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前世今生】南向回望|印尼語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Image by DEZALB from Pixabay

一直以來,這座島嶼東朝歐美、仰附歐美,被其綁架日久;北向日韓、仿習日韓,被其蠱惑年深;西往中國,有其語言文化淵源。然而,生活在台灣的人們都遺忘了,忘了與我們息息相關、有歷史脈絡及陳跡可尋的南方近鄰……

  印尼,在國家尚未獨立並發展起來以前,從7世紀開始,各個島嶼間、各個群島間貿易往來頻繁,人們使用彼此熟悉且瞭解的語言--馬來語--來溝通、交流、互動。

  馬六甲海峽(英語:Strait of Malacca;馬來語:Selat Melaka),自古以來一直是東方和西方之間海洋貿易的重要必經之地,各個島嶼、群島及東西方的人們都要來到此地進行交易,勢必得懂當地人所說、所講的語言。

  馬來語,是居住在馬來半島(英語:Malay Peninsula;馬來語:Semenanjung Tanah Melayu)和蘇門答臘(英語:Sumatra;印尼語:Sumatera)地方的馬來人/馬來族群(英語:Malays;馬來語:Etnik Melayu)所使用的語言。它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13世紀時於一個石碑上被發現,以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記載而成。最初,馬來語只是一種口說語言,沒有文字書寫系統,後來才利用阿拉伯文來作為記音的文字符號。

  後來,在印度和阿拉伯商人的帶動及殖民主義勢力的入侵下,這個地方的貿易更加發達,更加促進馬來語的發展。

  此外,從印度、阿拉伯、西方國家等遠道而來的商船,必須等待季風的轉變,才能往返於印度洋和南海一帶的周邊據點。所以,在等待季風轉換的時間裡,人們停留駐足在馬六甲海峽附近地方,如此進一步促使馬來語和印度語、阿拉伯語等各國各地語言間的交流。

  接著,大航海時代,荷蘭殖民統治了印尼,而英國殖民統治了馬來西亞。兩個地方--印尼和馬來西亞--同時受到西方語言文字的影響,在記音符號方面、在語言文字層面,利用羅馬字母來拼音(羅馬拼音)。

  直到20世紀開始,反殖民運動在整個東南亞地區野火燎遠般燒了起來,這把火也燒到了印尼。

  1928年,印尼青年召開「印尼青年大會」,通過青年誓言,決定將馬來語訂為促進國家團結的符號象徵。

  1945年,二戰結束,印尼獲得獨立,而進一步將印尼語訂為國家官方語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0會員
39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語言的邊界與陷阱,指出語言無法完整表達真實,並可能反過來影響尚未成形的思維。文章參考張瀟雨的podcast《得意忘形》,歸納出語言的兩個陷阱及五個推論,提醒我們質疑語言的合理性,並學習運用比喻和坦誠面對「我不知道」。
Thumbnail
年前,我在家中觀看影集《聽海湧》,劇情背景設定在1945年前後的婆羅洲。當劇中角色羅進福開口時,他的口音瞬間勾起我的回憶——那是在北婆羅洲的亞庇,一間肉骨茶店的老闆,說的也是福建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語言和圖像在溝通中的重要性,尤其在職場環境中。文章以講古、講鬼故事和Podcast為例,說明聽者如何透過語言在腦海中產生畫面,並藉此提升理解。作者也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圖像輔助溝通,以提高效率。文章強調圖像和語言的結合能增強溝通效果,建議讀者在溝通時,善用圖像或故事來提升效率。
Thumbnail
本文探討語言在處理暴力事件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如何透過用詞的轉變來改變對事件的理解與觀點。以「相對人」這一詞彙為例,文章強調了更中性的語言能促進對彼此的理解與支持,並且指出當相對人面對錯誤和情緒時,我們需要有更包容的心態,才能促進他們的改變與成長。期待讀者放下偏見,從更多元的視角來看待這些事件。
Thumbnail
我在兩三年前有開一個TD Ameritrade的美股帳戶,但TD Ameritrade今年被Schwab嘉信合併了。Schwab嘉信與TD Ameritrade不太一樣的地方是需要去填寫 W-8BEN表格來避開繳稅的事宜。我覺得一切好麻煩啊!不過還是得處理。 然後我就嘗試登入我的美股帳戶,結果我忘
Thumbnail
歡迎訂閱贊助「中美洲古文明維基計劃」,一個月100元,讓大使繼續找資源寫下去。 馬雅文字是中美洲馬雅人使用的一種文字系統。馬雅文字源自於更早的中美洲書寫系統,諸如奧梅克文字、瓦哈卡河谷的文字等系統。馬雅文字大致上在前古典晚期開始發展,大量使用於古典時期(A.D. 250年~800年)。
Thumbnail
汶萊的語文風景 Berbahasa Satu, Berbangsa Satu, Bernegara Satu 「一個語言、一個種族、一個國家」。這是在汶萊國家圖書館外牆的馬賽克壁畫上,位於中心點的一道斗大標語,於 1963 年設計。這或多或少體現了汶萊人民對於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有多麽重要
Thumbnail
一開始學印尼語,很快就會學到makanan是食物。 最近學了pangan也是「食物」的意思,所以,到底這兩個字有什麼不同呢?
Thumbnail
語言學裡有句名言:Language is rooted in its culture.(語言植基於文化)。拿台灣曾被日本殖民的歷史來看,日本許多外來語(borrowed words)源自於英文,而台語(因各地口音略有差異)但許多字的用法承襲自日語。例如:pan(胖=麵包),beer(r作lu發音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語言的邊界與陷阱,指出語言無法完整表達真實,並可能反過來影響尚未成形的思維。文章參考張瀟雨的podcast《得意忘形》,歸納出語言的兩個陷阱及五個推論,提醒我們質疑語言的合理性,並學習運用比喻和坦誠面對「我不知道」。
Thumbnail
年前,我在家中觀看影集《聽海湧》,劇情背景設定在1945年前後的婆羅洲。當劇中角色羅進福開口時,他的口音瞬間勾起我的回憶——那是在北婆羅洲的亞庇,一間肉骨茶店的老闆,說的也是福建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語言和圖像在溝通中的重要性,尤其在職場環境中。文章以講古、講鬼故事和Podcast為例,說明聽者如何透過語言在腦海中產生畫面,並藉此提升理解。作者也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圖像輔助溝通,以提高效率。文章強調圖像和語言的結合能增強溝通效果,建議讀者在溝通時,善用圖像或故事來提升效率。
Thumbnail
本文探討語言在處理暴力事件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如何透過用詞的轉變來改變對事件的理解與觀點。以「相對人」這一詞彙為例,文章強調了更中性的語言能促進對彼此的理解與支持,並且指出當相對人面對錯誤和情緒時,我們需要有更包容的心態,才能促進他們的改變與成長。期待讀者放下偏見,從更多元的視角來看待這些事件。
Thumbnail
我在兩三年前有開一個TD Ameritrade的美股帳戶,但TD Ameritrade今年被Schwab嘉信合併了。Schwab嘉信與TD Ameritrade不太一樣的地方是需要去填寫 W-8BEN表格來避開繳稅的事宜。我覺得一切好麻煩啊!不過還是得處理。 然後我就嘗試登入我的美股帳戶,結果我忘
Thumbnail
歡迎訂閱贊助「中美洲古文明維基計劃」,一個月100元,讓大使繼續找資源寫下去。 馬雅文字是中美洲馬雅人使用的一種文字系統。馬雅文字源自於更早的中美洲書寫系統,諸如奧梅克文字、瓦哈卡河谷的文字等系統。馬雅文字大致上在前古典晚期開始發展,大量使用於古典時期(A.D. 250年~800年)。
Thumbnail
汶萊的語文風景 Berbahasa Satu, Berbangsa Satu, Bernegara Satu 「一個語言、一個種族、一個國家」。這是在汶萊國家圖書館外牆的馬賽克壁畫上,位於中心點的一道斗大標語,於 1963 年設計。這或多或少體現了汶萊人民對於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有多麽重要
Thumbnail
一開始學印尼語,很快就會學到makanan是食物。 最近學了pangan也是「食物」的意思,所以,到底這兩個字有什麼不同呢?
Thumbnail
語言學裡有句名言:Language is rooted in its culture.(語言植基於文化)。拿台灣曾被日本殖民的歷史來看,日本許多外來語(borrowed words)源自於英文,而台語(因各地口音略有差異)但許多字的用法承襲自日語。例如:pan(胖=麵包),beer(r作lu發音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