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前世今生】南向回望|「印尼語」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Image by DEZALB from Pixabay
一直以來,這座島嶼東朝歐美、仰附歐美,被其綁架日久;北向日韓、仿習日韓,被其蠱惑年深;西往中國,有其語言文化淵源。然而,生活在台灣的人們都遺忘了,忘了與我們息息相關、有歷史脈絡及陳跡可尋的南方近鄰……

🌾 前菜,開開胃 🌾

「印尼語」,跟現今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馬來語」--有高度的相似性。雖然母語為中文及地方方言的我們卻可以透過「英語」的規律和特性來學習「印尼語」,因為「印尼語」和「馬來語」雙雙都被西方國家殖民統治過,因而受到西方語言文字的影響不在話下。但與歐美語系卻有一點不同之處:「印尼語」沒有複雜的時態變化(過去、現在、未來),也沒有陰性、陽性名詞的分別。
😮順帶一提,「印尼語」的口語語法與「中文」其實是相像的。😏
✡ ✡ ✡
  印尼,在國家尚未獨立並發展起來以前,從7世紀開始,各個島嶼間、各個群島間貿易往來頻繁,人們使用彼此熟悉且瞭解的語言--馬來語--來溝通、交流、互動。馬六甲海峽(英語:Strait of Malacca;馬來語:Selat Melaka),自古以來一直是東方和西方之間海洋貿易的重要必經之地,各個島嶼、群島及東西方的人們都要來到此地進行交易,勢必得懂當地人所說、所講的語言。
  馬來語,是居住在馬來半島(英語:Malay Peninsula;馬來語:Semenanjung Tanah Melayu)和蘇門答臘(英語:Sumatra;印尼語:Sumatera)地方的馬來人/馬來族群(英語:Malays;馬來語:Etnik Melayu)所使用的語言。它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13世紀時於一個石碑上被發現,以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記載而成。最初,馬來語只是一種口說語言,沒有文字書寫系統,後來才利用阿拉伯文來作為記音的文字符號。
  後來,在印度和阿拉伯商人的帶動及殖民主義勢力的入侵下,這個地方的貿易更加發達,更加促進馬來語的發展。
  此外,從印度、阿拉伯、西方國家等遠道而來的商船,必須等待季風的轉變,才能往返於印度洋和南海一帶的周邊據點。所以,在等待季風轉換的時間裡,人們停留駐足在馬六甲海峽附近地方,如此進一步促使馬來語和印度語、阿拉伯語等各國各地語言間的交流。
  接著,大航海時代,荷蘭殖民統治了印尼,而英國殖民統治了馬來西亞。兩個地方--印尼和馬來西亞--同時受到西方語言文字的影響,在記音符號方面、在語言文字層面,利用了羅馬字母來拼音(羅馬拼音)。
  直到20世紀開始,反殖民運動在整個東南亞地區野火燎遠般燒了起來,這把火也燒到了印尼。
  1928年,印尼青年召開「印尼青年大會」,通過青年誓言,決定將馬來語訂為促進國家團結的符號象徵。
  1945年,二戰結束,印尼獲得獨立,而進一步將印尼語訂為國家官方語言。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9會員
38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多語自學者 的其他內容
有「中文」基本能力的我們要學會「越南語」並不困難,「中文」底子及其語言能力越好,就更容易、快速、有效地學好「越南語」。世界各國的語言/語文在過去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交互融合、持續演變,而漸漸衍生出「語言家族」,具有歷史淵源和地緣關係,彼此間有著一定的規律和特點。
有「中文」基本能力的我們要學會「越南語」並不困難,「中文」底子及其語言能力越好,就更容易、快速、有效地學好「越南語」。世界各國的語言/語文在過去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交互融合、持續演變,而漸漸衍生出「語言家族」,具有歷史淵源和地緣關係,彼此間有著一定的規律和特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歡迎訂閱贊助「中美洲古文明維基計劃」,一個月100元,讓大使繼續找資源寫下去。 馬雅文字是中美洲馬雅人使用的一種文字系統。馬雅文字源自於更早的中美洲書寫系統,諸如奧梅克文字、瓦哈卡河谷的文字等系統。馬雅文字大致上在前古典晚期開始發展,大量使用於古典時期(A.D. 250年~800年)。
Thumbnail
汶萊的語文風景 Berbahasa Satu, Berbangsa Satu, Bernegara Satu 「一個語言、一個種族、一個國家」。這是在汶萊國家圖書館外牆的馬賽克壁畫上,位於中心點的一道斗大標語,於 1963 年設計。這或多或少體現了汶萊人民對於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有多麽重要
Thumbnail
一開始學印尼語,很快就會學到makanan是食物。 最近學了pangan也是「食物」的意思,所以,到底這兩個字有什麼不同呢?
Thumbnail
語言學裡有句名言:Language is rooted in its culture.(語言植基於文化)。拿台灣曾被日本殖民的歷史來看,日本許多外來語(borrowed words)源自於英文,而台語(因各地口音略有差異)但許多字的用法承襲自日語。例如:pan(胖=麵包),beer(r作lu發音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Thumbnail
仗著種種對馬來西亞的好奇,根據網路蒐集的資料,拼湊出我對馬來西亞最初的認識。本文將根據筆者認知,簡單介紹馬來西亞的地理、氣候、人文、時節。最後得出幾個重點標籤:重西輕東、四季如夏、多元種族與文化、年輕國家。
Thumbnail
假如改用語言來劃分國家,有些國家會被分掉而消失,而有些國家會更加擴大。以南美洲為例,這裡的語言可分成三大類:前殖民強權的語言、原住民的語言和移民社群的語言。本文單就「前殖民強權的語言」這個分類來加以探討、比較。 南美洲「前殖民強權的語言」共五個: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巴西)、英語、法語和荷蘭語。
Thumbnail
對於到峇里島短期觀光的旅客來說,學習一些簡單的印尼語是必要的,因為它能幫助你與當地人更加親近,避免尷尬情況的發生。而這些印尼與當中最必須要學、也是使用的場景最多的就是...
Thumbnail
即使相同語系相同語族甚至相同語支,語言彼此還是有「最像」的。今天就來看看幾組最相似的語言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歡迎訂閱贊助「中美洲古文明維基計劃」,一個月100元,讓大使繼續找資源寫下去。 馬雅文字是中美洲馬雅人使用的一種文字系統。馬雅文字源自於更早的中美洲書寫系統,諸如奧梅克文字、瓦哈卡河谷的文字等系統。馬雅文字大致上在前古典晚期開始發展,大量使用於古典時期(A.D. 250年~800年)。
Thumbnail
汶萊的語文風景 Berbahasa Satu, Berbangsa Satu, Bernegara Satu 「一個語言、一個種族、一個國家」。這是在汶萊國家圖書館外牆的馬賽克壁畫上,位於中心點的一道斗大標語,於 1963 年設計。這或多或少體現了汶萊人民對於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有多麽重要
Thumbnail
一開始學印尼語,很快就會學到makanan是食物。 最近學了pangan也是「食物」的意思,所以,到底這兩個字有什麼不同呢?
Thumbnail
語言學裡有句名言:Language is rooted in its culture.(語言植基於文化)。拿台灣曾被日本殖民的歷史來看,日本許多外來語(borrowed words)源自於英文,而台語(因各地口音略有差異)但許多字的用法承襲自日語。例如:pan(胖=麵包),beer(r作lu發音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Thumbnail
仗著種種對馬來西亞的好奇,根據網路蒐集的資料,拼湊出我對馬來西亞最初的認識。本文將根據筆者認知,簡單介紹馬來西亞的地理、氣候、人文、時節。最後得出幾個重點標籤:重西輕東、四季如夏、多元種族與文化、年輕國家。
Thumbnail
假如改用語言來劃分國家,有些國家會被分掉而消失,而有些國家會更加擴大。以南美洲為例,這裡的語言可分成三大類:前殖民強權的語言、原住民的語言和移民社群的語言。本文單就「前殖民強權的語言」這個分類來加以探討、比較。 南美洲「前殖民強權的語言」共五個: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巴西)、英語、法語和荷蘭語。
Thumbnail
對於到峇里島短期觀光的旅客來說,學習一些簡單的印尼語是必要的,因為它能幫助你與當地人更加親近,避免尷尬情況的發生。而這些印尼與當中最必須要學、也是使用的場景最多的就是...
Thumbnail
即使相同語系相同語族甚至相同語支,語言彼此還是有「最像」的。今天就來看看幾組最相似的語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