人更生氣罵小孩那麼快就把那麼貴的玩具弄壞了:「我不是早就跟你說不要亂動,你不聽話,活該!」,大人小孩越是一起生氣,埋怨花錢找罪受,一點都不好玩,真是災難一場⋯
若是說教育是刻意安排的學習,爸爸對弟弟的刻意就在於幫弟弟找有難度的遊戲玩具(4歲流行玩變型金剛,5歲流行玩魔術方塊),要他自己讀說明書、自己操作,爸爸是站在被動的輔助角色,回答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或是用力把卡榫拔起或打開,比較像是小孩的工具人,而不是教學者。甚至當兩個人都不會時,上網一起找影片學習,後來弟弟學得更多,還會找出魔術方塊說明書的錯誤!爸爸則變成弟弟的學生,扮演教學者助益了弟弟的統整能力,讓弟弟對玩具的邏輯掌握更上層樓。
這樣的做法跟「大人來說,小孩來做」的教學課程不同,可以大部分保留了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的部分,更重要的是遊戲中的兒童得以順向學習到透過語言和文字建構的敘事方式(定義的闡述),並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繼而模仿這樣的模式,逆向將自己的遊戲元素解構,試著以語言或繪畫練習表意,去模仿說明書的敘述格式,創作屬於自己的玩具或遊戲規則(建立假說),當文字語彙達到一定豐富度時,再試著以書寫工具表示心中的邏輯規則。
這樣持續的在實體世界和虛擬世界間操作語文符號、表達精確定義,才能把心中幻想的遊戲能量變形為特定的學科能力。
現在弟弟的能力表現在閱讀和理解學術性資料,尤其是數理方面,有著超齡的高效能進度,其實他並不特別喜歡所謂的大量閱讀,甚至有很多時候都在打電動和放空,不是整天都在‘用功讀書’的學生;但他也因為始終不能沒有這兩件事情來為他的想像力充電,花時間耍廢的結果就是必須一直維持有效率學習,才能做出東西來⋯他這種做法,我稱之為「下載式閱讀法」,試想一下,如果人們面對各種資料即讀即可理解,學習東西將可以快速上手,不是對抗人工智慧最強的武器嗎?
我想這個部分是一般在講自主學習時,似乎一直欠缺的一塊拼圖。若是單講玩遊戲、快樂學習,長大之後就會自然理解,似乎跳過太多必要條件,讓親子對實驗教育存著浪漫主義去懷抱不切實際的希望。這是許多實驗教育中學生說不出來的困難,大人也交代不清的關鍵報告,更是我們不能不提醒各位爸媽停下來仔細想想的部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王翠儷
    王翠儷
    我們家是申請自學之後才學習如何自學,我試著去捕捉和孩子互動曾經的剎那,就像汲取儲思盆中的回憶,點點滴滴形塑成文字,慢慢的為您說一個,生命長河的故事,也許才會比較完整呈現我們不是最好,但可以更好的自學生活點滴,希望能夠鼓勵像我們一樣在學習中迷惘的親子,一起勇敢樂觀地面對這場成長戰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